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装的对中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9940发布日期:2018-11-16 23:24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拆装的对中杯。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各类型玻璃瓶的灌装设备中的对中杯均为一体式,为达到密封效果,一体式的对中杯中所装配的瓶口密封件的外径往往比对中杯的安装孔的孔径大,在安装密封件时需将密封件扭曲变形后用蛮力挤压到安装位,而在拆卸密封件时,则需用尖锐的工具将密封件撬出来。每一个密封件的安装与拆卸过程匀需要耗费3~5min,加上密封件属于易损配件需要周期性的进行更换,而一台灌装设备所需的对中杯往往在120件以上,也即是说一台灌装设备每更换一次密封件耗时均在720~1200min左右;另外,为避免生产时对中杯对玻璃瓶瓶口造成损伤,对中杯通常采用塑胶材质,但由于密封件基本是靠蛮力安装及拆卸,在此操作过程中对对中杯的损伤极大,以至于对中杯的使用寿命通常较短。通常密封件更换3次左右,对中杯就因损伤无法达到密封效果而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对中杯,以解决现有对中杯存在的不方便安装密封件、安装密封件耗时长、对中杯易损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方便拆装的对中杯,包括上杯体、密封件和下杯体,所述上杯体设有上下贯穿的上杯体通孔,所述密封件设有上下贯穿的密封件通孔,所述下杯体设有上下贯穿的下杯体通孔,所述上杯体通孔、密封件通孔和下杯体通孔依次贯通;

所述密封件的上端由下至上穿过上杯体通孔,所述密封件的下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上杯体通孔中;

所述上杯体与所述下杯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杯体通孔的孔壁上设有颈部,所述密封件的外壁上相应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颈部。

进一步地,所述颈部下端的孔壁上设有凹档,所述凹档上设有内螺纹,所述下杯体上相应设有凸档,所述凸档外壁上相应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地,当凹档与凸档螺纹连接时,所述卡接部的上端顶住颈部,所述卡接部的下端顶住下杯体。

进一步地,当凹档与凸档螺纹连接时,所述卡接部的外壁顶住颈部下端的孔壁。

进一步地,当凹档与凸档螺纹连接时,所述卡接部的外壁顶住凸档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上杯体的下端向外侧延伸形成抵接部,当凹档与凸档螺纹连接时,所述抵接部抵接下杯体。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对中杯包括上杯体、密封件和下杯体,上杯体、密封件及下杯体上分别设有上杯体通孔、密封件通孔和下杯体通孔,其中上杯体通孔、密封件通孔和下杯体通孔依次贯通,且密封件容置于上杯体通孔中,再通过上杯体与下杯体可拆卸连接,由此,组装成本实用新型对中杯。该对中杯由于上杯体与下杯体可拆卸,更换密封件时,可以将上杯体与下杯体拆卸下来,将密封件由下至上安装进上杯体通孔中,再将下杯体与上杯体连接在一起。该对中杯通过上杯体、下杯体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密封件,不需要大力挤压密封件,有效地保护了上杯体、下杯体以及密封件,不至于因经常挤压而容易损坏,安装过程更加便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中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对中杯的装配图;

图中:10、上杯体;11、上杯体通孔;12、颈部;13、凹档;14、抵接部; 20、密封件;21、密封件通孔;22、卡接部;30、下杯体;31、下杯体通孔; 32、凸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对中杯。该对中杯包括上杯体 10、密封件20和下杯体30,上杯体10内设有上下贯穿的上杯体通孔11,密封件20内设有上下贯穿的密封件通孔21,下杯体30内设有上下贯穿的下杯体通孔31,上杯体通孔11、密封件通孔21和下杯体通孔31从上至下依次贯通。该密封件20的上端由下至上穿过上杯体通孔11,由此,密封件20的顶端露出上杯体通孔11之外,密封件20的下端设有卡接部22,卡接部22卡接于上杯体通孔11中。上杯体10与下杯体30可拆卸连接,由此,将密封件20锁死在上杯体通孔11中。通过上杯体10、下杯体30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密封件20,安装密封件20时也不需要大力挤压密封件20,有效地保护了上杯体10、下杯体30以及密封件20,不至于因经常挤压密封件20而造成上杯体10、密封件20 和下杯体30的损坏,安装、拆卸过程更加便捷,省时省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杯体通孔11的孔壁上设有颈部12,从颈部12往上的上杯体通孔11的孔径变小,相应地,密封件20的外壁上设有卡接部22,颈部12处的孔径小于卡接部22处的外径。由此,当密封件20的顶端从上杯体通孔11的下端向上端穿过时,因为卡接部22的外径小于颈部12处的孔径,卡接部22被卡接于上杯体通孔11中,组装该对中杯时起到固定密封件20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颈部12下端的孔壁上设有凹档13,凹档13为孔壁上向下凹陷形成的台阶槽状结构,凹档13上设有内螺纹,下杯体30上相应设有凸档32,凸档32为下杯体30向上延伸出的管状结构,相应地,凸档32外壁上设有外螺纹,该内螺纹与外螺纹可匹配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当凹档13与凸档32进行螺纹连接时,卡接部22的上端顶住颈部12,卡接部22的下端顶住下杯体30的顶端。由此,通过将上杯体10与下杯体30进行可拆卸连接,可以将密封件20固定在上杯体通孔11内,起到固定密封件20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当凹档13与凸档32进行螺纹连接时,卡接部22的外壁顶住颈部12下端的孔壁,即颈部12下方的上杯体通孔11的孔壁,此时卡接部22的下端顶住凸档32的上端。通过上杯体通孔11的孔壁顶住卡接部22 的外壁、颈部12顶住卡接部22的上端以及凸档32的上端顶住卡接部22的下端,三者共同作用将密封件20固定在上杯体通孔11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当凹档13与凸档32进行螺纹连接时,卡接部22的外壁顶住凸档32内壁。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凸档32的内壁顶住卡接部22的外壁、颈部12顶住卡接部22的上端以及下杯体30的上端顶住卡接部22的下端,三者共同作用将密封件20固定在上杯体通孔11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凸档32的内壁顶住卡接部22的下部分外壁,上杯体通孔11的孔壁顶住卡接部22的上部分外壁,通过凸档32的内壁和上杯体通孔11的孔壁共同顶住住卡接部22的外壁,再通过颈部12顶住卡接部22的上端以及下杯体30的上端顶住卡接部22的下端,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密封件更稳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杯体10的下端向外侧延伸形成抵接部14,当凹档 13与凸档32进行螺纹连接时,抵接部14抵接下杯体30。相比于抵接部14上方的凹档13,抵接部14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减小上杯体10与下杯体30锁紧时上杯体10对下杯体30的压强,另一方面,也能使上杯体10与下杯体30进行更加紧固的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件20为弹性材料制成。借助于弹性材料的弹性,方便将密封件20装进上杯体通孔11,同时,上杯体通孔11顶住弹性的密封件 20时,上杯体通孔11与密封件20之间具有更大的摩擦力,密封件20无法相对上杯体通孔11转动,灌装效果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