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易阻塞介质的同轴对置双杆升降式截止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9371发布日期:2023-03-07 20:1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易阻塞介质的同轴对置双杆升降式截止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具有截止阀和止回阀功能的升降式止回阀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易阻塞介质的截止止回阀。


背景技术:

2.截止阀又称截门阀,需要施加压力,属于强制密封式阀门,所以在阀门关闭时,必须向阀瓣施加压力,以强制密封面不泄漏。止回阀属自动阀类,是指启闭件为圆形阀瓣并靠自身重量及介质压力产生动作来阻断介质倒流的一种阀门。截止阀是靠阀杆压力使阀瓣与阀座密封面紧密贴合,适用于对流量的截断或调节。而止回阀是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两者的用途不同:截止阀是用于管路中截断液体进给的,手动或机动的阀门,止回阀是用于自动制止液体回流。
3.截止阀一般都会配有把手,而止回阀一般都没有配有旋紧把手。前者一般都是被广泛用于切断管路中液体供给的手动或电动阀门,而后者一般都是被广泛用于自动阻止液体回流。前者一般都没有要求全开,而后者则要求必须全开。前者对于进口方向和出口方向并没有严格要求,而后者一般都有严格要求进口方向和出口方向。
4.止回阀是一种依靠顺流介质打开,倒流介质关闭的自动阀门,主要作用是通过防止介质倒流来保护管道系统中的机械设备。根据止回阀关闭件与阀座的相对位移方式,可将止回阀分为升降式、旋启式、蝶式和隔膜式等结构。与其它类型的止回阀相比,升降式止回阀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只需要较短的行程就能使阀门全开启,因此广泛运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
5.常规的升降式止回阀关闭件在导向机构中运动,以确保在关闭时密封面吻合。但这种导向机构存在一个缺点,即当介质阻塞时,关闭件的运动会受到阻碍,阀门的动作缓慢,甚至会引起关闭件停止运动,防止介质倒流的功能失效。因此,常规的升降式止回阀只适用于清洁介质,不适用于易阻塞介质。如在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中,输送的介质特点为分散在液相中的固体组成了浆液态,固体主要为原料带入的所有金属、在反应过程中因高温生成的焦粉,以及催化剂。浆液介质中高度分散着细小固体,具有极高的沉积倾向。常规的升降式止回阀就会因浆液介质的固体沉积而阻塞时不能打开。另外,常规的升降式止回阀仅有防止介质倒流的功能,无法完全切断介质,常需要配套安装截止阀来实现完全切断介质,增加了管道安装费用。对于安装空间受到限制的管道,配套安装截止阀就会非常棘手。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适用于易阻塞介质的同轴对置双杆升降式截止止回阀,采用新的阀门结构以适用于易阻塞介质,兼有止回阀和截止阀功能,以节约管道安装费用和安装空间。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的主阀杆本体和副阀杆本体;阀体内中部设有左右方向的错轴介质通道;同时,阀体内在错轴
介质通道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同轴并同时与错轴介质通道相互连通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二通道用于安装主阀瓣、主阀杆本体、弹簧和阀盖;第三通道用于安装副阀杆本体;第三通道内插装副阀杆本体的上段;错轴介质通道包括进口段和出口段,进口段和出口段内径相同而且中轴线相互平行,其中进口段内壁顶面不高于出口段内壁底面;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中轴线分别与出口段和进口段中轴线交叉形成45-75
°
夹角;即进口段先连通第三通道的上端口,然后在第二通道底端口与第三通道的上端口连接节点上侧即第二通道底部侧壁上连通出口段,在第二通道底端至第三通道的上端口之间有缩颈内壁,该缩颈内壁内径与进口段和出口段内径相同。在阀体内的第二通道下段中安装主阀瓣,主阀瓣顶面中部设有套接主阀杆本体下端的配合座孔,而且,在该配合座孔外侧同心地设置环槽以安置弹簧下端。主阀杆本体向下穿过阀盖后下段套接弹簧且底端伸入主阀瓣顶面的配合座孔内,弹簧下端卡入主阀瓣顶面环槽中,弹簧顶部抵紧阀盖底面;阀盖中部轴孔内壁与主阀杆本体外壁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中置入主阀填料压套;主阀瓣外缘与第二通道内壁贴紧公差配合;阀盖通过主阀螺柱和主阀螺母固定在第二通道上端口沿的阀体上。阀盖底部衬装垫片固定连接在阀体上。
8.尤其是,第二通道内径大于错轴介质通道内径,错轴介质通道内径大于第三通道内径。在第三通道下端口内缘通过副阀填料压套和副阀填料压盖压紧副阀填料本体以密封副阀杆本体与第三通道的安装间隙;在主阀填料压套内壁与主阀杆本体外壁之间置入主阀填料本体,在主阀填料压套与主阀杆本体顶部压接主阀填料压盖,主阀填料压盖边缘通过穿接主阀碟形簧的主阀填料螺柱由主阀填料压紧螺母锁紧固定在阀盖上。副阀填料压盖边缘通过副阀填料螺柱穿接副阀碟形簧并以副阀填料压紧螺母锁紧固定在第三通道下端口沿上。
9.尤其是,阀盖上侧边缘竖立螺纹固定主阀立柱,主阀立柱顶部与主阀支架边缘紧固连接,主阀杆本体上端穿过主阀支架中孔,通过主阀杆螺母采用螺纹压圈固定,而且,主阀杆本体顶端通过主阀杆螺母固定连接主阀手轮。
10.尤其是,在阀盖与主阀支架之间安装主阀防转板,主阀防转板与主阀杆本体固定连接,而且主阀防转板至少一侧边缘卡接或滑动套接在主阀立柱上。在第三通道底端面和副阀支架之间安装副阀防转板,副阀防转板与副阀杆本体固定连接,副阀防转板至少一侧边缘卡接或滑动套接在副阀立柱上。
11.尤其是,阀盖上侧边缘竖立螺纹固定主阀立柱,主阀立柱顶部与主阀支架边缘紧固连接,主阀杆本体上端穿过主阀支架中孔,通过主阀杆螺母采用螺纹压圈固定,而且,主阀杆本体顶端通过主阀杆螺母固定连接主阀手轮。第三通道底端面边缘通过螺接副阀立柱向下连接副阀支架,副阀杆本体下段下穿副阀支架中孔,而且,该副阀支架中孔内壁与副阀杆本体外壁间置入副阀杆螺母,该副阀杆螺母与副阀杆本体底端采用梯形螺纹压圈紧固连接,进一步的,在副阀支架下侧,副阀杆螺母套接固定副阀手轮。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
13.(1)在纵横交错的错轴介质通道和与之连通的上下同轴设置的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中对置安装升降式双阀杆,同时,优化阀门内腔结构,使阀门整体兼有止回阀和截止阀功能,节约管道安装费用和安装空间。
14.(2)主阀瓣外圆与阀体第二通道采用公差配合,易阻塞介质不易进入弹簧孔内,有
效保护弹簧,防止弹簧因阻塞介质引起失效。
15.(3)填料压紧结构均设有碟形弹簧,在温度和应力交变中,使主阀和副阀填料的预紧力得到连续性补偿,杜绝介质从主阀或副阀杆向外泄漏,保证人身安全。
16.(4)当主阀瓣因介质阻塞时动作缓慢或停止运动时,只需通过转动副阀手轮,通过副阀杆顶推带动主阀瓣向上运动,开启阀门,清淤防阻,恢复阀门正常止回功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中主阀防转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中副阀防转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包括:
21.1-阀体、2-主阀瓣、3-主阀杆本体、4-弹簧、5-垫片、6-阀盖、7-主阀螺柱、8-主阀螺母、9-主阀填料本体、10-主阀填料压套、11-主阀填料压盖、12-主阀填料螺柱、13-主阀碟形簧、14-主阀填料压紧螺母、15-主阀防转板、16-主阀立柱、17-主阀支架、18-主阀杆螺母、19-主阀手轮、20-副阀杆本体、21-副阀填料本体、22-副阀填料压套、23-副阀填料压盖、24-副阀填料螺柱、25-副阀碟形簧、26-副阀填料压紧螺母、27-副阀立柱、28-副阀防转板、29-副阀支架、30-副阀杆螺母、31-副阀手轮。
22.h1-错轴介质通道、h2-第二通道、h3-第三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实用新型的阀门兼有止回阀和截止阀功能。包括:阀体1,以及设置在阀体1上的主阀杆本体3和副阀杆本体20,进一步的,还包括主阀杆本体3、副阀杆本体20与阀体1之间安装的主阀瓣2、弹簧4、阀盖6、主阀立柱16、主阀支架17以及副阀立柱27和副阀支架29。主阀瓣2和主阀杆本体3不是固定连接,
24.本实用新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阻塞止回阀,参见图1所示:
27.阀体1内中部设有左右方向的错轴介质通道h1,用于介质的流通;同时,阀体1内在错轴介质通道h1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同轴并同时与错轴介质通道h1相互连通第二通道h2和第三通道h3。第二通道h2用于安装主阀瓣2、主阀杆本体3、弹簧4和阀盖6。第三通道h3用于安装副阀杆本体20。第三通道h3内插装副阀杆本体20的上段,在第三通道h3下端口内缘通过副阀填料压套22和副阀填料压盖23压紧副阀填料本体21以密封副阀杆本体20与第三通道h3的安装间隙;副阀填料本体21在副阀填料压套22和副阀填料压盖23的轴向压缩下,实现副阀杆本体20的密封。
28.前述中,错轴介质通道h1包括进口段和出口段,进口段和出口段内径相同而且中轴线相互平行,其中进口段内壁顶面不高于出口段内壁底面;第二通道h2和第三通道h3的
中轴线分别与出口段和进口段中轴线交叉形成45-75
°
夹角;即进口段先连通第三通道h3的上端口,然后在第二通道h2底端口与第三通道h3的上端口连接节点上侧即第二通道h2底部侧壁上连通出口段,在第二通道h2底端至第三通道h3的上端口之间有缩颈内壁,该缩颈内壁内径与进口段和出口段内径相同。也就是说,主阀瓣2底面正好压覆在该缩颈内壁上。尤其是,第二通道h2内径大于错轴介质通道h1内径,错轴介质通道h1内径大于第三通道h3内径。在副阀杆本体20顶端处于第三通道h3内的状态下,当主阀瓣2升起并退入第二通道h2后,由井口段到出口段形成等内径的连通通道。
29.前述中,在阀体1内的第二通道h2下段中安装主阀瓣2,主阀瓣2顶面中部设有套接主阀杆本体3下端的配合座孔,而且,在该配合座孔外侧同心地设置环槽以安置弹簧4下端。主阀瓣2外缘与第二通道h2内壁贴紧公差配合。阀盖6通过主阀螺柱7和主阀螺母8固定在第二通道h2上端口沿的阀体1上。尤其是,阀盖6底部衬装垫片5固定连接在阀体1上,保证介质不会从阀体1和阀盖6的连接处向外泄漏。主阀杆本体3向下穿过阀盖6后下段套接弹簧4且底端伸入主阀瓣2顶面的配合座孔内,弹簧4下端卡入主阀瓣2顶面环槽中,弹簧4顶部抵紧阀盖6底面;阀盖6中部轴孔内壁与主阀杆本体3外壁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中置入主阀填料压套10,在主阀填料压套10内壁与主阀杆本体3外壁之间置入主阀填料本体9,在主阀填料压套10与主阀杆本体3顶部压接主阀填料压盖11,主阀填料压盖11边缘通过穿接主阀碟形簧13的主阀填料螺柱12由主阀填料压紧螺母14锁紧固定在阀盖6上。
30.前述中,进一步的,阀盖6上侧边缘竖立螺纹固定主阀立柱16,主阀立柱16顶部与主阀支架17边缘紧固连接,主阀杆本体3上端穿过主阀支架17中孔,通过主阀杆螺母18采用螺纹压圈固定,而且,主阀杆本体3顶端通过主阀杆螺母18固定连接主阀手轮19。尤其是,主阀杆本体3顶部与主阀杆螺母18采用梯形螺纹连接。在阀盖6与主阀支架17之间安装主阀防转板15,主阀防转板15与主阀杆本体3固定连接,而且主阀防转板15至少一侧边缘卡接或滑动套接在主阀立柱16上。进一步的,如附图2所示,主阀防转板15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主阀杆本体3上,而主阀防转板15两侧外端分别有弧形缺槽滑动卡接在主阀立柱16内侧外壁上,限制主阀杆本体3作上下运动。
31.前述中,进一步的,第三通道h3底端面边缘通过螺接副阀立柱27向下连接副阀支架29,副阀杆本体20下段下穿副阀支架29中孔,而且,该副阀支架29中孔内壁与副阀杆本体20外壁间置入副阀杆螺母30,该副阀杆螺母30与副阀杆本体20底端采用梯形螺纹压圈紧固连接,进一步的,在副阀支架29下侧,副阀杆螺母30套接固定副阀手轮31。在第三通道h3底端面和副阀支架29之间安装副阀防转板28,副阀防转板28与副阀杆本体20固定连接,副阀防转板28至少一侧边缘卡接或滑动套接在副阀立柱27上。如附图3所示,副阀防转板28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副阀杆本体20上,副阀防转板28两侧外端分别有弧形缺槽滑动卡接在副阀立柱27内侧外壁上,限制副阀杆本体20作上下运动。
32.前述中,进一步的,副阀填料压盖23边缘通过副阀填料螺柱24穿接副阀碟形簧25并以副阀填料压紧螺母26锁紧固定在第三通道h3下端口沿上。副阀碟形簧25由在温度和应力交变中,使副阀填料本体21的预紧力得到连续性补偿,杜绝介质从副阀杆本体20向外泄漏,保证了人身安全。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阀填料本体9设于阀盖6的填料孔内,在主阀填料压套10和主阀填料压盖11的轴向压缩下,实现主阀杆本体3的密封。当转动主阀手轮19时,通过主
阀杆螺母18带动主阀杆本体3作升降运动。弹簧4为主阀瓣2提供了辅助的关闭力。主阀瓣2和主阀杆本体3不是固定连接,当主阀杆本体3下降时将主阀瓣2紧压在阀体1上时,可完全切断介质,实现截止阀功能。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当主阀杆本体3上升后,通过主阀杆本体3底端的平面限位,主阀瓣2在可在顺流介质时打开,倒流介质时关闭,实现止回阀的功能。因此,阀门兼有止回阀和截止阀功能,节约了管道安装费用和安装空间。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温度和应力交变中,使主阀填料本体9的预紧力得到连续性补偿,杜绝介质从主阀杆本体3向外泄漏,保证了人身安全。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体1和主阀瓣2密封面均堆焊硬质合金,有效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主阀瓣2外圆与阀体1第二通道h2采用公差配合,易阻塞介质不易进入弹簧孔内,有效保护了弹簧4,防止弹簧4因阻塞介质引起失效。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门正常工作时,副阀杆本体20顶部处于第三通道h3内且低于错轴介质通道h1底面,不会阻碍错轴介质通道h1内的易阻塞介质流通。当主阀瓣2因介质阻塞出现动作缓慢甚至停止运动时,可以转动副阀手轮31时,通过副阀杆螺母30带动副阀杆本体20作升降运动。如,转动副阀手轮31,通过副阀杆螺母30带动副阀杆本体20向上运动,副阀杆本体20顶部与主阀瓣2底部平面接触后,继续转动副阀手轮31,副阀杆本体20顶端顶推主阀瓣2克服弹簧4张力向上运动,促使主阀瓣2动作,开启阀门,实现疏导和防止阻塞功能。当主阀瓣2正常动作后,反向转动副阀手轮31使副阀杆本体20上端顶部下降并回到第三通道h3内。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