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8674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电连接设备,特别是一种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经常需要在现场对设备进行高压试验和绝缘监测,而现有的母线电压获取方法,都是通过电压传感器二次侧直接读取其二次电压,由于装置本身特点所决定,二次电压相位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该偏差的大小可以直接导致绝缘在线监测数据的不准确,对变电设备的绝缘情况造成误判。这种误判出现的频率很高,导致现场在线装置可信度降低,其本来目的和实用性也逐渐丧失,为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随时对二次电压相位及幅值实现校正的装置,以提供准确的电压相位和幅值参数,这样所得的测试数据便能够用于设备绝缘状况的精准判定。在上述测试中准确的电压相位和幅值参数通常是采用标准电容器分压的方式获取母线电压,从而获得基准数据,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然而,作为标准电容器的分压装置却是需要在停电的状态下接入母线,否则安全可靠性无法保证,同时也会对电网系统造成较大的扰动;另一方面,由于测试过程中要经常停电接入校正设备,也导致试验效果不佳,数据质量低,而且在更换接入点时也极为不便;而且简单将高压标准电容器接入高压系统会导致严重的暂态过程,所出现的暂态过电压幅值较高,严重时有击穿电容器主绝缘的危险,因此还需要考虑抑制暂态过程,而且不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安全性高、对电网扰动小、即装即用、随时接入的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包括有标准电容器,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升降装置和母线接入装置;其中升降装置包括有电动机、传动平台、传动装置和升降架,标准电容器安装在传动平台下方,升降架安装在传动平台上方,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母线接入装置安装在升降架顶端的平台上,电动机与传动装置连接,升降架通过导电装置连接到标准电容器,其中母线接入装置和升降架均为导电材料制成,传动装置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母线接入装置为一种阻尼电阻自动切换装置,包括有阻尼电阻支路、旁路电极支路、传动齿轮构件以及能够导电的装置构架;装置构架安装在升降架顶端的平台上,其构架内具有两组导轨装置,该两组导轨装置平行分布并分别安装在传动齿轮构件的两侧;阻尼电阻支路包括有阻尼电阻构件和第一传动齿条,阻尼电阻构件支撑安装在第一传动齿条的顶端部,并位于装置构架的上方,第一传动齿条的下端穿过其中一组导轨装置,并与传动齿轮构件的一侧传动连接;旁路电极支路包括有旁路电极构件、第二传动齿条和配重装置,旁路电极构件支撑安装在第二传动齿条的顶端部,并位于装置构架的上方,第二传动齿条的下端穿过另一组导轨装置,并与传动齿轮构件的另一侧传动连接,在该第二传动齿条的下端部安装有配重装置。母线接入装置中,由第一传动齿条、第二传动齿条和传动齿轮构件组成了一种机械联动结构。在正常状态下,由于配重装置为一种具有一定质量的重力块,这样旁路电极支路在该配重装置的作用下始终处于下降极限位置,在机械联动结构的配合限制下使左边阻尼电阻始终处于上升极限位置。在进行接入母线操作时,启 动电动机,升降装置的传动装置开始工作,并带动升降架升高,母线接入装置随着升降架的升高而逐渐接近母线接入点,此时阻尼电阻支路顶端的阻尼电极接近高压导线(母线),随着升降架的进一步升高,阻尼电极遇到上方高压导线阻挡时,便会停止上升,完成其有效抑制暂态过程的技术效果。此时升降装置则继续抬升,导致相对的上方高压导线对阻尼电阻构件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迫使阻尼电阻构件向下相对运动,此时整个阻尼电阻构件开始相对装置构架向下运动,第一传动齿条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带动下方中间的传动齿轮构件旋转,进而带动第二传动齿条开始缓慢上升,由第二传动齿条带动右边旁路电极构件向上升起。当旁路电极升起并接触到上方高压导线时,也会受导线的阻挡作用,使旁路电极支路也停止上升运动,此时旁路电极构件与阻尼电阻构件同时触及高压导线,而阻尼电阻被旁路。此时升降装置停止上升运动,接入过程结束。在整个过程,可以控制电动机转速使得母线接入装置连接到母线上,由于母线接入装置和升降架均为导电装置,因此也就实现了标准电容器依序通过导电装置、升降架、母线接入装置与母线电连接,完成标准电容器的带电接入。由于整个过程多为机械传动,操作便捷,安全性高;接入采用电动机控制升降架配合专用母线接入装置,对电网的扰动小;由传动装置实现升高部分和控制部分的绝缘隔离,简便、可靠、实用;能够即装即用、随时接入,由于升降架、传动装置、标准电容器等都安装在同一平台上,整体性强,易于拆卸和移动。所述的阻尼电阻自动切换装置通过机械运动方式实现了阻尼电阻在接入与退出过程中的切换,避免采用电路结构的切换装置,确保了标准电容接入与退出过程的安全操作,而不被干扰和影响。所述阻尼电阻支路只在接入高压导线的暂态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在接入完成后,则自动被旁路,使测量数据不受影响。而在高压电极分开过程中,又自动接入阻尼电阻,再次发挥阻尼电阻的作用。本装置结构简单,无需动力控制,操作安全可靠,能够尽可能减少对标准电容接入与退出过程的干扰和影响,确保了在需要的时刻接入阻尼电阻,在不需要时断开阻尼电阻,完全实现了标准电容器的安全接入与退出。也就是说,阻尼电阻自动切换装置实现标准电容的安全可靠接入,避免了暂态过程,确保了测量的精确度。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传动装置包括有变向齿轮组、螺母丝杆组件以及与升降架连接的滚轮,变向齿轮组分别连接电动机和螺母丝杆组件,螺母丝杆组件包括有螺母和丝杆,其中的螺母通过连接杆连接滚轮,滚轮位于传动平台上设置的导轨中,升降架为一种伸缩架,其底部活动端安装于滚轮上,底部固定端安装于导轨另一侧边的支座上。变向齿轮组是指由2个以上齿轮组成的,可实现传动方向改变的齿轮组。启动电动机后,电动机带动变向齿轮组运行,由变向齿轮组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螺母在丝杆上平行移动,并经由连接杆带动滚轮在导轨上移动,此时的导轨与丝杆平面分布。随着螺母丝杆组件的运行,带有伸缩架活动端的滚轮沿着导轨左右平移,从而带动伸缩架进行拉伸和缩短的运动,实现升高和降低的运行。由于上述的传动装置要带动升降架实现将标准电容器带电接入母线,因此其结构要求简便、可靠、实用,可拆卸,同时对高度可进行协调控制。所述由变向齿轮组和螺母丝杆组件构成的传动装置满足了上述要求,达到整体控制协调、即可有足够的升高高度,又有足够的可靠性,和足够轻便的综合目的。变向齿轮组为两个锥齿轮以垂直分布安装组成,其中一个连接电动机,另一个连接丝杆。母线接入装置可以进一步具体为每组导轨装置均包括有上下垂直分布的两套滑轮组,每套滑轮组均包含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滑轮,两个滑轮中间设置有适配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的导孔。上下垂直分布的两套滑轮组的导孔的中心处于同一轴线上,形成两点一线的构件,这样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就能够实现线性运动。每组导轨装置的上下两套滑轮组分别分布在传动齿轮构件的上方和下方。这样,能够使得整个机械联动结构紧凑,运行可靠性大为提高。在传动齿轮构件的下方具有一压力传感器,其与升降装置中的电动机电源控制连接。当旁路电极构件和阻尼电阻构件同时触及高压导线后,此时升降装置仍然有往上运动的趋势,相对的高压导线就会通过旁路电极支路和阻尼电阻支路中的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施加向下的压力,在左右两个传动齿条对传动齿轮构件施加同方向的力时,传动齿轮构件将无法转动,并会被带动向下施压,使得压力传感器启动,并发出信号给升降装置中的电动机电源控制,从而关闭电源,停止电动机转动,升降装置停止上升运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其采用升降架来带动母线接入装置向上移动,并带电接入母线,而母线接入装置采用一种阻尼电阻自动切换装置完成将标准电容器带电、安全、有效的接入母线,确保了标准电容接入与退出过程的安全操作,而不被干扰和影响。整体装置构造简单,体积小、便于收纳和携带、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对电网扰动小,能够随时接入,可根据母线接入点而随时移动。

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I所示传动平台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图I中所示母线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 参照附图I和附图2,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包括有标准电容器I、升降装置和母线接入装置6。其中升降装置包括有电动机2、传动平台3、传动装置4和升降架5,[0032]传动平台3为一种带有滚轮的可移动平台,分为上平台31和下平台32,标准电容器I和电动机2均安装在下平台32上,下平台32的下方安装有可制动的移动滚轮33。传动装置4和升降架5安装在上平台31上方。其中电动机2采用可控电动机,具有转速控制
>J-U装直。传动装置4包括有由两个垂直分布安装的锥齿轮组成的变向齿轮组41、由螺母42和丝杆43组成的螺母丝杆组件以及通过连接杆44 (或传动轴)连接到螺母42的两滚轮45(见附图2),其中滚轮45位于与丝杆43平行的两导轨46 —端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双升降架,升降架5为一种平面螺旋式伸缩架,底端部的活动端安装在滚轮45上,固定端则安装在导轨另一侧边的支座47上(见附图I)。丝杆43架靠在传动平台支点48上。参见附图3,母线接入装置6为一种阻尼电阻自动切换装置,包括有阻尼电阻支路
7、旁路电极支路8、传动齿轮构件9以及装置构架10 ;装置构架10为一种金属构架,能够导电主要电连接升降架5和阻尼电阻支路7以及旁路电极支路8,安装在升降装置中升降架5顶端的平台上,其构架内具有两组导轨装置,每组导轨装置均包括有上下垂直分布、并分别分布在传动齿轮构件9上方和下方的两套滑轮组101,每套滑轮组均包含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滑轮,两个滑轮中间设置有适配下述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的导孔。阻尼电阻支路7包括有阻尼电阻构件和第一传动齿条71,阻尼电阻构件包括有弧形支架72和阻尼电阻73,阻尼电阻73支撑安装在第一传动齿条71的顶端部,并位于装置构架10的上方,第一传动齿条71的下端穿过其中一组导轨装置的滑轮组导孔中,并与传动齿轮构件9的一侧传动连接。旁路电极支路8包括有旁路电极构件、第二传动齿条81和配重装置84,旁路电极构件包括有支撑架82和旁路电极83,支撑架82支撑安装在第二传动齿条81的顶端部,并位于装置构架10的上方,第二传动齿条81的下端穿过另一组导轨装置的滑轮组导孔中,并与传动齿轮构件9的另一侧传动连接,在该第二传动齿条81的下端部安装有配重装置84。在上述构造中,母线接入装置、升降架均为导电材料制成,传动装置是绝缘的。升降架通过一种导电装置(如电线、电缆等)与标准电容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1.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包括有标准电容器,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升降装置和母线接入装置;其中升降装置包括有电动机、传动平台、传动装置和升降架,标准电容器安装在传动平台下方,升降架安装在传动平台上方,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母线接入装置安装在升降架顶端的平台上,电动机与传动装置连接,升降架通过导电装置连接到标准电容器,其中母线接入装置和升降架均为导电材料制成,传动装置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母线接入装置为一种阻尼电阻自动切换装置,包括有阻尼电阻支路、旁路电极支路、传动齿轮构件以及能够导电的装置构架;装置构架安装在升降架顶端的平台上,其构架内具有两组导轨装置,该两组导轨装置平行分布并分别安装在传动齿轮构件的两侧;阻尼电阻支路包括有阻尼电阻构件和第一传动齿条,阻尼电阻构件支撑安装在第一传动齿条的顶端部,并位于装置构架的上方,第一传动齿条的下端穿过其中一组导轨装置,并与传动齿轮构件的一侧传动连接;旁路电极支路包括有旁路电极构件、第二传动齿条和配重装置,旁路电极构件支撑安装在第二传动齿条的顶端部,并位于装置构架的上方,第二传动齿条的下端穿过另一组导轨装置,并与传动齿轮构件的另一侧传动连接,在该第二传动齿条的下端 部安装有配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包括有变向齿轮组、螺母丝杆组件以及与升降架连接的滚轮,变向齿轮组分别连接电动机和螺母丝杆组件,螺母丝杆组件包括有螺母和丝杆,其中的螺母通过连接杆连接滚轮,滚轮位于传动平台上设置的导轨中,升降架为一种伸缩架,其底部活动端安装于滚轮上,底部固定端安装于导轨另一侧边的支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向齿轮组为两个锥齿轮以垂直分布安装组成,其中一个连接电动机,另一个连接丝杆。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母线接入装置的每组导轨装置均包括有上下垂直分布的两套滑轮组,每套滑轮组均包含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滑轮,两个滑轮中间设置有适配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的导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导轨装置的上下两套滑轮组分别分布在传动齿轮构件的上方和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母线接入装置中传动齿轮构件的下方具有一压力传感器,其与升降装置中的电动机电源控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平台为一种带有滚轮的可移动平台,分为上平台和下平台,标准电容器和电动机均安装在下平台上,下平台的下方安装有可制动的移动滚轮,传动装置和升降架安装在上平台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电连接设备,特别是一种新型移动式标准电容带电接入装置,包括有标准电容器,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升降装置和母线接入装置;其采用升降架来带动母线接入装置向上移动,并带电接入母线,而母线接入装置采用一种阻尼电阻自动切换装置完成将标准电容器带电、安全、有效的接入母线,确保了标准电容接入与退出过程的安全操作,而不被干扰和影响。整体装置构造简单,体积小、便于收纳和携带、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对电网扰动小,能够随时接入,可根据母线接入点而随时移动。
文档编号G01R1/04GK202794231SQ20122033302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
发明者吴文宣, 廖福旺, 李强, 邹林, 黄海鲲, 游浩, 李棣, 刘松喜, 吕龙平, 王宁燕 申请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