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传动比滚子波动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887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传动比滚子波动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减速器,特别是行星轮系减速器的实用新型。
根据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机械设计手册》中第3卷第24篇中介绍;在现有的大传动比行星轮系传动中2K-H和3K传动型式虽传动比大,但随传动比增大效率下降很多,结构复杂,适于短期工作,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大传动比滚子波动减速器。其减速比大,传动效率高,体积小,容易实现大功率传动。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见附图1、由输入轴1、转臂2、激波轮3、行星轮架4、行星滚子5、8、固定内齿轮6、活动内齿轮7、输出轴9组成。
运动由输入轴1输入,带动转臂2、激波轮3作偏心激波运动,使行星滚子5、8在行星轮架4内作园周方向波动,并与固定内齿轮6的共轭齿廓作啮合运动,并形成负号机构,同时带动行星轮架4转动,行星轮架4又驱动行星滚子8与活动内齿轮7作啮合运动,并形成正号机构,得到活动内齿轮的转动。它再与输出轴9联接输出,或与输出轴9零齿差啮合输出,从而实现大减速比的输出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综合3K型,2K-H-N.N型行星轮减速器减速比大和K-H-V型摆线针轮减速器效率高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存在的缺点,使之成为适用范围广的通用减速器。
在附图中对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1是该减速器的原理图。
附图2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实施例的装配结构图。
关于

如下。
在附图1中,1是输入轴,2是转臂,3是激波轮,4是行星轮架,5是行星滚子,6是固定内齿轮有与滚子5相啮合的共轭齿廓,Z5-Z6=-1形成负号机构,7是活动内齿轮与滚子8相啮合Z8-Z7=1形成正号机构,以上正负号机构可以互换,9是输出轴为W输出机构,与活动内齿轮7联接输出也可零齿差输出。
在附图2中,1是输入轴,2是双端偏心套实现转臂作用,3是转臂轴承实现激波作用,4是滚子架作为行星轮架,5、8是园柱或球形滚子,6是内齿轮可固定在机架上,7是内齿轮与9W输出机构联接输出,也可以与内齿轮7零齿差输出。
在附图3中输出轴9与内齿轮7为联接输出。行星滚子5、8分别用两排,两排中间用滑块10过渡。
本实用新型最好的实施方案是如附图3所示,这种结构形式体积小,结构简单,工艺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符合系列化,通用化要求,是实现目的的最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行星轮系的减速器,由输入轴,行星滚子,转臂和内齿轮所组成,其特征是行星滚子与内齿轮的啮合为滚子与共轭齿廓的啮合。传动型式为正负号机构的组合。
2.由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减速器,其特征是通过行星轮架(4)内行星滚子(5)、(8)的波动使行星滚子与固定内齿轮和活动内齿轮产生啮合。
3.由权利要求2所要求的减速器其特征是在输入轴上有与其相连的转臂(2),激波轮(3)。
4.由权利要求3所要求的减速器,其特征是活动内齿轮(7)与输出轴(9)相联,由激波轮(3)激波的行星滚子所驱动。
5.由权利要求4所要求的减速器,其特征是活动内齿轮齿数比行星滚子数目少一个,固定内齿轮齿数比行星滚子数目多一个。形成正、负号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根据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和其它行星减速器的原理,改进设计的一种新型大传动比滚子波动减速器,可作为通用减速装置。由输入轴、转臂、行星滚子、内齿轮、输出轴等组成。运动由输入轴传给转臂,使行星滚子波动,并与内齿轮啮合。两排行星滚子分别与固定和活动的两排内齿轮形成正、负号机构,活动内齿轮与输出机构联接输出,从而实现大传动比输出转动。它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体积小等特点。
文档编号F16H49/00GK2163270SQ9323713
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20日
发明者陈洪庚, 邵敏 申请人:陈洪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