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3667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气象探测自动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的大气探测大风放气球技术。



背景技术:

探空气球充气使用高压氢气瓶供气,充气过程中高压氢气瓶气压逐步降低,当低于一定的值时,需及时地人工更换气瓶,因此,充气效率低,并且工作人员劳动繁杂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包括:

第一气源、第二气源;

与第一气源依次串联连接的单向阀、第一球阀、第一减压器、电磁阀,构成第一充气线路;

与第二气源依次串联连接的单向阀、第一球阀、第一减压器、电磁阀,构成第二充气线路;

第一充气线路和第二充气线路呈对称分布。

如上所述的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其中,第一球阀与第一减压器之间连接压力传感器。

如上所述的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其中,压力传感器与信号采集电路连接,用以将压力传感器所获取的两组气源压力值传输至信号采集电路。

如上所述的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其中,第一减压器与电磁阀之间连接阻火器,用以保护充气管路。

如上所述的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其中,电磁阀后的两组充气管路合并成一个管路。

如上所述的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其中,合并的管路连接第二减压器,用以进行二次减压,使压力满足气球的进气压力。

如上所述的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其中,两组气源单向阀后并联两个第二球阀。

如上所述的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其中,两个并联的第二球阀后连接第二阻火器。

如上所述的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其中,第二阻火器后连接排气管道。

如上所述的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其中,电磁阀使用防爆电磁阀,用以保证充气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两个气源分别为主备用循环使用,可保证充气过程连续高效,并降低工作人员劳动繁杂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气源2-第二气源3-单向阀4-第一球阀5-第二球阀

6-第一减压器7-第二减压器8-第一阻火器9-电磁阀10-压力传感器 11-信号采集电路12-第二阻火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释。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技术实现的措施、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探空气球自动切换充气装置,其主体结构为第一气源1、第二气源2,第一气源1、第二气源2各依次连接单向阀3、第一球阀4、第一减压器6、电磁阀9,组成两条充气线路。

两个单向阀3后各并联第二球阀5,两路并联的第二球阀5均连接至第二阻火器12,第二阻火器12后接排气管道。

第一球阀4与第一减压器6之间连接压力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0连接信号采集电路11;

与第一气源1、第二气源2连接的两条充气线路呈对称分布。

电磁阀9使用防爆电磁阀,保证充气安全性。

第一减压器6与电磁阀9之间连接第一阻火器8,对充气管路进行保护作用;电磁阀 9后两组充气线路合并接至第二减压器7,进行二次减压,使压力满足气球的进气压力。

自动切换充气系统使用时,关闭第二球阀5,打开第一球阀4,此时压力传感器10将获取两组气源压力值并传输至信号采集电路11;由第一充气线路的减压器6进行一次降压,防止气源压力过大损坏充气管路上元件;电磁阀9使用防爆电磁阀,保证充气安全性,电磁阀9由信号采集电路11控制;第一减压器6与电磁阀9之间连接第一阻火器8,对充气管路进行保护作用;电磁阀9后两组充气管路合并接至第二减压器7,进行二次减压,使压力满足气球的进气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气源1和第二气源2分别由15瓶气瓶串联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也可以是其他数量的气瓶。信号采集电路11可以默认任一气源供气,例如第一气源1供气,使用时,信号采集电路11控制打开与第一气源1连接的电磁阀9,关闭与第二气源2连接的电磁阀9,充气过程中,信号采集电路11实时显示第一气源1和第二气源2的压力,若第一气源1压力≤0.1MPa,信号采集电路11控制关闭与第一气源1连接的电磁阀9,打开与第二气源2连接的电磁阀9,并提示更换第一气源1。系统在下一次使用时会继续使用第二气源2供气,直至第二气源2压力≤0.1MPa,信号采集电路11控制关闭第二气源2连接的电磁阀9,打开第一气源1连接的电磁阀9,并提示更换第二气源2。

气源在首次使用时需进行排气,如第一气源1首次使用时,接入到充气系统后将与第一气源1连接的第一球阀4关闭,打开第二球阀5,第二球阀5打开1秒时间后立即关闭,之后打开与第一气源1连接的第一球阀4,这样便可排出管道中的空气。同理,在充气使用完成后亦可同样操作对管道进行氢气的排空操作。保证充气过程的安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