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6239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特别适用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找矿领域。
技术背景电提取方法是一种非常规地地球化学勘查找矿方法,它在六十年代末由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Ю·С雷斯等学者创建提出。在前苏联,该方法被称为“部分提取金属法”(ЧИМ)。
80年代初点提取方法在我国引起注意。航天工业部的高云龙等人首先参照前苏联的理论及仪器开发出相应的工作设备,通过试验,证实了方法及仪器设备的可行性。与此同时,黄金部队系统、地质院校和原地矿等部门都相继进行过相关的研究试验及找矿应用,证实了利用对Au、Cu、Pb、Zn、Ni、U等金属离子的提取发现矿异常的有效性。
电提取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深部盲矿或埋藏矿物质信息会通过种种机制运移到地表,并以多种形式赋存下来。利用电场作用,选择提取存在于地表层的电活动态物质,仅为依据这种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寻找隐伏矿。在残积或运积物覆盖区,地质等方法直接取证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在这种特殊景观区,电提取方法的技术特点显得比较突出。
电提取方法野外工作的基本形式及过程机理为在地表测点位置的土壤层安置供电负极,而在另一个位置安置供电正极。当直流电压施加在供电正、负极时,两极之间的土壤层中会存在直流电场。在电场力作用下,土壤层内的电活动态物质将定向迁移。金属正离子向负极迁移,而带负电的活动态物质向正极迁移。当把电机构造成特殊的结构形式,去有效捕获迁移到电极附近的电活动态物质时,就成为了元素提取器。元素提取器体现了电极和对电活动态物质进行提取双重作用。就勘查找矿而言,电提取方法就是借助电场作用,利用上述过程形式来了解土壤层电活动态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指出成矿有力地段。
作为一种勘查找矿的方法,它有着特定的技术要求,比如,需要保证每个测点上,所施加的作用条件,电压、时间等一致。这样,不同测点之间捕获的物质量的差异才能把矿化地段反映出来。使每个测点上技术作用一致,就需要对作用时间和作用电压进行统一技术要求。不过,关键即使集中在元素提取器上。
在电提取方法发展的初期阶段,曾有人利用金属棒(或碳棒)直接插入土壤内来提取化学元素(最原始的提取器),但是这种靠刮取碳棒上硬结沉淀物进行含量分析的形式缺乏规范性。在刮取碳棒上硬结沉淀物的过程中,对量的控制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个人,也无法保证不同测点操所手法一致。
1970年代前苏联研制出成套完备的野外工作设备,并逐步在勘查找矿中得到广泛应用(高云龙等,地电化学勘探方法,内部刊物,1986)。其中电提取方法技术的结构组成主要为四部分容器(微渗透),容器内的提取液,提取液中浸泡的电极和连接电极的导线。其中提取液用来承载提取进入提取器的提取物。这种以溶液作为提取物载体的元素提取器,成为“液式”提取器。
液式提取器可以在提取过程前装入同样量的溶液载体,但在提取过程之后,不同提取器中剩余的溶液量会有多有少,产生很大差异,有的甚至干涸。这种情况下,最后分析出来的提取含量就存在严重偏差。
要害问题是,以溶液微载体的元素提取器的缺陷并不能通过技术途径解决。容器的制作可以一样,但是提取器内溶液向外渗透极大程度上同它所接触的外部截止性质有关,当提取器与细腻潮湿的土壤接触时渗透快,渗失量大;而与干燥粗糙的土壤接触时,渗透慢,渗失量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溶液载体最终剩余量不能达到一致。这是液体载体式元素提取器自身无法解除的缺陷。
此外,以溶液为载体,存在着野外溶液载体的配制、液样的保存及运输等许多问题,给实际工作也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取过程前后载体物质的量保持一致,吸附率高,使用方便,适用性强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包括容器、安置在容器内的载体层和电极、与电极相连的导线以及容器盖,电极安置在容器的底部,所述载体层为固体载体层,其位于电极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固体载体层与容器盖之间安置隔离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容器为非金属容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容器盖为非金属容器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所述的电极包括石墨电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固体载体层与电极之间安置隔离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所述得隔离纸为允许流动态物质通过的滤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容器盖与隔离纸之间安置网孔结构,非金属网孔根据固体载体材料的致密性和载体层的厚度的不同,可以正压或反扣在固体载体层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所述的网孔结构为非金属网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在容器底部设计导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采用固体载体,吸附土壤中的电活动态物质,保证载体量的一致性,避开了使用液式元素提取器所带来的野外液体溶液载体的配制、液样的保存及运输等许多问题,操作简便,采集的数据偏差小,在固体载体层上方安置隔离纸,阻止土壤中的其他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载体层中,造成数据偏差。


图1是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的容器盖的纵向剖面图图3是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的容器盖的俯视图图4是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的网孔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图5是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的网孔结构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电极 2-容器 3-固体载体层4-导线 5-导气孔6-隔离纸7-隔离纸 8-容器盖9-网孔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是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包括非金属容器2、安置在容器2内的固体载体层3和石墨电极1、与石墨电极相连的导线4,非金属容器盖8,石墨电极1安置在容器2的底部,固体载体层3位于电极1的上部,固体载体层3与电极1之间由滤纸6相隔,因固体载体层3是沸石材料,非金属网孔9反扣在固体载体层3之上,两者由滤纸7间隔,非金属容器盖8与非金属容器2扣合固定在非金属网孔9之上,非金属容器2底部设计导气孔5,加速离子向下流,提高吸附效率。
实施例2同实施例1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因固体载体层3是海绵片,非金属网孔9则可正压在固体载体层之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埋置在土壤中一定深度,同安置在其正上方土壤表层的供电正极形成偶极子对。当供电正极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时,供电极与提取器之间的土壤层中形成直流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正电性电活动态物质逐步迁移进入提取器,被固体载体层所捕获。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安置一系列上述提取器,经过相同的作用过程后,载体中捕获到的物质差异,可以作为寻找矿体位置的信息依据。
权利要求1.一种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包括容器(2)、安置在容器(2)内的载体层(3)和电极(1)、与电极(1)相连的导线(4)以及容器盖(8),其特征是电极(1)安置在容器(2)的底部,载体层(3)为固体载体层,其位于电极(1)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载体层(3)与容器盖(8)之间安置隔离纸(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为非金属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盖(8)为非金属容器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1)包括石墨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特征在于固体载体层(3)与电极(1)之间安置隔离纸(6)。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纸为允许流动态物质通过的滤纸。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特征在于容器盖(8)与隔离纸(7)之间安置网孔结构(9),其根据固体载体材料的致密性及载体层的厚度的不同,可以正压或反扣在固体载体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孔结构(9)为非金属网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其特征在于容器(2)底部设计导气孔(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包括容器、安置在容器内的载体层和电极、与电极相连的导线以及容器盖,电极安置在容器的底部,载体层为固体载体层,位于电极的上部,固体载体层与容器盖之间、固体载体层与电极之间安置隔离纸,容器盖与隔离纸之间安置网孔结构,容器的底部设计导气孔。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找矿领域,保证载体量的一致性,吸附率高,使用方便,适用性强。
文档编号G01N27/26GK2697667SQ200420007370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3日
发明者刘占元, 程志中 申请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