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减振器和悬架系统、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4341发布日期:2024-05-11 00:13阅读:5来源:国知局
电磁减振器和悬架系统、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磁减振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减振器和悬架系统、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电磁减振器内的线圈通电后会产生热量,线圈的温度升高后会导致线圈的内阻变大,这样会导致电磁减振器的功耗增加,线圈的电流变小,导致电磁减振器内产生的磁场强度变弱,电磁减振器的输出力变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磁减振器,该电磁减振器利用冷却组件对电磁减振器内部进行散热,保证通电线圈内电流的稳定,保证电磁减振器内磁场的稳定,进而保证电磁减振器的稳定输出。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电磁减振器的悬架系统。

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悬架系统的车辆。

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磁减振器,包括:外壳总成,所述外壳总成包括外壳和励磁组件,所述励磁组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励磁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外壳的周向间隔的励磁件,相邻的所述励磁件之间限定出放置空间;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道,至少一个放置空间内设有所述冷却管道。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减振器利用冷却组件对电磁减振器内部进行散热,保证通电线圈内电流的稳定,保证电磁减振器内磁场的稳定,进而保证电磁减振器的稳定输出。

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磁减振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放置空间内设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用于连通不同位置的所述冷却管道的连通管道。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连通管道位于所述励磁组件的端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每个所述放置空间内均设有所述冷却管道,相邻的所述冷却管道通过所述连通管道连通。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电磁减振器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至所述外壳且与所述冷却组件配合以定位所述冷却组件。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连通管道配合。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设有卡槽,所述连通管道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在所述励磁组件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连通管道;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悬挂件和支撑件,所述悬挂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顶壁且与位于上方的所述连通管道配合,所述支撑件设有所述外壳的内底壁且支撑位于下方的所述连通管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组件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外壳设有贯穿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穿设于所述贯穿孔。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设有所述进液口的所述冷却管道和设有所述出液口的所述冷却管道均设有朝向彼此弯折的拐角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减振器还包括定子总成,所述定子总成的上端适于安装至车身,所述外壳总成适于固定至车桥,所述定子总成包括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多个励磁件围绕所述定子绕组设置。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电磁减振器还包括下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设于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且适于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止抵以限制所述外壳总成的移动位移。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电磁减振器还包括上限位部,所述上限位部设于所述定子总成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上限位部适于与所述外壳的外壁止抵以限制所述外壳总成的移动位移。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磁减振器。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利用冷却组件对电磁减振器内部进行散热,保证通电线圈内电流的稳定,保证电磁减振器内磁场的稳定,进而保证电磁减振器的稳定输出。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悬架系统。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悬架系统,利用冷却组件对电磁减振器内部进行散热,保证通电线圈内电流的稳定,保证电磁减振器内磁场的稳定,进而保证电磁减振器的稳定输出。

2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放置空间内设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用于连通不同位置的所述冷却管道的连通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位于所述励磁组件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放置空间内均设有所述冷却管道,相邻的所述冷却管道通过所述连通管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至所述外壳且与所述冷却组件配合以定位所述冷却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连通管道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设有卡槽,所述连通管道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励磁组件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连通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贯穿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穿设于所述贯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进液口的所述冷却管道和设有所述出液口的所述冷却管道均设有朝向彼此弯折的拐角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子总成,所述定子总成的上端适于安装至车身,所述外壳总成适于固定至车桥,所述定子总成包括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设于所述外壳内,多个所述励磁件围绕所述定子绕组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设于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且适于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止抵以限制所述外壳总成的移动位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限位部,所述上限位部设于所述定子总成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上限位部适于与所述外壳的外壁止抵以限制所述外壳总成的移动位移。

15.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器。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架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减振器和悬架系统、车辆,所述电磁减振器包括:外壳总成,所述外壳总成包括外壳和励磁组件,所述励磁组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励磁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外壳的周向间隔的励磁件,相邻的所述励磁件之间限定出放置空间;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道,至少一个放置空间内设有所述冷却管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减振器利用冷却组件对电磁减振器内部进行散热,保证通电线圈内电流的稳定,保证电磁减振器内磁场的稳定,进而保证电磁减振器的稳定输出。

技术研发人员:孙宪猛,张秀和,卢艺,李家洪,章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8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