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醇酸树脂涂料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7702发布日期:2019-04-13 00:1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醇酸树脂涂料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醇酸树脂涂料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醇酸树脂涂料,英文:alkyd resin coating以醇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合成树脂涂料。醇酸树脂是由脂肪酸(或其相应的植物油)、二元酸及多元醇反应而成的树脂。生产醇酸树脂常用的多元醇有甘油、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等;常用的二元酸有邻苯二甲酸酐(即苯酐)、间苯二甲酸等。醇酸树脂涂料具有耐候性、附着力好和光亮、丰满等特点,且施工方便。但涂膜较软,耐水、耐碱性欠佳,醇酸树脂可与其他树脂配成多种不同性能的自干或烘干磁漆、底漆、面漆和清漆,广泛用于桥梁等建筑物以及机械、车辆、船舶、飞机、仪表等涂装。

申请号为CN201620596275.0的一种全自动涂料灌装装置,其优点是由进料口向涂料桶内加入涂料,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搅拌轴驱动搅拌叶片转动,以对涂料进行混匀,将待罐装的料罐放置在传送带上,并使料罐正对下料管,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下料管下行一段距离后,打开控制阀,涂料由出料口流出,受导料管导向,并通过主料管流向多个下料管,最终灌入料罐。可同时对多个料罐进行灌装,其处理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适合工厂化的劳动作业。

但是上述专利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灌装头缺乏防护罩,灌装时会有涂料喷洒出料罐的隐患,为此,我们推出一种醇酸树脂涂料灌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醇酸树脂涂料灌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醇酸树脂涂料灌装装置,包括龙门架和传输带,所述龙门架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罐体中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罐体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的下端连接有分料管,所述分料管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的下端连接有灌装头,所述第二出料管的上端外部套接有套筒,所述龙门架的中部一侧横向设有用于安装气缸的横杆,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套筒的外部,所述第二出料管的外部等距设有若干组滑槽,所述套筒的内部等距设有若干组滑块,所述滑块滑接于滑槽中,所述套筒的下端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呈锥形设置,所述防护罩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防护罩的内壁等距设有若干组通孔,所述通孔与空腔相连通,所述防护罩的内壁等距设有若干组滴管,所述滴管倾斜设置,所述传输带位于龙门架的下端中部,所述传输带上端设有若干组涂料桶,所述涂料桶上端的桶口与灌装头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轴、搅拌杆,所述转轴的上端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搅拌杆安装于转轴的下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滑槽竖直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滴管的一端与空腔相连通,所述滴管位于空腔的下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罐体的上端一侧设有进料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气缸与横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连接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本装置通过气缸输出端输出,使得连接杆向下,进而使得套筒的滑块在第二出料管的滑槽中向下滑动,最终实现防护罩向下罩在涂料桶桶口上的作用,通过防护罩的设置,使得涂料不会洒向外部,保证了涂料桶和传输带上的卫生,也避免了涂料灌装过程洒出的浪费现象,通过灌装头的设置,灌装涂料,通过防护罩罩在涂料桶的桶口上端,使得灌装头洒出的涂料,溅在防护罩内壁,通过通孔的设置,使得涂料得以进入空腔,空腔的设置盛放喷洒出来的涂料,滴管位于空腔的下端,这样使得空腔中积累的涂料得以全部流入滴管中,而且滴管倾斜设置保证了滴落的准确,会滴落在涂料桶的桶口中,涂料滴管滴向下端的涂料桶的桶口中,本装置使得灌装过程溅出的涂料不会洒出的同时,对洒出的涂料进行收集,再确保了涂料得以再进入涂料桶中,保证了涂料桶和传输带上的卫生,也避免了涂料灌装过程洒出的浪费现象,解决了涂料喷洒出去的隐患,节约了涂料成本,提高了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罩位于涂料桶桶口上端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块在滑槽中向下滑动后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与连接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1龙门架、2罐体、3电机、4转轴、5搅拌杆、6第一出料管、7分料管、8第二出料管、81滑槽、9灌装头、10套筒、101滑块、11防护罩、112通孔、113空腔、114滴管、12横杆、13气缸、14连接杆、15传输带、16涂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醇酸树脂涂料灌装装置,包括龙门架1和传输带15,所述龙门架1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罐体2,所述罐体2的上端中部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至罐体2中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罐体2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第一出料管6,所述第一出料管6的下端连接有分料管7,所述分料管7的下端等距设有若干组第二出料管8,所述第二出料管8的下端连接有灌装头9,所述第二出料管8的上端外部套接有套筒10,所述龙门架1的中部一侧横向设有用于安装气缸13的横杆12,所述气缸13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一端连接于套筒10的外部,所述第二出料管8的外部等距设有若干组滑槽81,所述套筒10的内部等距设有若干组滑块101,所述滑块101滑接于滑槽81中,所述套筒10的下端连接有防护罩11,所述防护罩11呈锥形设置,所述防护罩11的内部设有空腔113,所述防护罩11的内壁等距设有若干组通孔112,所述通孔112与空腔113相连通,所述防护罩11的内壁等距设有若干组滴管114,所述滴管114倾斜设置,所述传输带15位于龙门架1的下端中部,所述传输带15上端设有若干组涂料桶16,所述涂料桶16上端的桶口与灌装头9的位置相对应。

具体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轴4、搅拌杆5,所述转轴4的上端连接于电机3的输出端,所述搅拌杆5安装于转轴4的下端,通过搅拌装置的设置,对涂料进行搅拌,使得涂料在罐体2中不会沉淀,保证了涂料的品质。

具体的,所述滑槽81竖直设置,通过在第二出料管8的外部垂直设有若干组滑槽81,这样使得滑块101得以有滑动轨道,进而使得套筒10上下移动时更加稳定不会产生晃动,使得防护罩11上下移动时位置更加精准。

具体的,所述滴管114的一端与空腔113相连通,由于灌装头9在向涂料桶16中灌装时,由于涂料从上至下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使得部分涂料会洒出到涂料桶16的桶口外部区域,本装置通过空腔113的设置盛放喷洒出来的涂料,在灌装头9在向涂料桶16中灌装时,涂料喷洒在防护罩11内壁,流入通孔112,再进入空腔113,这样设置,使得空腔113中的涂料得以进入滴管114,再从倾斜设置的滴管114滴向下端的涂料桶16的桶口中,所述滴管114位于空腔113的下端,这样使得空腔113中积累的涂料得以全部流入滴管114中。

具体的,所述罐体2的上端一侧设有进料口,通过进料口的设置,对罐体2中添加涂料,保证涂料充足,使得灌装工作得以正常运行。

具体的,所述气缸13与横杆1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3的输出端与连接杆1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这样设置,可加强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的,使用时,通过龙门架1的设置,安装罐体2、横杆12,通过罐体2的设置,盛放待灌装涂料,同时在罐体2中设置搅拌装置,这样对涂料进行及时搅拌,避免了涂料在罐体2中沉淀的现象,通过传输带15的设置,对涂料桶16起到移动的作用,免去了人工搬运盛有涂料的涂料桶16,减少了体力支出,通过第一出料管6的设置,使得涂料得以从罐体2中进入分料管7,且第一出料管6为若干组等距设置,这样提高了涂料的出料效率,通过分料管7的设置,使得涂料可从分料管7中进入若干组第二出料管8中,实现对涂料进入分组灌装,涂料最后通过灌装头9完成灌装,涂料进入涂料桶16中,然后传输带15工作,将灌装完成的涂料桶16传输走,再进行下一组灌装工作,在灌装过程中,灌装头9位于涂料桶16桶口的上方,灌装头9在向涂料桶16中灌装时,由于涂料从上至下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使得部分涂料会洒出到涂料桶16的桶口外部区域,当涂料桶16位于灌装头9的正下端时,在灌装头9灌装前,本装置通过气缸13输出端输出,使得连接杆14向下,进而使得套筒10的滑块101在第二出料管8的滑槽81中向下滑动,这样使得防护罩11罩在涂料桶16的桶口上端,此时灌装头9开始灌装工作,通过防护罩11罩在涂料桶16的桶口上端,使得灌装过程的涂料不会洒出涂料桶16的桶口外部区域,使得洒出的涂料,溅在防护罩11内壁,再流入通孔112,再进入空腔113,空腔113的设置盛放喷洒出来的涂料,这样设置,使得空腔113中的涂料得以进入滴管114,再从倾斜设置的滴管114滴向下端的涂料桶16的桶口中,滴管114位于空腔113的下端,这样使得空腔113中积累的涂料得以全部流入滴管114中,进而从滴管114中进入涂料桶16的桶口中,滴管114的管口朝向涂料桶16的桶口中,保证滴管114滴出的涂料准确进入涂料桶16的桶口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