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6416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设备检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安全测试中,挤压测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测试,它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能够承受一定的挤压能力,而且不同的标准对于锂离子电池接受挤压的界面要求并不相同,有的标准要求挤压界面为平面,有的标准要求挤压界面为弧面,所以为了使挤压设备能够满足不同的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挤压设备的挤压界面进行更换。

但是,目前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挤压测试时,所使用的挤压设备是直接将挤压界面通过螺纹的方式拧入挤压设备的挤压端,由于设备的挤压界面都是金属制品,质量很重,因此在更换挤压界面时候,挤压界面的托举时间较长,而且也容易造成工人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且连接装置的两端为可拆式连接,并分别与挤压设备中的挤压端和挤压界面相连,减少挤压界面的托举时间,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连接件,呈回转状,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并与挤压设备中的挤压端相连,另一端为光滑端;一第二 连接杆,呈回转中空状,一端为光滑端,并与第一连接件的光滑端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并与挤压界面相连;一连接杆,呈回转状,一端设置有一与第二连接件外侧壁相卡接的杆帽,另一端贯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以及一插销,呈回转状,一端设置有一与连接杆外侧壁相卡接的圆盘,另一端贯穿连接杆;其中,第一连接件的光滑端设置有一贯穿第一连接件侧壁的第一通孔,第二连接件的光滑端设置有一贯穿第二连接件侧壁的第二通孔,远离杆帽一端的连接杆上开设有一贯穿连接杆侧壁的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连接杆的穿射通道,第三通孔为插销的穿射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通孔的直径和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且与连接杆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通孔的直径和第二通孔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设置有第三通孔一端的连接杆的直径为10m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连接件的外螺纹长度和第二连接件的内螺纹长度均不小于30m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连接杆均为钢制品。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将可拆卸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通过螺纹的方式与挤压设备的挤压端和挤压界面相连,且第一连接件的光滑端与第二连接件的光滑端相嵌套,并通过连接杆固定,减少了挤压界面的托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零件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图3中弧面挤压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的实施例中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图5中平面挤压界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连接件;11、第一通孔;2、第二连接件;21、第二通孔;3、连接杆;31、杆帽;32、第三通孔;4、插销;41、圆盘;42、圆柱;5、挤压端;6、弧面挤压界面;7、平面挤压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6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一>

图1为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零件爆炸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用以满足锂离子电池接收不同挤压界面的要求,该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连接件1、一第二连接 件2、一连接杆3和一插销4。

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呈回转状,且第一连接件1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另一端为光滑端,并开设有一贯穿第一连接件1侧壁的第一通孔11;第二连接件2,呈回转中空柱状,且第二连接件2的一端内侧壁为光滑,与第一连接件1的光滑端相配套,并开设有一贯穿第二连接件2侧壁的第二通孔21,第二连接件2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连接杆3,呈回转状,且一端设置有一杆帽31,另一端开设有一贯穿连接杆3侧壁的第三通孔32;插销4,呈回转状,且一端设置有一圆盘41,另一端设置一与第三通孔32相配套的圆柱42。

其中,设置有第三通孔32一端的连接杆3依次穿过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11,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可拆式连接,设置有杆帽31一端的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件2的外侧壁相卡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的直径不小于10mm,设置有第三通孔32一端的连接杆3的直径为10mm,以便有足够的旋距可以支撑挤压界面的重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螺纹端长度不小于30mm,以便有足够的旋距可以支撑挤压界面的重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以及连接杆3均为钢制品。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发明保护范围之意图。

连接装置的装配过程:首先将第一连接件1的光滑端插入第二连接件2的 光滑端中,且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21对齐,然后将设有第三通孔32一端的连接杆3依次穿过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11,且杆帽31与第二连接件2的外侧壁相卡接,最后将插销4插入第三通孔32中,完成连接装置的装配。

图3为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图3中弧面挤压界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连接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挤压设备中的挤压端5和挤压界面相连,将挤压设备产生的压力依次通过挤压端5、连接装置以及挤压界面,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表面,完成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挤压测试。

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挤压安全测试时,当需要装配弧面挤压界面6时:首先将第一连接件1的螺纹端由下至上拧入挤压端5的螺纹孔中,即第一连接件1的光滑端朝下,然后将第二连接件2的螺纹端由上至下拧入弧面挤压界面6的螺纹柱中,即第二连接件2的光滑端朝上,接着托举连接有第二连接件2的弧面挤压界面6,将第二连接件2的光滑端套入第一连接件1的光滑端,且第二通孔21与第一通孔11相对齐,最后将连接杆3依次推入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11,并用插销4插入第三通孔32中,完成弧面挤压界面6的装配。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图5为一种便于更换挤压测试界面的连接装置的实施例中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图;图6为图5中平面挤压界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挤压安全测试时,需要将弧面挤压界面6更换为平面挤压界面7:首先托举弧面挤压界面6,拔出插销4,并将连接 杆3从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中退出,然后将第二连接件2从弧面挤压界面6拧下,并拧入平面挤压界面7的螺纹柱中,接着托举连接有第二连接件2的平面挤压界面7,将第二连接件2的光滑端套入第一连接件1的光滑端,且第二通孔21与第一通孔11相对齐,最后将连接杆3再次推入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11,并用插销4插入第三通孔32中,完成平面挤压界面7的更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将可拆卸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分别通过螺纹的方式与挤压设备的挤压端5和挤压界面相连,且第一连接件1的光滑端与第二连接件2的光滑端相嵌套,并通过连接杆3固定,减少了挤压界面的托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