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锈轴承用装配隔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0353发布日期:2020-03-31 17:0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锈轴承用装配隔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零部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防锈轴承用装配隔圈。



背景技术:

隔圈是用于将轴承卡接在转轴上的零件,以防止轴承内隔圈转动过程中使得整个轴承发生偏移。轴承在长时间使用后其上的润滑油会逐渐减少,进而使得轴承的内外隔圈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导致难以转动,需要经常添加润滑油,传统的方式是将固定螺栓以及隔圈全部卸下在进行添加润滑油,该方法较为麻烦,并且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锈轴承用装配隔圈,可直接在隔圈上进行添加润滑脂或润滑油,通过隔圈内的排油管道输送到轴承上,从而实现对轴承的加油,避免了轴承出现生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锈轴承用装配隔圈,包括内隔圈以及套设于内隔圈上的外隔圈,所述外隔圈与所述内隔圈之间为间隙配合,其中,所述外隔圈内设有储油腔室以及连通于储油腔室且呈环状的排油管道,所述外隔圈的上端面设有通向所述储油腔室的注油孔,所述外隔圈的底部开设有通向所述排油管道的出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轴承安装于转轴上后,再进行安装隔圈,内隔圈对轴承上的内轴承套进行限位,外隔圈对轴承上的外轴承套进行限位,为避免轴承出现生锈或卡死,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外隔圈上的注油孔向储油腔室内添加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脂或润滑油通过排油管道从出油孔排出并流入到轴承上,从而对轴承进行润滑,该润滑方式非常简单,只需将转轴外侧的螺栓卸下即可进行操作,相对于传统方式而言,减少了操作步骤,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隔圈的底部设有贯穿其内外壁的导流槽,所述出油孔位于所述导流槽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流槽不仅增加了轴承的润滑面积,而且还加快了润滑脂和润滑油的流动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油孔和所述导流槽有多个且二者的数量相同,所述导流槽呈放射状均匀分布于所述外隔圈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出油孔,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轴承润滑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隔圈的内部设有多个球形空腔,所述外隔圈上端面设有贯穿所述球形空腔且通向所述外隔圈底部的气体导流孔,所述球形空腔的直径大于所述气体导流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高速旋转中的轴承其温度较高,其内部的热气难以向外流通,为此在外隔圈上设有球形空腔和气体导流孔,热气可通过气体导流孔的内端口流向球形空腔,然后再通过球形空腔向外流通,进而起到流通散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外隔圈上的注油孔向储油腔室内添加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脂或润滑油通过排油管道从出油孔排出并流入到轴承上,从而对轴承进行润滑,该润滑方式非常简单,只需将转轴外侧的螺栓卸下即可进行操作,相对于传统方式而言,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2、在外隔圈上设有球形空腔和气体导流孔,轴承内的热气可通过气体导流孔的内端口流向球形空腔,然后再通过球形空腔向外流通,进而起到流通散热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内隔圈;2、外隔圈;21、储油腔室;22、排油管道;23、注油孔;24、出油孔;25、导流槽;26、球形空腔;27、气体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锈轴承用装配隔圈,包括内隔圈1以及套设于内隔圈1上的外隔圈2,外隔圈2与内隔圈1之间为间隙配合,其中,外隔圈2内设有储油腔室21以及连通于储油腔室21且呈环状的排油管道22,外隔圈2的上端面设有通向储油腔室21的注油孔23,外隔圈2的底部开设有通向排油管道22的出油孔24。将轴承安装于转轴上后,再进行安装隔圈,内隔圈1对轴承上的内轴承套进行限位,外隔圈2对轴承上的外轴承套进行限位,为避免轴承出现生锈或卡死,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外隔圈2上的注油孔23向储油腔室21内添加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脂或润滑油通过排油管道22从出油孔24排出并流入到轴承上,从而对轴承进行润滑,该润滑方式非常简单,只需将转轴外侧的螺栓卸下即可进行操作,相对于传统方式而言,减少了操作步骤,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外隔圈2的内部设有多个球形空腔26,外隔圈2上端面设有贯穿球形空腔26且通向外隔圈2底部的气体导流孔27,球形空腔26的直径大于气体导流孔27的直径。由于高速旋转中的轴承其温度较高,其内部的热气难以向外流通,为此在外隔圈2上设有球形空腔26和气体导流孔27,热气可通过气体导流孔27的内端口流向球形空腔26,然后再通过球形空腔26向外流通,进而起到流通散热的作用。

进一步优化,外隔圈2的底部设有贯穿其内外壁的导流槽25,出油孔24位于导流槽25的底部,出油孔24和导流槽25有多个且二者的数量相同,且导流槽25呈放射状均匀分布于外隔圈2的底部。设置导流槽25不仅增加了轴承的润滑面积,而且还加快了润滑脂和润滑油的流动速度。设置多个出油孔24,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轴承润滑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上述实施例而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