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2756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包括风扇连接机构、传动轮、连接机构主梁、撑杆、过渡轮总成和调节螺栓。风扇连接机构及传动轮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主梁的左端。撑杆为可伸缩的,且其上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机构主梁的中段上端。过渡轮总成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结构主梁的右端;所述调节螺栓与过渡轮总成螺纹连接,且调节螺栓可带动过渡轮总成左右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风扇传动系统各模块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不仅能够使客车发动机皮带轮、传动轮和过渡轮三者之间良好的张紧配合,风扇和冷却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满足要求,还能够消除制造误差,避免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降低装配难度。
【专利说明】
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客车风扇传动系统通过螺栓固定在客车底架上,且客车风扇传动系统及发动机结构往往存在制造误差,使客车风扇传动系统的装配十分困难。由于客车发动机皮带轮、风扇传动机构的传动轮、风扇传动机构的过渡轮三者之间需要张紧配合,且风扇和冷却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因此,往往需要对冷却系统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以使客车发动机皮带轮、风扇传动机构的传动轮、风扇传动机构的过渡轮三者之间良好的张紧配合,且风扇和冷却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需要满足要求。但现有的冷却系统通常会出现间隙小、调节尺寸小、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等现象,增加了客车风扇传动系统的装配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该客车风扇传动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风扇传动系统各模块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不仅能够使客车发动机皮带轮、传动轮和过渡轮三者之间良好的张紧配合,风扇和冷却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满足要求,还能够消除制造误差,避免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降低装配难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包括风扇连接机构、传动轮、连接机构主梁、撑杆、过渡轮总成和调节螺栓;所述风扇连接机构及传动轮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主梁的左端;所述撑杆为可伸缩的,且其上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机构主梁的中段上端;所述过渡轮总成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结构主梁的右端;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过渡轮总成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螺栓可带动所述过渡轮总成左右移动。
[0006]所述连接机构主梁包括U型支架、传动轮固定板和侧安装板;所述U型支架开口向后,包括纵向支架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纵向支架板上下两端后侧的上支架板与下支架板;所述纵向支架板的左端开设有第一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右端开设有若干个过渡轮定位腰形孔;所述上支架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撑杆安装支架调节孔;所述传动轮固定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板左端后侧、所述下支架板左端后侧相连;所述传动轮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所述侧安装板连接在所述U型支架的右端开口处,且所述侧安装板上开设有过渡轮调节孔;所述U型支架中嵌入安装有U型支架加强筋;所述第一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和所述第二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相适应。
[0007]进一步的,所述风扇连接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风扇连接部和主轴;所述主轴通过夹紧箍带连接在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底座上;所述传动轮安装在所述主轴的端部;所述主轴的末端先穿过第一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再穿过第二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最后采用螺栓将传动轮固定在所述主轴的末端;所述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底座上开设有底座凹槽,所述连接机构主梁的下端位于该底座凹槽中,所述夹紧箍带与所述底座凹槽侧壁的顶部相连。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轮总成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第一轴承相连的过渡轮安装板以及安装在第二轴承上的过渡轮;所述过渡轮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渡轮连接孔,且所述过渡轮连接孔与所述过渡轮定位腰形孔相适应;所述第一轴承上开设有过渡轮调节螺纹孔,且所述过渡轮调节螺纹孔与所述过渡轮调节孔相适应;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过渡轮调节孔螺纹连接在所述过渡轮调节螺纹孔中;所述第二轴承上开设有安装夹紧孔,所述第二轴承的端部从所述过渡轮中间穿过,并通过螺栓和安装夹紧孔将过渡轮固定在第二轴承上;所述过渡轮安装板位于所述U型支架的内部,且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纵向支架板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撑杆包括旋转杆以及分别与旋转杆两端螺纹配合的第一旋转接头与第二旋转接头。
[0010]所述旋转杆包括旋转杆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旋转杆主体两端的第一螺纹连接部与第二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部和第二螺纹连接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焊接螺栓和并紧螺母;所述焊接螺栓与所述旋转杆主体的端部焊接相连;所述旋转杆主体中间设有第一通孔,且其中段设有卡紧凹槽;所述焊接螺栓包括依次相连的螺栓头部和螺杆,且所述焊接螺栓中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并紧螺母中间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螺杆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
[0011]所述第一旋转接头和第二旋转接头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设置的螺纹杆和轴承,且所述螺纹杆的端部通过接头体与所述轴承的外侧壁相连;所述螺纹杆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杆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伸入至第一通孔中,且所述螺纹杆分别与所述第三通孔、第二通孔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撑杆安装支架和第二撑杆安装支架; 所述第一撑杆安装支架和第二撑杆安装支架的结构相同,均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一撑杆安装部和第二撑杆安装部;所述第一撑杆安装部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撑杆连接孔,所述第二撑杆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二撑杆安装孔;所述第一撑杆安装支架的第一撑杆安装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上支架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撑杆安装支架上的第一撑杆连接孔与所述撑杆安装支架调节孔相适应;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撑杆安装支架的第二撑杆安装部、第二撑杆安装支架的第二撑杆安装部转动配合。
[0013]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客车风扇传动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风扇传动系统各模块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不仅能够使客车发动机皮带轮、传动轮和过渡轮三者之间良好的张紧配合,风扇和冷却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满足要求,还能够消除制造误差,避免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降低装配难度。【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〇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构的俯视图;
[0017]图4是连接机构主梁的主视图;
[0018]图5是连接机构主梁的侧视图;[〇〇19]图6是连接机构主梁的俯视图;
[0020]图7是U型支架的主视图;[0021 ]图8是U型支架的侧视图;[〇〇22]图9是U型支架的俯视图;
[0023]图10是伸缩螺纹拉杆的结构示意图;[〇〇24]图11是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〇〇25]图12是第一旋转接头的主视图;[〇〇26]图13是第一旋转接头的侧视图;[〇〇27]图14是第一撑杆安装支架的主视图;[〇〇28]图15是第一撑杆安装支架的侧视图;[〇〇29]图16是第一撑杆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0030]图17是传动轮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8是侧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〇〇32]图19是过渡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〇〇33]图20是未安装过渡轮的过渡轮总成的主视图;
[0034]图21是未安装过渡轮的过渡轮总成的侧视图;[〇〇35]图22是风扇连接机构的主视图;[〇〇36]图23是风扇连接机构的侧视图;[〇〇37]图24是风扇连接机构的俯视图。
[0038]其中:[〇〇39]2、撑杆,21、旋转杆,211、旋转杆主体,212、焊接螺栓,213、并紧螺母,214、第一通孔,215、卡紧凹槽,216、螺栓头部,217、螺杆,218、第二通孔,219、第三通孔,22、第一旋转接头,221、螺纹杆,222、接头体,223、轴承,23、第二旋转接头,51、风扇连接机构,511、风扇连接部,512、主轴,513、夹紧箍带,514、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底座,52、传动轮,53、连接机构主梁,531、U型支架,5311、纵向支架板,5312、上支架板,5313、下支架板,5314、第一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5315、过渡轮定位腰形孔,5316、撑杆安装支架调节孔,532、传动轮固定板, 5321、第二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533、侧安装板,5331、过渡轮调节孔,534、U型支架加强筋, 55、过渡轮总成,551、第一轴承,5511、过渡轮调节螺纹孔,552、第二轴承,5521、安装夹紧孔,553、过渡轮安装板,5531、过渡轮连接孔,554、过渡轮,56、调节螺栓,57、第一撑杆安装支架,571、第一撑杆安装部,572、第二撑杆安装部,573、第一撑杆连接孔,574、第二撑杆连接孔,58、第二撑杆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0041 ]如图1 _图3所示的一种风扇传动系统,包括风扇连接机构51、传动轮5 2、连接机构主梁53、撑杆2、过渡轮总成55和调节螺栓56。[〇〇42]如图4-图6所示,所述连接机构主梁53包括U型支架531、传动轮固定板532和侧安装板533。如图7-图9所示,所述U型支架531开口向后,包括纵向支架板5311以及分别设置在纵向支架板5311上下两端后侧的上支架板5312与下支架板5313。所述纵向支架板5311的左端开设有第一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5314,右端开设有若干个过渡轮定位腰形孔5315。所述上支架板5312上开设有若干个撑杆安装支架调节孔5316;通过在上支架板上开设若干个撑杆安装支架调节孔,能够对撑杆在上支架板上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所述传动轮固定板532 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板5312左端后侧、所述下支架板5313左端后侧相连。如图17 所示,所述传动轮固定板532上开设有第二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5321。如图18所示,所述侧安装板533连接在所述U型支架531的右端开口处,且所述侧安装板533上开设有过渡轮调节孔5331。所述过渡轮调节孔,用于调节螺栓穿过。所述U型支架531中嵌入安装有U型支架加强筋534,所述U型支架加强筋,用于增加U型支架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5314和所述第二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5321相适应。所述连接机构主梁,用于安装风扇连接机构、传动轮、撑杆及过渡轮总成。
[0043]如图10-图13所示,所述撑杆2包括旋转杆21以及分别与旋转杆21两端螺纹配合的第一旋转接头22与第二旋转接头23。
[0044]所述旋转杆21包括旋转杆主体211以及分别设置在旋转杆主体211两端的第一螺纹连接部与第二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部和第二螺纹连接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焊接螺栓212和并紧螺母213。所述焊接螺栓212与所述旋转杆主体211的端部焊接相连。所述旋转杆主体211中间设有第一通孔214,且其中段设有卡紧凹槽215。所述焊接螺栓212包括依次相连的螺栓头部216和螺杆217,且所述焊接螺栓212中间设有第二通孔 218。所述并紧螺母213中间设有第三通孔219。所述第一通孔214、第二通孔218和第三通孔 219相连通。所述螺杆217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214的端部。所述卡紧凹槽,用于方便扳手卡紧。[〇〇45]所述第一旋转接头22和第二旋转接头2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设置的螺纹杆 221和轴承223,且所述螺纹杆221的端部通过接头体222与所述轴承223的外侧壁相连。所述螺纹杆221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杆221依次穿过第三通孔219、第二通孔218伸入至第一通孔214中,且所述螺纹杆221分别与所述第三通孔219、第二通孔218螺纹连接。
[0046]具体地说,通过对第一旋转接头的螺纹杆的外螺纹方向、第二旋转接头的螺纹杆的外螺纹方向、第一螺纹连接部的螺纹方向以及第二螺纹连接部的螺纹方向进行设置,这样在旋转位于第一旋转接头和第二旋转接头之间的旋转杆时,第一旋转接头和第二旋转接头同时伸长或缩短(即第一旋转接头和第二旋转接头露在旋转杆外侧的长度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实现整个伸缩螺纹拉杆的伸缩。对于连接左侧拉杆支架与冷却模块顶部左端的伸缩螺纹拉杆来说,其第一旋转接头的轴承嵌入安装在左侧拉杆支架中,即位于左侧安装部和右侧安装部之间,并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左侧安装部上的第一拉杆安装孔、第一旋转接头的轴承中间和右侧安装部上的第一拉杆安装孔,从而将该第一旋转接头连接在左侧拉杆支架上,并使该第一旋转接头与左侧拉杆支架转动配合;其第二旋转接头的轴承与所述冷却模块顶部的左端转动配合。对于连接右侧拉杆支架与冷却模块顶部右端的伸缩螺纹拉杆来说,其第一旋转接头的轴承位于顶部支架板与侧部支架板之间,且通过螺栓及第二拉杆安装孔与侧部支架板相连,从而将该第一旋转接头连接在右侧拉杆支架上,并使该第一旋转接头与右侧拉杆支架转动配合;其第二旋转接头的轴承与所述冷却模块顶部的右端转动配合。
[0047]由于客车发动机皮带轮、传动轮、过渡轮三者之间需要张紧配合,且风扇和冷却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伸缩螺纹拉杆的长度,使调整冷却模块的倾角,从而不仅能够使客车发动机皮带轮、风扇传动机构的传动轮、风扇传动机构的过渡轮三者之间能够张紧配合,使风扇和冷却模块之间的安装距离满足一定的要求,还能够消除发动机的装配误差。因为冷却模块的底部通过软垫与水箱托架相连,所以,冷却模块的底部与水箱托架之间是软连接,通过调整伸缩螺纹拉杆的长度来调节冷却模块的倾角时,不会影响冷却模块的底部与水箱托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48]如图14-图16所示,所述撑杆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撑杆安装支架57和第二撑杆安装支架58。通过调节撑杆2的长度,能够消除制造误差,使发动机皮带轮、传动轮以及过渡轮之间实现张紧配合。所述第一撑杆安装支架57和第二撑杆安装支架58的结构相同,均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一撑杆安装部571和第二撑杆安装部572。所述第一撑杆安装部571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撑杆连接孔573,所述第二撑杆安装部572上开设有第二撑杆安装孔574。所述第一撑杆安装支架57的第一撑杆安装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上支架板5312的上方。所述第一撑杆安装支架57上的第一撑杆连接孔与所述撑杆安装支架调节孔相适应。所述撑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撑杆安装支架57的第二撑杆安装部、第二撑杆安装支架58的第二撑杆安装部转动配合。所述撑杆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撑杆安装支架58与传动机构安装支架6上的撑杆安装架相连。
[0049]如图19-图21所示,所述过渡轮总成55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轴承551和第二轴承552、与第一轴承551相连的过渡轮安装板553以及安装在第二轴承552上的过渡轮554。所述过渡轮安装板553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渡轮连接孔5531,且所述过渡轮连接孔5531与所述过渡轮定位腰形孔5315相适应。所述第一轴承551上开设有过渡轮调节螺纹孔5511,且所述过渡轮调节螺纹孔5511与所述过渡轮调节孔5331相适应;所述调节螺栓56穿过所述过渡轮调节孔5331螺纹连接在所述过渡轮调节螺纹孔5511中;所述第二轴承552上开设有安装夹紧孔5521,所述第二轴承552的端部从所述过渡轮554中间穿过,并通过螺栓和安装夹紧孔5521将过渡轮554固定在第二轴承552上;所述过渡轮安装板553位于所述U型支架531的内部,且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纵向支架板5311上。通过转动调节螺栓56,能够使过渡轮总成沿过渡轮定位腰形孔移动,从而对过渡轮总成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转动第一轴承,能够使第一轴承上的过渡轮调节螺纹孔与侧安装板上的过渡轮调节孔对齐,便于调节螺栓依次穿过过渡轮调节孔和过渡轮调节螺纹孔,使调节螺栓与过渡轮调节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轴承,用于带动过渡轮转动。
[0050]具体地说,所述过渡轮安装板位于U型支架内,通过螺栓依次穿过过渡轮连接孔、过渡轮定位腰形孔,将过渡轮安装板固定在所述U型支架上。通过过渡轮定位腰形孔,能够对过渡轮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由于发动机张紧轮、过渡轮和传动轮三者之间需要张紧配合,因此,首先,通过在U型支架上设置过渡轮定位腰形孔,能够对过渡轮的位置进行调节,使过渡轮与传动轮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先使传动轮与过渡轮之间实现张紧配合;然后,通过选取不同的撑杆安装支架调节孔,来对撑杆的第一撑杆安装支架在U型支架上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并调节撑杆的长度,能够在传动轮与过渡轮张紧配合的基础之上,实现传动轮、过渡轮与发动机皮带轮三者之间的张紧配合。
[0051]如图22-图24所示,所述风扇连接机构51包括依次设置的风扇连接部511和主轴512。所述主轴512通过夹紧箍带513连接在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底座514上。所述传动轮52安装在所述主轴512的端部。所述主轴512的末端先穿过第一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5314,再穿过第二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5321,最后采用螺栓将传动轮52固定在所述主轴512的末端。所述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底座514上开设有底座凹槽,所述连接机构主梁53的下端位于该底座凹槽中,所述夹紧箍带513与所述底座凹槽侧壁的顶部相连。所述风扇连接部,用于安装风扇3。所述夹紧箍带,用于将主轴连接在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底座上。所述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底座,用于通过传动机构安装支架将风扇传动机构连接至整车大梁上。所述主轴,用于连接传动轮。
[005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连接机构、传动轮、连接机构主梁、撑 杆、过渡轮总成和调节螺栓;所述风扇连接机构及传动轮安装在所述连接机构主梁的左端; 所述撑杆为可伸缩的,且其上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机构主梁的中段上端;所述过渡轮 总成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结构主梁的右端;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过渡轮总成螺纹连接,且 所述调节螺栓可带动所述过渡轮总成左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主梁包括 U型支架、传动轮固定板和侧安装板;所述U型支架开口向后,包括纵向支架板以及分别设置 在纵向支架板上下两端后侧的上支架板与下支架板;所述纵向支架板的左端开设有第一风 扇连接机构安装孔,右端开设有若干个过渡轮定位腰形孔;所述上支架板上开设有若干个 撑杆安装支架调节孔;所述传动轮固定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板左端后侧、所述 下支架板左端后侧相连;所述传动轮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所述侧安 装板连接在所述U型支架的右端开口处,且所述侧安装板上开设有过渡轮调节孔;所述U型 支架中嵌入安装有U型支架加强筋;所述第一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和所述第二风扇连接机 构安装孔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连接机构包括 依次设置的风扇连接部和主轴;所述主轴通过夹紧箍带连接在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底座上; 所述传动轮安装在所述主轴的端部;所述主轴的末端先穿过第一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再 穿过第二风扇连接机构安装孔,最后采用螺栓将传动轮固定在所述主轴的末端;所述风扇 连接机构安装底座上开设有底座凹槽,所述连接机构主梁的下端位于该底座凹槽中,所述 夹紧箍带与所述底座凹槽侧壁的顶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轮总成包括依 次相连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第一轴承相连的过渡轮安装板以及安装在第二轴承上的 过渡轮;所述过渡轮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渡轮连接孔,且所述过渡轮连接孔与所述过 渡轮定位腰形孔相适应;所述第一轴承上开设有过渡轮调节螺纹孔,且所述过渡轮调节螺 纹孔与所述过渡轮调节孔相适应;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过渡轮调节孔螺纹连接在所述过 渡轮调节螺纹孔中;所述第二轴承上开设有安装夹紧孔,所述第二轴承的端部从所述过渡 轮中间穿过,并通过螺栓和安装夹紧孔将过渡轮固定在第二轴承上;所述过渡轮安装板位 于所述U型支架的内部,且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纵向支架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包括旋转杆以 及分别与旋转杆两端螺纹配合的第一旋转接头与第二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杆包括旋转杆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旋转杆主体两端的第一螺纹连接部与第 二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部和第二螺纹连接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焊 接螺栓和并紧螺母;所述焊接螺栓与所述旋转杆主体的端部焊接相连;所述旋转杆主体中 间设有第一通孔,且其中段设有卡紧凹槽;所述焊接螺栓包括依次相连的螺栓头部和螺杆, 且所述焊接螺栓中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并紧螺母中间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 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螺杆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所述第一旋转接头和第二旋转接头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设置的螺纹杆和轴承,且 所述螺纹杆的端部通过接头体与所述轴承的外侧壁相连;所述螺纹杆设有外螺纹;所述螺 纹杆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伸入至第一通孔中,且所述螺纹杆分别与所述第三通孔、第二通孔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撑杆安装支架和第二撑杆安装支架;所述第一撑杆安装支架和第二撑杆安装支架的结构相同,均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一撑杆安装部和第二撑杆安装部;所述第一撑杆安装部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撑杆连接孔,所述第二撑杆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二撑杆安装孔;所述第一撑杆安装支架的第一撑杆安装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上支架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撑杆安装支架上的第一撑杆连接孔与所述撑杆安装支架调节孔相适应;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撑杆安装支架的第二撑杆安装部、第二撑杆安装支架的第二撑杆安装部转动配合。
【文档编号】F16H7/08GK205578644SQ201620203521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5日
【发明人】黄叶明, 王 华, 王少黎, 王黎明, 何晨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