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9973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包括:反射球、反射球安装座、支撑单元及磁力座。反射球安装座的侧面为与反射球相配合的弧面结构,且反射球安装座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反射球吸附在反射球安装座上;支撑单元固定在磁力座上,用于支撑安装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反射球安装座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反射球吸附在反射球安装座上,实现了反射球的自动摆放,避免了人工接触反射球而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反射球安装座通过支撑单元与磁力座连接,通过支撑单元可方便的调节反射球的位置,能够方便的完成辊面传动侧、操作侧上中下各3个点的测量。
【专利说明】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轧钢生产中,张力辊、转向辊、纠偏辊等多以橡胶辊面为主,全站仪自身配备的反射球摆放工装无法吸附在上面,一般都由人工使用双手扶住反射球进行测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人工摆放反射球时,因同一个姿势时间过长或者姿势本身比较吃力,容易造成反射球的不稳定,从而造成测量数据出现偏差。第二、很多测量位置因为悬空、油污多等特点,作业环境恶劣,对反射球摆放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无法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摆放全站仪反射球,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性的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包括反射球安装座、支撑单元及磁力座。所述反射球安装座的侧面为与所述反射球相配合的弧面结构,且所述反射球安装座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反射球吸附在所述反射球安装座上;所述支撑单元固定在所述磁力座上,用于支撑所述安装座。
[0005]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及第三支座;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反射球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座连接;所述第三支座连接在所述磁力座上。
[0006]优选地,所述反射球安装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连杆带螺纹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反射球安装座上的螺纹孔中。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座包括:第一旋钮、第一紧固条及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旋钮为螺纹结构;所述第一紧固条为“U”字形形状,所述第一紧固条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贯穿上、下两端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侧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螺纹孔贯通;所述第一旋钮穿过所述第一紧固条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紧固条中;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安装孔中。所述第二支座包括:第二旋钮、第二紧固条及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旋钮为螺纹结构;所述第二紧固条为“U”字形形状,所述第二紧固条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贯穿上、下两端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侧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螺纹孔贯通;所述第二旋钮穿过所述第二紧固条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紧固条中;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三支座包括:第三旋钮及第三紧固条;所述第三旋钮为螺纹结构;所述第三紧固条为“U”字形形状,所述第三紧固条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三旋钮与所述第三紧固条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紧固条中。
[0008]优选地,所述反射球与所述反射球安装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为所述反射球表面积的1/4 ~1/3。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反射球安装座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反射球吸附在反射球安装座上,实现了反射球的自动摆放,避免了人工接触反射球而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反射球安装座通过支撑单元与磁力座连接,通过支撑单元可方便的调节反射球的位置,能够方便的完成对辊面传动侧、操作侧上中下各3个点的测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座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支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包括:反射球1、反射球安装座2、支撑单元及磁力座9。参见图1,反射球安装座2的侧面为与反射球I相配合的弧面结构,且反射球安装座2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反射球I吸附在反射球安装座2的弧面结构上,反射球I与反射球安装座2之间的接触面积为反射球I表面积的1/4~1/3。反射球安装座2与支撑单元连接,支撑单元与磁力座9连接。下面进一步的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的结构进行介绍:
[0014]参见图1-图3,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第一支座6、第二支座7及第三支座8。参见图2,第一支座包括:第一旋钮10、第一紧固条11及第一安装座12。第二支座包括:第二旋钮、第二紧固条及第二安装座。参见图3,第二支座包括--第三旋钮13及第三紧固条14。第一旋钮10为螺纹结构;第一紧固条11为“U”字形形状,第一紧固条11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正对设置。第一安装座12上设置有贯穿上、下两端的安装孔,第一安装座12的侧面设置有螺纹孔,第一安装座12上的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座12上的螺纹孔贯通。第一旋钮10穿过第一紧固条11与第一安装座12连接;第一连杆3的一端与反射球安装座2连接,具体为:反射球安装座2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连杆3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第一连杆3带螺纹的一端安装在反射球安装座2上的螺纹孔中。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紧固条11中;第二连杆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座上12的安装孔中。第二旋钮为螺纹结构;第二紧固条为“U”字形形状,第二紧固条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正对设置;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贯穿上、下两端的安装孔,第二安装座的侧面设置有螺纹孔,第二安装座上的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座上的螺纹孔贯通。第二旋钮穿过第二紧固条与第二安装座连接;第三连杆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紧固条中;第二连杆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座上的安装孔中。第三旋钮13为螺纹结构;第三紧固条14为“U”字形形状,第三紧固条14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正对设置。第三旋钮13与第三紧固条14连接;第三连杆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三紧固条14中;第三旋钮13连接(如通过螺接的方式)在磁力座9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条11、第二紧固条及第三紧固条14采用韧性较好的钢材制成。
[001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时,打开磁力座9的开关,将磁力座9吸附在橡胶辊侧面辊体的铁制基体上,通过调整第一支座6、第二支座7及第三支座8的位置,使反射球I贴紧橡胶辊辊面,并旋紧第一旋钮10、第二旋钮及第三旋钮13,将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及第三连杆5固定住,从而完成全站仪的测量工作。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反射球安装座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反射球吸附在反射球安装座上,避免了人工接触反射球而影响全站仪测量的准确性。
[0018]2、三个支座可以通过旋转来调节三个连杆的方向,从而实现反射球安装座可以360度调整方向。同时,三个连杆都可以在与之连接的支座处抽伸,可以方便的调整反射球摆放的位置。
[0019]3、反射球与反射球安装座的接触面积不到整个反射球球面的1/3,因此,反射球在摆放时,可以保证反射球球面始终有一点紧贴待测辊面,从而保证了全站仪的测量精度。
[0020]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球安装座(2)、支撑单元及磁力座(9);所述反射球安装座(2)的侧面为与所述反射球(I)相配合的弧面结构,且所述反射球安装座(2)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反射球(I)吸附在所述反射球安装座(2)上;所述支撑单元固定在所述磁力座(9 )上,用于支撑所述安装座(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第一支座(6)、第二支座(7)及第三支座(8);所述第一连杆(3)的一端与所述反射球安装座(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6)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7)连接;所述第三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座(8)连接;所述第三支座(8)连接在所述磁力座(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球安装座(2)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杆(3)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连杆(3)带螺纹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反射球安装座(2)上的螺纹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6)包括:第一旋钮(10)、第一紧固条(11)及第一安装座(12);所述第一旋钮(10)为螺纹结构;所述第一紧固条(11)为“U”字形形状,所述第一紧固条(11)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12)上设置有贯穿上、下两端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座(12)的侧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座(12)上的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2)上的螺纹孔贯通;所述第一旋钮(10)穿过所述第一紧固条(11)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2)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紧固条(11)中;所述第二连杆(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2)上的安装孔中; 所述第二支座包括:第二旋钮`、第二紧固条及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旋钮为螺纹结构;所述第二紧固条为“U”字形形状,所述第二紧固条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贯穿上、下两端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侧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螺纹孔贯通;所述第二旋钮穿过所述第二紧固条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三连杆(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紧固条中;所述第二连杆(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安装孔中; 所述第三支座包括:第三旋钮(13)及第三紧固条(14);所述第三旋钮(13)为螺纹结构;所述第三紧固条(14)为“U”字形形状,所述第三紧固条(14)的两端分别开有一个螺纹孔,且两个所述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三旋钮(13)与所述第三紧固条(14)连接;所述第三连杆(5)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紧固条(1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站仪反射球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球(I)与所述反射球安装座(2)之间的接触面积为所述反射球(I)表面积的1/4~1/3。
【文档编号】G01C15/00GK203519005SQ20132058585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郭利, 黄震西, 刘晓钢, 符泉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