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加压灌装贮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8477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高位加压灌装贮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位加压灌装贮油器。



背景技术:

油,是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工厂在生产油时,需要经多道工序加工,并将成品油进行灌装,以进行销售。

授权公告号为CN204125144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月2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位加压灌装贮油器,其由支架、油桶、油管组成,油管包括出油管和进油管,出油管将油桶和自动灌油机串联,形成一体的联通器,进油管一端接通油桶顶部,另一端则与油泵相联,且支架上搁置的贮油桶底面高于自动灌油机进油口。

现有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油泵将前序工序中的油经进油管抽至油桶内,之后油桶内的油在重力作用下经出油管进入灌油机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关闭油泵后,出油管和油桶内残留的油因压力作用无法进入灌油机内,造成其内油浪费和污染下次灌油的油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位加压灌装贮油器,其解决了关闭油泵后,出油管和油桶内残留的油无法进入灌油机内的问题,具有减少出油管和油桶内油的残留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位加压灌装贮油器,包括支架和设在支架上且位于高位的储油罐,所述储油罐的上部连有用于与前序加工设备连通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上设有用于将前序加工设备内的油抽至储油罐内的油泵;所述储油罐的底部连有用于与设在地面上的灌装机连通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连有设有排气阀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出油管连通,其另一端高于出油管设置;所述出油管自其与储油罐连通的一端向远离储油罐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通过油泵自前序加工设备向储油罐抽取成品油,成品油至储油罐并在重力作用和油泵的抽力作用下经出油管进入灌装机进行灌装;待油泵抽取工作完成后,关闭油泵并打开排气阀,使出油管内和外环境的压强保持平衡,出油管内和储油罐内残留的油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倾斜设置的出油管完全进入灌装机进行灌装;经上述方法进行输送油,减少出油管和油桶内油的残留量,节省原料,且无残留的油干扰下次的输送过程。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气管上高于出油管设置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将排气管的管腔和外环境隔离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上设有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设有通孔的隔离膜既可将外环境和出油管的管腔隔离,可以减少外环境对出油管的管腔的污染,减少管腔内的油污染,提高油品质,还能起到与外环境连通使得出油管内的油能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灌装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10mm。

采用上述结构,直径为1-10mm的通孔可以阻止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进入排气管内,保持排气管及出油管的洁净,提高油品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气管上位于所述隔离膜的外侧铰接有用于覆盖隔离膜的隔离盖。

采用上述结构,减少管腔内的油污染,提高油品质;同时保护隔离膜并增加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出油管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为5-30°。

采用上述结构,加速油进入灌装机内,且同时未使用外力,节能减排。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储油罐的底部为下封头,且其呈锥形;所述下封头和储油罐的中上部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

采用上述结构,和传统弧形下封头相比,使用本申请的下封头,有利于使下层液体快速的排出,流液更高效;同时可减少液体残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使用时,通过油泵自前序加工设备向储油罐抽取成品油,成品油至储油罐后先至其呈锥形的下封头处,然后在重力作用和油泵的抽力作用下经出油管进入灌装机进行灌装;待油泵抽取工作完成后,关闭油泵并打开隔离盖和排气阀,使出油管内和外环境的压强保持平衡,出油管内和储油罐内残留的油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倾斜设置的出油管完全进入灌装机进行灌装,过程中由于隔离膜的作用和出油管初始时填充有油,所以外环境中的空气难进入出油管内;经上述方法进行输送油,管路和罐内的油无残留,节省原料,且无残留的油干扰下次的输送过程,提高油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储油罐;3、进油管;4、油泵;5、下封头;6、出油管;7、排气管;8、排气阀;9、隔离膜;10、隔离盖;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高位加压灌装贮油器,如图1-2所示。参照图1,该高位加压灌装贮油器包括支架1和设在支架1上且位于高位的储油罐2。储油罐2的上部连有用于与前序加工设备连通的进油管3。进油管3上设有用于将前序加工设备内的油抽至储油罐2内的油泵4。

参照图1,储油罐2的底部为下封头5,且其呈锥形。下封头5和储油罐2的中上部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5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下封头5的底部设有用于与设在地面上的灌装机连通的出油管6。出油管6自其与储油罐2连通的一端向远离储油罐2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且出油管6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为5-30°。

结合图1和图2,出油管6上连有排气管7,排气管7的一端与出油管6连通,其另一端高于出油管6设置。排气管7上设有排气阀8。排气管7上高于出油管6设置的一端自排气管7的管腔向外环境方向上依次设有隔离膜9和隔离盖10。隔离膜9由食品级高分子膜制成,且其可隔离排气管7的管腔和外环境。隔离膜9上等间距设有若干个通孔11,通孔11的直径为1-10mm。隔离盖10由不锈钢制成,且其一侧铰接在排气管7上且可覆盖隔离膜9。

使用时,通过油泵4自前序加工设备向储油罐2抽取成品油,成品油至储油罐2后先至其呈锥形的下封头5处,然后在重力作用和油泵4的抽力作用下经出油管6进入灌装机进行灌装;待油泵4抽取工作完成后,关闭油泵4并打开隔离盖10和排气阀8,使出油管6内和外环境的压强保持平衡,出油管6内和储油罐2内残留的油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倾斜设置的出油管6完全进入灌装机进行灌装,过程中由于隔离膜9的作用和出油管6初始时填充有油,所以外环境中的空气难进入出油管6内;经上述方法进行输送油,管路和罐内的油无残留,节省原料,且无残留的油干扰下次的输送过程,提高油品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