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92917阅读:来源:国知局
、减震机构(未图示)、锁止离合器28等。此外,流体传动装置23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导轮26的液力偶合器。
[0041]油栗29构成为齿轮栗,具有包括栗体和栗盖的栗组件、经由毂与流体传动装置23的栗轮24连接的外齿齿轮。该油栗29由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驱动,对在未图示的油盘贮存的动作油(ATF)进行吸引并向未图示的油压控制装置供给(压送)。
[0042]变速装置30构成为6挡变速式的变速器,具有都为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3、输入轴34、输出轴(输出轴)35、用于对从输入轴34至输出轴35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变更的2个离合器C1、C2、3个制动器B1、B2、B3和单向离合器F1。第一?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1?33、离合器C1、C2、制动器B1?B3和单向离合器F1容纳在变速器箱体22的内部。另外,变速装置30的输入轴34经由流体传动装置23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输出轴35经由差动机构(差速齿轮)与驱动轮连接。
[0043]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在第一?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1?33中最接近发动机侧(车辆前方)即最接近输入轴34配置,与后级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起构成变速齿轮机构。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具有作为外齿齿轮的第一太阳轮31s、与第一太阳轮31s配置在同心圆上的作为内齿齿轮并作为可固定构件的第一齿圈31r、将与第一太阳轮31s啮合并与第一齿圈31r啮合的多个第一小齿轮31p支撑为能够自由自转且公转的第一行星架31c。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第一太阳轮31s固定在能够与输入轴34—体旋转的环状的连接鼓36上,该连接鼓36与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连接(花键嵌合)。
[0044]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并排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输出轴35侧(车辆后方侧)。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具有作为外齿齿轮的第二太阳轮32s、与第二太阳轮32s配置在同心圆上的作为内齿齿轮且作为可固定构件的第二齿圈32r、将与第二太阳轮32s啮合并与第二齿圈32r啮合的多个第二小齿轮32p支撑为能够自由自转且公转的第二行星架32c。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太阳轮32s固定在中空的中间的中间轴37上,中间轴37配置在输入轴34和输出轴35之间并且能相对于两者自由旋转。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齿圈32r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第一行星架31c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行星架32c固定在由中间轴37同轴且自由旋转地支撑的套筒38上。
[0045]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3在第一?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1?33中最接近输出轴35(车辆后方)配置,作为减速齿轮机构发挥功能。该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3具有作为外齿齿轮的第三太阳轮33s、与第三太阳轮33s配置在同心圆上的作为内齿齿轮且作为可固定构件的第三齿圈33r、将与第三太阳轮33s啮合并且与第三齿圈33r啮合的多个第三小齿轮33p支撑为能够自由自转且公转的第三行星架33c。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3的第三太阳轮33s固定在中间轴37上,并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太阳轮32s连接,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3的第三齿圈33r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行星架32c连接,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3的第三行星架33c与输出轴35连接。
[0046]离合器C1是多板式油压离合器,能够将输入轴34与中间轴37即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太阳轮32s以及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3的第三太阳轮33s连接并且解除两者的连接。离合器C2是多板式油压离合器,能够将输入轴34与套筒38即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行星架32c连接并且解除两者的连接。单向离合器F1仅容许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行星架32c以及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3的第三齿圈33r的正转且限制反转。
[0047]制动器B1是多板式油压制动器,能够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第一齿圈31r与变速器箱体22固定并且能够解除第一齿圈31r相对于变速器箱体22的固定。制动器B2是多板式油压制动器,能够通过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第一行星架31c与变速器箱体22固定,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齿圈32r与变速器箱体22固定,并且,能够解除第一行星架31c以及第二齿圈32r相对于变速器箱体22的固定。φ恸器B3是多板式油压制动器,能够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行星架32c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33的第三齿圈33r与变速器箱体22固定,并且解除第二行星架32c以及第三齿圈33r相对于变速器箱体22的固定。
[0048]离合器C1、C2以及制动器B1?B3借助油压控制装置对动作油进行供排来进行动作。在图2中表示示出变速装置30的各变速挡和离合器C1、C2以及制动器B1?B3的动作状态的关系的动作表,图3表示例示构成变速装置30的旋转构件间的转速的关系的共线图。变速装置30通过使离合器C1、C2以及制动器B1?B3处于图2的动作表所示的状态,如图3所示那样提供前进第1挡?第6挡的变速挡和后退1挡的变速挡。
[0049]图4是表示变速装置30的制动器B2以及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周边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图5?图7分别是第一行星架31c、第一小齿轮轴311p、制动器毂53的立体图、主视图(从行星架主体311c侧观察的图)、后视图(从行星架盖312c侧观察的图)。
[0050]如图4所示,制动器B2具有:多个摩擦配合板51,与变速器箱体22的内周部嵌合(花键嵌合),被变速器箱体22支撑为能够自由滑动;多个摩擦板(在两面具有摩擦件的构件)52,分别配置在相互相邻的2个摩擦配合板51之间;制动器毂53,经由连接构件60和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第一行星架31c与作为紧固(固定)对象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32的第二齿圈32r连接,并且与多个摩擦板52嵌合(花键嵌合);活塞54,能够相对于变速器箱体22在轴向上移动,并且,能够按压摩擦配合板51和摩擦板52;多个复位弹簧(未图示),以使活塞54从摩擦配合板51以及摩擦板52离开的方式对活塞54在轴向上施力;油室划分形成构件56,固定在变速器箱体22上,在活塞54的背后(图中左侧)划分形成接合油室。
[0051]制动器毂53具有在外周侧嵌合有多个摩擦板52的圆筒状的筒状部53a和从筒状部53a的一端(图4中左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53b。凸缘部53b形成为,内径小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第一齿圈3lr的齿轮齿310r间的齿底的外径,即,相比第一齿圈31r的齿轮齿31 Or间的齿底更向径向内侧突出。
[0052]制动器B2的摩擦配合板51以及摩擦板52的一部分、制动器毂53的筒状部53a、活塞54的一部分、油室划分形成构件56的一部以从径向观察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重叠的方式配置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外周侧。即,制动器毂53的筒状部53a以包围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第一齿圈3 lr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多个摩擦板52以从径向观察半数以上的摩擦板52与第一齿圈31r重叠的方式与筒状部53a嵌合。
[0053]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第一太阳轮31s、第一小齿轮31p、第一齿圈31r构成为斜齿轮(Helical gear)。并且,第一小齿轮31p以及第一齿圈3lr的齿轮齿的扭转方向设定为,在车辆前进行驶时,使润滑油从第一小齿轮31p和第一齿圈31r的啮合部指向轴向的凸缘部53b侧(图4中左侧)。即,第一小齿轮31p和第一齿圈31r以在车辆前进行驶时,使润滑油从第一小齿轮31p和第一齿圈31r的啮合部指向轴向的凸缘部53b侧的方式啮合。
[0054]第一行星齿轮机构31的第一行星架31c具有将分别插入贯通多个第一小齿轮31p的多个第一小齿轮轴311p的一端(图4中左侧的端部)支撑为自由旋转的行星架主体311c和将第一小齿轮轴311p的另一端(图4中右侧的端部)支撑为自由旋转的行星架盖312c。
[0055]如图4?图6所示,行星架主体311c具有对第一小齿轮轴311p的一端进行支撑的平面部3111c、从平面部3111c的外周在周向隔着间隔向轴向的图4中右侧延伸的多个(在实施例中为4个)脚部3116c、连接平面部3111c和脚部3116c(介于两者之间)的连接部3117c。在此,平面部3111c的在外周的相邻的2个脚部3116c间形成的多个(在实施例中为4个)外周固定部3112c与在制动器毂53的凸缘部53b的内周形成的多个(在实施例中为4个)内周固定部531b固定(焊接)。
[0056]就该行星架主体311c而言,通过对板体实施冲压加工,而如图4和图5所示那样,平面部311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