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372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惯性测量组件减振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惯性测量组件是一种用于测量载体姿态角度及加速度的仪器,在车辆导航、无人机飞行控制、导弹导航、姿态反馈以及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惯性测量组件的内部核心传感器是陀螺仪及加速度计,陀螺仪及加速度计都具有测量范围,如果将陀螺仪及加速度计分别直接安装固定安装平面上,整个惯性测量组件承受的外部振动和冲击将直接传导给陀螺仪及加速度计,这样,在振动、冲击偏大的使用环境中,振动往往已超过陀螺仪及加速度计的量程,为陀螺仪及加速度计的选用带来限制。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惯性测量组件承受的外部振动给陀螺仪及加速度计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都需要为惯性测量组件的固定安装增加外部减振结构,外部减振结构的弊端是:由于外部减振结构是裸露在使用环境中,这样会加速外部减振结构的老化,甚至造成腐蚀等问题;而且,增加外部减振结构,增加了安装空间及安装步骤,例如,将惯性测量组件安装在农药喷洒的无人机上,通常需要对惯性测量组件做减振措施,如果加装外部减振结构,例如橡胶减振,钢索减振等,则会增加对安装空间以及安装操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些减振材料都会受工作环境的影响,老化、腐蚀、变形等原因造成寿命降低,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惯性测量组件的固定安装,增加外部减振结构,存在外部减振结构易老化以及腐蚀,以及增加安装空间和安装操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包括底盖、质量块以及多个减振立柱,所述质量块上设有陀螺仪以及加速度仪;所述质量块中设有多个纵向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上阶梯孔以及下阶梯孔,所述通孔中设有台阶环,所述台阶环中设有连通所述上阶梯孔及下阶梯孔的连通孔,所述上阶梯孔中设有上胶圈,且所述上胶圈置于所述台阶环上,所述下阶梯孔中设有下胶圈;所述减振立柱中部的外周设有凸环,所述凸环的直径大于所述连通孔的直径;所述减振立柱的下端部固定布置,且所述减振立柱的下部穿过所述连通孔以及下胶圈,所述底盖抵接在所述下胶圈的下方,所述减振立柱的上端部固定布置,且所述减振立柱的上部穿过所述上胶圈,所述凸环抵接在所述上胶圈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上设有朝上纵向延伸布置的抵接立柱,所述抵接立柱抵接在所述下胶圈的下方,所述抵接立柱的中设有上端开口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减振立柱的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具有下端开口的容腔,所述底盖封设在所述上盖的下端开口,所述质量块以及立柱置于所述容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容腔内设有信号处理板,所述减振立柱的上端部与所述信号处理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陀螺仪安装在所述质量块的上端,所述加速度计安装在所述质量块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质量块的下端形成有平整端面,所述平整端面上连接有电路板,所述加速度仪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质量块的上端形成有多个倾斜端面,沿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倾斜端面朝内倾斜布置,且多个所述倾斜端面呈环绕状布置,所述陀螺仪置于所述倾斜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形成在相邻的所述倾斜端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质量块包括呈圆柱状的下端部分以及上端部分,多个所述倾斜端面形成在所述质量块的上端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减振立柱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固定布置,底盖抵接在下胶圈的下方,下胶圈以及上胶圈处于凸环及底盖的夹持抵接,质量块处于悬挂式布置,使得质量块可以在纵向以及横向减振,实现全向内部减振,大大减弱振动传导,降低对惯性测量组件上的陀螺仪及加速度计的振动和冲击影响,使惯性测量组件可方便地与被测载体直接固定安装,而无需再增加外部减振结构进行安装,则不存在减振结构易老化以及腐蚀的问题,且不会存在增加安装空间和安装操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立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包括底盖112、质量块以及多个减振立柱103,其中,质量块上设有陀螺仪105以及加速度计110,质量块中设有多个纵向布置的通孔106,多个通孔106呈环绕质量块圆周布置,且多个通孔106分别贯穿质量块的上端及下端;质量块中的通孔106包括上阶梯孔以及下阶梯孔,且在通孔106的中部形成有台阶环,台阶环中形成有连通上阶梯孔及下阶梯孔之间的连通孔106,这样,也就是说,沿自上而下的布置方向,上阶梯孔、连通孔106以及下阶梯孔依序连通布置,且连通孔106的直径小于上阶梯孔孔及下阶梯孔的直径。

在上阶梯孔中设置有上胶圈104,在下阶梯孔中设置有下胶圈111,并且,减振立柱103中部的外周形成有朝外突出的凸环1031,且该凸环1031的直径大于连通孔106的直径,这样,减振立柱103穿设在通孔106中,其下部穿过连通孔106,置于下阶梯孔中,且穿过下胶圈111,也就是说,下胶圈111套设在减振立柱103的下部的外周;减振立柱103的上部置于上阶梯孔中,且穿过上胶圈104,也就是说,上胶圈104套设在减振立柱103的下部的外周,且减振立柱103中部的凸环1031则抵接在上阶梯孔中的下胶圈111上,也就是说,上胶圈104位于台阶环与凸环1031之间。

在使用过程中,减振立柱103的上端部固定布置,减振立柱103的下端部也固定布置,且底盖112抵接在下胶圈111的下方,这样,由于减振立柱103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分别固定布置,下胶圈111以及上胶圈104处于减振立柱103的凸环1031及底盖112的夹持抵接,使得质量块处于悬挂式布置,当然,布置在质量块上的陀螺仪105以及加速度计110也随质量块处于悬挂状态,并且,通过上胶圈104以及下胶圈111布置,使得质量块可以在纵向以及横向减振,实现全向内部减振,大大减弱振动传导,降低对惯性测量组件上的陀螺仪105及加速度计110的振动和冲击影响,使惯性测量组件可方便地与被测载体直接固定安装,而无需再增加外部减振结构进行安装,则不存在减振结构易老化以及腐蚀的问题,且不会存在增加安装空间和安装操作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减振立柱103包括下段部分1034以及上段部分1032,其中,下段部分1034位于上段部分1032的下方,且下段部分1034与上段部分1032之间形成上述的凸环1031。上段部分1032的直径小于连通孔106的直径,这样,减振立柱103的下段部分1034则可以穿过台阶环的连通孔106,置于下阶梯孔中,在凸环1031的阻隔下,减振立柱103的上段部分1032则置于上阶梯孔中。

上述的上胶圈104套设在减振立柱103的上段部分1032的外周,下胶圈111则套设在减振立柱103的下段部分1034的外周。

底盖112上设有抵接立柱113,该抵接立柱113朝上纵向延伸布置,抵接立柱113位于减振立柱103的下方,且与减振立柱103正对布置,抵接立柱113中设有上端开口的第一连接孔,这样,减振立柱103的下端部插设在第一连接孔中,且与抵接立柱113固定连接,且抵接立柱113的上端置于下阶梯孔中,抵接在下胶圈111上,从而实现对下胶圈111的朝上抵压。

减振立柱103与抵接立柱11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当然,其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连接,并不仅限制于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悬挂式的惯性测量组件全向内部减振结构还包括上盖101,该上盖101中具有下端开口的容腔,且底盖112封设在上盖101的下端开口,上述的质量块以及减振立柱103位于上盖101的容腔中。在上盖101的下端与底盖112的上端之间设有密封胶圈,用于密封上盖101与下盖之间的配合。

在上盖101的容腔中设有信号处理板102,上述的减振立柱103的上端部与信号处理板102固定连接。具体地,在减振立柱103的上端部设有上端开口的第二连接孔1033,在信号处理板102中穿设有螺钉,通过该螺钉与减振立柱103的第二连接孔1033连接,使得减振立柱103的上端部与信号处理板10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陀螺仪105安装在质量块的上端,加速度计110安装在质量块的下端,且陀螺仪105与加速度仪之间通过过渡板108进行电性连接。

具体地,质量块的下端形成平整端面,在质量块的平整端面上设有电路板109,上述的加速度仪则连接在电路板109上。

在质量块的上端形成有多个倾斜端面107,沿自下而上的方向,倾斜端面107朝内倾斜布置,且多个倾斜端面107呈环绕状布置,且各个倾斜端面107上设有上述的陀螺仪105。质量块的通孔106则形成在相邻的倾斜端面107之间。

本实施例中,质量块包括下端部分以及上端部分,其中,下端部分呈圆柱状,且下端部分的下端形成上述的平整端面,上端部分位于下端部分的上端,且在上端部分上形成上述的多个倾斜端面107,且多个倾斜端面107呈环绕状布置,上述的通孔106则形成在下端部分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