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5506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内没有害气体预警装置,当车内坐着较多的人,车辆门窗紧闭时,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迅速升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2%以上,就会使人头晕目眩,达到5%,人便会恶心呕吐,呼吸不畅,超过8%,人便会死亡。而如果在车辆停止时开空调,尤其是车辆停在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空调往往会将车辆的尾气吸入车内,就会造成车内一氧化碳浓度迅速升高,造成车内驾乘人员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无色无味,对于它们的浓度升高,人们往往不容易察觉,对司机的安全驾驶和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车辆内部所使用的材料还会散发出甲醛等有毒气体,当其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同样对车内人 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车内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浓度升高而车内驾乘人员不容易察觉以及实时检测车内甲醛等有毒气体是否超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该装置可以实时监测车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当其检测到某种有害气体浓度将达到对人体有害的值时,即通过文字和声音向车内人员发出提醒信息。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由有害气体检测模块、单片机、显示屏和蜂鸣器组成,有害气体检测模块由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甲醛传感器等多种有害气体传感器组成,单片机上运行有害气体分析及警报程序,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显示屏和蜂鸣器均连接在单片机上,单片机实时读取并分析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所检测的各种有害气体浓度数据,并把分析结果实时输出到显示屏上,当某种有害气体浓度达到设定的报警值时,即通过显示屏和蜂鸣器发出提醒信息。该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安装车内,使用车内电源供电;有害气体检测模块、单片机和蜂鸣器安装在一个壳体内,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所在位置的壳体上设有空气流通孔,可以让车内的空气进入壳体内,以便壳体内的有害气体传感器对车内空气进行检测,显示屏安装在壳体的外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可以实时监测车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可在车内有害气体浓度将达到对人体有害的值时,及时向车内人员发出提醒,保障了车内人员的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发明的组成结构及信号传输方式示意图。图中(I)有害气体检测模块,(2)单片机,(3)显示屏,(4)蜂鸣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该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由有害气体检测模块(I)、单片机(2)、显示屏(3)和蜂鸣器(4)组成,有害气体检测模块由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甲醛传感器等多种有害气体传感器组成,单片机上运行有害气体分析及警报程序,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显示屏和蜂鸣器均连接在单片机上,单片机实时读取并分析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所检测的各种有害气体浓度数据,并把分析结果实时输出到显示屏上,当某种有害气体浓度达到设定的报警值时,即通过显示屏和蜂鸣器发出提醒信息。该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安装车内,使用车内电源供电;有害气体检测模块、单片机和蜂鸣器安装在一个壳体内,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所在位置的壳体上设有空气流通孔,显示屏安装在壳体的外表面。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能想到的变化,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由有害气体检测模块、单片机、显示屏和蜂鸣器组成,其特征是有害气体检测模块由ー氧化碳传感器、ニ氧化碳传感器和甲醛传感器等多种有害气体传感器组成,单片机上运行有害气体分析及警报程序,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显示屏和蜂鸣器均连接在单片机上,单片机实时读取并分析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所检测的各种有害气体浓度数据,并把分析结果实时输出到显示屏上,当某种有害气体浓度达到设定的报警值吋,即通过显示屏和蜂鸣器发出提醒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其特征是该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安装车内,使用车内电源供电;有害气体检测模块、单片机和蜂鸣器安装在ー个壳体内,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所在位置的壳体上设有空气流通孔,显示屏安装在壳体的外表面。
全文摘要
一种车内有害气体预警装置,由有害气体检测模块、单片机、显示屏和蜂鸣器组成,其特征是有害气体检测模块由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甲醛传感器等多种有害气体传感器组成,单片机上运行有害气体分析及警报程序,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显示屏和蜂鸣器均连接在单片机上,单片机实时读取并分析有害气体检测模块所检测的各种有害气体浓度数据,并把分析结果实时输出到显示屏上,当某种有害气体浓度达到设定的报警值时,即通过显示屏和蜂鸣器发出提醒信息。该装置可以实时监测车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可在车内有害气体浓度将达到对人体有害的值时,及时向车内人员发出提醒,保障了车内人员的安全。
文档编号G01N33/00GK102778544SQ20121028906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5日
发明者李良杰 申请人:李良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