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置的调隙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492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承装置的调隙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装置的间隙吸收装置。
以前的织布机,连接用的线材一端连接在综框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装置上,同时此连接装置能调整综框开口量地配置在凸轮联杆或多臂机的卸载杆上。
在上述织布机中,连接装置有与连装用线材连接而且有一对侧板的托架,有与凸轮杆配合的装配构件,有不能转动地插入装配构件的轴承体插入部并且位于托架的两侧板之间的轴承体,及可自由转动地穿插在轴承体内并且被铆接固定在托架的两侧板上的安装轴。
而织布机经长期使用后,装配轴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的内圆周面上,特别在这些面上连接用的线材侧部分会发生磨损。这是因为当织布机工作时,外力主要是作用在上述连接线材侧部分上。
如上所述,一旦装配轴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的内圆周面发生磨损,两者之间就产生间隙。而一旦产生间隙,由于凸轮连杆等的摆动,装配轴在轴承体内只就间隙那样大小地往复移动,在连接用的线材上产生抽抽搭搭等异常的振动,使大的冲击力作用在连接线材上,由此把连接用的线材拉伸变长,连接用的线材就变得松弛。而且,上述松弛程度越大,上述的振动与冲击力也就越大,就会发生连接用线材破断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织布机高速运转时,愈加显著。
然而在过去,根本没有任何吸收装配轴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的内圆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机构,因而这一点急待改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轴承装置的间隙吸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作出了本发明,它是一种在外力沿径向作用的轴,由轴承体可自由转动地支持,轴承体不能转动地插在轴承体插入部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体有位于由轴引起的外力作用方向一侧,并且固定在轴承体插入部分内的固定轴瓦,以及与固定轴瓦一起将轴夹持住并且相对于固定轴瓦可自由进退的可动轴瓦,和使可动轴瓦向固定轴瓦贴紧的弹簧。
在轴承体插入部分的里面与可动轴瓦之间安装有压力弹簧。
轴承体还有与可动轴瓦的一端结合的结合体,结合体与形成轴承体插入部分的构件间安装有拉力弹簧。
此外,有采用薄板弹簧,将其卷绕在固定轴瓦与可动轴瓦的外圆周面上的。
轴承体还有装在固定轴瓦和可动轴瓦之间的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在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上,形成把润滑剂供到轴的外圆周面上的供给孔,在形成轴承体插入部分的构件上形成把润滑剂供给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的供给孔,在固定轴瓦与可动轴瓦的内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形成将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的供给孔供给的润滑剂加以导引的润滑剂导引槽。
另外,将可转动地支承着轴的轴承体不能回转地插到轴承体插入部分中的结构中,轴承体有协同地将轴夹住并且能相互可自由进退的一对可动轴瓦,和使两个可动轴瓦相互向另一方贴紧的弹簧。
轴承体有装于两个可动轴瓦间的润滑剂供给用轴瓦,在润滑剂供给用轴瓦上形成向轴的外圆周面上供给润滑剂的供给孔,在形成轴承体插入部分的构件上,形成向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的供给孔供给润滑剂的供给孔,以及沿圆周方向将润滑剂供给用轴瓦的供给孔供给的润滑剂加以导引的润滑剂导引槽。
润滑剂导引槽在其纵长方向的中部分成两个叉状导引槽。
当轴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的内圆周面发生磨损时,根据磨损量,可动轴瓦在弹簧的作用下向轴的一侧移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总体图。
图2是把图1中主要部分剖视的侧视图,图3是同上那部分的平面图。
图4是同上那部分的分解图。
图5是同上那部分的纵向剖面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得到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5中B-B线得到的剖面图,图8是沿图5中C-C线得到的剖面图。
图9是沿图5中D-D线得到的剖面图,图10是沿图5中E-E线得到的剖面图,图11是沿图5中F-F线得到的剖面图,图12是沿图5中G-G线得到的剖面图,图13是沿图5中H-H线得到的剖面图,图14是沿图5中J-J线得到的剖面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固定轴瓦的侧视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剖视的侧剖面图。
图17是图16中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18是沿图17中K-K线得到的剖面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纵向侧视图,
图21是沿图20中L-L线得到的剖面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例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总体图,图24是图23中主要部分剖视的侧视图。
其中8-连结装置 13-托架 14-装配构件 15-轴承体 16-装配轴 41-轴承体插入部 48-固定轴瓦 49-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 50-结合体 51-可动轴瓦 52-滑动件 53-压力弹簧 54-拉伸弹簧 56,63-润滑剂导引槽。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至图14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1中1是机架,2是多个并列设置的综框,在综框内部,纵向并列地设置着许多综丝3。在各个综丝3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分设有经纱通过的孔(孔眼或综眼)。
5是以凸轮机为例的驱动装置,设置在机架1的下部,有许多互相靠近并列设置的可左右摇摆的凸轮联杆6。各凸轮联杆6通过以连接用的绳索为例的连接用的线材7与连接装置8连接在综框2下端的左右两侧。9是左右一对拉紧装置,它们设置在机架1的上部,通过连接用的线材10将综框2向上拉紧。11是引导连接用的线材7、10的导向轮。
如图2至图14所示,连接装置8由托架13和装配构件14、轴承体15与装配轴16等组成。
托架13是与连接用的线材7连接的,有金属板制成的左右一对侧板18,各个侧板18有基部一侧的正方形的装配部分19和前端侧的长方形的支持部分20。
在两侧板18的装配部分19之间,上下地配置着3个沿侧板18的纵长方向的金属制成的接受体22,被铆接固定着。上下接受体22靠近装配部分19基部地设置,在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的接受体22靠近装配部分19前端地设置着。
25是金属制成的连接件,在基部一侧的筒部26与比筒部26直径大的前端一侧的凸缘部分27等成一体地构成,筒部26嵌在各个连接用的线材7被连接在托架13上的那个端部上。成铆接固定着。连接体25可自由插入脱下地插在邻近的接受体22之间,凸缘部27可合可离地结合在中央的接受体22的支持部一侧(右侧)端面上。
29是上下一对结合件,用销轴30可摆动地铰接在两个侧板18的装配部分19上。结合件29由在两个侧板18的装配部分19之间设置的销轴30铰接着的基部31,和从基部31向连接体25一侧突出地设置的结合部32以及从基部31向装配部分19的上方或下方突出设置的螺钉插入部33构成。
基部31上的销轴30的插孔,做成沿基部31的纵长方向的长孔34,当铰轴位于长孔34的右端时,基部31与对应接受体22的端部相接。
结合部32,通过结合件29的摆动可合可离地结合在连接体25的凸缘27的基部端面(左侧端面)上,能防止连接体25从邻接的接受体22间拔出。结合部32在与凸缘27配合时,有和连接体25的筒部相接以及不相接两种情况。
相对于上侧或下侧的接受体22,在上方与下方设置螺钉插入部33。
35是上下一对固定螺钉,它们可自由装卸地插到各结合件29的螺钉插入部件3中,可装卸地螺纹连接在上侧或下侧的结受体22上,插到使各个结合件29的结合部32结合到凸缘27的基部端面上(左侧端面)的状态,同时将连结体25的筒部26加压固定在中央接受体22上。
36是压缩螺旋弹簧,它卷绕在固定螺钉35上,并夹在结合件29的螺钉插入部33和与此相对的接受体22之间,装成受压状态,从而可防止结合件29的晃荡。
在托架13的两侧板18的支持部20的纵长方向的中部,把凸轮联杆6的前端夹持地装设着,而在两侧板18支持部20的前端部分之间,装着装配构件14与轴承体15。
装配构件14是与凸轮联杆6结合的,由本体37和从本体37左侧端部向左突出的左右一对侧板38构成。
在本体37的左侧端面上,形成与凸轮联杆6的凹凸形状配合面39相结合的结合面40,它是可沿上下方向自由移动进行调整,并且可自由装卸地与结合面40结合的,通过上述的移动调整,来调节综框2的开口量。本体37做成中空状,右侧为开口的轴承体插入部分41,并由上壁、底壁、连接上壁与底壁左侧端部的侧壁,以及从上壁右侧端部下垂地设置的下垂部构成。在上壁的纵长方向的中央形成供给孔42,润滑剂供给管43可装卸地用螺纹连接在供给孔42上。底壁的端部上形成向上突出的突出部44,同时在端部形成一段比基部低凹的凹下部分45,从下垂部的内侧面向其外侧面地形成盲孔46。
在本体37侧面上的侧板38的装配部分,较其余部分凹下一段,使侧板38的外侧面与本体37侧面上的其余部分取成同一平面。
轴承体15是可装卸地插入装配构件14中的,由固定轴瓦48,润滑剂供给轴瓦49和结合体50,可动轴瓦51,滑动件52,和加压弹簧53及拉伸弹簧54构成,其中滑动件52、弹簧53、54由金属制成,其余另件用尼龙制成。
固定轴瓦48是固定于轴承体插入部分41之内的,与本体37侧壁的下部分和底壁的左侧部分的内周面相接触,同时还与突出部44接触,从而阻止其向右移动。在固定轴瓦48的内圆周面上,除了下部以外,形成一条润滑剂导引槽56。
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与本体37的上壁、侧壁的上部及下垂部上部的内周面相接,同时与固定轴瓦48的上部相接,用两侧板38防止固定轴瓦48及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退出。固定轴瓦48及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的侧面处与各侧板38相接触的部分也比其余部分凹下一段,固定轴瓦48及润滑油供给用的轴瓦49的侧面处的其它部分则与各侧板38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的左侧端部的下面与固定轴瓦48的上面相配合,相对于侧方不能相对移动。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右侧端部的下面,向下方突出地设有导引凸出部61。又在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上形成与本体37的供给孔42相连通,而且能贮存润滑剂的细长贮存凹部57,在此贮存凹部57内装有浸透着润滑剂的润滑剂保持体58。用海绵、棉纱等物作润滑剂保持体58。供给孔59从贮存凹部57的底部向下贯通地形成,其下部与固定轴瓦48的润滑剂导引槽56连通,在其右侧上开口。
结合体50呈角筒状,其左侧上壁被去掉,套在本体37的底壁上,可左右自由移动,其上壁右侧端部与本体底壁上的凹部45相配合,同时在其上壁的右侧端部与本体突出部44之间形成左右方向上的间隙。结合体50的上壁上形成结合孔60。
可动轴瓦51可进退地面对固定轴瓦48与固定轴瓦48及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一起将装配轴16可自由转动地夹持着。可动轴瓦51的上端部与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的下端部之间,形成左右方向上的间隙,同时在可动轴瓦51的上端部上形成可在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的导引凸部61上左右自由移动地配合着的配合凹部62,而其下端面则与结合体50的上面可左右滑动地相接。在可动轴瓦51的内圆周面上,大约在其全体上延伸着一条从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的供给孔59供给润滑剂的润滑剂导引槽63。在可动轴瓦51的上下各端的右侧端面上,形成凹部64。
滑动件52是与可动轴瓦51的外周面相接的,其上端与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的导引凸部61可滑动地相接,它的L型下端与结合体50的结合孔60可装卸地结合着。另外,在滑动件52的上下两端形成可装卸地结合在可动轴瓦51的凹部64内的左右一对结合片65。
压力弹簧53装设在本体37下垂部的盲孔46底面与滑动件52的上端部之间,将滑动件52与可动轴瓦51压向固定轴瓦48一侧。
拉力弹簧54呈拉伸状态地装设在本体37的底壁与结合体50之间,将滑动件52与可动轴瓦51的下部拉向固定轴瓦48一侧。
装配轴16是用轴承体15可自由回转地支承着的,由内外两重结构的内轴67与外轴68构成,金属制成的内轴67的两端,铆接固定在托架13的两侧板18的支持部20和外轴68上。内轴67的外圆周面相对于支持部20与外轴68的内圆周面不能转动地结合,从而防止了因上述相对转动而产生的内轴67的磨损。此外,外轴68可用金属或陶瓷制造。
如上所述结构的第1实施例,各个综框2用拉紧装置9向上拉引,当驱动装置5的任意一个凸轮联杆6向右摆动时,通过装配构件14、轴承体15,装配轴16,托架13,连接用的线材7,使对应于上述凸轮联杆6的综框2拉下,从而使该综框2的综丝3的综眼4中穿过的经纱拉下,与其它经纱之间形成开口,使纬纱从该开口插入。
在上述场合下,从润滑剂供给管43,通过本体37的供给孔42,把润滑剂供到轴承体15的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的贮存凹部57内,润滑剂通过供给孔59,达到装配轴16的外轴68外圆周面上,同时,到达该外圆周面的润滑剂通过固定轴瓦48与可动轴瓦51的润滑剂导引槽56、63,进一步向下方引导,在装配轴16的外轴68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15的内圆周面之间布满一周,良好地进行润滑。
由于在贮存凹部57内装有浸满润滑剂的润滑剂保持体58,即使因凸轮联杆6的摆动使轴承体15移动,也能长期稳定地把润滑剂贮存在贮存凹部57内,从而可长期良好地润滑装配轴16的外轴68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15的内圆周面之间。
即使在装配轴16的外轴68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15的内圆周面之间有上述良好的润滑,然而,当织布机经过长期使用后,装配轴16的外轴68与轴承体15都会发生磨损。特别是,织布机工作时,由于驱动装置5的凸轮联杆6与拉紧装置9相对抗地使连接线材7拉伸,外轴68的外圆周面与固定轴瓦48的内圆周面的连接用的线材一侧的那部分,即在左侧部分上作用着大的外力而发生磨损。
此时,根据上述的磨损量,可动轴瓦51受压力弹簧53与拉伸弹簧54的作用,通过滑动件52而向固定轴瓦48一侧移动,同时结合体50也随可动轴瓦51一起向左侧移动。
因此,在装配轴16的外轴68与轴承体15之间不会发生间隙,也不会产生由于上述间隙而当凸轮联杆6摆动时,外轴68在轴承体15内作间隙大小程度的往复移动,在连接用的线材7上产生抽抽搭搭等异常的振动,使有大的冲击力作用在连接用的线材7上,并由此而使连接用的线材7伸长并断裂的问题。
由于把轴承体15上的装配轴16的外力作用方向的一侧作为固定在轴承体插入部41里边的固定轴瓦48,因此能由固定轴瓦48充分挡住所作用的外力,而将装配轴可靠地支承起来。
当连接用线材7受到损伤时,将固定螺钉35松开,从接受体22上卸下,一面使销轴30相对移动到结合件29的长孔34的左端,一面使结合件29按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转动,使其基部31离开接受体22,同时就解除了结合部32与连接体25的凸缘27的结合,因此使结合部32与中央接受体22之间的间隔大于连接体25的凸缘27的上下尺寸,使连接体25从相邻的接受体22之间退出。
然后将固定着新连接用线材7的连接体25插到相邻的接受体22之间,使连接体25的凸缘27与接受体22的支持部侧端面(右侧)结合。接着,一面把销轴30相对地移动到结合件29的长孔34的右端,一面把结合件29转动到如图2中实线所示的原来位置上,使结合件29的基部31与对应的接受体22的端部相接,在结合件29的结合部32与凸缘24的基部端面(左侧端面)结合之后,将固定螺钉35穿过结合件29并在接受体22上拧紧,将连接体25的筒部26在中央接受体22上加压力固定。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装置能容易地更换连接用的线材7。同时,在更换连接用的线材7时,可不同时更换托架13。
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固定轴瓦48的润滑剂导引槽56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途分为2个叉状槽,润滑剂导引槽56由位于固定轴瓦48的上部,并且在其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央导槽56a,和位于固定轴瓦48的下部及宽度方向两侧的左右一对的侧部导槽56b构成。
由此,在固定轴瓦48上,相对于宽度方向,形成互相分离状态的三条导槽56a,56b,可使装配轴16的外轴68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15的内圆周面间,在轴线方向上得到比第1实施例更宽的润滑范围。
可动轴瓦51的润滑剂导引槽63或下述其它实施例中的固定轴瓦48及可动轴瓦51的润滑剂导引槽56,63也可在纵长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两个叉状。
图16至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装配构件14呈长方形,其左侧部分形成大约呈正方形孔的轴承体插入部41,同时右侧部分形成将凸轮联杆6插入其中的凸轮联杆插入孔70,凸轮联杆6用螺丝71可装卸地固定着。
轴承体中不设置结合体,在滑动件52的中部形成把装配构件14成夹持状态的一对夹持部72,其下端可自由滑动地结合在装配构件14里的底面上。
在装配构件14上的由夹持部72夹持的部分上形成凹部73。
轴承体插入部41里的右侧面上,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3个盲孔46,在盲孔46的底面与滑动件52的上下两端和中间部分之间,分别装设压缩着的压力弹簧53。
图19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在装配构件14的底部上既不形成导引凸部也不形成凹部。
在轴承体15上不设置结合体与滑动件,使用薄板弹簧75取代压力弹簧与拉伸弹簧。薄板弹簧75装在固定轴瓦48的外周面与轴承体插入部41的内周面之间,同时卷绕在可动轴瓦51的外周面上,使可动轴瓦51压向固定轴瓦48一侧。
图20及图21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装配构件14可装卸地结合在驱动装置(多臂机)5的开口杆80的结合凹部76之内。装配构件14做成中空框形状,其内部作为轴承体插入部41,同时在其上面形成能贮存润滑剂而且内装有润滑剂保持体78的细长的贮存凹部77。并形成从这贮存凹部77的底面的一端与纵长方向的中部通到轴承体插入部41内的供给孔79、97。
件81是尼龙制成的装配体,在其下部形成向下开口的配合凹部82,在此配合凹部82里,通过装配体81的弹性变形与装配构件14的左上端可装卸地配合,使装配体81可装卸地装在轴承体15上。装配体81的右下部插在贮存凹部77内。
装配体81的右下部端面向右逐渐离开贮存凹部77的底面而略成水平,将润滑剂保持体78的端部压向下方。
在装配体81的右侧部分,形成以上端面直达下端面的通孔83,润滑剂供给管43可装卸地压入此通孔83中。
轴承体15,由做成圆弧状并嵌合在轴承体插入部41内的固定轴瓦48,和插在轴承体插入部41内而且其两端部与固定轴瓦48的两端部相接的门状导引件84以及在导引件84里可自由移动的可动轴瓦51和压力弹簧53等构成。
固定轴瓦48的外周面与轴承插入部41的内周面相结合,阻止固定轴瓦48向侧方移动。在固定轴瓦48上形成装配构件14的供给孔79以及与固定轴瓦48的润滑剂导引槽56连通的供给孔85。
导引件84的左侧面与轴承体插入部41的内周面结合,阻止导引件84向侧方移动。在导引件84上形成与装配构件14的供给孔97及与导引件84内部连通的供给孔98,从供给孔98通过导引件84的内部,把润滑剂供到可动轴瓦51的润滑剂导引槽63,在导引件84上还形成一对通孔86,在可动轴瓦51上形成与通孔86相对应的盲孔46,在此盲孔46的底面与轴承体插入部41的内周表面之间装设压缩着的压力弹簧53。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装配构件14由大致与第3实施例的装配构件同样结构的第一构件88和第2构件89构成。
在第一构件88的左侧部分形成略成正方形的第2构件插入部90,在此插入部90中可装卸地插入第2构件89。
第2构件89做成中空的框架形状,其内部形成轴承体插入部41,与第5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的轴承体15可装卸地插在其中。第2构件上,形成与第1构件88的供给孔42连通的贮存凹部77,此贮存凹部77通过供给孔79与轴承体15的供给孔85连通。
图23与图24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在综框2的下方,由连杆92联动的左右一对连动臂93用前后方向的装配轴16可转动地支承,各个连动臂93通过连杆95与驱动装置5联动地连接着。
连动臂93的支承装配轴16的部分上形成大致成方形孔的轴承体插入部41,在此轴承体插入部41上装设着轴承体15,轴承体15由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49,和左右一对可动轴瓦51、成L形而且与可动轴瓦51的外周侧面及底面相接的左右一对滑动件52以及压力弹簧53构成。
在装配构件14内的底面上形成沟槽,可动轴瓦51及滑动件52的底部配合在此沟槽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适用于织布机的,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其它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不会在轴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的内圆周面之间产生间隙,也不会发生由这种间隙而引发的种种不良情况。
特别是如果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由于把轴承体中受轴的外力作用方向一侧做成固定在轴承体插入部内的固定轴瓦,因而能由固定轴瓦将所作用的外力充分承受,将轴可靠地支承起来。
如果用权利要求5、7中所述的装置,轴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的内圆周面之间就能得到良好的润滑。
如果用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装置,装配轴的外圆周面与轴承体的内圆周面之间能获得在轴线方向上更宽范围的润滑。
权利要求
1.一种轴承装置的间隙吸收装置,它是用轴承体把受径向外力作用的轴可自由回转地支承着,轴承体不能转动地插在插承体插入部中,其特征在于轴承体有位于由轴的外力作用方向一侧且固定在轴承体插入部内的固定轴瓦,和与固定轴瓦一起将轴夹持而且能相对于固定轴瓦进退自如移动的可动轴瓦,以及使可动轴瓦向固定轴瓦靠紧的弹簧。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的间隙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体插入部的里面与可动轴瓦之间装设着压力弹簧。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装置的间隙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体有与可动轴瓦的一个端部结合的结合体,结合体与形成轴承体插入部的构件之间装设有拉伸弹簧。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的间隙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是薄板弹簧,它卷绕在固定轴瓦与可动轴瓦的外周面上。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轴承装置的间隙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体有装设于固定轴瓦与可动轴瓦之间的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在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上,形成向轴的外圆周面供给润滑剂的供给孔,在形成轴承体插入部的构件上形成向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的供给孔供给润滑剂的供给孔,在固定轴瓦与可动轴瓦的内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形成对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的供给孔供给的润滑剂加以导引的润滑剂导引槽。
6.一种轴承装置的间隙吸收装置,它是一种可自由回转地将轴支承的轴承体,不能转动地插入轴承体插入部之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体有能共同将轴夹持而且能相互地自由进退的一对可动轴瓦,以及使两个可动轴瓦相互靠紧的弹簧。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装置间隙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体有装设于两可动轴瓦之间的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在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上形成把润滑剂供给轴的外圆周面的供给孔,在形成轴承体插入部的构件上形成向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的供给孔供给润滑剂的供给孔,在两个可动轴瓦的内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形成对由润滑剂供给用的轴瓦的供给孔供给的润滑剂加以导引的润滑剂导引槽。
8.一种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轴承装置的间隙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滑剂导引槽在纵长方向的中部形成叉状分支。
全文摘要
轴承体不能转动地插入轴承体插入部,轴承体包括固定在轴承体插入部内的固定轴瓦、与固定轴瓦一起将装配轴夹持并可相对于固定轴瓦进退自如的可动轴瓦以及使可动轴瓦向固定轴瓦赋势的压力弹簧与拉抻弹簧。当装配轴外圆周面与固定轴瓦内圆周面发生磨损时,根据磨损量,通过压力弹簧及拉伸弹簧使可动轴瓦向固定轴瓦移动。因此在装配轴外圆周面与轴承体内圆周面间就不会发生间隙,也不会发生由该间隙而引发的种种不正常情况。
文档编号F16C25/04GK1080698SQ9210884
公开日1994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6日
发明者横井淳一 申请人:横井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