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物的挟持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物的挟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常温下,将工作物的第一固定端呈紧配合地固定于一挟持件上;(b)再将该工作物的一第二固定端呈松配合地穿置于另一挟持件上;(c)使该工作物与两个挟持件先处于一常温状态的加工环境中;(d)再施予一预设温度进入该加工环境;(e)当加工环境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再利用一定位件将该工作物的第二固定端定位在另一挟持件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提高试验数值的精确度,减少试验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的浪费。
【专利说明】工作物的挟持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挟持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是一种工作物的挟持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金属材料,为了满足各种使用需求,均需准备工作物(工作片),以进行硬度、拉伸强度、耐磨度、弯曲度以及耐温度的测试。现有的工作物,在进行拉伸强度的试验时,一般是利用两组夹具分别夹固在工作物的两端。除了对该工作物进行常温下的拉伸力的测量以外。针对特殊用途的金属产品,更需要在特殊温度(高温或低温)下分别进行拉伸力的强度量测。利用上述工作物挟持的方式,在进行特殊温度下的工作试验时,因工作物必然产生的热涨冷缩效应,直接破坏夹具的挟持效果,所以,将造成试验误差,故现有工作物夹持的方式无法获致正确、精准的试验数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工作物的挟持方法及其装置,用以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作物的挟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常温下,将工作物的第一固定端呈紧配合地固定于一挟持件上;(b)、再将该工作物的一第二固定端呈松配合地穿置于另一挟持件上;(C)、使该工作物与两个挟持件先处于一常温状态的加工环境中;(d)、再施予一预设温度进入该加工环境;(e)、当加工环境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再利用一定位件将该工作物的第二固定端定位在另一挟持件上。
[0005]工作物的挟持装置主要来挟持工作物,其包含外壳、外盖、第一挟持件、第二挟持件、两个定位件以及一操作工具,外壳的外壁面的内外交界区域、内外交界区域二的范围内,可填充入适量的耐火棉,定位件具有头部。
[0006]工作物具有一工作物本体以及相反形成于工作物本体两端的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
[0007]外壳具有一外壳本体、一开放口,以及贯穿外壳本体的穿入孔。
[0008]外盖封罩在开放口上,建立出一密闭的工作环境,且外盖具有一穿孔三。
[0009]第一挟持件安置在工作环境中,夹固第一固定端,且第一挟持件具有供第一固定端穿置的开放槽、位于开放槽两侧的挟持部,以及正交贯穿两个挟持部与开放槽并提供定位件穿入的锁接部,锁接部由一穿孔与一螺孔所构成。
[0010]第二挟持件安置在工作环境中,夹固第二固定端,第二挟持件具有供第二固定端穿置的开放槽二、位于开放槽二两侧的挟持部二,以及正交贯穿两挟持部二与开放槽二并提供定位件穿入的锁接部二,锁接部二由穿孔二与螺孔二所构成。
[0011]挟持部、挟持部二内可设置有导轨、导轨二,且挟持部、挟持部二的内壁、内壁二呈平直状,开放槽、开放槽二的槽底、槽底二均延伸穿露于外壳的外部。[0012]第一挟持件自外壳的穿入孔穿置入工作环境中,第二挟持件固定于外壳的外壳本体。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提高试验数值的精确度,减少试验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的浪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绘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绘示挟持件与工作物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是绘示另一挟持件与另一工作物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5是绘示锥形导轨型态的挟持件的俯视图;
图6是绘示梯形导轨型态的挟持件的俯视图;
图7是绘示利用操作工具锁固于另一定位件的局部剖视图。
[0015]图中标示:100、工作物,101、工作物本体,102、第一固定端,103、第二固定端,110、外壳,111、外壳本体,112、开放口,113、穿入孔,114、工作环境,116、外壁面,120、外盖,121、穿孔三,130、第一挟持件,131、开放槽,1311、槽底,1312、内外交界区域,132、挟持部,1321、内壁,133、锁接部,1331、穿孔,1332、螺孔,134、导轨,140、第二挟持件,141、开放槽二,1411、槽底二,1412、内外交界区域二,142、挟持部二,1421、内壁二,143、锁接部二,1431、穿孔二,1432、螺孔二,144、导轨二,150、定位件,151、头部,160、操作工具,200、耐火棉,其中a至e为图中所示的流程,X为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所示,本发明工作物的挟持方法,其特征在于:
本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常温下,将工作物的第一固定端呈紧配合地固定于一挟持件上;(b)、再将该工作物的一第二固定端呈松配合地穿置于另一挟持件上;(C)、使该工作物与两个挟持件先处于一常温状态的加工环境中;(d)、再施予一预设温度进入该加工环境;(e)、当加工环境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再利用一定位件将该工作物的第二固定端定位在另一挟持件上。工作物的挟持装置主要来挟持工作物100,其包含外壳110、外盖120、第一挟持件130、第二挟持件140、两个定位件150以及一操作工具160,外壳110的外壁面116的内外交界区域1312、内外交界区域二 1412的范围内,可填充入适量的耐火棉200,定位件150具有头部151。工作物100具有一工作物本体101以及相反形成于工作物本体101两端的第一固定端102、第二固定端103。外壳110具有一外壳本体111、一开放口112,以及贯穿外壳本体111的穿入孔113。外盖120封罩在开放口 112上,建立出一密闭的工作环境114,且外盖120具有一穿孔三121。第一挟持件130安置在工作环境114中,夹固第一固定端102,且第一挟持件130具有供第一固定端102穿置的开放槽131、位于开放槽131两侧的挟持部132,以及正交贯穿两个挟持部132与开放槽131并提供定位件150穿入的锁接部133,锁接部133由一穿孔1331与一螺孔1332所构成。第二挟持件140安置在工作环境114中,夹固第二固定端103,第二挟持件140具有供第二固定端103穿置的开放槽二 141、位于开放槽二 141两侧的挟持部二 142,以及正交贯穿两挟持部二 142与开放槽二 141并提供定位件150穿入的锁接部二 143,锁接部二 143由穿孔二 1431与螺孔二1432所构成。挟持部132、挟持部二 142内可设置有导轨134、导轨二 144,且挟持部132、挟持部二 142的内壁1321、内壁二 1421呈平直状,开放槽131、开放槽二 141的槽底1311、槽底二 1411均延伸穿露于外壳110的外部。第一挟持件130自外壳110的穿入孔113穿置入工作环境114中,第二挟持件140固定于外壳110的外壳本体111。
[0018]本发明的具体流程及装置如上文所述。其中步骤四(d)中的预设温度意指高温或是低温。高温可以是产生摄氏100°c~1000°C的温度,在此可为一烤箱。低温可以是产生摄氏零下0°C~一 100°C的温度,在此是注入液态氮。
[0019]参照第2图与第3图。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挟持件130与第二挟持件140的挟持部132、142的内壁1321、1421均呈平直状,以提供挟持此扁形条状的工作物100。继续参照第4图,当工作物100是呈圆杆体时,则在第一挟持件130与第二挟持件140的挟持部132、挟持部二 142的内壁1321、内壁二 1421上设有一圆弧形导轨134、导轨二 144。藉由定位件150锁固,以提供稳固挟持该圆杆状的工作物100。因应不同工作物的外型,也可将第一挟持件130、第一挟持件140的挟持部132、挟持部二 142的导轨134、导轨二 144形状设置成锥形及梯形或其他形状。
[0020]参照图1、2,这些定位件150预定将该工作物100的第一固定端102与第二固定端103锁固于第一挟持件130与第二挟持件140上。
[0021]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工具160穿置在外盖120的穿孔121中。加工过程中,藉由操作工具160封堵穿孔三121,防止工作环境114内的温度泄漏,以维持工作环境114在预设温度下进行加工。
[0022]此外,操作工具160用以在适当时机操作定位件150,以锁固其中一个挟持件二140或挟持件130。所以,工作环境114在达到预设温度的处理过程中,也可藉一帽塞盖设在该外盖120的穿孔三121外部,而此时的操作工具160置于外盖120外部。
[0023]待工作环境114达到需求温度后,再将帽塞自外盖120拆下,并将操作工具160穿伸入穿孔三121,以进行锁固作业。藉此亦可达到封阻穿孔三121、防止温度外泄的功用。
[0024]参照图7,为绘示操作工具进一步伸入工作环境114,而与定位件150构成卡固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25]参照图1与图2。当工作物100欲进行高温状态的延伸力试验时,外壳110形同一台烤箱。在常温状态,将工作物100的第一固定端102穿伸入第一挟持件130的开放槽131中,该第二固定端103穿伸入该第二挟持件140的开放槽二 141中。
[0026]先将定位件150锁固于第一挟持件130的锁接部133。在锁紧定位件150的同时,藉由两挟持部132稳固对夹工作物100,使第一挟持件130呈紧配合状态迫夹工作物100的第一固定端102。
[0027]接着,将外盖120封罩于外壳110的开放口 112。此时,工作物100与第一挟持件130、该第二挟持件140均已安置在工作环境114中。
[0028]继续,再施予高温进入该工作环境114,以建立出一高温的工作环境114,这时工作环境114则由常温状态逐渐改变成高温状态。
[0029]接着参照图7,已达到需求的预设温度状态(摄氏ΚΚΙΟΟΟ? )后,再将操作工具160更进一步伸入于工作环境114,而与定位件150构成卡固状态,并且将原松配合状态的另一个定位件150锁紧于锁接部二 143,在锁紧定位件150的同时,也藉由两挟持部142稳固对夹工作物100,使第二挟持件140呈紧配合状态迫夹工作物100的第二固定端103。让工作物100两端(第一固定端102及第二固定端103)均分别受到第一挟持件130与第二挟持件140的稳固定位。此时,将该操作工具160脱离定位件150,就可沿轴线X方向开始进行拉伸力的试验作业。
[0030]藉此,由于本发明仅将工作物100的一端(第一固定端102)作定位,另一端(第二固定端103)暂时先不定位,在施予高温加热的过程中,工作物110的另一端(第二固定端103)此刻形同一个自由端。当到达预设的工作温度之后,再藉另一定位件150以固定第二固定端103。所以,工作物100在进行拉伸试验前,就可免于受到热涨冷缩影响而破坏夹具的夹持力。
[0031]因此,本发明藉此挟持方法及其装置来挟持工作物100以进行拉伸强度的试验,不仅可量测出正确、精准的试验数值,对于需要质量精确度高的产品而言,往后也可减低劣质产品的产生,以解决现有工作物挟持方法容易产生量测误差的缺点。
[003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等定位件150的一头部151为一种内六角型态,在此,操作工具160则是一穿套于此内六角形头部151的外六角型扳手。此外,只要将定位件150的头部151造型与操作工具160做吻合的配对,则使用任一种型态均可。例如:外六角型的螺栓搭配内六角型的扳手,一字孔型的螺栓搭配一字型起子,十字孔型的螺栓搭配十字孔型的起子,方孔型的螺栓搭配方型起子,方型的螺栓头搭配方孔型的扳手。
[0033]其次,本发明在穿入孔113、穿孔三121,以及外盖120与外壳110对合的衔接部位,均设有一个耐热的垫圈,提供密封的效果,以下各个实施例在相对的位置亦设有耐热垫圈,功用也相同。
[0034]再者,在第2图中,在高温加工过程,由于第一挟持件130与第二挟持件140的开放槽131、开放槽二 141的一槽底1311、槽底二 1411均延伸穿露于外壳110的外部。此时,会在槽底1311、槽底二 1411与外壳110外壁面116的一个内外交界区域1312、内外交界区域二 1412的范围内,填充入适量的耐火棉200,可防堵高温气体外泄的情事,以确保特定高温下的工作质量。
[0035]归纳上述,相较于现有工作物的挟持方式,会破坏夹具的挟持效果,进而造成检验误差的缺点。本发明通过工作物的挟持方法与装置,在进行测试拉伸(或扭转)强度时,在常温下预先定位工作物100的一端(第一固定端102或第二固定端103),再施予工作环境114特殊温度。当工作环境114达到预设温度(高温或低温)后,再将另一定位件150夹固于工作物100的另一端(第二固定端103或第一固定端102),并进行拉伸(或扭转)强度的测试。如此,处于特殊环境的工作物100,在温度改变的过程中,将不受工作物100的热涨冷缩而破坏夹具的挟持效果。
[0036]因此,本发明的工作物的挟持方法及其装置,在吸收工作物100的热涨冷缩之后,再将夹具夹紧,所以,在高温与低温的特殊温度下进行拉伸力(扭转力)的测试,就可量测到正确、精准的试验数值。故产品在运用上,即可维持固定水平。
[0037]值得一提的是,在图2,当工作物100加工完毕之后,不论是高温加工或低温加工状态,挟持件(130或140)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回温;所以,即便已配合操作工具160将定位件150自挟持件(130或140)上松脱,而成松配合状态,工作物100仍会吸附在挟持件(130或140)上;此时可藉由其它工具,穿伸入处于外部的内外交界区域1312、内外交界区域二 1412中,施予撬扳动作,以扳动弹性挟持的挟持件(130或140),进而使工作物100与挟持件分离,如此,即能在试验完毕后,立刻取下工作物100,达到快速拆卸的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作物的挟持方法,其特征在于: 本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常温下,将工作物的第一固定端呈紧配合地固定于一挟持件上;(b)、再将该工作物的一第二固定端呈松配合地穿置于另一挟持件上;(C)、使该工作物与两个挟持件先处于一常温状态的加工环境中;(d)、再施予一预设温度进入该加工环境;(e)、当加工环境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再利用一定位件将该工作物的第二固定端定位在另一挟持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物的挟持方法所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物(100)的挟持装置主要来挟持工作物(100),其包含外壳(110)、外盖(120)、第一挟持件(130)、第二挟持件(140)、两个定位件(150)以及一操作工具(160),外壳(110)的外壁面(116)的内外交界区域(1312)、内外交界区域二(1412)的范围内,可填充入适量的耐火棉(200),定位件(150)具有头部(1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物的挟持方法所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物(100)具有一工作物本体(101)以及相反形成于工作物本体(101)两端的第一固定端(102)、第二固定端(10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物的挟持方法所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10)具有一外壳本体(111)、一开放口(112),以及贯穿外壳本体(111)的穿入孔(1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物的挟持方法所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盖(120)封罩在开放口(112)上,建立出一密闭的工作环境(114),且外盖(120)具有一穿孔三(1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物的挟持方法所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挟持件(130)安置在工作环境(114)中,夹固第一固定端(102),且第一挟持件(130)具有供第一固定端(102)穿置的开放槽(131)、位于开放槽(131)两侧的挟持部(132),以及正交贯穿两个挟持部(132)与开放槽(131)并提供定位件(150)穿入的锁接部(133),锁接部(133)由一穿孔(1331)与一螺孔(1332)所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物的挟持方法所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挟持件(140)安置在工作环境(114)中,夹固第二固定端(103),第二挟持件(140)具有供第二固定端(103)穿置的开放槽二( 141 )、位于开放槽二( 141)两侧的挟持部二(142),以及正交贯穿两挟持部二(142)与开放槽二(141)并提供定位件(150)穿入的锁接部二(143),锁接部二(143)由穿孔二(1431)与螺孔二(1432)所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至7所述的工作物的挟持方法所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挟持部(132)、挟持部_.(142 )内可设直有导轨(I 34)、导轨_.(144),且挟持部(132)、挟持部二(142)的内壁(1321)、内壁二(1421)呈平直状,开放槽(131 )、开放槽二( 141)的槽底(1311)、槽底二(1411)均延伸穿露于外壳(110)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物的挟持方法所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挟持件(130)自外壳(110)的穿入孔(113)穿置入工作环境(114)中,第二挟持件(140)固定于外壳(110)的外壳本体(111)。
【文档编号】G01N3/04GK103728176SQ201310702938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朱科奇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科启动漫工业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