船用管道和线缆穿壁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0885发布日期:2020-02-04 09:59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船用管道和线缆穿壁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体密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船用管道和线缆穿壁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上,考虑到其海上作业的安全性,对其甲板、舱壁等的防火和防水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船体内管线安装穿设甲板、舱壁时往往会影响整体的一个的防火和防水效果。

公告号为cn208479106u的专利-一种h级防火墙的电缆防火密封贯穿装置,其包括固定嵌设于防火墙中的通舱框,所述通舱框内侧形成有通口;所述通舱框内壁与电缆之间设有膨胀套管或防火毯,所述膨胀套管或防火毯充满通舱框内壁与电缆的间隙,且所述通口两侧开口处均填充有用于密封的防火密封胶。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保证船舶防火和防水性能的装置,但是其安装使用时,需要先设置适配的通舱框为膨胀套管或防火毯做导向,而通舱框固定时需要多次做位置调节,这导致安装使用不便,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管道和线缆穿壁密封装置,其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其完成安装,从而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船用管道和线缆穿壁密封装置,包括通舱框以及防火填充块,所述通舱框嵌设于船体,且开设有贯穿嵌设位置的通口,所述防火填充块契合通口,且固定于通口内,所述防火填充块沿通口的开口方向开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穿线孔,所述通舱框至少一端的端部穿出嵌设位置,且于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定位边板,所述定位边板贴合通舱框的嵌设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舱框嵌入甲板后,定位边板贴附于甲板,从而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定位边板是否贴合甲板来判断通舱框的安装位置是否调节好,进而安装过程能够更加快速的完成,进而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边板呈环状,且环绕通舱框的端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时定位边板不仅仅用来引导通舱框完成位置调节,环状的结构还可以将通舱框和安装位置之间的间隙闭合;后续在工作人员将定位边板焊接固定于安装位置后,通舱框与安装位置之间的密封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舱框包括相互贴合且呈可拆卸连接的主框体和次框体,所述主框体和次框体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穿出通舱框的嵌设位置,所述通舱框的两端分别于外壁设置有定位边板,两个所述边板分别固定于主框体和次框体,所述防火填充块固定于主框体或次框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舱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边板,所以在通舱框嵌设于安装位置后,可以利用定位边板对通舱框两端与安装位置的间隙做闭合,其闭合密封效果更佳;同时因为通舱框分为可拆卸的主框体和次框体,所以通舱框原有的安装嵌设不受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框体和次框体相互贴合的面上设置有黏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框体和次框体可以通过黏胶层粘接的方式实现初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框体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次框体上设置有契合插槽的插块,所述主框体贴合次框体,且插块插设于插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框体和次框体可以通过插块插接插槽的方式实现初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舱框穿出嵌设位置的两端分别于外壁开设有契合定位边板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远离通舱框外壁的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主框体上的连接槽朝向次框体的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次框体上的连接槽朝向主框体的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定位边板卡接于连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边板可以相对通舱框拆卸,从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安装位置的实际厚度对选择合适厚度的定位边板,调节定位边板朝向安装位置一侧的有效位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口的开口处填充设置有防火密封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防火密封胶层优化本实用新型的防火、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火填充块为膨胀阻燃橡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火填充块受热后,其膨胀堵塞可能存在的间隙,以进一步的加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通舱框的外壁设置有定位边板,在通舱框嵌入甲板后,定位边板贴附于甲板,从而安装通舱框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定位边板是否贴合甲板来引导通舱框的安装位置完成调节,进而安装过程能够更加快速的完成,进而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以展示管道、线缆安装后的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二,用以展示除去隔热层后的整体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一,主要用以展示通舱框、定位边板的连接结构以及黏胶层的位置结构;

图4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二,主要用以展示插槽和插块的结构。

图中:1、通舱框;101、主框体;102、次框体;103、黏胶层;104、插槽;105、插块;11、通口;2、防火填充块;21、穿线孔;3、定位边板;4、连接槽;5、防火密封胶层;6、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船用管道和线缆穿壁密封装置,参照图1和图3,包括通舱框1以及防火填充块2,其中通舱框1呈环状,内部成型有通口11,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防火填充块2契合且固定于通口11内;防火填充块2上开设有多个开口方向和通口11开口方向相同的穿线孔21。

以铝合金的甲板、舱壁为例,在其上开设有契合通舱框1的嵌设孔,通舱框1以嵌设的方式固定于甲板、舱壁,且两端分别穿出甲板、舱壁;此时通舱框1的通口11开口两端分别朝向甲板的两侧。

为了在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时能够快速将通舱框1的位置调节好,在通舱框1穿出甲板的端部外壁设置有定位边板3。在通舱框1嵌入甲板后,定位边板3贴附于甲板,从而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定位边板3是否贴合甲板来判断通舱框1的安装位置是否调节好,进而安装过程能够更加快速的完成,进而使用效果更佳。

参照图2和图3,定位边板3呈环状,且环绕通舱框1的端部设置。此时定位边板3不仅仅用来引导通舱框1完成位置调节,环状的结构还可以将通舱框1和甲板之间的间隙闭合;后续在工作人员将定位边板3焊接固定于甲板后,通舱框1与甲板之间的密封性更强。

参照图3,为了优化定位边板3的密封作用,在通舱框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边板3。此时防止定位边板3干扰通舱框1的安装,将通舱框1设置为包括相互贴合且呈可拆卸连接主框体101和次框体102,主框体101和次框体102相互背离的端部分别穿出甲板;两个定位边板3分别安装在主框体101和次框体102上。

安装时,分别将主框体101和次框体102插入嵌设孔内,然后将两者相互贴合固定即可。防火填充块2固定于主框体101或次框体102内,且在主框体101贴合次框体102后,防火填充块2同时置于两者内。

参照图3和图4,为了实现主框体101和次框体102的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优选两种方式:

a、在主框体101和次框体102相互贴合的面上涂覆有黏胶层103,黏胶层103优选耐火高温胶;此时主框体101和次框体102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做初步固定;

b、在主框体101朝向次框体102的面上开设插槽104,在次框体102朝向主框体101的面上成型有契合插槽104的插块105。当主框体101和次框体102相互贴合,插块105插设于插槽104内实现将主框体101和次框体102固定。

参照图3和图4,由于船体各个位置的甲板、舱壁厚度不同,此时若定位边板3朝向安装位置一侧相对通舱框1的位置固定,则存在部分不适用的情况,为此本实用新型做出以下设置:

在通舱框1的两端,或者说主框体101和次框体102上分别开设有契合定位边板3的连接槽4,连接槽4端视呈环状,其背离环心的一侧呈开口结构,且朝向另一连接槽4的方向呈开口结构。

安装时,用户分别根据甲板的厚度,或者说嵌设孔的深度挑选合适厚度的定位边板3,并将其卡接于连接槽4内,以套设的方式完成连接即可。此时即便嵌设孔的深度不同,本实用新型也相对适用。

为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的防火、防水性能,在通口11的开口处填充固定防火密封胶层5;防火填充块2选择采用膨胀阻燃橡胶制成。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管道穿透方向的一面为a,其上包覆固定隔热层6,且隔热层6延伸覆盖至本实用新型侧边的甲板、舱壁上,可分为两层;本实用新型管道穿透方向的另一面为b,其连接有包覆管道的隔热层6;隔热层6选择陶瓷棉的防火毯构成。

当a为向火面,b为非向火面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减小向火面高热传递至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的舱壁上的量级,防止铝合金材质的甲板、舱壁熔化,从而优化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