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式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370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式气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罐,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式气罐。



背景技术:

高压气罐是常用的喷雾构成件,一般可以在其中填入高压气体,并在排气口处状喷头。按压喷头开关,气罐内的气体便可在内压作用下喷出。但遇到寒冷天气或罐体内气体含量不足时,罐内压强减弱,影响喷雾效果,尤其在紧急状态下为作业带来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内压的高压气罐。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实现:一种增压式气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开有排气口,所述罐体外壁覆盖有的凹槽,所述凹槽外覆盖有密封膜层,密封膜层与凹槽围合成一气密的加热腔;加热腔内包括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内填充有发热组合物层;所述凹槽向罐体内延伸出多个传热片。

所述罐体可选用现有技术制成。特别的,本发明在管体外壁设置加热腔,加热腔内填充发热组合物。发热组合物可选用任意一种现有技术实现。在罐体内压不足时,可撕开密封膜层,氧气进入加热腔与发热组合物反应,使之发热而加热罐体,提高罐体内压满足应急使用需求。所述排气口可利用任意一种现有技术实现,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接入喷雾头等结构。凹槽与管体内部的接触面积较小,即便加热组合物可以快速产生大量的热量,但热量无法及时传递给管体内部,影响增压速率。因此,本发明特别在凹槽内侧设置传热片,传热片可以增加凹槽与罐体内部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实现快速增压。传热片可以是通过冲压等金属处理工艺与罐体、凹槽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片沿所述排气口的轴向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膜层与凹槽之间还设有一保温透气层;所述保温透气层上开有阵列状的透气孔。所述无纺布袋和凹槽的底部之间还置有至少一条柔性带,柔性带表面镶嵌有多个凸块;柔性带的两端伸出无纺布带的另一侧;所述柔性带的两端穿过所述保温透气层,且叠放在保温透气层与密封膜层之间。

为了保证发热的时间,需要较大量的发热组合物,但凹槽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有限,凹槽底部的发热组合物往往无法与空气接触而发生发热反应。因此,本发明还特别在无纺布袋和凹槽的底部之间还置有至少一条柔性带,反应时来回拉动柔性带,使柔性带上的凸块不断在无纺布袋与凹槽底部之间往复翻动,搅动无纺布袋内部的发热组合物,促进其充分反应,从而有效提高反应效率。所述柔性带可采用任意一种柔性材料制成,如棉带、尼龙材料带等。

保温透气层可选用任意一种保温材料制成,如发泡塑料等。保温透气层的存在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散热组合物产生的热量,避免能量损失。

更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组合物包括铁粉、氯化钾、保水剂、水。

铁粉氧化可以持续、平缓的释放热量,既能有效维持罐体的内压,又可避免热量迅速上升而发生爆炸的危险。本发明中,对于铁粉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对于铁粉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可以在20-200μm之间。所述保水剂可选用任意一种现有技术实现,如多孔介质(活性炭、蛭石)或吸水树脂,其作用是用来保持水分,避免在发热反应中水分蒸发,确保反应的持续进行。

优选的,所述发热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氯化钾0.3-12份、铁粉50-80份、保水剂2—20份、水40-50份。

优选的,所述保水剂为活性炭与吸水树脂的混合物,二者的质量比为3:5。

活性炭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进一步促进发热反应的发生。

所述无纺布袋内还填充有反应促进剂;所述反应促进剂包括按重量计20-30份的五水硫酸铜、0.3-1份纳米铜、3-7份硫代硫酸钠;所述反应促进剂与发热组合物的质量比为2:10-2:70。

铁粉在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热组合物的水分容易蒸发而减少,无法继续维持反应的进行。保水剂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锁住水份,水份的释放必须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否则低温环境中无法启动反应,而过早的释放水分又会导致反应中后期水分不足。因此本发明特别添加有五水硫酸铜,其在低温下较为稳定,而一旦发热组合物反应温度达到50℃以上时,其中的结合水将大量释放,可以有效补充反应用水,使反应长久持续。而失去结合水的硫酸铜则会成为表面粗糙的多孔结构,有助于提高发热组合物的孔隙率,有利于发热组合物与空气接触。所述纳米铜和硫代硫酸钠则可控制五水硫酸铜结合水的释放速率和效率,使其在较高的温度下才平缓地释放水分,避免结合水过早释放而加剧铁粉的氧化而导致温度过高、反应时间过短。硫酸铜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进一步促进铁粉氧化放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式气罐,如图1和图2,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开有排气口11,所述罐体外壁覆盖有的凹槽2,所述凹槽2外覆盖有密封膜层3,密封膜层3与凹槽2围合成一气密的加热腔;加热腔内包括无纺布袋4,无纺布袋4内填充有发热组合物层5;所述凹槽2向罐体1内延伸出多个传热片6。所述传热片6沿所述排气口的轴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罐体由不锈钢材料经金属处理制成,排气口处可以外接带阀门的喷头、喷管等结构。凹槽采用冲压的方式在罐体上成型,密封膜层采用pp薄膜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组合物包括铁粉、氯化钾、保水剂、水。

更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氯化钾0.5份、铁粉60份、保水剂11份、水45份。

优选的,所述保水剂为活性炭与吸水树脂的混合物,二者的质量比为3:5。所述吸水树脂为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混合各个组分来获得所述的组合物,例如美国专利4649895号中公开的方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式气罐,如图3和图4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开有排气口11,所述罐体外壁覆盖有的凹槽2,所述凹槽2外覆盖有密封膜层3,密封膜层3与凹槽2围合成一气密的加热腔;加热腔内包括无纺布袋4,无纺布袋4内填充有发热组合物层5;所述凹槽2向罐体1内延伸出多个传热片6。所述传热片6沿所述排气口的轴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膜层与凹槽之间还设有一保温透气层7;所述保温透气层7上开有阵列状的透气孔71;所述无纺布袋4和凹槽2的底部之间还置有多条柔性带8,柔性带8表面镶嵌有多个凸块81;柔性带8的两端伸出无纺布袋的另一侧;所述柔性带的两端穿过所述保温透气层,且叠放在保温透气层与密封膜层之间。

保温透气层由发泡海绵制成,所述密封膜层通过粘合剂附着在保温透气层外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组合物包括铁粉、氯化钾、保水剂、水。

优选的,所述发热组合物按重量计包括氯化钾0.5份、铁粉60份、保水剂11份、水45份。

所述保水剂为活性炭与吸水树脂的混合物,二者的质量比为3:5。

优选的,所述无纺布袋内还填充有反应促进剂;所述反应促进剂包括按重量计27份的五水硫酸铜、0.8份纳米铜、5份硫代硫酸钠;所述反应促进剂与发热组合物的质量比为2:3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式气罐,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一致。特别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纺布袋内还填充有反应促进剂;所述反应促进剂包括按重量计30份的五水硫酸铜、0.3份纳米铜、7份硫代硫酸钠;所述反应促进剂与发热组合物的质量比为2:1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式气罐,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一致。特别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纺布袋内还填充有反应促进剂;所述反应促进剂包括按重量计20份的五水硫酸铜、1份纳米铜、3份硫代硫酸钠;所述反应促进剂与发热组合物的质量比为2:7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式气罐,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一致。特别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纺布袋内还填充有反应促进剂;所述反应促进剂为五水硫酸铜;所述反应促进剂与发热组合物的质量比为2:10-2:7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式气罐,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一致。特别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纺布袋内还填充有反应促进剂;所述反应促进剂包括按重量计22份的五水硫酸铜、6份硫代硫酸钠;所述反应促进剂与发热组合物的质量比为2:46。

反应促进剂效果测试。

制备如权利要求2-6所记载的反应促进剂,每组中五水硫酸铜的质量为100g。40℃、50℃、60℃、70摄氏度下保温60分钟(环境相对湿度为20%),测量反应后的物质质量变化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上为本发明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