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导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9306发布日期:2020-12-11 15:08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电磁阀导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阀导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中所采用的变速箱,由自动变速箱逐步取代手动变速箱,特别是在中高档车中几乎都采用了自动变速箱。现代车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选择电磁阀作为执行器,这是因为电磁阀能直接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正时,部分喷油速率也可以用电磁阀来实现。这样,三个控制项目仅有一个执行器就可以完成,使整个电子控制系统的硬件可以大大简化,因此,电磁阀是目前自动变速箱中最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

现有的自动变速箱用电磁阀导磁结构如图1所示。此种导磁结构复杂,包含磁性罩10、磁性片11、磁性垫圈12、阀套13、阀芯14、衔铁15、衔铁销16、磁性套17、封盖18、间隙垫圈19以及磁性线圈20等零件,零件数量众多,装配工艺复杂,成本较大。由于要保持电磁力与激励电流的线性关系,不同零件之间的配合公差要求较高,导致生产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阀导磁结构,以解决现有自动变速箱用电磁阀导磁结构的结构复杂会增加装配难度、增加生产成本以及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阀导磁结构,所述电磁阀导磁结构包括:衔铁、衔铁销、磁性套、磁性罩、阀芯和阀套;所述衔铁沿轴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磁性套内,所述衔铁销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衔铁上,所述衔铁销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磁性套、所述磁性罩后与所述阀芯相接,所述阀套套设在所述阀芯上,与所述磁性套、所述磁性罩及所述衔铁形成闭合磁路,用于产生磁力使所述衔铁带动所述衔铁销沿轴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阀芯移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衔铁销具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一端,以间隔所述衔铁与所述磁性套的靠近所述磁性罩的一侧;所述磁性套上设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间隔所述衔铁与所述磁性套的远离所述磁性罩的一侧。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衔铁具有沿轴向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衔铁销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和外部能够进行油液交换。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阀套与所述磁性罩相接之处设有油道,所述油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磁性罩的顶壁具有开槽,所述阀套嵌入所述开槽,所述阀套的外侧壁和所述开槽的侧壁过盈配合,所述油道设于所述阀套的端面与所述开槽的底壁相接之处。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磁性罩具有通油孔,所述通油孔与所述油道连通,且所述通油孔在所述开槽的底部沿轴向设置。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电磁阀导磁结构还包括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设于所述磁性套的外围,所述磁性罩覆盖所述线圈组件,且与所述线圈组件之间保持间隙。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磁性套和所述磁性罩在轴向上过盈配合。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磁性套的外侧壁具有v型槽,所述v型槽位于所述磁性套的靠近所述阀套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阀套具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孔贯穿所述阀套的侧壁与外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电磁阀导磁结构包括:衔铁、衔铁销、磁性套、磁性罩、阀芯和阀套;所述衔铁沿轴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磁性套内,所述衔铁销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衔铁上,所述衔铁销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磁性套、所述磁性罩后与所述阀芯相接,所述阀套套设在所述阀芯上,与所述磁性套、所述磁性罩及所述衔铁形成闭合磁路,用于产生磁力使所述衔铁带动所述衔铁销沿轴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阀芯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结构的复杂度,使得产线装配工艺有所简化,因此增加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电磁阀导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阀导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磁性罩;11-磁性片;12-磁性垫圈;13-阀套;14-阀芯;15-衔铁;16-衔铁销;17-磁性套;18-封盖;19-间隙垫圈;20-磁性线圈;

100-衔铁;101-衔铁销;102-磁性套;103-磁性罩;104-阀芯;105-阀套;106-线圈组件;107-线圈骨架;1011-第一突起部;1021-第二突起部;201-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203-油道;204-开槽;205-通油孔;206-排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磁阀导磁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阀导磁结构,所述电磁阀导磁结构包括:衔铁100、衔铁销101、磁性套102、磁性罩103、阀芯104和阀套105。

其中,所述衔铁100沿轴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磁性套102内,所述衔铁销101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衔铁100上,所述衔铁销101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磁性套102、所述磁性罩103后与所述阀芯104相接,所述阀套105套设在所述阀芯104上,与所述磁性套102、所述磁性罩103及所述衔铁100形成闭合磁路,用于产生磁力使所述衔铁100带动所述衔铁销101沿轴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阀芯104移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零件数量,例如减少了如图1中所示的,间隙垫圈12、封盖18和磁性片11等零件,降低了电磁阀导磁结构的复杂度,进而使得产线装配工艺有所简化,增加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对于电磁阀导磁结构来说,为使得衔铁100能够沿轴向移动,所述衔铁100需跟其它磁性组件形成闭合磁合,即,所述衔铁100需要处于由其它磁性组件构建的一个密闭空间内。现有技术中,需要借助图1中所示磁性片11、封盖18等来构建密闭空间。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阀套105、所述磁性套102、所述磁性罩103及所述衔铁100的结构相互匹配,即可构建该密闭空间,如此,便通过零件更少的结构来使得所述衔铁100能够在电磁力的作用沿轴向运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衔铁销101具有第一突起部1011,所述第一突起部1011位于所述第一端,以间隔所述衔铁100与所述衔铁100套的靠近所述磁性罩10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突起部1011可如图1所示,沿所述衔铁销101的径向或周向设置;所述磁性套102上设有第二突起部1021,所述第二突起部1021间隔所述衔铁100与所述磁性套102的远离所述磁性罩103的一侧,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突起部1021也可采用非磁性材料,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突起部1021也可采用磁性材料,与所述磁性套102一体成型。

在所述衔铁100沿轴向运动时,为了避免所述衔铁100和所述磁性套102的靠性所述磁性罩103的一侧因相互接触,使得相互作用力过大而影响其轴向运动,现有技术中,采用间隙垫圈19来进行隔离,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电磁阀导磁结构,通过所述衔铁销101本身的结构,即所述第一突起部1011来进行隔离,因此减少了零件的使用及装配。同样的,在取消了封盖18后,所述第二突起部1021可避免所述衔铁100和所述磁性套102的远离所述磁性罩103的一侧因相互接触,使得相互作用力过大而影响所述衔铁100的轴向运动。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所述衔铁100所处空间的密封性,可使所述磁性套102和所述磁性罩103在轴向上过盈配合。

如上所述,所述衔铁销101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衔铁100上,在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中,所述衔铁销101以插设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衔铁100。具体的,所述衔铁100具有沿轴向的第一通孔201,所述第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201内,且较佳的,所述第一端的外侧壁和所述衔铁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突起部1011和所述衔铁相接触,以此来增大整体结构装配的密封性。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衔铁销101具有第二通孔202,所述第二通孔202连通所述第一通孔201,以使所述第一通孔201和外部能够进行油液交换,以保证所述衔铁100能够正常移动。

对于电磁阀导磁结构,为使所述第一通孔201和外部能够进行油液交换,还需要设置油道。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油道203设于所述阀套105与所述磁性罩103相接之处,利用所述阀套105与所述磁性罩103装配本身存在的缝隙来形成所述油道203,相较于在磁性罩103上专门开设通孔作为油道203来说,工艺难度及成本更低。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磁性罩103的顶壁具有开槽204,所述阀套105嵌入所述开槽204,所述阀套105的外侧壁和所述开槽204的侧壁过盈配合,所述油道203设于所述阀套105的端面与所述开槽204的底壁相接之处,以避免破坏整体结构的密封性。另外,所述磁性罩103具有通油孔205,所述通油孔205与所述油道203连通,且所述通油孔205在所述开槽204的底部沿轴向设置。如此设置,可使由所述第一通孔201、所述第二通孔202、所述油道203及所述通油孔205组成的通油路线设置于导磁结构的内部,而后朝背离所述阀套105的方向与外部相接,从而使得在不影响整体结构密封性的情况下,完成油液交换。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导磁结构还包括线圈组件106,所述线圈组件106设于所述磁性套102的外围,所述磁性罩103覆盖所述线圈组件106,且与所述线圈组件106之间保持间隙。通过给所述线圈组件106来形成驱动所述衔铁100移动的电磁力。所述线圈组件106可通过线圈骨架107和所述磁性套102注塑在一起来进行固定。在进行油液交换时,油液可经过所述线圈组件106和/或所述线圈骨架107与所述磁性罩103之间的间隙到达所述通油孔205。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衔铁100所受电磁力与其位移呈线性关系,会在磁性套102的外侧壁设置v型槽结构。同样的,本实施例的所述电磁阀导磁结构中,所述磁性套102的外侧壁也具有v型槽,且所述v型槽位于所述磁性套102的靠近所述阀套105的一端。即,本实施的所述电磁阀导磁结构虽然减少了零部件,增加了集成度,但并没有破坏磁性套102中的v型槽结构,保证了电磁阀的鲁棒性和一致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阀套105具有排污孔206,所述排污孔206贯穿所述阀套105的侧壁与外部连通,所述排污孔206用于防止污染油进入导磁部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电磁阀导磁结构解决了现有自动变速箱用电磁阀导磁结构的结构复杂会增加装配难度、增加生产成本以及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