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蝶阀下轴孔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8673发布日期:2020-10-02 08:2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新型蝶阀下轴孔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蝶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蝶阀下轴孔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普通蝶阀都存在外漏风险,主要外泄露点均在阀门的下轴孔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蝶阀下轴孔密封结构,防止外漏。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蝶阀下轴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第一o形圈、第二o形圈以及后堵盖;所述后堵盖的上部设有凸起部,凸起部插入到所述阀体的下轴轴孔内,凸起部的周围设有凹槽,所述第一o形圈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阀体的下轴轴孔处设有倒角,第二o形圈设置在所述倒角处并与所述后堵盖配合,所述后堵盖通过螺栓与所述阀体固定。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中部带有u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后堵盖圆柱面上加工出o形圈槽,并安装o形圈起到轴孔密封作用。另外在阀体下轴孔孔口处倒角加工,与后堵盖圆柱面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环形腔体,在此腔体中安装o形圈,再次对阀体下轴孔形成安全的密封结构,保证轴孔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蝶阀下轴孔密封结构,包括阀体1、第一o形圈2、第二o形圈3以及后堵盖4;所述后堵盖的上部设有凸起部5,凸起部插入到所述阀体的下轴轴孔内,凸起部的周围设有凹槽6,所述第一o形圈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凸起部的中部带有u形槽。所述阀体的下轴轴孔处设有倒角,第二o形圈设置在所述倒角处并与所述后堵盖配合,所述后堵盖通过螺栓与所述阀体固定。将阀体和阀轴两个部位之间通过两个o形圈进行密封,有效的提高了下轴孔的密封效果。

使用时,先在后堵盖圆柱面上加工出o形圈槽,后堵盖上加工处环形的凹槽,将第一o形圈放置在环形凹槽后,再将第二o形圈放置到后堵盖的根部,最后将后堵盖插入到阀体底部的轴孔内,通过螺栓固定在阀体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蝶阀下轴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第一o形圈、第二o形圈以及后堵盖;所述后堵盖的上部设有凸起部,凸起部插入到所述阀体的下轴轴孔内,凸起部的周围设有凹槽,所述第一o形圈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阀体的下轴轴孔处设有倒角,第二o形圈设置在所述倒角处并与所述后堵盖配合,所述后堵盖通过螺栓与所述阀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蝶阀下轴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中部带有u形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蝶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蝶阀下轴孔密封结构,包括阀体、第一O形圈、第二O形圈以及后堵盖;所述后堵盖的上部设有凸起部,凸起部插入到所述阀体的下轴轴孔内,凸起部的周围设有凹槽,所述第一O形圈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阀体的下轴轴孔处设有倒角,第二O形圈设置在所述倒角处并与所述后堵盖配合,所述后堵盖通过螺栓与所述阀体固定。后堵盖圆柱面上加工出O形圈槽,并安装O形圈起到轴孔密封作用。另外在阀体下轴孔孔口处倒角加工,与后堵盖圆柱面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环形腔体,在此腔体中安装O形圈,再次对阀体下轴孔形成安全的密封结构,保证轴孔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全军;曹士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富赛克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