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2432发布日期:2020-04-14 20:1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支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现在的手机尺寸越来越大,单手的操作变得很难,稍有不慎手机就会掉落损坏。各生产商们在生产配件时,一般都是侧重于各种防摔保护的产品,例如手机壳,或者是一些为方便用户观看视频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架,前述的这些配件都存在着以下缺陷:不能改善单手操作难的问题,反而因为有些手机壳比较厚重,使得手机更难被单手掌握;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架,往往是与手机壳配套形成的结构,不仅没有使得手机变得易操控,反而因为需要集成多个功能把手机壳的结构复杂化了。

但是,现有手机支架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固定手机(横向或竖向),用户不能根据需要自行调节手机的固定方式,例如,在看视屏是通常需要将手机横向固定,而在视屏通话或行车导航时通常需要将手机竖向固定,现有手机支架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机支架不能调节,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支撑座、定位结构以及位于该底座与该支撑座之间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一端与该底座铰接,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该支撑座铰接,该定位结构用于使该支撑座实现定位,该支撑座上设有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该第一磁体和该第二磁体分别位于该支撑座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该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该底座与该连接部的铰接处的第一转轴和该连接部与该支撑座的铰接处的第二转轴以及位于该第一转轴和该第二转轴的外壁上的阻尼结构,该底座与该连接部通过该第一转轴进行铰接,该连接部与该支撑座通过该第二转轴进行铰接。

进一步地,该支撑座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凹槽,该第一磁体和该第二磁体分别位于该支撑座上下两侧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该支撑座上还设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分别与该支撑座上下两侧的凹槽相配合并遮盖住该凹槽。

进一步地,该底座的底部设有转盘,该转盘与该底座能够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该底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该转盘的容纳槽,该容纳槽的侧壁上设有卡槽,该转盘的侧壁上设有顶块和弹性件,该顶块夹设在该弹性件与该卡槽之间,该弹性件具有将该顶块顶向该卡槽的弹力。

进一步地,该转盘的底部设有黏胶层,该黏胶层用于将该移动终端支架固定在使用平台上。

进一步地,该底座的顶部设有容置槽,该底座、该连接部与该支撑座能够相互折叠,在折叠后该连接部与该支撑座容纳于该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该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折叠后该支撑座位于该左连接臂和该右连接臂之间。

进一步地,该底座的顶部还设有挡板,该容置槽在靠近该挡板处设有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限位缺口,该挡板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阻挡支撑。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支撑座、定位结构以及位于底座与支撑座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与底座铰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支撑座铰接,定位结构用于使支撑座实现定位,支撑座上设有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分别位于支撑座的上下两侧。通过将连接部分别与底座和支撑座进行铰接,使移动终端支架可以形成多种支撑形态,而且支撑座的正反两面均设有磁体,不论移动终端支架转动至支撑形态,支撑座至少有一面的磁体可以吸住移动终端,并对移动终端起到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可以在多种支撑形态进行调节,用户可根据需求自行调节支撑形态,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折叠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展开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展开时的仰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支撑形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支撑形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支撑形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支撑形态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中:底座10、容纳槽101、卡槽101a、容置槽102、限位缺口103、第一转轴孔104、安装柱105、转盘11、顶块111、弹性件112、安装槽113、安装孔114a、螺钉114b、圆台114c、挡板12、侧壁13;连接部20、第二转轴孔201、第三转轴孔202、左连接臂21、右连接臂22、铰接部23;支撑座30、凹槽301、第四转轴孔302、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第一盖板33、第二盖板34;第一转轴41、第二转轴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折叠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展开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展开时的仰视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支撑形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支撑形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支撑形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终端支架在支撑形态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10、支撑座30、定位结构以及位于底座10与支撑座30之间的连接部20,连接部20的一端与底座10铰接,连接部20的另一端与支撑座30铰接,定位结构用于使支撑座30实现定位,底座10与连接部20、连接部20与支撑座30之间可相对转动,以形成多种支撑形态,在转动后支撑座30定位并保持在固定的支撑形态,当需要变换支撑形态时,用力转动支撑座30和连接部20,再通过定位结构使支撑座30保持在固定的支撑形态。

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0与连接部20的铰接处的第一转轴41和连接部20与支撑座30的铰接处的第二转轴42以及位于第一转轴41和第二转轴42的外壁上的阻尼结构。具体地,底座10在与连接部20的铰接处设有与第一转轴41相配合的第一转轴孔104,连接部20在与底座10的铰接处设有与第一转轴41相配合的第二转轴孔201,底座10与连接部20通过第一转轴41插入第一转轴孔104和第二转轴孔201中进行铰接;连接部20在与支撑座30的铰接处设有与第二转轴42相配合的第三转轴孔202,支撑座30在与连接部20的铰接处设有与第二转轴42相配合的第四转轴孔302,连接部20与支撑座30通过第二转轴42插入第三转轴孔202和第四转轴孔302进行铰接。阻尼结构可增加底座10与连接部20、连接部20与支撑座30在铰接处的阻力,使得底座10、连接部20与支撑座30之间可以形成并定位在多个支撑角度,以对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在多个支撑角度进行支撑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0与连接部20、连接部20与支撑座30也可通过铰链的方式进行铰接,定位结构也可是支撑杆,通过支撑杆来对支撑座30进行支撑定位,但并不以此为限。

支撑座30上设有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分别位于支撑座30的上下两侧。因为多数移动终端内都会有磁性件,支撑座30可通过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对移动终端进行吸附,使移动终端固定在支撑座30上。当然,为了增加支撑座30对移动终端的吸附力,可在移动终端的背面设置与第一磁体31或第二磁体32相配合的磁性件,例如粘贴在移动终端背面的铁质引磁片。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座30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凹槽301,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分别位于支撑座30上下两侧的凹槽301内。凹槽301的形状与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的形状相同且均为圆环形。支撑座30上还设有第一盖板33和第二盖板34,第一盖板33和第二盖板34分别与支撑座30上下两侧的凹槽301相配合并遮盖住凹槽301,使支撑座30上下两侧面与第一盖板33和第二盖板34形成平整的支撑面。以图3为参考,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31和第一盖板33位于支撑座30的上侧,第二磁体32和第二盖板34位于支撑座30的下侧。第一盖板33和第二盖板34由阻尼较大的材料制成,例如硅胶,可增加第一盖板33和第二盖板34与移动终端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移动终端从支撑座30的上侧面或下侧面滑落,同时能够避免支撑座30划损移动终端的背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以减小支撑座30的厚度和降低生产成本。

底座10的底部设有转盘11,转盘11与底座10能够相对转动,便于用户横向转动底座10以调整支撑座30的支撑方向。本实施例中,底座10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转盘11的容纳槽101(图4),容纳槽101的侧壁上设有卡槽101a,转盘11的侧壁上设有顶块111和弹性件112,顶块111夹设在弹性件112与卡槽101a之间,弹性件112具有将顶块111顶向卡槽101a的弹力。其中,弹性件112为拉伸弹簧,转盘11和容纳槽101均为圆形,卡槽101a为锯齿形并环绕容纳槽101一周设置。转盘11中还设有用于安装弹性件112的安装槽113,安装槽113、弹性件112及顶块111均为两个,两个安装槽113对立设置并位于转盘11对称轴上。在本实施例中,顶块111优选为球状,从而在转盘11转动时,减小顶块111与卡槽101a之间的摩擦力。

转盘11的中心设有安装孔114a,底座10在容纳槽101的中心设有安装柱105,安装柱105上设有螺钉孔,转盘11通过螺钉114b与底座10安装在一起,具体地,安装柱105插入安装孔114a中,再由螺钉114b拧入安装柱105的螺钉孔中进行固定。转盘11的底部还设有朝向底座10凹陷的圆台114c,使螺钉114b拧入安装柱105的螺钉孔中后,转盘11的底部形成平面。本实施例中,转盘11的底部设有黏胶层114,黏胶层114用于将移动终端支架固定在使用平台上。黏胶层114例如为3m胶。

底座10的顶部设有容置槽102,底座10、连接部20与支撑座30能够相互折叠,在折叠后连接部20与支撑座30容纳于容置槽102内。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0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连接臂21、右连接臂22以及铰接部23,折叠后支撑座30位于左连接臂21和右连接臂22之间,铰接部23分别与左连接臂21和右连接臂22连接,使连接部20整体呈u形,连接部20通过铰接部23与底座10铰接,连接部20的宽度小于等于容置槽102的宽度,支撑座30的宽度小于等于连接部20的宽度,折叠后,连接部20包裹在支撑座30的周缘,即支撑座30放置在u形的连接部20中,连接部20放置在容置槽102内,如图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部20也可直接通过左连接臂21和右连接臂22与底座10铰接,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底座10的顶部还设有挡板12和两个对立设置的侧壁13,容置槽102由连接部20、挡板12以及两个侧壁13组成,容置槽102在靠近挡板12处设有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限位缺口103,即两个侧壁13在靠近挡板12的一端不与挡板12连接,挡板12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阻挡支撑。挡板12朝向容置槽102的一侧为弧形,与移动终端的边框形状相配合。

如图5所示,在第一支撑形态时,底座10、连接部20与支撑座30各自围绕对应的转轴转动并形成三角形,以用于横向放置移动终端时通过第二盖板34上的第二吸附面对移动终端进行吸附固定。

如图6所示,在第二支撑形态时,以用于竖向放置移动终端时通过第一盖板33上的第一吸附面对移动终端进行吸附固定。

如图7所示,在第三支撑形态时,底座10与连接部20旋转呈180度,以用于延伸支撑角度后,横向或竖向放置的移动终端均可通过第二盖板34上的第二吸附面对移动终端进行吸附固定。

如图8所示,在第四支撑形态时,在第三支撑形态基础上,支撑座30向下翻转一定角度,以改变支撑高度,横向或竖向放置的移动终端均可通过第一盖板33上的第一吸附面对移动终端进行吸附固定;该形态主要针对底座10固定在汽车中控台上的场景,支撑座30可以延伸翻转至空调出风口处并支撑移动终端。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