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感应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9310发布日期:2020-12-11 15:0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感应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卫设备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感应水龙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及公共场所的厨卫设备种类越来越丰富,在琳琅满目的厨卫设备中,水龙头是必不可少的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水龙头结构,通过在管路上螺纹装配金属阀芯,采用机械把手转动阀芯,实现对水路的通断,其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现为最普及的水龙头阀体结构。

然而,在一些使用场景中,机械式的水龙头开合机构使用较为不便,例如车站、公园和办公区一类的一般公共场所,更加特殊的例如医院传染病隔离区、危险品操作处理区等具有沾染传播和毒害危险性的用水场景,机械式水龙头结构的接触频率较高,使用起来需要经常进行生物消杀或残留物清洗,非常不便且有让危险物质进一步传递的危险,而数量庞大的机械式水龙头结构大多是固定于建筑物内,若建筑物内需要临时改装,需要拆下阀体及水龙头管路,重新安装适配的新管路和感应阀,实现龙头结构的无接触启闭。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模块化感应水龙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拆下阀体及水龙头管路,重新安装适配的新管路和感应阀,工程量庞大,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感应式水龙头阀体换装模块,模块化感应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龙头管体、阀体和感应模块;

所述水龙头管体的两端分别为对接口和出水口,水龙头管体内设有通水流道、电源装配腔和电池盖,通水流道连通水龙头管体的对接口和出水口,电源装配腔上设有开口,电池盖铰接于电池装配腔的开口上,电池盖上设有定位凸起和电触点,电池装配于电池盖的定位凸起上,并与电触点相接触;

所述阀体装配于水龙头管体的通水流道上,并通过电池盖定的电触点与电池电连接,阀体用于控制通水流道的水流通断;

所述感应模块与阀体电连接,并通过电触点与电源电连接,用于接收感应信号并向阀体发送通断电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液体输入腔,液体输入腔连通通水流道,阀体的活动端朝向通水流道,所述阀体包括磁感线圈和阀芯,阀芯设置于磁感线圈中心,用于通过磁感线圈的正反向电流所产生的磁场贴合或远离通水流道,以连通或断开通水流道的水流。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膜片,所述密封膜片设置于阀体的活动端,用于断开或连通通水流道和液体输入腔。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装配腔的开口朝向水龙头管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盖和电源装配腔沿水龙头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设有两个以上的检测端,检测端朝向感应模块的顶部、侧边或底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输水口与水龙头的出水口相连通区域。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阀体与水龙头管体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水龙头管体的通水流道内或阀门的进水端。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出水端与水龙头管路的出水口相连通,阀体的进水端环绕水龙头管体的出水口设置。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水龙头管体和阀体、感应模块合为一体,并在管路上预设电池装配腔,实现了输水管路、感应模块和电源供应的模块化设置,换装时仅需拆除原先的出水端管路,装配该模块化设置的感应水龙头,即可实现感应启闭水路和自行供电的能力,避免在老旧装配区间缺少电源,或在阀体上附加电源模块所产生的不便,水龙头结构整体拆除整体装配,减少拆卸和安装所需的工程量,缩短改装耗时耗时,降低水龙头换装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块化感应水龙头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块化感应水龙头阀体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龙头管体;

11、对接口;12、出水口;13、通水流道;14、电源装配腔;

15、电池盖;16、定位凸起;17、电触点;

2、阀体;

21、液体输入腔;22、磁感线圈;23、阀芯;24、密封膜片;

25、密封圈;

3、感应模块;

31、检测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感应水龙头,包括水龙头管体1、阀体2和感应模块3。水龙头管体1上设有对接口11和出水口12,对接口11用于与供水管路相连接,出水口用于输出水流,水龙头管体1内设有通水流道13和电源装配腔14,通水流道13和电源装配腔14相互分隔设置,电源装配腔14沿水龙头管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阀体2包括液体输入腔21、磁感线圈22、阀芯23和密封膜片24。液体输入腔21上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使得通水流道的水流形成了由进水端进入液体输入腔,再由出水端离开液体输入腔,从出水口流出的流动方向。阀芯23设置于磁感线圈22中心,阀芯22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朝向阀体2的出水端,密封膜片24设置于阀芯22上,并分隔液体输入腔。感应模块3上设有检测端31,检测端31朝向阀体2的顶部、侧边或底部的其中至少一个方向,检测端31与感应模块的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电源和磁感线圈22电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在模块化感应水龙头的实际装配及使用过程中,将旧水龙头连同输出管线一同拆除,并采用水龙头管体对接口尺寸及装配形式相适配的模块化感应水龙头装配于水源管线的接口上。开启电池盖,将电池装配在电池盖的定位凸起上,并与电触点相接触,随后盖上电池盖,电池跟随电池盖塞入电源装配腔内,当电池进入电源装配腔后,电触点与电源装配腔内设置的导线导通,导线连通感应模块的控制器及阀体的电磁线圈实现对感应模块和阀体的供电。当模块化感应水龙头的阀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阀芯及密封膜片在水压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贴合液体输入腔的出水端,水流由通水流道进入液体输入腔时即可压紧密封膜片,水流停止向水龙头管体的出水口输送。当需要水流输出时,人体向感应模块的感应端伸出,感应端检测到人体存在时,向控制器发送感应信号,控制器向阀体发送反向工作信号,阀体的磁感线圈在反向电流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带动阀芯及密封膜片,在弹力的作用下远离出水端,使得液体输入腔与通水流道导通,得以出水。在需要关闭时,感应端再一次检测到人体存在,向控制器发送感应信号,控制器向阀体发送正向工作信号,阀体的磁感线圈在正向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下,使得阀芯及密封膜片收到作用,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并向出水端靠近,完成封闭,实现通过水压进行常闭的操作,节省电能。当需要更换电池时,开启电池盖,电池连同电池盖一齐脱离电源装配腔,便于维护人员进行更换。通过将水龙头管体和阀体、感应模块合为一体,并在管路上预设电池装配腔,实现了输水管路、感应模块和电源供应的模块化设置,换装时仅需拆除原先的出水端管路,装配该模块化设置的感应水龙头,即可实现感应启闭水路和自行供电的能力,避免在老旧装配区间缺少电源,或在阀体上附加电源模块所产生的不便,水龙头结构整体拆除整体装配,减少拆卸和安装所需的工程量,缩短改装耗时耗时,降低水龙头换装的成本。

请参阅图2,如图2密封膜片24区域箭头所示,箭头为水流方向,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密封膜片可覆盖阀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在密封膜片的进水端对应的区域设有开口,使得水流得以穿过进水端及密封膜片,进入密封膜片上方的液体输入腔,对密封膜片顶面施加水压,实现压紧与出水端实现断流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源装配腔的开口及电池盖设置于水龙头管体的底部,通过将开口及电池盖设置于管体底部,便于电池盖的开启以及电池的取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感应模块的感应端朝向阀体的侧边及顶面,在某些实施例中,检测端也可朝向阀体的底部。

请参阅图1,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圈25,所述密封圈25设置于阀体2与水龙头1管体之间。

请参阅图2,在上述实施例中,如箭头部分所示,箭头为水流方向,阀体2的出水段与水龙头管路1的出水口12相连通,阀体2的进水端环绕水龙头管体1的出水口设置,通过采用环绕布置进水端的设置方式。使得进水区域增加,保证了通水流道的水流量。提高出水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池盖上的电触点可通过在电源装配腔内内置的电源导线及对应的独立装配空间与阀体及感应模块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将导线外露与水龙头管体外侧的方法,采用附加壳体覆盖导线以实现导线的连通及密封。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池盖与水龙头管体的铰接点可朝向出水端方向,也可朝向水龙头管体的对接口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信号可通过放大器结构实现增大电流,控制磁感线圈产生正反向磁场的效果。

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网,过滤网设置于阀体的进水端上,通过设置过滤网,对水中的杂质得以进行过滤。

在上述实施例中,复位弹簧的弹力小于水压的压力。

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在实际使用中,水龙头结构内大部分附带有与阀体出水端适配的管壁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