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式伸缩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887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衡式伸缩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压平衡式热力管道伸缩补偿装置。
热力管道设计中,通常用补偿器来补偿管道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变形量。平衡式伸缩补偿器是一种利用内压平衡结构消除管道内压力对固定支架产生的侧向推力的补偿器。例如中国专利91213935.8公开的补偿器,见


图1,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伸缩管2、可注密封剂3、密封槽4、压注头5、进气孔6、凸台式活塞7、排气孔8、筒体9、滑动轴承10、滑动轴承槽11、筒体12、活塞缸。
该补偿器是用注压枪通过注压头把可注密封剂注入设置在筒体内壁的密封槽内,实现其密封功能。由于可注密封剂是一种液态密封剂,使用温度较低(<500℃),受热后会固化收缩,容易形成空隙、造成泄漏。一旦泄漏,须用注压枪再次注入密封剂,但往往补漏点多(每个补偿器常设置多个注压孔),如果常年配备注压枪和密封剂,必须在支架上架设电缆,因为一般的热网工程输送距离较长,这样,经济上不合算,况且,注压头时常会堵塞,因此,在工业上,这种补偿器一经泄漏只能作报废处理;另外,该补偿器筒体间为固定联结,是一不可拆卸的整体,维修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可靠,维修方便,利用内压平衡消除管道内压产生的附加推力的伸缩补偿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衡式伸缩补偿器,包括带凸台式活塞6的伸缩管1,套在凸台式活塞6外的筒体8及筒体8内的活塞缸12,于凸台式活塞6一侧活塞缸12内的伸缩管1上设有若干进气孔5,凹凸式活塞另一侧的筒体8上设有若干排气孔7,伸缩管1端套有筒体9,其特征在于筒体8与筒体9以法兰13联结,凸台式活塞6与筒体8上的联结法兰,伸缩管1与筒体8和筒体9的联结法兰均成滑动联结,所述联结法兰间以填料14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法兰可用凹凸型法兰,在凹面法兰内装入密封填料,凹凸配合的法兰可以更好地压紧填料,保证密封,防止泄漏。
实用新型的法兰密封填料可以是高纯油浸柔性石墨、橡胶、石棉盘根之一。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法兰联结,凸台式活塞6外套有的筒体8之间也可以法兰联结,伸缩补偿器可以拆卸,即使有泄漏,只需紧固法兰或更换垫圈,补偿器本身不被报废,寿命长,密封可靠,应用温度范围大,维修方便。
图1中国专利9121935.8公开的补偿器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下面的实施例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平衡式伸缩补偿器,凸台式活塞6焊接在伸缩管1上,凸台式活塞6一侧活塞缸12内的伸缩管1上均匀设置12个进气孔5,另一侧的筒体8上均匀设置12个排气孔7,凸台式活塞6置于活塞缸12中部,筒体之间均采用法兰联结,法兰密封型式为凹凸面,垫圈用石棉盘根制成,该平衡式伸缩补偿器的平衡体系由筒体8内的活塞缸12、凸台式活塞6、伸缩管1以及管道组成。由于凸台式活塞6端面面积与管道内截面面积相等,当工作介质从进气孔5进入活塞缸12时,作用在凸台式活塞6上的力与作用在管道内截面面积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成平衡状态,这样就消除了因管道内压力对固定支架产生的侧向推力,保证管道安全运行。该补偿器可用于因热胀冷缩产生形变的管道。
实施例2结构同实施例1,凹面法兰内填有高纯油浸柔性石墨垫圈,该平衡式补偿器耐受近1000℃的工作介质。
权利要求1.一种平衡式伸缩补偿器,包括带凸台式活塞(6)的伸缩管(1)、套在凸台式活塞(6)外的筒体(8)及筒体(8)内的活塞缸(12),于凸台式活塞(6)一侧活塞缸(12)内的伸缩管(1)上设置若干进气孔(5),凸台式活塞(6)另一侧的筒体(8)上设置若干排气孔(7),伸缩管(1)端套有筒体(9),其特征在于筒体(8)与筒体(9)以法兰(13)联结,凸台式活塞(6)与筒体(8)上的联结法兰、伸缩管(1)与筒体(8)和筒体(9)的联结法兰均成滑动联结,所述联结法兰间以填料(14)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式伸缩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法兰为凹凸型法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衡式伸缩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密封填料(14)为高纯油浸柔性石墨。
专利摘要一种平衡式伸缩补偿器,包括带凸台式活塞(6)的伸缩管(1)、套在凸台式活塞(6)外的筒体(8)及筒体(8)内的活塞缸(12),于凸台式活塞(6)一侧活塞缸(12)内的伸缩管(1)上设置若干进气孔(5),凸台式活塞(6)另一侧的筒体(8)上设置若干排气孔(7),伸缩管(1)端套有筒体(9),筒体(8)与筒体(9)间采用法兰(13)联结,使用特种密封填料(14),具有密封可靠、寿命长、维修方便、应用温度范围大等特点,适用于热力管道中以补偿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变形量,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文档编号F16L27/12GK2175344SQ9323722
公开日1994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6日
发明者宋章根, 吴伯洪, 宋普根 申请人:宋章根, 吴伯洪, 宋普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