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悬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2795发布日期:2020-04-24 21:08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悬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悬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发动机进气增压、缸内直喷、分层燃烧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越来越大,它所产生的振动在汽车整车振动中比例越来越大,此时,发动机悬置隔震性能的好坏对汽车的乘坐舒服性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传统的隔震元件大多为纯橡胶结构,该结构阻尼较小,对发动机的大振幅振动难以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动态硬化明显,也无法有效隔离高频噪声。而液压悬置巧妙的内部结构设计,很容易实现低频时具有大阻尼高刚度特性、高频时具有小阻尼低刚度特性,能够较好的满足汽车动力总成隔震及车内降噪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悬置是隔离发动机振动向车身或底盘传递的重要元件,同时也要控制发动机工作时处在一定的空间内,以免因位移或转角过大导致零部件损坏和对周围连接件造成明显的冲击。通常情况液压悬置的隔振性能主要由主簧以及内部的流道、盖板、解耦膜、皮碗等结构来体现,限位性能是由依附在悬置主簧上的限位结构与车身外壳提供。

芯子与橡胶主簧硫化在一起,然后由托臂通过螺栓来连接芯子,橡胶主簧起到主要的支撑和部分减振作用。液压悬置内部分为上下两腔,称之为上液室和下液室,液体可以经环型或螺旋型的流道在它们之间流动。上下液室中间有带孔限位夹板,它们之间的橡胶称之为解耦膜,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可以在限位板之间自由运动。当机动车低速经过减速带或者颠簸路况,垂直方向跳动幅度很大时,胶主簧在这个方向拉压幅度也很大,当橡胶主簧受压时,橡胶的弹性变形对液体施加压力,当解耦膜到达极限位置后不再运动,阻止液体向下腔室流动,下腔室底部的皮碗刚度很低,下腔室就像一个液体容器,液体就必须经过流道流入下腔室,在流道当中液体形成了一个运动的质量体,这个质量体的运动产生一个很大的惯性力和摩擦损失来抵消一部分外界输入激励,从而衰减振动能量。

实际上悬置开发往往受制于整车性能对悬置低频大阻尼的要求,为了提高阻尼性能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流道的长度。流道长度的增加势必要进步一占用本来就很紧凑的前舱空间,从现有布置来看,增大垂向空间使流道增长的方法受到很大的限制,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何改进液压悬置的结构使得提升低频时的大阻尼和高动刚度性能,以较好的满足汽车动力总成隔震及车内降噪的要求,对乘坐舒服性的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液压悬置,以用于提升液压悬置低频时的大阻尼和高动刚度性能。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悬置,包括橡胶主簧、与所述橡胶主簧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及第二安装结构、上液室及下液室,所述上液室和下液室之间设置有流道组件和解耦膜,所述上液室和下液室内部充有液体,所述流道组件内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上液室及下液室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位于所述流道组件内同一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所述流道组件内并排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所述流道组件内平面螺旋式设置。

可选地,所述流道组件中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解耦膜设在所述圆形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流道组件包括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所述上流道板的下表面和下流道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可选地,所述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为通过卡扣压装地塑料件。

可选地,所述解耦膜呈圆柱状,所述解耦膜上端与所述上流道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解耦膜下端与所述下流道板的上表面贴合。

可选地,所述流道组件下方设有皮碗,所述上液室设于所述橡胶主簧与所述流道组件之间,所述下液室设于所述流道组件与所述皮碗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设置在橡胶主簧上部,所述第二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橡胶主簧下周侧,所述橡胶主簧下部呈钟型中空结构,所述流道组件、解耦膜和皮碗设置在所述橡胶主簧下部的钟型中空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皮碗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球面且皮碗下表面与所述下流道板之间设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悬置,为双流道的液压悬置,其通过在流道组件内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上液室及下液室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位于所述流道组件内同一高度,使得在一个流道组件内增加两个循环来增加流道的长度,同时不需要增加液压悬置的高度,为车架的总布置争取更多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悬置,在受载状态下,液压悬置的上液室因为受压体积缩小,一部分液体将通过两个流道流入下液室,并趋于平衡。待受低频大振幅外力激励时,上下液室的液体经过流道流动,由于双流道的设置,使得流道增长,流道内的液体质量增大,从而运动的液体质量增加、产生的惯性力增加、沿程的能量损失也增大,所以有更好的阻尼特性,来更快的耗散振动能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液压悬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液压悬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液压悬置,一般性地,可以包括橡胶主簧1、与橡胶主簧1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2及第二安装结构3、上液室4及下液室5。上液室4和下液室5之间设置有流道组件6和解耦膜7。上液室4和下液室5内部充有液体。流道组件6内设置有用于连通上液室4及下液室5的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位于流道组件6内同一高度。通过将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设置在流道组件6内同一高度,使得不需要增加液压悬置的整体高度,即可实现双流道的设计,在受载状态下,液压悬置的上液室4因为受压体积缩小,一部分液体将通过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流入下液室5,并趋于平衡。待受低频大振幅外力激励时,上下液室的液体经过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流动,由于双流道的设置,使得流道增长,流道内的液体质量增大,从而运动的液体质量增加、产生的惯性力增加、沿程的能量损失也增大,所以有更好的阻尼特性,来更快的耗散振动能量。

具体地,第一安装结构2设置在橡胶主簧1上部。第一安装结构2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上。第二安装结构3设置在橡胶主簧1下周侧。第二安装结构3可以时包括液压悬置的壳体、支撑架等。第二安装结构3安装于车辆的车架上。流道组件6下方设有皮碗8。上液室4设于橡胶主簧1与流道组件6之间。下液室5设于流道组件6与皮碗8之间。流道组件6中部设有圆形凹槽63,解耦膜7设在圆形凹槽63内。橡胶主簧1下部呈钟型中空结构。流道组件6、解耦膜7和皮碗8设置在橡胶主簧1下部的钟型中空结构内。皮碗8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球面且皮碗8下表面与下流道板65之间设有间隙。用于充满液体的该空隙即为下液室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在流道组件6内并排设置,以使得能够在面积受限的流道组件6内设置更长的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以增加流道的整体长度。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在流道组件6内平面螺旋式设置,以使得能够在面积受限的流道组件6内设置更长的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以增加流道的整体长度。

流道组件6可以是一个整体式的结构,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组合的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流道组件6包括上流道板64和下流道板65。上流道板64的下表面和下流道板65的上表面贴合,上流道板64和下流道板65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61和第二流道62。可选地,上流道板64和下流道板65为通过卡扣压装的塑料件,上流道板64和下流道板65通过卡扣压装式密封。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工艺容易实现,能很好密封液体、不易渗出的优点。解耦膜7呈圆柱状。解耦膜7上端与上流道板64的下表面贴合,解耦膜7下端与所述下流道板65的上表面贴合,使得解耦膜7可以在上流道板64和下流道板65之间自由运动,且当解耦膜7到达极限位置后不再运动,阻止液体向下腔室流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悬置,与传统的流道相比,在原有的流道上又增加一个流道,可以称之为“双流道”。由于采用了双流道结构,流道要比传统的流道长,当液压悬置受到低频、大振幅激励时,液体将经过双流道在上下腔内往复流动。液体流经双流道时,双流道中的液体形成的运动质量体也就大,液体与流道表面接触面积也大,它在运动中产生较大的沿程能量损失和摩擦损失,同时在双流道出入口处为克服大的运动质量体也会产生局部能量损失。双流道液压悬置将产生的比单流道液压悬置更好的阻尼效应,使振动能量耗散更快,从而达到大幅度衰减振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悬置,为双流道的液压悬置,其通过在流道组件内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上液室及下液室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位于所述流道组件内同一高度,使得在一个流道组件内增加两个循环来增加流道的长度,同时不需要增加液压悬置的高度,为车架的总布置争取更多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悬置,在受载状态下,液压悬置的上液室因为受压体积缩小,一部分液体将通过两个流道流入下液室,并趋于平衡。待受低频大振幅外力激励时,上下液室的液体经过流道流动,由于双流道的设置,使得流道增长,流道内的液体质量增大,从而运动的液体质量增加、产生的惯性力增加、沿程的能量损失也增大,所以有更好的阻尼特性,来更快的耗散振动能量,使得其能够提升液压悬置低频时的大阻尼和高动刚度性能。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