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座气密性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491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座气密性检测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阀座气密性检测机。



背景技术:

目前,燃油发动机无论是汽油发动机还是柴油发动机中的喷油器体,在进油阀与阀座锥面间气密性的检测上,绝大多数厂家通常采用手工作坊式的手动的检测方式,通过手工将一个个的被测工件安装在装有压力表的测试管上进行目测检测。上述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检测出的数据旣不科学又不准确。也不便于批量生产制造高压泵。现有设备都是采用胶皮密封,检测精度低,测试产品单一,效率低下。

因此,提供一种阀座气密性检测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阀座气密性检测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阀座气密性检测机,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左右两侧前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台上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框架和治具检测系统,所述治具检测系统框在第三支撑框架内,所述治具检测系统包括双工位移栽进料系统、移栽区分机械手、成品待料摸组和涂油系统,所述双工位移栽进料系统设置支撑台上端面前部,所述涂油系统设置在双工位移栽进料系统右后部,所述移栽区分机械手设置在涂油系统的后部,所述成品待料摸组设置在移栽区分机械手的后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上部设置有第一振盘送料系统,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上部设置有第二振盘送料系统。

优选地,所述支撑台左右两侧后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密性检测仪器和第二气密性检测仪器。

优选地,所述支撑台前侧面设置有柜门,所述支撑台底端四角边均连接有滚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振盘送料系统与第二振盘送料系统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振盘送料系统与第二振盘送料系统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振盘送料系统包括振动盘、支架、运输滑道和驱动电机,所述振动盘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运输滑道安装在支架上端,所述运输滑道一端振动盘上端边缘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四通道双产品同时测试,设备随时改成单个产品测试,设备可附加除检测之外的涂油工作采用钢球密封,检测精度高、效率高,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第一振盘送料系统;2-治具检测系统;3-双工位移栽进料系统;4-移栽区分机械手;5-成品待料摸组;6-涂油系统;7-第一气密性检测仪器;8-第二振盘送料系统;9-支撑台;10-第三支撑框架;11-柜门;12-第一支撑框架;13-第二支撑框架;14-振动盘;15-支架;16-运输滑道;17-第二气密性检测仪器;1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至图4所示, 一种阀座气密性检测机,包括支撑台9,所述支撑台9左右两侧前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框架12和第二支撑框架13,所述支撑台9上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框架10和治具检测系统2,所述治具检测系统2框在第三支撑框架10内,所述治具检测系统2包括双工位移栽进料系统3、移栽区分机械手4、成品待料摸组5和涂油系统6,所述双工位移栽进料系统3设置支撑台9上端面前部,所述涂油系统6设置在双工位移栽进料系统3右后部,所述移栽区分机械手4设置在涂油系统6的后部,所述成品待料摸组5设置在移栽区分机械手4的后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12上部设置有第一振盘送料系统1,所述第二支撑框架13上部设置有第二振盘送料系统8。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9左右两侧后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密性检测仪器7和第二气密性检测仪器17,所述支撑台9前侧面设置有柜门11,所述支撑台9底端四角边均连接有滚轮18,所述第一振盘送料系统1与第二振盘送料系统8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振盘送料系统1与第二振盘送料系统8的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盘送料系统1包括振动盘14、支架15、运输滑道16和驱动电机,所述振动盘14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运输滑道16安装在支架15上端,所述运输滑道16一端振动盘14上端边缘侧连接。

振动盘14自动上料,双工位上料移栽系统3分别给治具上两种待测料,机械手自动涂油后钢球堵塞产品进行密闭测试,测试完成后由机械手抓取到待料模组并区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四通道双产品同时测试,设备随时改成单个产品测试,设备可附加除检测之外的涂油工作采用钢球密封,检测精度高、效率高,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