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3732发布日期:2021-01-01 13:2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



背景技术:

随着钢结构的迅速发展,如何在钢结构屋面下安全、便捷地安装设备的支架吊件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常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施工时序,提前布置设备的支架吊件或提前在檩条上预留设备的支架吊件的孔洞,再施工钢结构屋面板,以解决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支架吊件这一问题。

当设备较多、走向错综复杂时,该方法需各专业交叉作业,提前预留支架吊件或檩条开孔,由此增加了施工难度、降低了结构安全性。然而实际工程中,由于前期设计不到位或后期变更需要增设设备时,在钢结构在受力状态下不能大面积施焊或开洞条件限制下,如何安装设备的支架吊件对当前常规解决方案提出了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安全、便捷地在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该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能够避免在既有结构上施焊、现场开洞,保证既有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安全、便捷地安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包括第一左角钢和第一右角钢,第一左角钢和第一右角钢均为直立状态,第一左角钢与第一右角钢左右间隔设置,第一左角钢与第一右角钢通过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连接,第一螺杆位于第二螺杆的上方,第一左角钢和第一右角钢能够固定于第一檩条外,第一右角钢的下端连接有连接件,第二螺杆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上方。

第一左角钢的长度小于第一右角钢的长度,第一左角钢的上端与第一右角钢的上端齐平。

第一螺杆的左端与第一左角钢的上端连接,第一螺杆的右端与第一右角钢的上端连接,第二螺杆的左端与第一左角钢的下部连接,第二螺杆的右端与第一右角钢的中部连接。

第一左角钢上设有左长条形穿孔,第一右角钢上设有右长条形穿孔,第二螺杆穿过左长条形穿孔和右长条形穿孔。

第一右角钢含有两个侧边,所述连接件为第一u型杆,第一u型杆与两个侧边中的一个连接。

第一左角钢的长度等于第一右角钢的长度,第一左角钢的上端与第一右角钢的上端齐平。

所述连接件为下角钢,下角钢呈水平状态,下角钢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檩条的延伸方向垂直,下角钢的左端与第一左角钢的下端连接,下角钢的右端与第一右角钢的下端连接,下角钢上连接有第一u型杆,第一u型杆的开口朝下。

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还包括第二左角钢和第二右角钢,第二左角钢和第二右角钢均为直立状态,第二左角钢和第二右角钢左右间隔设置,第二左角钢和第二右角钢通过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连接,第三螺杆位于第四螺杆的上方,所述第二左角钢和第二右角钢能够固定于第一檩条外,第四螺杆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上方;

第二左角钢位于第一左角钢的前方,第二右角钢位于第一右角钢的前方,所述连接件为下角钢,下角钢呈水平状态,下角钢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檩条的延伸方向平行,下角钢位于第一右角钢和第二右角钢之间,下角钢的前端与第二右角钢的下端连接,下角钢的后端与第一右角钢的下端连接,下角钢上连接有第二u型杆,第二u型杆的开口朝下。

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还包括第三左角钢和第三右角钢,第三左角钢和第三右角钢均为直立状态,第三左角钢和第三右角钢左右间隔设置,第三左角钢和第三右角钢通过第五螺杆和第六螺杆连接,第五螺杆位于第六螺杆的上方,第三左角钢和第三右角钢能够固定于第二檩条外,第一檩条与第二檩条左右平行间隔设置;

第三左角钢位于第一右角钢的右侧,所述连接件为下角钢,下角钢呈水平状态,下角钢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檩条的延伸方向垂直,下角钢位于第一右角钢和第三左角钢之间,下角钢的左端与第一右角钢的下端连接,下角钢的右端与第三左角钢的下端连接,下角钢上连接有第二u型杆,第二u型杆的开口朝下。

第一左角钢与第三右角钢左右对称且互为镜像,第一右角钢与第三左角钢左右对称且互为镜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可以解决新建钢结构避免调整施工时序、无需提前预留孔洞的情况下,安全、便捷地安装设备。

2、该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可以适用于在既有结构上,避免在钢结构上施焊、避免现场开洞,保证既有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安全、便捷地安装设备。

3、该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可以通过螺栓杆、及螺母简单组装,避免现场施焊、现场文明施工的情况下,安全、便捷地安装设备。

4、该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可以通过可调节穿孔,广泛适用于不同截面类型的檩条,安全、便捷地安装设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在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在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在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在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在实施例4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在第一左角钢和第一右角钢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在实施例4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在第二左角钢和第二右角钢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在实施例4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在实施例5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在实施例5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第一檩条;2、第一左角钢;3、第一右角钢;4、第一螺杆;5、安装设备;6、下角钢;7、第二螺杆;8、第一u型杆;9、第二右角钢;10、第三螺杆;11、第四螺杆;12、第二u型杆;13、第三左角钢;14、第三右角钢;15、第五螺杆;16、第六螺杆;17、第二檩条;18、第二左角钢;

201、左长条形穿孔;

301、右长条形穿孔;302、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包括第一左角钢2和第一右角钢3,第一左角钢2和第一右角钢3均为直立状态,第一左角钢2与第一右角钢3左右间隔设置,第一左角钢2与第一右角钢3通过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7连接,第一螺杆4位于第二螺杆7的上方,第一左角钢2和第一右角钢3能够固定于第一檩条1外,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连接有连接件,第二螺杆7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上方,如图1和图2所示。

第一左角钢2、第一螺杆4、第一右角钢3和第二螺杆7依次连接后能够固定于第一檩条1外,形成固定于第一檩条1上的稳定吊装基础,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作为安装设备5的连接端,从而使安装设备5与第一檩条1相对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左角钢2的长度小于第一右角钢3的长度,第一左角钢2的上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上端齐平。第一左角钢2、第一右角钢3、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7均与第一檩条1的外表面贴合连接,第一螺杆4承担用于承担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杆4与第二螺杆7上下平行设置,第一螺杆4的左端与第一左角钢2的上端连接,第一螺杆4的右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上端连接,第二螺杆7的左端与第一左角钢2的下部连接,第二螺杆7的右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中部连接,第一螺杆4的两端和第二螺杆7的两端外均套设有螺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左角钢2上设有左长条形穿孔201,第一右角钢3上设有右长条形穿孔301,左长条形穿孔201与右长条形穿孔301左右对称且互为镜像,第二螺杆7穿过左长条形穿孔201和右长条形穿孔301,第二螺杆7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可以调节,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右角钢3含有两个侧边302,两个侧边302相互垂直,两个侧边302中一个侧边302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平行,两个侧边302中另一个侧边302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连接件为第一u型杆8(通常称为u型管卡),第一u型杆8与所述一个侧边302(即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侧边302)连接,第一u型杆8的两端外均套设有螺母。第一左角钢2和第一右角钢3上均设有用于第一螺杆4和第一u型杆8穿过的穿孔。

下面介绍该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使用方法。

第一左角钢2与第一右角钢3通过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7和螺母固定于第一檩条1外,安装设备5通过第一u型杆8和螺母与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连接固定,安装设备5可以为管道或电缆等,安装设备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即垂直于图1的纸面方向)平行,从而解决了与第一檩条1方向平行的安装设备5的安装或吊装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是对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右角钢3含有两个侧边302,两个侧边302相互垂直,两个侧边302中一个侧边302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平行,两个侧边302中另一个侧边302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u型杆8与所述另一个侧边302(即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侧边302)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

下面介绍该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使用方法。

第一左角钢2与第一右角钢3通过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7和螺母固定于第一檩条1外,安装设备5通过第一u型杆8和螺母与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连接固定,安装设备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垂直,从而解决了与第一檩条1方向垂直或斜交的安装设备5的安装或吊装问题。

本实施例的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为了节约篇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介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是对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左角钢2的长度等于第一右角钢3的长度,第一左角钢2的上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上端齐平,第一左角钢2的下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也齐平,第二螺杆7的左端与第一左角钢2的中部连接,第二螺杆7的右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中部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

所述连接件为下角钢6,下角钢6呈水平状态,下角钢6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垂直,下角钢6的左端与第一左角钢2的下端连接(如焊接或螺栓螺母连接),下角钢6的右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连接(如焊接或螺栓螺母连接),下角钢6上连接有第一u型杆8,第一u型杆8的开口朝下。

下面介绍该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使用方法。

第一左角钢2与第一右角钢3通过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7和螺母固定于第一檩条1外,下角钢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左角钢2的下端和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连接固定,安装设备5通过第一u型杆8和螺母与下角钢6连接固定,安装设备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平行,从而解决了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对承重要求更高、稳定性要求更好地安装设备5的安装或吊装问题,保证了安装设备5的稳定。

本实施例的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为了节约篇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介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是对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

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还包括第二左角钢18和第二右角钢9,第二左角钢18和第二右角钢9均为直立状态,第二左角钢18和第二右角钢9左右间隔设置,第二左角钢18和第二右角钢9通过第三螺杆10和第四螺杆11连接,第三螺杆10位于第四螺杆11的上方,所述第二左角钢18和第二右角钢9也能够固定于第一檩条1外,第四螺杆11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上方。

第二左角钢18位于第一左角钢2的前方,第二右角钢9位于第一右角钢3的前方,第三螺杆10位于第一螺杆4的前方,第四螺杆11位于第二螺杆7的前方,所述连接件为下角钢6,下角钢6呈水平状态,下角钢6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平行,下角钢6位于第一右角钢3和第二右角钢9之间,下角钢6的前端与第二右角钢9的下端连接(如焊接或螺栓螺母连接),下角钢6的后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连接(如焊接或螺栓螺母连接),下角钢6上连接有第二u型杆12,第二u型杆12的开口朝下,如图7至图9所示。

第一左角钢2的长度等于第一右角钢3的长度,第一左角钢2的上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上端齐平,第一左角钢2的下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也齐平,第二螺杆7的左端与第一左角钢2的中部连接,第二螺杆7的右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中部连接。第二左角钢18的长度等于第二右角钢9的长度,第二左角钢18的上端与第二右角钢9的上端齐平,第二左角钢18的下端与第二右角钢9的下端也齐平,第四螺杆11的左端与第二左角钢18的中部连接,第四螺杆11的右端与第二右角钢9的中部连接。第三螺杆10和第四螺杆11上下平行设置。

下面介绍该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使用方法。

第一左角钢2与第一右角钢3通过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7和螺母固定于第一檩条1外,第二左角钢18和第二右角钢9通过第三螺杆10、第四螺杆11和螺母也固定于第一檩条1外。下角钢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和第二右角钢9的下端连接固定,安装设备5通过第二u型杆12和螺母与下角钢6连接固定,安装设备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垂直,从而解决了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垂直或斜交且对承重要求更高、稳定性要求更好、截面更大的安装设备5的安装或吊装,保证安装设备5的稳定。

本实施例的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为了节约篇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介绍。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是对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

所述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包括第三左角钢13和第三右角钢14,第三左角钢13和第三右角钢14均为直立状态,第三左角钢13和第三右角钢14左右间隔设置,第三左角钢13和第三右角钢14通过第五螺杆15和第六螺杆16连接,第五螺杆15位于第六螺杆16的上方,第三左角钢13和第三右角钢14能够固定于第二檩条17外,第一檩条1与第二檩条17左右平行间隔设置。

第三左角钢13位于第一右角钢3的右侧,所述连接件为下角钢6,下角钢6呈水平状态,下角钢6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垂直,下角钢6位于第一右角钢3和第三左角钢13之间,下角钢6的左端与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连接(如焊接或螺栓螺母连接),下角钢6的右端与第三左角钢13的下端连接(如焊接或螺栓螺母连接),下角钢6上连接有第二u型杆12,第二u型杆12的开口朝下,如图10和图11所示。

第一左角钢2与第三右角钢14左右对称且互为镜像,第一右角钢3与第三左角钢13互为镜像。第五螺杆15与第一螺杆4左右对称且互为镜像,第六螺杆16与第二螺杆7左右对称且互为镜像。第五螺杆15和第六螺杆16上下平行设置。

下面介绍该钢结构屋面下安装设备的吊件的使用方法。

第一左角钢2与第一右角钢3通过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7和螺母固定于第一檩条1外,第三左角钢13和第三右角钢14通过第五螺杆15、第六螺杆16和螺母固定于第二檩条17外,第一檩条1与第二檩条17左右平行间隔设置。下角钢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右角钢3的下端和第三左角钢13的下端连接固定,安装设备5通过第二u型杆12和螺母与下角钢6连接固定,安装设备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平行,从而解决了与第一檩条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对承重要求更高、稳定性要求更好、截面更大的安装设备5的安装或吊装,保证安装设备5的稳定。

本实施例的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为了节约篇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介绍。

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绝对位置关系进行表述,其中的方位词“上”表示图1(同时也是图3、图5、图7、图8和图10)中的上侧方向,“下”表示图1(同时也是图3、图5、图7、图8和图10)中的下侧方向,“左”表示图1(同时也是图3、图5、图7、图8和图10)中的左侧方向,“右”表示图1(同时也是图3、图5、图7、图8和图10)中的右侧方向,“前”表示垂直于图1(同时也是图3、图5、图7、图8和图10)的纸面并指向纸面内侧的方向,“后”表示垂直于图1(同时也是图3、图5、图7、图8和图10)的纸面并指向纸面外侧的方向。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使用者或操作者的观察视角进行描述,但上述方位词不能理解或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