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风量调节机构、定风量阀及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0061发布日期:2020-09-23 01:23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风量调节机构、定风量阀及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定风量调节机构、定风量阀以及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定风量阀,是一种机械式自力装置,适用于需要定风量的通风系统中。定风量阀风量控制不需要外加动力,它依靠风管内气流力来定位控制阀门的位置,从而在整个压力差范围内将气流保持在预先设定的流量上。

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定风量阀中的调节机构,通过机械结构进行自动调节,在专利号为cn206593271u中,记载了一种定风量调节装置,通过定风量机构实现风量的自动调节,定风量机构包括了阀片、复位弹簧、缓冲装置、固定板以及定风量调节器,阀片通过一横轴转动连接在阀体内,阀片与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定风量调节器的弹簧连杆连接,是通过调节复位弹簧对阀片的拉力大小,设定恒定的输出风量的大小。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调节机构存在以下缺陷,首先在阀体的外侧设置的定风量调节器在长度上较长,需要占用占用一定的空间,才能实现风量的调节固定,而对于定风量阀在安装使用的位置一般都是空间较为狭窄,没有足够的安装空间满足其利用,而且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会让你容易对调节器碰撞造成损坏,增加运行成本;其次风阀一般运行环境比较潮湿,对于风阀的调节机构长期运行会出现生锈现象发生,调节机构零部件生锈会影响其调节风量的大小,导致控制精度不准确,不能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定风量调节机构、定风量阀以及通风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定风量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轴和位于固定轴的碟片,所述碟片为两个弧形碟片组成且两个弧形碟片呈钝角分布,所述固定轴设有扭力件,所述扭力件包括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与碟片接触,所述第二支撑脚与调节部连接,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和固定第二支撑脚以实现第二支撑脚与第一支撑脚之间角度的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部包括与第二支撑脚连接的调节轮以及与调节轮啮合的调节杆,旋转所述调节杆带动所述调节轮旋转。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轮为蜗轮,所述调节杆为蜗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轮为齿轮,所述调节杆设有与调节轮啮合的齿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扭力件为扭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部还包括壳体,所述调节轮和调节杆均设置于壳体内部,并且在壳体上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用于安装与调节轮连接的指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轮与固定轴同轴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所述第二支撑脚之间的夹角小于两碟片之间的夹角。

一种定风量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上述所述的定风量调节机构以及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对碟片初始位置的限位。

一种通风设备,包括上述定风量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风量调节机构,具有体型小,占用空间少的优点,而且设计巧妙,通过扭簧调节控制碟片的转动,实现风阀的定风量自动调节,通过具有自锁功能的调节部实现对定风量的风量大小的调节,实现风量的快速简便调节,而且内部结构件可通过润滑长期使用,避免由于潮湿造成的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图图;

其中,1碟片、2固定轴、3扭簧、3-1第一支撑脚、3-2第二支撑脚、4调节部、4-1调节轮、4-2调节杆、4-3壳体、4-4弧形槽、5限位板、6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实用新型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一种定风量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轴2和位于固定轴2的碟片1,所述碟片1为两个弧形碟片组成且两个弧形碟片呈钝角分布,所述固定轴2设有扭力件,所述扭力件包括第一支撑脚3-1和第二支撑脚3-2,所述第一支撑脚3-1与碟片1接触,所述第二支撑脚3-2与调节部4连接,所述调节部4用于调节和固定第二支撑脚3-2以实现第二支撑脚3-2与第一支撑脚3-1之间角度的调节。

调节机构主要是通过扭簧等扭力件实现对碟片的控制,并且在扭簧的一侧设置控制扭簧两端支撑脚之间夹角的调节部,通过调节扭簧两端支撑脚之间的夹角即可实现扭簧的扭力的调节,从而调节碟片在不工作状态下收到的扭簧的支撑力的大小,实现定风量的风量大小的调节,扭簧一侧的支撑脚与碟片紧密贴合,扭簧的另一侧的支撑脚与调节部连接。

定风量原理:当进风口有风通过时,风克服扭簧的扭力使碟片发生转动:当风压小时,碟片的转动角度小,风通过时的截面相对较大。

当风压大时,碟片的转动角度大,风通过时的截面相对较小;无论风压大,还是小,通过的风量(风速x截面积)始终为定值,做到在一定风压范围内定风量。

所述调节部4包括与第二支撑脚3-2连接的调节轮4-1以及与调节轮4-1啮合的调节杆4-2,旋转所述调节杆4-2带动所述调节轮4-1旋转。

所述调节轮4-1为蜗轮,所述调节杆4-2为蜗杆。

在附图1中,通过旋转调节杆带动调节轮旋转,调节轮与扭簧的第二支撑脚连接,从而带动扭簧的第二支撑脚旋转,调节扭簧的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之间的夹角的调节,在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旋转帽,可实现手动旋转,整个调节轮和调节杆设置在壳体内部,在壳体靠近与调节轮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上设置刻度线,并且在调节轮上设置有可沿着弧形槽旋转的指针,通过指针精确控制扭簧的扭力的大小,实现定风量的精确调节。

蜗轮蜗杆的调节装置,调节扭簧的初始涨紧力,可以做到同一个阀实现不同的风量控制,例如可以设定200、300、400的风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设置。例如通过蜗轮蜗杆设定到400的风量,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阀的通过风量是400,风压变化,风量不变,做到定风量。设定其他的风量值,为同样的道理。

蜗轮蜗杆机构本身有自锁的特性,蜗杆可以驱动涡轮,但是涡轮驱动不了蜗杆,调节好后,实现自锁。同时在调节机构上可以标识刻度,对应风量值。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轮4-1为齿轮,所述调节杆4-2设有与调节轮4-1啮合的齿轮,可根据实际空间进行设计,调节轮与调节杆是通过啮合连接,在调节轮和调节杆上均可设置齿,可为直齿或斜齿,只要能满足旋转调节杆带动调节轮旋转功能即可,此类传动机构均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所述扭力件为扭簧3,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产品应用选用不同结构的扭力件,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优点体现,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所述调节部4还包括壳体4-3,所述调节轮4-1和调节杆4-2均设置于壳体4-3内部,并且在壳体4-3上设有弧形槽4-4,所述弧形槽4-4用于安装与调节轮4-1连接的指针。

所述调节轮4-1与固定轴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脚3-1与所述第二支撑脚3-2之间的夹角小于两碟片之间的夹角。

具有体型小,占用空间少的优点,而且设计巧妙,通过扭簧调节控制碟片的转动,实现风阀的定风量自动调节,通过具有自锁功能的调节部实现对定风量的风量大小的调节,实现风量的快速简便调节,而且内部结构件可通过润滑长期使用,避免由于潮湿造成的腐蚀

实施例二

一种定风量阀,包括阀体6,所述阀体6上设置有上述所述的定风量调节机构以及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用于对碟片初始位置的限位,定风量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轴2和位于固定轴2的碟片1,所述碟片1为两个弧形碟片组成且两个弧形碟片呈钝角分布,所述固定轴2设有扭力件,所述扭力件包括第一支撑脚3-1和第二支撑脚3-2,所述第一支撑脚3-1与碟片1接触,所述第二支撑脚3-2与调节部4连接,所述调节部4用于调节和固定第二支撑脚3-2以实现第二支撑脚3-2与第一支撑脚3-1之间角度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定风量调节机构体型小,占用空间少,而且设计巧妙,通过扭簧调节控制碟片的转动,实现风阀的定风量自动调节,通过具有自锁功能的调节部实现对定风量的风量大小的调节,实现风量的快速简便调节,而且内部结构件可通过润滑长期使用,避免由于潮湿造成的腐蚀。

实施例三

一种通风设备,包括上述定风量阀,定风量阀包括阀体6,所述阀体6上设置有上述所述的定风量调节机构以及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用于对碟片初始位置的限位,定风量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轴2和位于固定轴2的碟片1,所述碟片1为两个弧形碟片组成且两个弧形碟片呈钝角分布,所述固定轴2设有扭力件,所述扭力件包括第一支撑脚3-1和第二支撑脚3-2,所述第一支撑脚3-1与碟片1接触,所述第二支撑脚3-2与调节部4连接,所述调节部4用于调节和固定第二支撑脚3-2以实现第二支撑脚3-2与第一支撑脚3-1之间角度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的通风设备中,设置定风量阀,在定风量阀中设置定风量调节机构,应用的定风量调节机构具有体型小,占用空间少的优点,而且设计巧妙,通过扭簧调节控制碟片的转动,实现风阀的定风量自动调节,通过具有自锁功能的调节部实现对定风量的风量大小的调节,实现风量的快速简便调节,而且内部结构件可通过润滑长期使用,避免由于潮湿造成的腐蚀。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