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张紧轮的可调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5975发布日期:2020-05-26 17:3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张紧轮的可调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张紧轮的可调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传动结构/空调压缩机传动结构等中,广泛使用皮带传动,在皮带工作过程中,使用皮带张紧轮保持适度的皮带张力是必不可少的,皮带传动的轮系附件系统通常安装在发动机/发动机支架/车架的表面上,每个附件都安装在皮带轮上,用于接收来自某形式的皮带传递的动力。

尤其在部分车辆的空调压缩机的传动结构中,因为其动力来源还是来自车辆曲轴,需要皮带传动,同时为了避开曲轴和凸轮轴的传动副所在平面,其安装面与皮带中心具有较大的错位,目前市场上用于安装手动张紧轮的装置难以在满足错位间距的安装前提下具有良好的强度,同时也易因为其安装条件的复杂性造成零部件过多、重量过大、进而导致生产装配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张紧轮的可调连接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手动张紧轮的可调连接装置,可以在满足错位安装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其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加工方便,易于调节使用。

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动张紧轮的可调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平行间隔设置并通过第三板将两者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上设有用于安装于发动机支架或车架上的第一安装孔和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的弧孔,所述第二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张紧轮的第二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板侧面一体连接有第四板,所述第四板上端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的下表面的支撑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面的延伸方向在朝向所述第一板下表面的法向视角上呈与所述弧孔的圆弧轨迹的弦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四板呈由其下端向上端的楔形渐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板的下表面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之间的连接处都为圆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板与第三板间的圆弧连接处设有加强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弧孔包括贯通所述第一板的贯通部和由所述第一板上表面下沉设置的沉孔部,所述沉孔部轮廓为所述贯通部轮廓的同心等比例放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板还包括轻量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作为主体部件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为一块板件一体通过冲压制成,可以在满足错位安装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板件冲压成型的结构和生产方式其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加工方便,易于调节使用。同时,其设置支撑面、圆弧连接等结构可以在具有较轻重量的同时进一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手动张紧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向第一板下表面法向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向第四板方向法向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沉孔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项分别为:1第一板,11第一安装孔,12弧孔,121贯通部,122沉孔部,2第二板,21第二安装孔,22轻量孔,3第三板,31加强脊,4第四板,41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手动张紧轮的可调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板1和第二板2,第一板1与第二板2按所配套的车型的安装需要的间隔错位距离设置为平行间隔设置并通过第三板3将两者一体连接(即为一块平板冲压形成阶梯弯折结构),第一板1上机加工有用于安装于发动机支架或车架上的第一安装孔11和与第一安装孔11同轴的弧孔12,本实施例中的弧孔12的形线为圆心角36度的弧(在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满足实际需求的其他角度数值),第二板2上机加工有用于安装张紧轮的第二安装孔21。在安装至空调传动副上时,通过安装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11将其可转地固定在发动机支架或车架等可以安装设置手动张紧轮的部件上,然后通过调节螺栓或螺母副等穿过弧孔12安装至发动机支架或车架上,通过这两点的设置可以确定本可调连接装置整体的位置和相位角,同时在第二安装孔21上预装张紧轮并通过安装时的本可调连接装置整体的位置和相位角将空调传动副轮系的皮带张紧,当皮带延长松弛后,可以拧松穿设于弧孔12中的调节螺栓或螺母副并手动调节其相位(绕第一安装孔11中的安装螺栓转动,调节范围为弧孔12形线的圆心角度。),至再次张紧皮带后重新拧紧调节螺栓或螺母副从而使皮带的张力重新达到设计的张紧要求。

本实施例中,第三板3侧面一体连接有冲压弯折成型的第四板4,第四板4上端包括连接于第一板1的下表面的支撑面41,支撑面41平行于第一板1的下方并对其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支撑面41的延伸方向在朝向第一板1下表面的法向视角上呈与弧孔12的圆弧轨迹的弦平行。一方面可以从而提供更好的受力承载结构,即支撑面41距离第一安装孔11和弧孔12的受力结构(距离)较为均匀;另一方面,因为为设置在发动机支架或车架上,可能在第一安装孔11和弧孔12之间存在架空(空档)的空间,这一设置形式可以尽量减少转动调节时在这一架空/空档中发生干涉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第四板4呈由其下端向上端的楔形渐大,其倾斜的斜边位于第四板4与第三板3连接处的对侧,从而在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的同时,将重量进一步降低。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和第四板4之间的连接处都为圆弧连接来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承载能力,这些圆弧连接可以通过冲压模具直接成型而成。优选的,根据所需尺寸和强度不同,设置它们的圆角半径为5~20mm间根据需求选择。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2与第三板3间的圆弧连接处设有冲压出的与该处圆弧连接正交的折弯加强脊31。因为第二板2具有承载手动张紧轮的工作需求,单纯的冲压弯折连接可能会在其承载一些皮带甩动带来的侧向的分力时将第二板2冲击使其歪斜,设置加强脊31可以有效防止这种形变的发生,保证第二板2的位置稳定,也即保证手动张紧轮的张紧作用可以有效保持。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2还包括冲压或切割成型的方形轻量孔22(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其他几何形状,只要不影响第二板2的承载能力即可)。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近似,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支撑面41与第一板1的下表面通过焊接进行固接。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支撑效果。

同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弧孔12包括贯通第一板1的贯通部121和由第一板1上表面下沉设置的沉孔部122,沉孔部122轮廓为贯通部121轮廓的同心等比例放大。在安装调节螺栓或调节螺母后可以通过沉孔部122限制其头部的位置,从而提高锁紧后锁紧状态的稳定性,即提高手动张紧轮在手动调节后的工作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