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加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7673阅读:13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工流水线上的加油方式多采用人工手动添加,自动化程度低,存在操作十分不便、效率低与精度低等缺点,而且添加的油液会与人体直接接触,不仅会污染添加的油液,更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为避免油液与人体接触,目前一般采用注射器来实现油液的添加,其具体方式如下:用注射器抽取油液,将装有油液的注射器移动到待加油液的位置,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杆,使油液喷射到指定位置,当由于注射器内的油液注射完毕后,需要重新抽取油液,浪费时间,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还需要一个储油器跟随工人一起移动,方便工人对油液的抽取,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精确控制加油的剂量、效率高的自动加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自动加油装置,包括加油气缸、吸油管和出油管,所述的吸油管与出油管连通,在所述吸油管与出油管的连通处设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一端同时与吸油管和出油管连通,其另一端与上述加油气缸的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自动加油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加油气缸的活塞杆伸缩的驱动结构和用于控制吸油管与出油管通断的控制结构,当驱动结构驱动加油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的控制结构控制吸油管打开出油管关闭,当加油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控制结构控制出油管打开吸油管关闭。

使用时将吸油管放入到油液内,将出油管放入到需要加油的指定位置。本加油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驱动结构驱动加油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此时吸油管打开,出油管关闭,加油气缸的内腔为负压,油液在大气压力下经过吸油管和旁通管进入到加油气缸的空腔内;驱动结构驱动加油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此时吸油管关闭,出油管打开,加油气缸的内腔为高压,将位于加油气缸内的油液经旁通管和出油管输入到需要加油的指定位置。

在上述的自动加油装置中,所述的驱动结构为驱动气缸,所述的驱动气缸与加油气缸相对设置且通过连接座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加油气缸的活塞杆同轴设置且通过连接体固连。

通过驱动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来控制加油气缸活塞杆的伸缩。

在上述的自动加油装置中,所述的控制结构包括用于接入气源的手动阀、设于吸油管上的用于控制吸油管通断的气控流体阀一和设于出油管上的用于控制出油管通断的气控流体阀二,所述气控流体阀一的第一进气孔通过气管一与气控流体阀二的第二进气孔连通,所述气控流体阀一的第二进气孔通过气管二与气控流体阀二的第一进气孔连通,所述手动阀的出口一通过气管三与上述气管一的中部连通,所述手动阀的出口二通过气管四与上述气管二的中部连通。

使用时,将手动阀接入到0.6MPa气源,扳动手动阀的开关,使出口一导通出口二关闭,气流经气管三进入到气管一内,通过气控流体阀一的第一进气孔进入,使气控流体阀一关闭,气流通过气控流体阀二的第二进气孔进入,使气控流体阀二打开。再次扳动手动阀的开关,使出口二导通出口一关闭,气流经气管四进入到气管二内,通过气控流体阀一的第二进气孔进入,使气控流体阀一打开,气流通过气控流体阀二的第一进气孔进入,使气控流体阀二关闭,同时控制气控流体阀一和气控流体阀二反向操作。

在上述的自动加油装置中,所述气管三的侧部具有与气管三连通的气管五,所述气管五的另一端与上述驱动气缸的第一进气孔连通;所述气管四的侧部具有与气管四连通的气管六,所述气管六的另一端与上述驱动气缸的第二进气孔连通。

当气管三内有气流经过时,气控流体阀一控制吸油管关闭,气控流体阀二控制出油管打开,同时气流经过气管五进入到驱动气缸内,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加油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将位于加油气缸内腔的油液经出油管排出至指定位置。当气管四内有气流经过时,气控流体阀一控制吸油管打开,气控流体阀二控制出油管关闭,同时气流经过气管六进入到驱动气缸内,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拉动加油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加油气缸的内腔为负压腔,油液经吸油管进入到加油枪的空腔内。依上述步骤反复扳动手动阀的开关即可实现连续不断的注油。

在上述的自动加油装置中,所述驱动气缸的末端设有流量控制杆。可通过流量控制杆来调整驱动气缸的形成从而控制每一次的注射量,在第一次使用本加油装置时,通过多次开关手动阀排净管路的原有空气,将油从油箱内吸入管路,然后可执行上述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动加油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加油气缸的行程可以精确控制加油的剂量,操作者只需控制手动阀就可以轻松完成油液的注入,大大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油液与人体直接接触,采用气控流体阀一和气控流体阀二,可以完成自动加油,不必在第一次使用该装置时要先在所有管路中添加油液,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油气缸;2、吸油管;3、出油管;4、旁通管;5、驱动气缸;6、连接座;7、连接体;8、手动阀;91、气控流体阀一;92、气控流体阀二;11、气管一;12、气管二;13、气管三;14、气管四;15、气管五;16、气管六;20、流量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自动加油装置,包括加油气缸1、吸油管2和出油管3,吸油管2与出油管3连通,在吸油管2与出油管3的连通处设有旁通管4,旁通管4的一端同时与吸油管2和出油管3连通,其另一端与加油气缸1的内腔连通。如图1所示,本自动加油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加油气缸1的活塞杆伸缩的驱动结构和用于控制吸油管2与出油管3通断的控制结构,当驱动结构驱动加油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时控制结构控制吸油管2打开出油管3关闭,当加油气缸1的活塞杆收缩时控制结构控制出油管3打开吸油管2关闭。

如图1所示,驱动结构为驱动气缸5,驱动气缸5与加油气缸1相对设置且通过连接座6连接,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与加油气缸1的活塞杆同轴设置且通过连接体7固连。通过驱动气缸5活塞杆的伸缩来控制加油气缸1活塞杆的伸缩。

如图1所示,控制结构包括用于接入气源的手动阀8、设于吸油管2上的用于控制吸油管2通断的气控流体阀一91和设于出油管3上的用于控制出油管3通断的气控流体阀二92,气控流体阀一91的第一进气孔通过气管一11与气控流体阀二92的第二进气孔连通,气控流体阀一91的第二进气孔通过气管二12与气控流体阀二92的第一进气孔连通,手动阀8的出口一通过气管三13与上述气管一11的中部连通,手动阀8的出口二通过气管四14与气管二12的中部连通。

如图1所示,气管三13的侧部具有与气管三13连通的气管五15,气管五15的另一端与驱动气缸5的第一进气孔连通;气管四14的侧部具有与气管四14连通的气管六16,气管六16的另一端与驱动气缸5的第二进气孔连通。

如图1所示,驱动气缸5的末端设有流量控制杆20,可通过流量控制杆20来调整驱动气缸5的形成从而控制每一次的注射量,在第一次使用本加油装置时,通过多次开关手动阀8排净管路的原有空气,将油从油箱内吸入管路,然后可执行上述步骤。

使用时,将手动阀8接入到0.6MPa气源,扳动手动阀8的开关,使出口一导通出口二关闭,气流经气管三13进入到气管一11内,通过气控流体阀一91的第一进气孔进入,使气控流体阀一91关闭,气流通过气控流体阀二92的第二进气孔进入,使气控流体阀二92打开。再次扳动手动阀8的开关,使出口二导通出口一关闭,气流经气管四14进入到气管二12内,通过气控流体阀一91的第二进气孔进入,使气控流体阀一91打开,气流通过气控流体阀二92的第一进气孔进入,使气控流体阀二92关闭,同时控制气控流体阀一91和气控流体阀二92反向操作。

当气管三13内有气流经过时,气控流体阀一91控制吸油管2关闭,气控流体阀二92控制出油管3打开,同时气流经过气管五15进入到驱动气缸5内,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伸出,推动加油气缸1的活塞杆收缩,将位于加油气缸1内腔的油液经出油管3排出至指定位置。当气管四14内有气流经过时,气控流体阀一91控制吸油管2打开,气控流体阀二92控制出油管3关闭,同时气流经过气管六16进入到驱动气缸5内,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收缩,拉动加油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加油气缸1的内腔为负压腔,油液经吸油管2进入到加油枪的空腔内。依上述步骤反复扳动手动阀8的开关即可实现连续不断的注油。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