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气相倒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3550发布日期:2019-04-03 01:2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气相倒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液体倾倒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式气相倒液系统。



背景技术:

运输过程中常需要在两个车载罐之间倒液,原操作中一般需通过一个中间罐,即将满罐的倒入中间罐,再能过泵抽到空罐中。费时费力,不仅造成成浪费,且操作也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运输过程液体在两个车载罐之间倒液困难且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气相倒液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气相倒液系统,所述倒液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真空泵、抽气管、进气管,液相管;所述空气压缩机与进气管一端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抽气管一端连接;抽气管的另一端伸入空车内,进气管的另一端伸入满车内;所述抽气管(4)上设置第一阀门(9),进气管(5)上设置第二阀门(10);所述满车与空车之间设置液相管,靠近满车的液相管部分设置第三阀门;靠近空车的液相管部分设置第四阀门。

所述系统包括余液吹扫装置,所述余液吹扫装置与吹扫管连接,所述吹扫管与第三阀门前端的液相管连接。

所述空车顶部5/6-4/5处设置浮球。

所述空车顶部设置压力探头,所述压力探头外接压力表。

所述压力探头外侧设置防水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在两车之间设置气相倒液系统,将空车的空气抽出,将满车内注入空气,增大气压,利用满车与空车之间的压力差,通过满车与空车之间设置的液相管能够迅速完成液体在两车之间的转移,节约人力物力,极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图中:1—满车;2—空车;3—真空泵;4—抽气管;5—进气管;6—液相管;7—余液吹扫装置;8—吹扫管;9—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1—第三阀门;12—第四阀门;13—浮球;14—压力探头;15—压力表;16—空气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气相倒液系统,所述倒液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16、真空泵3、抽气管4、进气管5,液相管6;所述空气压缩机16与进气管5一端连接,所述真空泵3与抽气管4一端连接;抽气管4的另一端伸入空车2内,进气管5的另一端伸入满车1内;所述抽气管4、进气管5上分别设置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所述满车1与空车2之间设置液相管6,靠近满车1的液相管6部分设置第三阀门11;靠近空车2的液相管6部分设置第四阀门12。

工作过程:在需要向空车内倾倒液体时,首先打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阀门,启动空气压缩机,通过抽气管吸出空车中气体,加压后通过进气管将空气送入满车中,使满车气相压力逐步增加,高于空车气相压力,造成两车的气相压力差,使液体能够顺利且快速通过液相管由满车转入空车中。

所述系统包括余液吹扫装置7,所述余液吹扫装置7与吹扫管8连接,所述吹扫管8与第三阀门11前端的液相管6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余液吹扫装置采用空气泵,利用空气压力吹扫进液相管。启动余液吹扫装置时,需要关闭第一、第二阀门、空气压缩机、真空泵,打开第三、第四阀门,开启余液吹扫装置,将液相管内的液体吹扫进空车内,一方面回收利用管内余料,减少浪费,另一方面,防止液体残留在液相管内造成堵塞以及工业污染。

所述空车2顶部5/6-4/5处设置浮球13。在空车顶部设置的浮球可以再在空车液位到达该高度时,工作人员可以从浮球的摆动幅度以及时间得知液体已经加至此高度,便于工作人员采取下一步操作,节约时间。

所述空车2顶部设置压力探头14,所述压力探头14外接压力表15。在抽空车部分的空气时,能通过设置在顶部的压力探头得知空车内的压力情况,避免过度抽气浪费能源,在得知了空车内的压力情况后,可将压力探头取出,避免加液过程中,液体污染压力探头。

所述压力探头14外侧设置防水保护层。虽然压力探头设置在空车顶部,但时间长的测量空车内的压力,空车内若具有一定的水分时,在压力探头外侧设置防水不防气的保护层,可有效延长压力探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在两车之间设置气相倒液系统,将空车的空气抽出,将满车内注入空气,增大气压,利用满车与空车之间的压力差,通过满车与空车之间设置的液相管能够迅速完成液体在两车之间的转移,节约人力物力,极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不受场地限制;操作安全,系统无任何泄漏,安全环保;只需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操作压力,可适用于多种液化气体的倒车操作且方便可移动,无液体体排空浪费,安全快捷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