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5205发布日期:2022-02-23 21:3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转移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在实验室使用的液氮,通常都存储在体积较大的液氮罐中,使用时,需要将液氮罐的液氮转移至方便手持的液氮瓶中。液氮温度为-196℃,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会造成冻伤。但因缺乏专用的液氮转移工具,通常只能抱起液氮罐直接将液氮倒入液氮瓶中。
3.在使用过程中,现有转移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液氮罐较重,不好抬;2、倒液氮气体挥发量大,不容易查看目标罐内液氮量是否足够,造成反复确认的时间浪费;3、液氮容易倾倒洒落在地上,造成物料浪费,同时也有可能伤害到作业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通过转移装置转移液氮,节约人力成本,降低工作存在安全风险。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包括密封塞,用于封闭液氮罐的开口;进气管、排气管及出液管,分别穿设于所述密封塞;所述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有阀门,所述排气管的下端悬空在所述液氮罐内的液氮上方,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通气泵,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塞悬空在所述液氮罐内的液氮上方,所述出液管的一端插入到所述液氮罐内的液氮中,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杜瓦瓶。
7.优选的,所述密封塞设置有三个插孔,三个所述插孔分别对应所述进气管、所述排气管及所述出液管。
8.优选的,所述出液管的两端均连接有硅胶管,所述硅胶管插入到所述液氮罐或所述杜瓦瓶的液氮中。
9.优选的,所述硅胶管套在所述出液管的端部。
10.优选的,所述硅胶管和所述出液管的接触面通过不锈钢封闭。
11.优选的,所述排气管为直线形结构,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液管均为l形结构。
12.优选的,所述密封塞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
13.优选的,所述进气管、所述排气管及所述出液管均为不锈钢材质。
14.优选的,所述密封塞为橡胶材质。
15.优选的,所述气泵为打气筒。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塞,用于封闭液氮罐的开口;进气管、排气管及出液管,分别穿设于所述密封塞;所述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有阀门,所述排气管的下端悬空在所述液氮罐内的液氮上方,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通气泵,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塞悬空在所述液氮罐内的液氮上方,所述出液管的一端插入到所述液氮罐内的液氮中,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杜瓦瓶。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液氮罐较重,不好抬;
倒液氮气体挥发量大,不容易查看目标罐内液氮量是否足够,造成反复确认的时间浪费;液氮容易倾倒洒落在地上,造成物料浪费,同时也有可能伤害到作业人员,因此,通过密封塞密封液氮罐,且将进气管、排气管及出液管穿设在密封塞,密封塞不仅起到密封液氮罐的作用,还能固定进气管、排气管及出液管的位置,确保实现进气管、排气管及出液管的功能,其中,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有阀门,在从进气管加压的过程中,阀门起到封闭排气管上端的作用,避免液氮罐内部压力急剧下降,在结束移取液氮时,液氮从液氮罐,经出液管转移到体积较小的杜瓦瓶,此时,打开阀门,使得出液管内的液氮全部排空,避免液氮残留在出液管内,此外,在液氮转移完毕后,密封塞及密封塞上的进气管、排气管及出液管均可从液氮罐的开口拆除,便于对液氮转移装置进行清洗,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替换相应的进气管、排气管及出液管,有助于降低液氮转移装置保养和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转移装置转移液氮,节约人力成本,降低工作存在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17.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0.1-密封塞;
21.2-进气管;
22.3-排气管;
23.4-出液管;
24.5-阀门;
25.6-气泵;
26.7-硅胶管;
27.10-液氮罐;
28.20-杜瓦瓶。
具体实施方式
29.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3.实施方式一
34.下面结合附图1描述实施方式一
35.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包括密封塞1,用于封闭液氮罐10的开口;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分别穿设于密封塞1;排气管3的上端设置有阀门5,排气管3的下端悬空在液氮罐10内的液氮上方,进气管2的一端连通气泵6,进气管2的另一端穿过密封塞1悬空在液氮罐10内的液氮上方,出液管4的一端插入到液氮罐10内的液氮中,出液管4的另一端连通杜瓦瓶20。
36.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液氮罐较重,不好抬;倒液氮气体挥发量大,不容易查看目标罐内液氮量是否足够,造成反复确认的时间浪费;液氮容易倾倒洒落在地上,造成物料浪费,同时也有可能伤害到作业人员,因此,通过密封塞1密封液氮罐10,且将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穿设在密封塞1,密封塞1不仅起到密封液氮罐10的作用,还能固定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的位置,确保实现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的功能,其中,排气管3的上端设置有阀门5,在从进气管2加压的过程中,阀门5起到封闭排气管3上端的作用,避免液氮罐10内部压力急剧下降,在结束移取液氮时,液氮从液氮罐10,经出液管4转移到体积较小的杜瓦瓶20,此时,打开阀门5,使得出液管4内的液氮全部排空,避免液氮残留在出液管4内,此外,在液氮转移完毕后,密封塞1及密封塞1上的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均可从液氮罐10的开口拆除,便于对液氮转移装置进行清洗,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替换相应的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有助于降低液氮转移装置保养和使用成本。
37.液氮罐10为40l液氮罐。
3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中,密封塞1设置有三个插孔,三个插孔分别对应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三个插孔的尺寸分别与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的尺寸对应,便于将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穿设在密封塞1上。
3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中,出液管4的两端均连接有硅胶管7,硅胶管7插入到液氮罐10或杜瓦瓶20的液氮中。由于硅胶管7的质地较软,而且可以进行弯曲,可根据杜瓦瓶20的位置进行相应弯曲,也可伸入到液氮罐10或杜瓦瓶20的液氮,而且硅胶管7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出液管4整体成本,其中,硅胶管7为透明厚壁软硅胶管,便于观察硅胶管7内的液氮,省去反复确认,节约时间。
4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中,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均为不锈钢材质,有助于延长液氮转移装置的使用寿命。
4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中,硅胶管7和出液管4的接触面通过不锈钢封闭。具体的,硅胶管7和出液管4的接触面可以适当通过503不锈钢进行密封,且出液管4也采用不锈钢材质,有助于提高出液管4的密封性,降低液氮在接触面发生泄漏的概率。
4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室用液氮转移装置中,排气管3为直线形结构,进气管2和出液管4均为l形结构。根据实际需求和液氮罐10的结构,可以将排气管3设计为直线形结构,进气管2和出液管4均设计为l形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排气管3、进气管2和出液管4也可采用其它结构,满足正常移液即可。
4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44.通过密封塞1密封液氮罐10,且将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穿设在密封塞1,密封塞1不仅起到密封液氮罐10的作用,还能固定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的位置,确保实现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的功能,其中,排气管3的上端设置有阀门5,在从进气管2加压的过程中,阀门5起到封闭排气管3上端的作用,避免液氮罐10内部压力急剧下降,在结束移取液氮时,液氮从液氮罐10,经出液管4转移到体积较小的杜瓦瓶20,此时,打开阀门5,使得出液管4内的液氮全部排空,避免液氮残留在出液管4内,此外,在液氮转移完毕后,密封塞1及密封塞1上的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均可从液氮罐10的开口拆除,便于对液氮转移装置进行清洗,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替换相应的进气管2、排气管3及出液管4,有助于降低液氮转移装置保养和使用成本。
45.实施方式二
46.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塞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硅胶管7套在出液管4的端部。具体的,根据实际需求和液氮罐10的开口形状,可以改变密封塞1的横截面的形状,满足密封液氮罐10即可,硅胶管7可直接套在出液管4的端部,有助于提高硅胶管7和出液管4之间的密封性。
47.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8.实施方式三
49.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塞1为橡胶材质,气泵6为打气筒。由于液氮在通过管道流出的时候,会因为压力无法控制而喷出来,反而容易造成人员受伤,因此,采用人工打气筒加压方式,可以根据液氮排出情况,手动控制打气筒施压强度,同时确保不会因为压力突然升高,让密封塞1被冲开。
50.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51.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