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锈绷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4310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锈绷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防锈绷带,属于金属防腐蚀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用于城市地下水、煤气、油、污水管道、长输管线、船舶等管道的外保护;海洋环境的管线、海上平台及钢柱等飞溅区、潮差区和全浸区内的钢结构的防护;矿井、化工厂及军工等严重腐蚀区内钢结构的保护等。
在现有技术中,与本实用新型相近似的技术,只有由本申请人设计并由本申请人原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88年7月27日申请并获专利号为88219832.7的实用新型专利“防锈蚀绷带—刚性壳复合护套”。它虽比传统方法,如在钢柱等结构外表面涂油漆或其他涂料或橡胶复层、在玻璃钢套内灌水泥砂浆、喷渗锌、铝等抗腐金属复层、缠扎聚氯乙烯带等优越很多,彻底解决了水中,水上及地下钢材防锈问题,在上海石化总厂码头、宝钢码头、胜利油田模拟钢柱等处实践应用多年,效果很好,用户很满意。但它结构较复杂,施工不方便,适温范围较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施工操作简便,只需在被保护物体上缠绕一道即可,施工适温范围-5℃~40℃,防锈适用范围更宽≥-20~80℃。自具强粘性与金属粘结牢固,能保证10年以上不锈,可在水下或潮湿表面施工并可重复使用的防锈绷带。
根据金属防锈的基本原理和地面下特别是水下施工的特点,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将高聚物、防锈颜、填料和缓蚀剂等防锈物质按一定比例相混合再加上适量的粘结剂在一定温度熬制成液体,并将用强度高、吸附力强、较粗糙且经纬间隙较大的化学或棉麻等纤维织物基带浸泡在该液体中,经充分浸渍,使基带和其两面的防锈物质聚集层连为一体,即可实现设计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锈绷带,其特征在于该绷带由防锈物质和粘结剂上聚集层1和下聚集层3以及被夹在它们中间的纤维织物基带2构成,上述的上、下二聚集层1和3的聚集物均可穿过基带2的纤维间隙互相渗透将三层连为一体。
上述的上、下聚集层1和3所聚集的防锈物质包括高聚物、防锈颜、填料和缓蚀剂。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作,使用方便,为冷施工,操作简便,只需要往被保护物体上缠绕(已严重腐蚀的部位可先涂一层特制底漆),一次缠绕防锈时间至少10年,适用施工温度-5℃~40℃,自具强粘性,与被保护的金属粘结牢固,水上水下及地面以下均可现场施工,在水下施工时只需对被保护物体表面略加处理即可施工,该带适用范围广,既可用于城市地下的水、煤气、油、污水管道,长输管线、船舶等管道的外保护;又可用于海洋环境的管线、海上平台及钢桩等钢结构防护,而且不论是在飞溅区,还是潮差区或全浸区均可用,还可用于矿井、化工厂及军工等钢结构严重腐蚀区的防护;并且可根据被保护管的直径制成带宽为25、50、75、100、150、200(mm)等各种不同规格的系列产品,本产品还可重复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
图1AA断面图。
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描述如下将高聚物、防锈颜、填料和缓蚀剂按一定比例相混合后再加适量粘结剂,加热使它们成为糊浆液体,然后将用并复成直径比织普通布所用纤维直径粗的化学纤维织成的基带2泡在上述的液体中,经充分浸渍后,基带2的上平面上形成防锈物质和粘结剂上聚集层1,而在其下平面上则形成防锈物质和粘结剂下聚集层3,该上、下两层将基带2夹在中间并通过纤维间隙互相渗透将三层连为一体。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更1、基带的原材料可改用棉或麻纤维;2、带的宽度可为25、50、75、100、150和200(mm)中任一种。
权利要求1.一种防锈绷带,其特征在于该绷带由防锈物质和粘结剂上聚集层[1]和下聚集层[3]以及被夹在它们中间的纤维织物基带[2]构成,上述的上、下二聚集层[1]和[3]的聚集物均可穿过基带[2]的纤维间隙互相渗透将三层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绷带,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上、下二聚集层[1]和[3]所聚集的防锈物质包括高聚物、防锈颜、填料和缓蚀剂。
专利摘要一种防锈绷带,属金属防腐蚀设备,主要用于各种地下管道、管线、船舶等外保护,海上平台,海水浸泡的钢结构防护、矿井、化工、军工钢结构防护等。其特征是该带由高聚物,防锈颜、填料和缓蚀剂所组成的防锈物质及粘结剂上、下二聚集层以及被夹在它们中间的纤维织物基带构成,上、下二层穿过基带纤维间隙互相渗透,将三层连为一体。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操作简便,适温范围广,自具强粘性,绕一次可防十年,可在水下施工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L58/16GK2380782SQ9922172
公开日2000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2日
发明者戴钟道 申请人:戴钟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