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液自加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39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化液自加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乳化液自加油设备。属于加油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乳化油是由基础油加入适量的防锈剂、乳化剂而制得的一种产品。油基外观在常温下为棕黄色至浅褐色半透明均匀油体。根据用途不同分为1号、2号、3号、4号。其中:1号防锈性较好,2号清洗性较好,3号极压性较好,4号是透明型的(适用于特种要求的金属加工冷却亦可作内燃机冷却液)。乳化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调制成乳化液,具有防锈、清洗、极压性能,适用于金属加工、切削等过程中作为冷却液使用。

目前现有的乳化油无法运到泵站附近,造成无法加油,导致乳化液浓度始终无法保证,支架无法正常工作,一直靠人工从辅运机尾用油桶往机头背油,班班加油,工人劳动强度大,增加了人力的消耗,这些都是客观实际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化液自加油设备,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乳化液自加油设备,包括支架、乳化油箱、电机、泵站液箱和抽油器,所述支架包含竖架,所述竖架上固定设置有横架,所述竖架上固定设置有抽油管,所述横架上固定设置有输油管,所述乳化油箱上固定设置进油口,所述进油盖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出油盖,所述乳化油箱下固定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乳化油箱上固定设置有视油窗,所述电机后方固定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前方固定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中心固定焊接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外固定焊接有连盖,所述滚动轴穿过连盖外焊接有卡扣,所述卡扣后方设置有传输带所述电机上固定设置有线路,所述泵站液箱上固定设置有导出管,所述泵站液箱下固定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抽油器包含上置有固定器的储油球,储油球下固定设置含有测压盘的抽油泵,所述抽油泵下设置有套管,所述储油球侧面固定设置有含有阀门开关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含有接口的伸缩管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横架和竖架为垂直水平固定焊接,所述抽油管和输油管是为固定焊接与横架与竖架上,为内镀锌外镀不锈钢铜管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油盖和出油盖皆为外置螺纹设计,所述视油窗为内置型钢化玻璃材质,所述散热孔为缕空设计,所述转轴为圆盘型,所述滚动轴上自带机油,所述连盖和卡扣皆为固定焊接,所述传输带内含钢丝,所述线路为内置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静出管为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器为扁圆型,所述储油球为正圆形,所述测压盘为圆盘型固定焊接,所述抽油泵为密封型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套管为PVC硬塑材质,所述阀门开关为手持型把手,所述单向阀为内置型,所述伸缩管为内置钢丝,所述接口内置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立包括横架和竖架的支架,为乳化油箱、抽油器、电机和泵站液箱提供基本的支撑和传输作用,通过在竖架下方设置乳化油箱,在进油盖注入乳化油后,旋转盖紧进油盖,然后通过抽油管连接,然后利用后方电机的转轴旋转带动滚动轴然后再带动传输带,随后触发抽油器,抽油器通过抽压泵对乳化油进行抽油后再聚集到储油球中,在通过单向阀和阀门开关把乳化油通过带有接口的伸缩管传输进输油管,最终传递到泵站液箱。

2.通过在乳化油箱和泵站液箱上设置带有外螺纹的进油盖和出油盖,通过进油盖和出油盖自带的内部螺纹进行物理旋转咬合,能对液体进行很好的保护,下置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防止了与地面直接接触,避免影响到乳化油箱和泵站液箱的内部环境,在液化油箱设置内置视油窗,利用钢化玻璃的透光性,可以对乳化油箱进行监测,第一时间查看剩余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乳化液自加油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乳化液自加油设备抽油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乳化液自加油设备电机示意图;

图中:1-支架、2-乳化油箱、3-电机、4-泵站液箱、5-抽油器、11-横架、12-竖架、13-抽油管、14-输油管、21-进油盖、22-出油盖、23-第一底座、24-视油窗、31-散热孔、32-转轴、33-滚动轴、34-连盖、35-卡扣、36-传输带、37-线路、41-导出管、42-第二底座、51-固定器、52-储油球、53-测压盘、54-抽油泵、55-套管、56-阀门开关、57-单向阀、58-伸缩管、59-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乳化液自加油设备,包括支架1、乳化油箱2、电机3、泵站液箱4和抽油器5,所述支架1包含竖架12,所述竖架12上固定设置有横架11,所述竖架12上固定设置有抽油管13,所述横架11上固定设置有输油管14,所述乳化油箱2上固定设置进油口21,所述进油盖2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出油盖22,所述乳化油箱2下固定设置有第一底座23,所述乳化油箱2上固定设置有视油窗24,所述电机3后方固定设置有散热孔31,所述散热孔31前方固定焊接有转轴32,所述转轴32中心固定焊接有滚动轴33,所述滚动轴33外固定焊接有连盖34,所述滚动轴33穿过连盖34外焊接有卡扣35,所述卡扣35后方设置有传输带36,所述电机上固定设置有线路37,所述泵站液箱4上固定设置有导出管41,所述泵站液箱4下固定设置有第二底座42,所述抽油器5包含上置有固定器51的储油球52,储油球52下固定设置含有测压盘53的抽油泵54,所述抽油泵54下设置有套管,所述储油球52侧面固定设置有含有阀门开关56的单向阀57,所述单向阀57被含有接口59的伸缩管58固定连接。

横架11和竖架12为垂直水平固定焊接,所述抽油管13和输油管14是为固定焊接与横架11与竖架12上,为内镀锌外镀不锈钢铜管材质,固定焊接增加了稳定性,内镀锌的设计防止腐蚀,外镀不锈钢防止上锈,铜管材质不易变性。

进油盖21和出油盖22皆为外置螺纹设计,所述视油窗24为内置型钢化玻璃材质,所述散热孔31为缕空设计,所述转轴32为圆盘型,所述滚动轴33上自带机油,所述连盖34和卡扣35皆为固定焊接,所述传输带36内含钢丝,所述线路37为内置型,所述外置螺纹设计增加了物理摩擦力,钢化玻璃材质更加坚固,缕空设计增加散热性,圆盘型增加运转力,自带机油增加润滑度。

导出管41为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器51为扁圆型,所述储油球52为正圆形,所述测压盘53为圆盘型固定焊接,所述抽油泵54为密封型设计,平行设计方便了液体流动,扁圆型增加了接触面,正圆形增加了储油量,固定焊接增加了稳定性,密封型设计对内部零件进行保护。

套管55为PVC硬塑材质,所述阀门开关56为手持型把手,所述单向阀57为内置型,所述伸缩管58为内置钢丝,所述接口59内置螺纹,PVC硬塑材质增加了硬度,手持型把手方便了使用,内置型的单向阀57避免了零件损坏,内置钢丝增加了稳定性。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设立包括横架11和竖架12的支架1,为乳化油箱2、抽油器5、电机3和泵站液箱4提供基本的支撑和传输作用,通过在竖架12下方设置乳化油箱2,在进油盖21注入乳化油后,旋转盖紧进油盖21,然后通过抽油管13连接,然后利用后方电机3的转轴32旋转带动滚动轴然后再带动传输带36,随后触发抽油器,抽油器通过抽压泵54对乳化油进行抽油后再聚集到储油球52中,在通过单向阀57和阀门开关56把乳化油通过带有接口59的伸缩管58传输进输油管14,最终传递到泵站液箱4。其次通过在乳化油箱2和泵站液箱4上设置带有外螺纹的进油盖21和出油盖22,通过进油盖21和出油盖22自带的内部螺纹进行物理旋转咬合,能对液体进行很好的保护,下置的第一底座23和第二底座42防止了与地面直接接触,避免影响到乳化油箱2和泵站液箱4的内部环境,然后在乳化油箱2设置内置视油窗24,利用钢化玻璃的透光性,可以对乳化油箱2进行监测,第一时间查看剩余油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