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控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924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电控阀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系统中的阀门,特别是新型电控阀门。
目前,国内电控阀门虽然品种繁多,但大通径,适于液体,半固体介质的电控阀门很少,甚至没有。因此对某些工业流程自动化产生阻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小通径小功率的电磁阀控制大通径阀门的新型电控阀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这样来实现新型电控阀门,其特征是由活塞阀、电磁阀、输送管道等组成,活塞阀由阀盖、阀体和活塞组成,在阀体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出液管伸入到阀体内,活塞上固定有密封片,阀盖与阀体连在一起,两者之间设有密封环,活塞将阀体与阀盖之间的空间分隔成B腔和C腔,进液管通过输送管道和阀门与C腔连通;出液管也通过输送管道和电磁阀与C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还可以是这样来实现新型电控阀门,其特征是由活塞阀、二位三通电磁阀、分离井等组成;活塞阀由阀盖、阀体和活塞组成,在阀体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出液管伸入到阀体内,活塞上固定有密封片,阀盖与阀体连在一起,两者之间设有密封环;活塞将阀体与阀盖之间的空间分隔成B腔和C腔,二位三通电磁阀的A口通过分离井与C腔相通,其P口接压缩气体。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小通径小功率的电磁阀控制大通径阀门的目的,且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安装方便、动作灵活可靠,是某些工业流程自动化的必要元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新型电控阀门,由活塞阀、电磁阀(10)、输送管道(2)、(11)等组成,活塞阀由阀盖(6)、阀体(9)和活塞(7)等组成,在阀体(9)上设有进液管(3)和出液管(5),出液管(5)伸入到阀体(9)内,活塞(7)上固定有密封片(8),阀盖(6)与阀体(9)用螺栓和螺母连在一起,两者之间设有密封环(4),活塞(7)将阀体(9)与阀盖(6)之间的空间分隔成B腔和C腔,进液管(3)通过输送管道(2)和阀门(1)与C腔连通,出液管(5)也通过输送管道(11)和电磁阀(10)与C腔连通。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打开阀门(1)时,液体进入C腔,使C腔压力增高,推动活塞(7)下行,使活塞阀关闭;当电磁阀(10)通电后,C腔内的液体流到出液管(5),使C腔后力降低,而B腔在液体作用下压力增高,推动活塞(7)上行,使活塞阀打开。
实施例2新型电控阀门,由活塞阀、二位三通电磁阀(12)、分离井13)等组成,活塞阀由阀盖(6)、阀体(9)和活塞(7)等组成,在阀体(9)上设有进液管(3)和出液管(5),出液管(5)伸入到阀体(9)内,活塞(7)上固定有密封片(8),阀盖(6)与阀体(9)用螺栓和螺母连在一起,两者之间设有密封环(4),活塞(7)将阀体(9)与阀盖(6)之间的空间分隔成B腔和C腔,二位三通电磁阀(12)的A口通过分离井(13)与C腔相通,其P口接压缩空气。其工作原理是当二位三通电磁阀(12)工作时,压缩空气由P口经A口、分离井(13)进入C腔,使C腔压力增高,推动活塞(7)下行使活塞阀关闭;当二位三通电磁阀(12)停止工作时,C腔内的压缩空气经分离井、A口,由O口流出,C腔压力降低,而B腔在液体作用下压力增高,推动活塞(7)上行,使活塞阀打开。分离井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活塞阀中的液体进入二位三通电磁阀(12),以保护电磁阀。
权利要求1.新型电控制阀门,其特征是由活塞阀、电磁阀(10)、输送管道(2)、(11)组成,活塞阀由阀盖(6)、阀体(9)和活塞(7)组成,在阀体(9)上设有进液管(8)和出液管(5),出液管(5)伸入到阀体(9)内,活塞(7)上固定有密封片(8),阀盖(6)与阀体(9)连在一起,两者之间设有密封环(4),活塞(7)将阀体(9)与阀盖(6)之间的空间分隔成B腔和C腔,进液管(8)通过输送管道(2)和阀门(1)与C腔连通;出液管(5)也通过输送管道(11)和电磁阀(10)与C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控阀门,其特征是具有分离井(13)和二位三通电磁阀(12),其A口通过分离井(13)与所说的C腔相连,其P口接压缩空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电控阀门,由活塞阀、电磁阀组成,活塞阀由阀盖、阀体和活塞组成,在阀体上设有出液管和进液管,活塞上固定有密封片,活塞将阀体与阀盖之间的空间分隔成B腔和C腔,进液管通过输送管道和阀门与C腔连通,出液管也通过输送管道和电磁阀与C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小通经小功率的电磁阀控制大通经阀门,且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安装方便、动作灵活可靠,是某些工业流程自动化的必要元件。
文档编号F16K31/06GK2329823SQ97239118
公开日1999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31日
发明者皮介臣 申请人:皮介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