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6773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导航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导航装置中,以更合适的状况来进行连续引导,该连续引导是指一次连续地进行当前位置的下一个引导点即第1引导点的引导和其后的下一个引导点即第2引导点的引导。导航装置包括连续引导判断单元(18),该连续引导判断单元(18)基于第1引导点和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和当前位置检测单元(12)获取的当前日期时刻,在作为引导单元的显示单元(19)及语音引导单元(21)中决定是否进行第1引导点和第2引导点的连续引导。
【专利说明】导航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进行路径引导的导航装置,尤其涉及对连续的多个引导点(进行引导的地点)进行一次连续引导的连续引导技术。

【背景技术】
[0002]搭载于汽车等的普通导航装置在当前位置接近交叉路口等引导点时利用画面显示、语音消息来进行路径引导,但在当前位置的下一个引导点(第I引导点)与其后的下一个引导点(第2引导点)之间的间隔较短的情况下,实施连续引导,该连续引导是指一次连续地进行例如“马上右转。在前方〇〇米处左转。”等这样2个引导点的引导。通过这样的连续引导,用户(驾驶员)即使在较近间隔进行右左转的情况下,也无需慌张地进行驾驶。
[0003]以往,导航装置是否进行连续引导是基于第I引导点和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引导点间距离”)来判断的。即,在现有的导航装置中,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预定阈值以下,则实施连续引导,若引导点间距离大于该阈值,则实施仅对第I引导点进行引导的通常引导(以下称为“单独引导”)。
[0004]例如,下述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即、考虑第I引导点与第2引导点之间的道路的地图信息(车道数、道路宽度、高低差、铺路状况、弯曲角度)、交通信息(堵塞信息)来判断是进行单独引导还是进行连续引导。该技术中,通过基于地图信息、交通信息对是否进行连续引导的判断中所使用的引导点间距离或者阈值进行校正,从而调整进行连续引导的简单程度。
[0005]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例如在第I引导点与第2引导点之间的道路车道数较多、需要多次变更车道的情况下,进行缩小引导点间距离的校正(或者增大阈值的校正),使得易于进行连续引导,从而用户能顺畅地驾驶。相反,例如在因道路堵塞而使得从第I引导点移动到第2引导点需要较长时间等的情况下,进行增大引导点间距离的校正(或者缩小阈值的校正),使得难以进行连续引导,从而避免冗长的连续引导。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0196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专利文献I中,仅基于道路地图信息(车道数、道路宽度、高低差、铺路状况、弯曲角度)、交通信息(堵塞信息)等对车辆的行驶直接造成影响的信息,调整进行连续引导的容易程度。时间带、天气等不与车的行驶有直接关系的要素被认为也对实际的车流、车的驾驶容易程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专利文献I中并未考虑这些信息。
[0008]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更合适的状况来进行连续引导的导航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9]本发明所涉及的导航装置包括:地图信息存储单元,该地图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有地图数据;位置检测单元,该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当前位置;路径搜索单元,该路径搜索单元在地图数据上设定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时刻获取单元,该时刻获取单元获取当前时刻;引导单元,该引导单元在由路径搜索单元设定的路径上的各引导点之前,进行基于该路径的引导;以及连续引导判断单元,该连续引导判断单元基于当前位置的下一个引导点即第I引导点和该第I引导点的下一个引导点即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及当前时刻,决定是否在引导单元中进行连续引导,该连续引导是指一次连续地进行第I引导点的引导和第2引导点的引导。
发明效果
[0010]根据本发明,能按时间带来变更进行连续引导的容易程度,因此能进行与时间带相对应的合适的连续引导。例如,在上下班时间带等交通量较大的时间带、夜间等视野较差的时间带,积极地进行连续引导来支持用户顺畅的驾驶,并且在除此以外的时间带利用以通常频度进行连续引导,从而能防止冗长的连续引导。
[0011]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与附图,能更为明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航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导航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是用于对连续引导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航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实施方式I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变更例的流程图。
图8是实施方式3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实施方式4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实施方式4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变更例的流程图。
图11是实施方式5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实施方式5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变更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方式1>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导航装置是搭载于车辆的导航装置,该导航装置具备进行连续引导的功能,该连续引导是指对本车的当前位置的下一个引导点(第I引导点)与其后的下一个引导点(第2引导点)进行一次连续引导。
[0014]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导航装置构成为不仅考虑第I引导点的引导与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引导点间距离),也将当前时刻考虑在内来决定是否进行连续引导。
[0015]例如,在早晚上下班时间交通量会增大,在深夜交通量会减小,车流(拥堵情况)因时间带而变动。在交通量较大时难以变更车道,因此较需要利用连续引导预先对驾驶员进行前方2个引导点(交叉路口等)的引导。反之,在交通量较小时容易进行车道变更,因此连续引导的必要性较低,反而有时连续引导会使驾驶员感到冗长。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使得在交通量较大的时间带易于进行连续引导,在交通量较小的时间带难以进行连续引导。
[0016]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航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该导航装置由以下说明的控制单元10、地图信息存储单元11、当前位置检测单元12、路径搜索单元13、路径存储单元14、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通信信息判断单元16、当前日期时间获取单元17、连续引导判断单元18、显示单元19、语音消息生成单元20、语音引导单元21的各功能块来构成。
[0017]控制单元10通过进行导航装置的动作所需的各种运算以及各功能块的动作控制,对导航装置整体进行控制。地图信息存储单元11存储有表示地图上的地点的“节点”数据、表示连接各节点间的道路的“链路”数据等经数字化后的地图数据。
[0018]当前位置检测单元12用于检测出搭载有该导航装置的移动体(此处为车辆)的当前位置。路径搜索单元13用于对存储于地图信息存储单元11的地图数据上的2个地点间的路径进行搜索并设定,主要设定从当前位置到用户所设定的目的地为止的路径。路径存储单元14用于存储路径搜索单元13所设定的路径。该导航装置进行动作,从而根据存储于路径存储单元14的路径进行引导。
[0019]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用于获取由外部发送的各种信息,例如可以由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通用的通信设备来构成,也可以由TMC (Traffic Message Channel:交通信息频道)接收机、VICS (Vehicle Informat1n and Communicat1ns System:车辆信息和通信系统)(注册商标)接收机等以获取交通信息为目的的专用通信设备来构成。通信信息判断单元16用于对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析并对其内容进行判断。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获取的信息经由通信信息判断单元16被发送至控制单元10。
[0020]当前日期时间获取单元17用于获取当前的日期以及时刻(以下为“当前日期时间”)。连续引导判断单元18用于判断该导航装置是否进行连续引导。该判断基于存储于地图信息存储单元11的地图数据的信息、当前日期时间获取单元17获取的当前日期时间、来自通信信息判断单元16的信息(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获取到的信息内容)来进行。
[0021]显示单元19用于显示存储于地图信息存储单元11的地图数据所表示的地图、到路径存储单元14所存储的目的地为止的路径。该导航装置在进行各引导点的引导时,利用图标等将其内容显示于显示单元19。语音消息生成单元20在该导航装置进行引导时生成与该引导内容相对应的语音消息的数据。语音引导单元21输出基于语音消息生成单元20生成的语音消息数据的语音,并进行语音引导。由此,显示单元19、语音消息生成单元20以及语音引导单元21起到向用户(驾驶员)进行引导的引导单元的作用。
[0022]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导航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存储装置51用于对经数字化的地图数据进行存储以及读取,起到图1的地图信息存储单元11的作用。
[0023]GPS接收机52基于来自人工卫星的电波对搭载有该导航装置的移动体(车辆)的当前位置进行检测,方位传感器53检测出该移动体的朝向,距离传感器54检测出该移动体的移动距离。这些GPS接收机52、方位传感器53以及距离传感器54起到图1的当前位置检测单元12的作用。
[0024]信息通信设备55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通信设备、或TMC、VICS接收机,起到图1的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的作用。显示装置56用于显示地图信息、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引导内容,由例如液晶显示器等构成。该显示装置56起到图1的显示单元19的作用。语音输出装置57是例如扬声器等输出语音的装置,起到图1的语音引导单元21的作用。输入装置58用于让用户对该导航装置进行操作,例如可以是显示装置56所提供的触摸面板。
[0025]控制部件(control unit) 59用于对该导航装置进行整体控制、进行各种运算,与图1的控制单元10相对应。该控制部件59包含以下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60、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61、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62、显不控制部63、1/0(输入输出)部64。
[0026]CPU60用于执行程序及进行与其相伴的计算,该程序进行路径搜索、提取出引导点、判定是否实施连续引导。R0M61是存储有CPU60动作过程中使用的程序常数等的存储器。RAM62是在CPU60的处理过程中展开程序、地图数据等,并写入运算结果的存储器。显示控制部63控制显示装置56的显示画面,1/0部64是控制部件59和外部的各种装置51?58之间的接口。另外,图1的路径搜索单元13、路径存储单元14、通信信息判断单元16、当前日期时间获取单元17、连续引导判断单元18、语音消息生成单元20等通过该控制部件59的处理动作来实现。
[0027]这里,对连续引导进行具体说明。例如,如图3所示,假设如下情况:在到导航装置引导的目的地为止的路径R上,本车的当前位置P的前方(前进方向)连续存在2个引导点G1、G2。图3的示例中,导航装置在最初通过的第I引导点Gl处对用户进行左转指示的引导,在下一个的第2引导点G2处对用户进行右转指示的引导,但在第I引导点Gl和第2引导点G2之间的距离(引导点间距离)S较短的情况下,在当前位置P接近第I引导点Gl的时刻,实施连续引导,该连续引导一次是指进行例如“马上右转。前方S米处左转”等的第I引导点Gl的引导和第2引导点G2的引导。
[0028]现有的导航装置构成为在引导点间距离S为一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进行连续引导。此外,上述专利文献I的导航装置也是当引导点间距离S在阈值以下时进行连续引导的导航装置,但不仅考虑引导点间距离S,也考虑第I引导点Gl及与第2引导点G2之间的地图信息(车道数、道路宽度、高低差、铺路状况、弯曲角度)、交通信息(堵塞信息),判定是否进行连续引导。
[0029]与此相对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航装置考虑引导点间距离S及当前日期时亥IJ,判定是否进行连续引导。下面,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航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0030]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航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的流程是在开始导航装置的路径引导之后反复执行的步骤,是以用户所进行的目的地设定、路径搜索单元13所进行的路径设定已完成,且所设定的路径已存储于路径存储单元14为前提的。
[0031]若开始导航装置的路径引导,则控制单元10获取当前位置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本车的当前位置(本车位置信息)(步骤Si),并根据该当前位置从地图信息存储单元11获取所需的地图数据(步骤S2)。并且,利用当前日期时间获取单元17获取当前的日期时间(步骤S3),利用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获取预定的通信信息(例如堵塞信息等交通信息)(步骤S4)。
[0032]然后,判断由当前位置检测单元12获取的本车的当前位置是否位于引导实施位置(即是否接近引导点)(步骤S5)。若本车不在引导实施位置(步骤S5中为否),则结束图4的流程。
[0033]在本车位于引导实施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5中为是),导航装置对用户实施引导,但在此之前利用连续引导判断单元18进行是否以连续引导的方式进行该引导的判断处理(连续引导判断处理)(步骤S6)。
[0034]在连续引导判断单元18判断为进行连续引导的情况下(步骤S7中为是),控制单元10使用作为引导单元的显示单元19以及语音引导单元21,一次连续地进行当前位置的下一个引导点(第I引导点)的引导和其后的下一个引导点(第2引导点)的引导(步骤S8)。反之,在连续引导判断单元18判断为不进行连续引导的情况下(步骤S7中为否),控制单元10使用显示单元19以及语音引导单元21,实施单独引导,该单独是指仅进行当前位置的下一个引导点(第I引导点)的引导(步骤S9)。无论在连续引导以及单独引导哪一方的情况下,引导的方法可以对语音引导单元21的语音引导和显示单元19中显示例如表示右转、左转的箭头的图标的视觉性引导进行组合。
[0035]此处,对步骤S6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进行具体说明。图5是表示其中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0036]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中,首先计算出第I引导点与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即引导点间距离(步骤S61)。接着,确认当前日期时刻是否是推荐连续引导的预定时间带(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步骤S62)。
[0037]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通过考虑交通量的多少及视野是否良好来设定。例如,在考虑交通量的情况下,所谓的相当于上下班时间带的早晨时间带(例如7点?9点)和傍晚时间带(例如17点?19点)中,由于交通量比白天要大,变更车道较为困难,因此推荐实施连续引导(步骤S62中选择是)。此外,在考虑视野是否良好来确定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的情况下,从傍晚到翌日早晨、即夜晚时间带(例如18点?6点)比白天视野要差,因此推荐实施连续引导。
[0038]在当前日期时刻不包含于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的情况下(步骤S62中为否),对步骤S61中求出的引导点间距离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4)。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阈值以下,则步骤S64选择是,并选择连续引导(步骤S65),若引导点间距离不在阈值以下,则步骤S64选择否,并选择单独引导(步骤S66)。
[0039]另一方面,在当前日期时刻包含于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的情况下(步骤S62中为是),则以增大上述阈值的方式对其进行校正(步骤S63),然后将引导点间距离与校正后的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4)。在该情况下,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阈值以下,则选择连续引导(步骤S65),若引导点间距离不在阈值以下,则选择单独引导(步骤S66)。
[0040]若在步骤S63中进行增大阈值的校正,则即使在引导点间距离较长的情况下,也选择连续引导。即,增大阈值的校正表示易于进行连续引导。
[0041]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在当前时刻为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时,易于进行连续引导。因此,即使在交通量较大的早晚时间带、或视野较差的夜间时间带,导航装置也积极地进行连续引导,因此能支持用户顺畅的驾驶。在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以外的时间带,以通常的频度进行连续引导,因此能防止过度实施连续引导,能抑制使用户感到冗长的连续引导。
[0042]此处,易于进行连续引导的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也可以不是固定的范围。例如,在考虑交通量来设定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时间的信息来判断是否实施了夏令制,与其相配合地改变早晨时间带和傍晚时间带(上下班时间带)的各范围。工作日与休息日的交通量增加时间带是不同的,因此也可以根据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来改变早晨时间带和傍晚时间带的各范围。
[0043]此外,在考虑视野是否良好来设定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从时间信息中获知的季节来改变夜间时间带的范围。例如,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可以根据四季来改变夜间时间带的范围。四季的各个季节可以如下那样以月为单位进行定义:例如、3月?5月为春、6月?8月为夏、9月?11月为秋、12?2月为冬。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定义:以春分为中心的3个月期间为春,以夏至为中心的3个月期间为夏,以秋分为中心的3个月期间为秋,以冬至为中心的3个月期间为冬。或者,也可以根据时间信息来判断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将从日落起到翌日日出为止的时间带定义为夜间时间带。对于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的信息,导航装置可以预先存储,也可以在图4的步骤S4中,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从外部取得。
[0044]另外,图5所示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是在引导点间距离和与其进行比较的阈值之中,对阈值进行校正,但也可以对引导点间距离进行校正。即,在步骤S63中进行缩小引导点间距离的校正,以代替增大阈值的校正,也能使连续引导易于进行。或者,也可以对引导点间距离和阈值两者进行校正。
[0045]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中的阈值(或引导点间距离)的校正量可以根据时间带来进行变化。例如在清晨或傍晚等微暗的时间带,视野与日间相比较差,但并没有夜间那么差,因此微暗时间带与夜间相比校正量可以较小。即,微暗时间带中构成为比日间易于进行连续引导,与夜间相比不易进行连续引导。
[0046]以上的说明中,在交通量较大的时间带易于进行连续引导,但根据场所也要考虑若交通量增大这会发生堵塞,导致车流变得非常慢的情况。若在这样的堵塞时实施连续引导,则引导反而会变得冗长。因此,在能预先确定这样的场所的情况下,仅在该场所,在交通量变大的时间带进行缩小阈值的校正(或者增大引导点间距离的校正),以导致难以进行连续引导。
[0047]本实施方式中,从当前日期时刻获取单元17获取的当前日期时刻得到正确的当前时刻,但是对于是否是夜间时间带(从傍晚到翌日早晨的时间带)的一般判断也能根据周围的明亮度来进行判断。由此,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用于使车辆的前照灯自动点亮的照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利用于是否进行连续引导的判断中。即,控制单元10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监视照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将照度传感器检测不到光的时候判断为夜间时间带,以易于进行连续引导的方式对阈值(或引导点间距离)进行校正。
[0048]即使是未搭载照度传感器的车辆,在夜间用户会点亮前照灯进行行驶,因此也能根据前照灯的使用装置来判断是否是夜间时间带。由此,控制单元10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对前照灯的使用状态进行监视,若前照灯正点亮着,则判断为夜间时间带,以使得易于进行连续引导。
[0049]<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I中,对于是否使得易于进行连续引导(是否对阈值进行校正)的判断基于当前日期时刻获取单元17获取的当前日期时刻来进行,但也可以添加考虑存储于地图信息存储单元11的地图数据中包含的道路属性的信息、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获取的交通信息等更多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实施方式2中,提出了如下导航装置:除了引导点间距离和当前日期时刻以外,还考虑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实施连续引导。
[0050]例如,在高速道路的入口附近、道路车道数减少之前,容易发生车辆拥挤,优选为积极地进行连续引导。因此,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中,可以不仅考虑引导点间距离和当前日期时刻,还进一步判断第I引导点、第2引导点以及第I引导点与第2引导点之间的路径的任一个(以下称为“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是否是易于发生车辆拥挤的场所,当是易于产生车辆拥挤的场所时,以使得易于进行连续引导。
[0051]易于发生车辆拥挤的场所能根据例如、道路宽度、形状、倾斜、车道数以及有无信号灯、道路种类(县道、国道的区别、一般道路和高速道路的区别等)、交叉(连接)的道路种类以及其条数、是市区还是郊外等道路属性信息来确定。因此,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是否是易于发生车辆拥挤的场所能通过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的道路属性信息来判断。
[0052]此外,在第I引导点与第2引导点之间的道路车道数较多,可能需要多次车道变更的情况下,也优选为积极地进行连续引导。由此,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中可以根据第I引导点和第2引导点之间的道路属性来判断车道数,车道数越多,则越易于进行连续引导。
[0053]在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能从TMC、VICS获取堵塞发生区间的信息(堵塞信息)、施工区间信息、事故发生场所的信息等交通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这些信息添加到是否进行连续引导的判断材料中。例如,若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包含在堵塞发生区间中,则该地点车辆拥挤,因此优选为积极地进行连续引导。在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位于施工区间之前、事故发生场所之前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车辆拥挤,因此优选为积极地进行连续引导。
[0054]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导航装置的结构及基本动作可以与实施方式1(图1、图2、图4)相同。因此,此处仅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与图4的步骤S6相对应)进行说明。
[0055]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6中,对与图5所示的步骤相同的步骤标注同一标号。
[0056]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中,在计算出第I引导点和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即引导点间距离之后(步骤S61),进行对连续引导的需要度产生影响的多个项目的判断,该多个项目为:当前日期时刻是否是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步骤S62),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是否是易于发生车辆拥挤的场所(步骤S62a)、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是否包含在堵塞发生区间内(步骤S62b)。
[0057]在不符合这些项目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步骤S62a、S62b均选择否的情况下),对步骤S61中求出的引导点间距离和预定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4)。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阈值以下,则选择连续引导(步骤S65),若引导点间距离不在阈值以下,则选择单独引导(步骤S66)。
[0058]另一方面,在符合所有项目的情况下(步骤S62a、S62b均选择是的情况下),在进行增大阈值的校正(或者缩小引导点间距离的校正)以使得易于进行连续引导(步骤S63)的基础上,将引导点间距离和校正后的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4)。在该情况下,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阈值以下,则选择连续引导(步骤S65),若引导点间距离不在阈值以下,则选择单独引导(步骤S66)。
[0059]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是否进行连续引导,能比实施方式I更为精细地进行设定。
[0060]另外,图6中,示出了在符合对连续引导的需要度产生影响的多个项目的所有项目的情况(所谓的满足“与条件”的情况)下易于进行连续引导的示例,但也可以如图7的流程图所示,只要符合这些项目中的某一个(所谓的满足“或条件”的情况),也会易于进行连续引导。图6的情况下,抑制冗长的连续引导的效果变高,图7的情况下,通过连续引导对顺畅的驾驶进行支持的效果变高。
[0061]〈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中,提出了如下导航装置:基于引导点间距离及天气信息来判断是否进行连续引导。即,导航装置进行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中,基于引导点间距离及天气信息来判断是否易于进行连续引导(是否对阈值或引导点间距离进行校正)。例如,在为阴、降雨、雾、降雪等天气时,视野比天晴时要差,因此与夜间的情况相同,优选为积极地进行连续引导。
[0062]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导航装置的结构及基本的动作可以与实施方式I (图1、图2、图4)相同。因此,此处仅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与图4的步骤S6相对应)进行说明。另外,当前位置周边的最新天气信息在图4的步骤S4中由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来获取。
[0063]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8中,对与图5所示的步骤相同的步骤标注同一标号。
[0064]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中,在计算出第I引导点和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即引导点间距离之后(步骤S61),判定周围的当前天气是否是推荐连续引导的天气(步骤S62c)。推荐连续引导的天气是阴、降雨、雾、降雪等与天晴时相比视野较差的天气(恶劣天气)。
[0065]在不是恶劣天气的情况下(步骤S62c为否),则将步骤S61中求出的引导点间距离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4)。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阈值以下,则选择连续引导(步骤S65),若引导点间距离不在阈值以下,则选择单独引导(步骤S66)。
[0066]另一方面,若是恶劣天气的情况下(步骤S62c为是),则在进行增大阈值的校正(或者缩小引导点间距离的校正)以使得易于进行连续引导(步骤S63)的基础上,将引导点间距离和校正后的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4)。在该情况下,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阈值以下,则选择连续引导(步骤S65),若引导点间距离不在阈值以下,则选择单独引导(步骤S66)。
[0067]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在恶劣天气时易于进行连续引导。因此,即使在因降雨、雾的影响而使视野变差的情况下,导航装置积极地进行连续引导,因此能对用户顺畅的驾驶进行支持。此外,天晴时以通常频度进行连续引导,因此能防止过度实施连续引导,能抑制使用户感到冗长的连续引导。
[0068]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中对阈值(或引导点间距离)的校正量可以根据恶劣天气的程度(视野的恶劣度)来变化。例如,在大雾、大雨、台风、降雪等视野极度变差的天气下,可以使校正量比通常程度的雾、雨时要大,进一步地易于进行连续引导。若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获取的天气信息中包含雨、雪、雾的程度信息,则能使用其对恶劣天气的程度进行判断,但也可以根据例如大雨、大雾、降雪等警报、注意警报的发出信息来进行判断。
[0069]作为是否进行连续引导的判断材料的天气信息,优选为当前的(实时的)天气信息,由于天气剧变的情况并不多,因此允许一定程度的延迟。此外,天气信息也可以是基于天气预报而预测的信息。
[0070]另外,如上所述,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导航装置的结构及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1(图1、图2、图4)相同即可,但若不需要当前日期时间的信息,则也可以省略图1的当前日期时间获取单元17及图4的步骤S3。
[0071]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5进行通信来获取天气信息的结构,但是否正在降雨的判断也能根据例如用于使车辆的雨刷自动地工作的降雨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判断,因此也可以将该检测结果作为天气信息来使用。即,控制单元10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监视降雨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若检测到降雨,则校正阈值(或者引导点间距离)以使得易于进行连续引导。
[0072]此外,即使是未搭载降雨传感器的车辆,降雨时用户会打开雨刷来驾驶,因此也能根据雨刷的使用状态来判断是否正在降雨。由此,控制单元10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对雨刷的使用状态进行监视,若雨刷工作则判断为恶劣天气,以使得易于进行连续引导。
[0073]<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中,对上述实施方式3应用实施方式2。即,本实施方式中,提出了如下导航装置:除了引导点间距离和天气信息以外,还考虑道路属性信息及交通信息来决定是否实施连续引导。
[0074]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导航装置的结构及基本动作可以与实施方式1(图1、图2、图4)相同。因此,此处仅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与图4的步骤S6相对应)进行说明。
[0075]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9中,对与图8所示的步骤相同的步骤标注同一标号。
[0076]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中,在计算出第I引导点和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即引导点间距离之后(步骤S61),进行对连续引导的需要度产生影响的多个项目的判断,该多个项目为:当前天气是否是推荐连续引导的天气(恶劣天气)(步骤S62c),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是否是易于发生车辆拥挤的场所(步骤S62a),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是否包含在堵塞发生区间内(步骤S62b)。
[0077]在不符合这些项目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步骤S62c、S62a、S62b均选择否的情况下),将步骤S61中求出的引导点间距离和预定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4)。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阈值以下,则选择连续引导(步骤S65),若引导点间距离不在阈值以下,则选择单独引导(步骤S66)。
[0078]另一方面,在符合所有项目的情况下(步骤S62c、S62a、S62b均选择是的情况下),进行增大阈值的校正(或者缩小引导点间距离的校正)以使得易于进行连续引导(步骤S63),然后将引导点间距离和校正后的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4)。在该情况下,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阈值以下,则选择连续引导(步骤S65),若引导点间距离不在阈值以下,则选择单独引导(步骤S66)。
[0079]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是否进行连续引导,能比实施方式3更为精细地进行设定。
[0080]另外,图9中,示出了在符合对连续引导的需要度产生影响的多个项目的所有项目的情况下(所谓的满足“与条件”的情况)易于进行连续引导的示例,但也可以如图10的流程图所示,只要符合这些项目中的某一个(所谓的满足“或条件”的情况),也能易于进行连续引导。图9的情况下,抑制冗长的连续引导的效果变高,图10的情况下,通过连续引导对顺畅的驾驶进行支持的效果变高。
[0081]〈实施方式5>
能相互组合以上的实施方式I?4。例如,可以组合实施方式I与实施方式3,基于引导点间距离、当前日期时刻以及天气信息这3个来决定是否实施连续引导,也可以进一步地应用实施方式2、4,将道路属性信息、交通信息也考虑在内。
[0082]实施方式5中,示出了将以上的实施方式I?4全部进行组合时的示例。S卩,本实施方式中,提出了如下导航装置:考虑引导点间距离、当前日期时间、天气信息、道路属性信息、交通信息等,来决定是否实施连续引导。
[0083]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导航装置的结构及基本动作可以与实施方式1(图1、图2、图
4)相同。因此,此处仅对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与图4的步骤S6相对应)进行说明。
[0084]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11中,对与图5?图10所示的步骤相同的步骤标注同一标号。
[0085]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引导判断处理中,在计算出第I引导点和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即引导点间距离之后(步骤S61),进行对连续引导的需要度产生影响的多个项目的判断,该多个项目为:当前日期时刻是否是连续引导推荐时间带(步骤S62)、当前天气是否是推荐连续引导的天气(恶劣天气)(步骤S62c)、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是否是易于发生车辆拥挤的场所(步骤S62a)、第I引导点及第2引导点附近是否包含在堵塞发生区间内(步骤S62b)。
[0086]在不符合这些项目的某一个的情况下(步骤S62、S62c、S62a、S62b中的某一个选择否的情况下),将步骤S61中求出的引导点间距离和预定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4)。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阈值以下,则选择连续引导(步骤S65),若引导点间距离不在阈值以下,则选择单独引导(步骤S66)。
[0087]另一方面,在符合所有项目的情况下(步骤S62、S62c、S62a、S62b均选择是的情况下),在进行增大阈值的校正(或者缩小引导点间距离的校正)以使得易于进行连续引导(步骤S63)的基础上,将引导点间距离和校正后的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4)。在该情况下,若引导点间距离在阈值以下,则选择连续引导(步骤S65),若引导点间距离不在阈值以下,则选择单独引导(步骤S66)。
[0088]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是否进行连续引导,能比实施方式I?4更为精细地进行设定。
[0089]另外,图11中,示出了在符合对连续引导的需要度产生影响的多个项目的所有项目的情况下(所谓的满足“与条件”的情况)易于进行连续引导的示例,但也可以如图12的流程图所示,只要符合这些项目中的某一个(所谓的满足“或条件”的情况),也能易于进行连续引导。图11的情况下,抑制冗长的连续引导的效果变高,图12的情况下,通过连续引导对顺畅的驾驶进行支持的效果变高。
[0090]本发明可以在该发明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自由地进行组合,或对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省略。
[0091]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上述说明仅是所有方面中的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未举例示出的无数变形例可解释为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设想到的。
标号说明
[0092]10控制单元、11地图信息存储单元、12当前位置检测单元、13路径搜索单元、14路径存储单元、15通信信息接收单元、16通信信息判断单元、17当前日期时间获取单元、18连续引导判断单元、19显示单元、20语音消息生成单元、21语音引导单元、51存储装置、52GPS接收机、53方位传感器、54距离传感器、55信息通信设备、56显示装置、57语音输出装置、58输入装置、59控制部件、60CPU、61R0M、62RAM、63显示控制部、641/0部、P当前位置、R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Gl第I引导点、G2第2引导点、S引导点间距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图信息存储单元,该地图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有地图数据; 位置检测单元,该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当前位置; 路径搜索单元,该路径搜索单元在所述地图数据上设定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 时刻获取单元,该时刻获取单元获取当前时刻; 引导单元,该引导单元在由所述路径搜索单元设定的路径上的各个引导点之前,进行基于该路径的引导;以及 连续引导判断单元,该连续引导判断单元基于当前位置的下一个引导点即第1引导点和该第1引导点的下一个引导点即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及当前时刻,决定是否在所述引导单元中进行连续引导,该连续引导是指一次连续地进行所述第1引导点的引导和所述第2引导点的引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引导判断单元根据当前时刻对所述第1引导点和所述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以及阈值的至少其中一个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所述第1引导点和所述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与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第1引导点和所述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在所述阈值以下时,在所述引导单元中进行连续引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引导判断单元使得在预定时间带中与该预定时间带以外相比易于进行连续引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时间为早晨时间带、傍晚时间带以及夜间时间带中的一个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引导判断单元根据季节改变所述早晨时间带、所述傍晚时间带以及所述夜间时间带的各范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引导判断单元根据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来改变所述早晨时间带及所述傍晚时间带的各范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引导判断单元还基于所述第1引导点、第2引导点、以及所述第1引导点和所述第2引导点之间的路径的任一个的道路属性,决定是否在所述引导单元中进行连续引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引导判断单元还基于所述第1引导点、第2引导点、以及所述第1引导点和所述第2引导点之间的路径的任一个的交通信息,决定是否在所述引导单元中进行连续引导。
9.一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图信息存储单元,该地图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有地图数据; 位置检测单元,该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当前位置; 路径搜索单元,该路径搜索单元在所述地图数据上设定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 天气信息获取单元,该天气信息获取单元获取天气信息; 引导单元,该引导单元在由所述路径搜索单元设定的路径上的各引导点之前,进行基于该路径的引导;以及 连续引导判断单元,该连续引导判断单元基于当前位置的下一个引导点即第1引导点和该第1引导点的下一个引导点即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及所述天气信息,决定是否在所述引导单元中进行连续引导,该连续引导是指一次连续地进行所述第1引导点的引导和所述第2引导点的引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引导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天气信息对所述第1引导点和所述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以及阈值的至少其中一个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所述第1引导点和所述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与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第1引导点和所述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在所述阈值以下时,在所述引导单元中进行连续引导。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引导判断单元在恶劣天气时相比天晴时更易于进行所述连续引导。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引导判断单元还基于所述第1引导点、第2引导点、以及所述第1引导点和所述第2引导点之间的路径的任一个的道路属性,决定是否在所述引导单元中进行连续引导。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引导判断单元还基于所述第1引导点、第2引导点、以及所述第1引导点和所述第2引导点之间的路径的任一个的交通信息,决定是否在所述引导单元中进行连续引导。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气信息获取单元是搭载有该导航装置的车辆的降雨传感器。
15.一种导航装置,该导航装置搭载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图信息存储单元,该地图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有地图数据; 位置检测单元,该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当前位置; 路径搜索单元,该路径搜索单元在所述地图数据上设定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 引导单元,该引导单元在由所述路径搜索单元设定的路径上的各引导点之前,进行基于该路径的引导;以及 连续引导判断单元,该连续引导判断单元基于当前位置的下一个引导点即第1引导点和该第1引导点的下一个引导点即第2引导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车辆的照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所述车辆的前照灯的使用状态以及所述车辆的雨刷的使用状态中的任意一个以上,决定是否在所述引导单元中进行连续引导,该连续引导是指一次连续地进行所述第1引导点的引导和所述第2引导点的引导。
【文档编号】G01C21/26GK104350360SQ20128007357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西桥久美, 入江崇志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