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轮鞋正面撞击试验机的冲击部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32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轮鞋正面撞击试验机的冲击部件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撞击试验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滑轮鞋质量,对滑轮鞋进行正面撞击,试验滑轮鞋有无变形和影响轮滑异常现象。



背景技术:

滑轮鞋它包括框架,安装在框架上的至少两个滚轮、以及制动系统,滑轮是一种广泛的运动项目;滑轮鞋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正面撞击测试,以检测轮子有无变形和影响滑轮异常现象。现有的撞击试验机,采用电磁动能模拟撞击测试。现有技术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安全性差,自动化程度低,性能弱,不能根据不同的程度要求做出更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解决安全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滑轮鞋正面撞击试验机的冲击部件结构,该试验机装置能够模拟实现测试单排、双排轮滑鞋,正面撞击测试,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冲击钢板,检测轮滑鞋撞击后有无变形和影响轮滑异常现象。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滑轮鞋正面撞击试验机的冲击部件结构,包含有鞋楦、固定板、转轴,鞋楦固定在鞋楦固定座上,固定板下面设有凹型固定块,鞋楦固定座上端设置在凹型固定块的凹槽内,凹型固定块上设有转轴,转轴穿过鞋楦固定座上端设在凹型固定块上,固定板上设有砝码固定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两端设有调节螺丝,调节螺丝把转轴固定在凹型固定块上,通过调节螺丝可调整鞋楦固定座的撞击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型固定块固定在固定板上,凹型固定块两侧各设有一组滑动轴,滑动轴上下端部均设有连接板,四条滑动轴与四块连接板保障了冲击部件结构框架结构的稳定,凹型浮动座的凹槽挂设在主机架结构的直线滑杆上,凹型浮动座固定在滑动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座穿设在滑动轴上,滑动轴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固定板上,凹型固定块之间设有转轴,鞋楦固定座顶部通过转轴连接凹型固定块;凹型固定块固定在固定板下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砝码固定杆穿过砝码用螺母固定在固定板上,砝码固定杆上设有砝码,滑动座穿过滑动轴上用A螺丝固定;转轴穿过鞋楦固定座用螺丝固定在凹型固定块上。

本实用新型滑轮鞋正面撞击试验机的冲击部件结构能模拟测试单排双排轮滑鞋轮子正面撞击效果,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撞击钢板,检测鞋子有无变形和影响轮滑异常现象,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强度,满足测试效果要求。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轮滑鞋正面撞击测试,其主机架结构保障撞击测试的安全性,冲击装置的框架结构保障了试样(测试样品)撞击时的稳定性,传动装置提供一定的推移撞击速度,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强度,实现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精确度,本实用新型的撞击试验机高效、稳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冲击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冲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马达部分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链条张紧座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链条张紧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从动链轮部分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直线轴承座部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主机架结构 100,冲击装置 101,传动装置 102,支撑面板 37,底座 38,A轴承座 39,滑杆支撑杆 40,直线滑杆 41,工字钢立柱 42,冲击挡块 44,前封板 45,道路盖板 46,缓冲PU垫 48,拉紧套 49,转轴 51,凹型固定块 52,鞋楦固定座 53,砝码固定杆 54,砝码 55,鞋楦 56,凹型浮动座 57,固定板 58,滑动座 59,滑动轴 60,连接板 61,A螺丝 62,螺母 63,从动链轮 71,马达轴 72,马达轴带轮 73,同步带轮 74,制动器固定座 76,带轮主轴 77,直线轴承座 78,第一轴承固定板 79,A轴承座固定板 80,第一主轴链轮 81,转轴固定座 82,马达轴承座 83,从动链轮轴 84,第二主轴链轮 85,链条固定块 86,链条张紧座 87,直线轴承连板 89,链条张紧轴 90,螺杆 88,第二轴承固定板 91,惰轮 92,同步皮带 93,马达 94,制动器 95,开放型直线轴承 96,离合器 97,链条 98。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自己所到达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近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主机架结构100、冲击部件结构101、传动装置102,主机架结构100内设有传动装置102,主机架结构100上面设有冲击部件结构101,主机架结构100包含有底座38,底座38上设有若干工字钢立柱42,底座38上设有两条对称的支撑面板37,支撑面板37通过工字钢立柱42连接底座38,工字钢立柱42固定支撑面板37在底座38上。

支撑面板37上设有A轴承座39、滑杆支撑杆40上;支撑面板37两端各设有一A轴承座39,两A轴承座39之间设有直线滑杆41,支撑面板37上设有若干支撑直线滑杆41的滑杆支撑杆40,滑杆支撑杆40顶部连接直线滑杆41;直线滑杆41端部分别设有缓冲U垫48、拉紧套49。

两条对称的支撑面板37之间设有道路盖板46,两条对称的支撑面板37尾端之间设有台面固定横版,道路盖板46尾端设有冲击挡块44,冲击挡块44为一钢板,支撑面板37与道路盖板46之间设有直线轴承座78直线运动的间隙(参见附图6所示)。

直线滑杆41穿过缓冲U垫48、拉紧套49。主机架结构100与其它传动结构组合安装,支撑面板37尾部的冲击挡块44上设有保护盖,保护盖防止试品撞击测试时产生的碎片弹出。

直线滑杆41前端的A轴承座39上设有缓冲U垫48,用于冲击部件结构101回位时缓冲;直线滑杆41尾端的A轴承座39上设有拉紧套49,用于调试直线滑杆41平衡度。

冲击部件结构101包含有鞋楦56、固定板58、转轴51,鞋楦56固定在鞋楦固定座53上,固定板58下面设有凹型固定块52,鞋楦固定座53上端设置在凹型固定块52的凹槽内,凹型固定块52上设有转轴51,转轴51穿过鞋楦固定座53上端设在凹型固定块52上,固定板58上设有砝码固定杆54;转轴51两端设有调节螺丝,调节螺丝把转轴51固定在凹型固定块52上,通过调节螺丝可调整鞋楦固定座53的撞击角度。

凹型固定块52固定在固定板58上,凹型固定块52两侧各设有一组滑动轴60,滑动轴60上下端部均设有连接板61,四条滑动轴60与四块连接板61保障了冲击部件结构101框架结构的稳定,凹型浮动座57的凹槽挂设在主机架结构100的直线滑杆41上,凹型浮动座57固定在滑动座59上,滑动座59穿设在滑动轴60上,滑动轴60通过连接板61固定在固定板58上,凹型固定块52之间设有转轴51,鞋楦固定座53顶部通过转轴51连接凹型固定块52;凹型固定块52固定在固定板58下面。

砝码固定杆54穿过砝码55用螺母63固定在固定板58上,砝码固定杆54上设有砝码55,滑动座59穿过滑动轴60上用A螺丝62固定。转轴51穿过鞋楦固定座53用螺丝固定在凹型固定块52上。

传动装置102包含有马达94、马达轴承座83,马达94、马达轴承座83固定在主机架结构100的底座38(机架)上,马达94的马达轴72前端设有在马达轴承座83上,马达轴72上设有离合器97、马达轴带轮73,离合器97设在马达94与马达轴带轮73之间,马达轴带轮73上设有同步皮带93,马达轴72穿过同步皮带93、左马达轴承座83、马达轴带轮73固定在右马达轴承座83上;马达轴带轮73通过同步皮带93连接同步带轮74,同步带轮74上设有带轮主轴77,带轮主轴77一端设置在同步带轮74,带轮主轴77另一端穿过同步皮带93、第一轴承固定板79、第二主轴链轮85、第二轴承固定板91、第一主轴链轮81、制动器95后固定在制动器固定座76上,所述制动器固定座76固定在机架上。带轮主轴77通过第一轴承固定板79、第二轴承固定板91固定在主机架结构100的底座38上。第一主轴链轮81与第二主轴链轮85上各设有链条98。

传动装置102上一端设有马达94,传动装置102上另一端设有转轴固定座82,转轴固定座82上设有从动链轮轴84,从动链轮轴84两端各设有一从动链轮71;一条链条98的一端连接第一主轴链轮81,链条98另一端连接从动链轮71;另一条链条98的一端连接第二主轴链轮85,链条98另一端连接另一从动链轮71。

从动链轮轴84穿过从动链轮71、链条98用转轴固定座82固定在A轴承座固定板80上,A轴承座固定板80固定在主机架结构100的底座38(机架)上。

链条98下部设有链条张紧座87,链条张紧轴90穿过惰轮92设置在链条张紧座87的凹槽内,链条张紧座87上设有着螺杆88,螺杆88端部穿插在链条张紧座87凹槽内并抵触链条张紧轴90,通过螺杆88调节链条张紧轴90高度,惰轮92对链条98起向上的张紧作用,链条98采用链板链条,或链条98也可采用链环链条;链条张紧座87固定在机架上。

链条98上部设有链条固定块86,链条固定块86上设有直线轴承座78,两条链条98上的两个直线轴承座78通过直线轴承连板89连接,较佳的,两个直线轴承座78之间设有两条直线轴承连板89;链条固定块86、直线轴承连板89、开放型直线轴承96固定在直线轴承座78上;开放型直线轴承96设置在主机架结构100的直线滑杆41上。

带轮主轴77穿过同步皮带93、第二主轴链轮85、第一主轴链轮81、制动器95通过第一轴承固定板79、第二轴承固定板91固定在机架上;马达轴72端部穿过离合器97、同步皮带93、马达轴带轮73固定在马达轴承座83上;带轮主轴77穿过同步带轮74、同步皮带93、第二主轴链轮85、第一主轴链轮81、制动器95固定在制动器固定座76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马达94通过离合器97传动马达轴带轮73,马达轴带轮73通过同步皮带93传动同步带轮74,同步带轮74减速传动主轴链轮(第一主轴链轮81、第二主轴链轮85),带轮主轴77的一端装有制动器95,链条98带动冲击装置101(推动部件),实现移动冲击装置101(推移冲击结构)。马达94加速运转时离合器97吸合,链条98带动冲击装置101(推动部件)加速移动,到达一定位置,离合器97分离,同时马达94停止,同时制动器95吸合,链条98停止移动,冲击装置101(推动部件)动能带动测试样品快速移动撞击冲击挡块44。

带轮主轴77依次穿过同步带轮74、第二主轴链轮85、第一主轴链轮81、制动器95用轴承、第二轴承固定板91固定在制动器固定座76上,制动器固定座76固定在机架(主机架结构100)上。

进一步,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撞击试验机包括有主机架结构100、冲击装置101、传动装置102,为满足测试冲击要求,实现较高的稳定性和强度,底座38固定着工字钢立柱42,工字钢立柱42固定了一组支撑面板37,两条(一组)支撑面板37之间设有道路盖板46,两条(一组)支撑面板37尾端之间设有台面固定横版,直线滑杆41穿过缓冲U垫48、拉紧套49。主机架结构100与其它传动结构组合安装。支撑面板37与道路盖板46之间设有直线轴承座78运动的间隙(参见附图6所示)。

为使装置能够实现鞋楦角度可调节,砝码55和鞋楦56可根据不同要求更改,鞋楦56整体部件可上下调整位置的功能。冲击装置101上设有鞋楦56,鞋楦56固定在鞋楦固定座53上,转轴51穿过鞋楦固定座53用M16螺母固定在凹型固定块52上。砝码固定杆54穿过砝码55用螺母63固定在固定板58上;凹型固定块52固定在固定板58上,凹型浮动座57在主机架结构100(主机)上的直线滑杆41(滑动轴)上滑动,凹型浮动座57固定在滑动座59上,滑动座59穿过滑动轴60用A螺丝62固定,滑动座59可调节在滑动轴60上的高度,进而调整鞋楦56高度。凹型浮动座57通过滑动座59连接滑动轴60固定。砝码固定杆54固定砝码55,通过调节砝码55,带动转轴51转动,从而实现鞋楦56角度的改变。通过调节滑动座59,带动凹型浮动座57移动,从而实现鞋楦56整体部件上下调节位置;如果冲击部件要求42码的鞋楦冲击测试,所以冲击部件总重量为12.8Kg。

为使装置实现移动推移撞击结构,传动装置102上设有马达94,马达94、马达轴承座83固定在机架上,马达轴72穿过离合器97、同步皮带93、马达轴带轮73固定在马达轴承座83上,带轮主轴77穿过同步带轮74、同步皮带93、第二主轴链轮85、第一主轴链轮81、制动器95用UCPH209轴承、第二轴承固定板91、制动器固定座76固定在机架上。从动链轮轴84穿过从动链轮71、链条98用转轴固定座82固定在A轴承座固定板80上,A轴承座固定板80固定在机架上。

链条98下部设有链条张紧座87,链条张紧轴90穿过惰轮92固定在链条张紧座87上,链条张紧座87上设有螺杆88,链条张紧座87固定在机架上,惰轮92对链条98起向上的张紧作用,调节链条98的张紧度,链条98采用链板链条,或链条98也可采用链环链条。链条98上固定着链条固定块86,链条固定块86、直线轴承连板89、开放型直线轴承96固定在直线轴承座78上。带轮主轴77穿过同步带轮74、同步皮带93、第二主轴链轮85、第一主轴链轮81、制动器95用UCPH209轴承、第二轴承固定板91、制动器固定座76固定在机架上。马达94通过离合器97传动同步皮带93驱动第一主轴链轮81,主轴(第一主轴链轮81、第二主轴链轮85)的一端装有制动器95、链条98,带动冲击装置101(推动部件),实现移动推动冲击结构,马达94加速运转离合器97吸合,链条98带动冲击装置101(推动部件)加速移动,到达一定位置,离合器97分离,同时马达94停止,同时制定器97吸合,链条98带动直线轴承座78停止移动,冲击装置101(推动部件)实现对主机架结构100上的冲击挡块44(钢板)撞击。

为实现装置单排双排滑轮鞋轮子正面撞击测试,以一定速度进行冲击钢板,检测鞋子有无变形和影响轮滑异常现象,撞击速度1~5.0M/S,荷重:12.8/13.3/14.7/15/16/16.46kg。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