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管三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6143发布日期:2022-10-05 00:3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袖管三通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袖管三通。


背景技术:

2.三通是管道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管道附件,主要用于管道分支、变向、变径等。石油化工管道选用的三通主要采用热挤压、冷挤压、焊接等方法制成。挤压成型的三通,使得三通与对接管具之间进行组装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适应新的管道全自动焊接方法,且三通与对接管具的差异影响两者之间的焊接质量和无损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袖管三通,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袖管三通,所述袖管三通包括三通、第一主管袖管、第二主管袖管和支管袖管;
5.所述第一主管袖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的主管的第一连接端相连,所述三通的主管的第一连接端采用锥孔形坡口;
6.所述第二主管袖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的主管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所述三通的主管的第二连接端采用锥孔形坡口;
7.所述支管袖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的支管的第三连接端相连,所述三通的支管的第三连接端采用锥孔形坡口;
8.所述第一主管袖管和与所述第一主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相适配,所述第二主管袖管和与所述第二主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相适配,所述支管袖管和与所述支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相适配。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主管袖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的主管的第一连接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10.所述第二主管袖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的主管的第二连接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管袖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的支管的第三连接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主管袖管和与所述第一主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的规格相同,所述第一主管袖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主管袖管的第一管端的坡口形式和与所述第一主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坡口形式相同;
14.所述第一主管袖管的第一管端的尺寸和与所述第一主管袖管对接的钢管管端的尺寸相同。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主管袖管和与所述第二主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的规格相同,所述第二主管袖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主管袖管的第二管端的坡口形式和与所述第二主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坡口形式相同;
17.所述第二主管袖管的第二管端的尺寸和与所述第二主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尺寸相同。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管袖管和与所述支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的规格相同,所述支管袖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管袖管的第三管端的坡口形式和与所述支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坡口形式相同;
20.所述支管袖管的第三管端的尺寸和与所述支管袖管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尺寸相同。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三通的壁厚分别大于所述第一主管袖管的壁厚、第二主管袖管的壁厚和支管袖管的壁厚。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袖管三通,该袖管三通包括的三通和第一主管袖管、第二主管袖管以及支管袖管,通过锥孔形坡口的设计,使得它们可在工厂完成组装以及一体化预制,采用锥孔形坡口可实现三通与袖管的管端为同管径、同壁厚、同坡口连接,达到紧固连接且提高装配效率的目的。同时通过在三通的主管和支管的连接端各加装一段袖管,且主管袖管、支管袖管分别与其对接管具相适配,进一步可实现袖管三通与其对接管具之间适配组装,更好地适用于管道全自动连接,提高了连接效率和连接质量,减少连接缺陷,方便无损检测。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袖管三通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第一连接端至第三连接端的坡口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第一管端至第三管端的坡口示意图。
28.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29.1-三通;2-第一主管袖管;3-第二主管袖管;4-支管袖管;5-第一管端;6-第二管端;7-第三管端,8-第一连接端;9-第二连接端;10-第三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3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
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2.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了一种袖管三通,如图1所示,该袖管三通包括三通1,第一主管袖管2,第二主管袖管3和支管袖管4。
33.其中,三通1包括主管和支管,主管和支管相交且贯通。第一主管袖管2的一端与三通1的主管的第一连接端8相连,三通1的主管的第一连接端8采用锥孔形坡口。
34.第二主管袖管3的一端与三通1的主管的第二连接端9相连,三通1的主管的第二连接端9采用锥孔形坡口。
35.支管袖管4的一端与三通1的支管的第三连接端10相连,三通1的支管的第三连接端10采用锥孔形坡口;
36.第一主管袖管2和与第一主管袖管2对接的管具相适配,第二主管袖管3和与第二主管袖管3对接的管具相适配,支管袖管4和与支管袖管4对接的管具相适配。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袖管三通,该袖管三通包括的三通1和第一主管袖管2、第二主管袖管3以及支管袖管4,通过锥孔形坡口的设计,使得它们可在工厂完成组装以及一体化预制,采用锥孔形坡口可实现三通1与第一主管袖管2、第二主管袖管3和支管袖管4的管端为同管径、同壁厚、同坡口连接,达到紧固连接且提高装配效率的目的。同时通过在三通1的主管和支管的连接端各加装一段袖管,且第一主管袖管2、第二主管袖管3和支管袖管4分别与其对接管具相适配,进一步可实现袖管三通与其对接管具之间适配组装,更好地适用于管道全自动连接方法,提高了连接效率和连接质量,减少了连接缺陷,方便无损检测。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主管袖管2的一端与三通1的主管的第一连接端8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第二主管袖管3的一端与三通1的主管的第二连接端9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以提高连接紧固性和连接质量。
39.可选地,第一主管袖管2的一端与三通1的主管的第一连接端8除了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还可以采用粘接材料或者其他辅助连接物进行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能够保证第一主管袖管2的一端与三通1的主管的第一连接端8连接牢固即可。
40.可选地,第二主管袖管3的一端与三通1的主管的第二连接端9除了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还可以采用粘接材料或者其他辅助连接物进行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能够保证第二主管袖管3的一端与三通1的主管的第二连接端9连接牢固即可,以提高连接紧固性和连接质量。
4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管袖管4的一端与三通1的支管的第三连接端10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以提高连接紧固性和连接质量。
42.可选地,支管袖管4的一端与三通1的支管的第三连接端10除了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还可以采用粘接材料或者其他辅助连接物进行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能够保证支管袖管4的一端与三通1支管的第三连接端10连接牢固即可。
43.示例性地,三通1的主管和支管的管径、长度、壁厚、锥孔形坡口形式和尺寸等技术指标可根据设计条件确定。袖管三通的第一主管袖管2和与第一主管袖管2对接的管具的规格相同。例如,第一主管袖管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
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主管袖管2的第一管端5的坡口形式和与第一主管袖管2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坡口形式相同;第一主管袖管2的第一管端5的尺寸和与第一主管袖管2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尺寸相同。
45.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与第一主管袖管2对接的管具的材质进行限定,与第一主管袖管2对接的管具包括但不限于钢管。
4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主管袖管3和与第二主管袖管3对接的管具的规格相同,第二主管袖管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主管袖管3的第二管端6的坡口形式和与第二主管袖管3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坡口形式相同;
48.第二主管袖管3的第二管端6的尺寸和与第二主管袖管3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尺寸相同。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与第二主管袖管3对接的管具的材质进行限定,与第二主管袖管3对接的管具包括但不限于钢管。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袖管三通的支管袖管4和与支管袖管4对接的管具的规格相同,例如,支管袖管4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
50.可选地,支管袖管4的第三管端7的坡口形式和与支管袖管4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坡口形式相同;支管袖管4的第三管端7的尺寸和与支管袖管4对接的管具管端的尺寸相同。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与支管袖管4对接的管具的材质进行限定,与支管袖管4对接的管具包括但不限于钢管。
5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三通1的壁厚分别大于第一主管袖管2的壁厚、第二主管袖管3的壁厚和支管袖管4的壁厚。
52.示例性地,三通1采用热挤压方法制成,包括主管和支管,主管和支管相交且贯通。
53.示例性地,按照设计条件,三通1的主管的公称外径为1422mm、钢级为x80。按照设计条件,与三通1的主管对接的管具例如为钢管,其公称外径为1422mm、壁厚为33.8mm、钢级为x80,钢管的管端采用机加工制成单v形、角度25
±
2.5
°
、钝边1.6
±
0.8mm的坡口。因此,第一主管袖管2和第二主管袖管3的公称外径为1422mm、壁厚为33.8mm、钢级为x80,设计长度为500mm。
54.与对接钢管相连的第一管端5和第二管端6,采用机加工制成单v形、角度25
±
2.5
°
、钝边1.6
±
0.8mm的坡口。按照设计条件,三通1与第一主管袖管2相连的第一连接端8、三通1与第二主管袖管3相连的第二连接端9,采用机加工制成锥孔形坡口。
55.第一连接端8和第二连接端9可如图2所示,t代表三通1的管端的壁厚,t代表与三通1对接的钢管的壁厚,直边长度l1例如为35mm,角度α为25
±
2.5
°
,角度β为20
±
2.5
°
,钝边c为1.6
±
0.8mm的坡口。
56.第一主管袖管2的第一管端5、第二主管袖管3的第二管端6可如图3所示,采用机加工制成单v形、角度α为25
±
2.5
°
、钝边c为1.6
±
0.8mm的坡口。图3中的t代表与三通1对接的钢管的壁厚。
57.示例性地,按照设计条件,三通1的支管的公称外径为1219mm、钢级为x80。按照设计条件,与三通1的支管对接的管具例如钢管的公称外径为1219mm、壁厚为26.4mm、钢级为x80,钢管的管端采用机加工制成单v形、角度25
±
2.5
°
、钝边1.6
±
0.8mm的坡口。
58.因此,支管袖管4的公称外径为1219mm、壁厚为26.4mm、钢级为x80。设计长度为
500mm。与对接钢管相连的第三管端7,采用机加工制成单v形、角度25
±
2.5
°
、钝边1.6
±
0.8mm的坡口。
59.按照设计条件,三通1与支管袖管4相连的第三连接端10可如图2所示,采用机加工制成锥孔形坡口,其直边长度l1为35mm,角度α为25
±
2.5
°
,角度β为20
±
2.5
°
,钝边c为1.6
±
0.8mm的坡口。可选地,支管袖管4与三通1相连的第三管端7可如图3所示,采用机加工制成单v形、角度25
±
2.5
°
、钝边1.6
±
0.8mm的坡口。
6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袖管三通,三通和袖管在工厂完成连接组装以及一体化预制,采用锥孔形坡口可以实现三通与袖管的连接端为同管径、同壁厚、同坡口连接,例如焊接。
61.此外,通过在三通的主管和支管的连接端各加装一段袖管,且主管袖管、支管袖管分别可以与其对接管具具有相同的规格、管端坡口形式和尺寸,进一步可以实现袖管三通与其对接管具之间为完全的同管径、同壁厚、同坡口连接组装,更好的适用于管道全自动连接方法,有利于提高连接效率和质量,减少连接缺陷,方便无损检测。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