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830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测试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汽车内开关门疲劳耐久试验装置和方法的对象均是铰链门,缺少汽车内开关滑移门的疲劳耐久试验装置和方法,无法对内开关滑移门进行疲劳验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其优点是滑移门内开关耐久测试实验周期短、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实现自动控制,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可靠性、降低人力成本及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试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基架、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一摆杆、第一作动器、控制器及拉绳,所述基架固定设置在汽车内地板上,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分别铅锤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的中部前端和中部后端,所述第一作动器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铰接,所述第一摆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柱铰接,所述第一作动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另一端前部铰接,所述第一拉绳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连接,所述第一拉绳另一端与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连接,所述第一作动器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支柱上铰接设置有第二作动器,所述第一作动器与所述第二作动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柱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柱上铰接设置有第二摆杆,所述第二作动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另一端前部铰接,所述第二拉绳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连接,所述第二拉绳另一端与汽车内另一侧内开手柄连接,所述第二作动器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一摆杆与第一拉绳、第二摆杆与第二拉绳之间设置有第一U形工装和第二U形工装,所述第一U形工装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摆杆上,所述第一拉绳与所述U形工装可解除式连接,所述第二U形工装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摆杆上,所述第二拉绳与所述U形工装可拆除式连接。

所述第二作动器通过第三铰链与所述第一支柱连接,所述第二摆杆通过第四铰链与所述第二支柱连接。

所述第一作动器通过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一支柱连接,所述第一摆杆通过第二铰链与所述第二支柱连接。

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螺纹孔,所述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第三铰链和第四铰链通过螺栓与螺纹孔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基架、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一摆杆、第一作动器、控制器及拉绳,所述基架固定设置在地板上,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的中部前端和中部后端,所述第一作动器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铰接,所述第一摆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柱铰接,所述第一作动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另一端前部铰接,所述第一拉绳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连接,所述第一拉绳另一端与内开手柄连接,所述第一作动器与控制器连接。这样,控制器控制第一作动器有杆腔进气,气缸杆缩回,带动第一摆杆通过第一拉绳拉动内开手柄先解锁;然后,在气缸杆缩回的过程中,第一作动器通过固定在第一支柱上的第一铰链,以固定点为圆心向开门方向运动;气缸杆通过拉动第一摆杆以固定在第二支柱的固定点为圆心向开门方向运动,同时拉动连接内开手柄的拉绳拉动内开手柄向开门方向运动,实现内开滑移门的功能;控制器控制第一作动器无杆腔进气,气缸杆伸出,第一作动器通过固定在第一支柱上的第一铰链以固定点为圆心向关门方向运动,气缸杆通过推动第一摆杆以固定在第二支柱的固定点为圆心向关门方向运动,同时带动连接内开手柄的第一拉绳拉动手柄向关门方向运动,实现内关滑移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滑移门内开关耐久测试实验周期短、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实现自动控制,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可靠性、降低人力成本及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作动器;2:内开手柄;3:第一拉绳;4:第一U形工装;5:地板;6:第一作动器;7:第一铰链;8:第一支柱;9:基架;10:第二支柱;11:第二铰链;12:第一摆杆;13:第二摆杆;14:第二U形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基架9、第一支柱8、第二支柱10、第一摆杆12、第一作动器6、控制器及拉绳,所述基架9固定设置在汽车内地板5上,所述第一支柱8和第二支柱10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9的中部前端和中部后端,所述第一作动器6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8铰接,所述第一摆杆12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柱10铰接,所述第一作动器6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12另一端前部铰接,所述第一拉绳3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12连接,所述第一拉绳3另一端与内开手柄2连接,所述第一作动器6与控制器连接。这样,控制器控制第一作动器6有杆腔进气,气缸杆缩回,带动第一摆杆12通过第一拉绳3拉动内开手柄2先解锁;然后,在气缸杆缩回的过程中,第一作动器6通过固定在第一支柱8上的第一铰链7,以固定点为圆心向开门方向运动;气缸杆通过拉动第一摆杆12以固定在第二支柱10的固定点为圆心向开门方向运动,同时拉动连接内开手柄2的拉绳拉动内开手柄2向开门方向运动,实现内开滑移门的功能;控制器控制第一作动器6无杆腔进气,气缸杆伸出,第一作动器6通过固定在第一支柱8上的第一铰链7以固定点为圆心向关门方向运动,气缸杆通过推动第一摆杆12以固定在第二支柱10的固定点为圆心向关门方向运动,同时带动连接内开手柄2的第一拉绳3拉动手柄向关门方向运动,实现内关滑移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滑移门内开关耐久测试实验周期短、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实现自动控制,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可靠性、降低人力成本及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试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支柱8上铰接设置有第二作动器1,所述第一作动器与所述第二作动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柱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柱10上铰接设置有第二摆杆13,所述第二作动器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13另一端前部铰接,所述第二拉绳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13连接,所述第二拉绳另一端与汽车内另一侧内开手柄2连接,所述第二作动器1与控制器连接。这样,控制器控制第二作动器1有杆腔进气,气缸杆缩回,带动第二摆杆13通过第二拉绳拉动内开手柄2先解锁;然后,在气缸杆缩回的过程中,第二作动器1通过固定在第二支柱10上的第三铰链,以固定点为圆心向开门方向运动;气缸杆通过拉动第二摆杆13以固定在第二支柱10的固定点为圆心向开门方向运动,同时拉动连接内开手柄2的拉绳拉动内开手柄2向开门方向运动,实现内开滑移门的功能;控制器控制第二作动器1无杆腔进气,气缸杆伸出,第二作动器1通过固定在第一支柱8上的第三铰链以固定点为圆心向关门方向运动,气缸杆通过推动第二摆杆13以固定在第二支柱10的固定点为圆心向关门方向运动,同时带动连接内开手柄2的第二拉绳拉动手柄向关门方向运动,实现内关滑移门。可以实现两侧汽车滑移门内开关的同步测试。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摆杆12与第一拉绳3、第二摆杆13与第二拉绳之间设置有第一U形工装4和第二U形工装14,所述第一U形工装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摆杆12上,所述第一拉绳3与所述U形工装可拆除式连接,所述第二U形工装1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摆杆13上,所述第二拉绳与所述U形工装可解除式连接。为了方便第一拉绳3与第一摆杆12、第二摆杆13与第二拉绳的拆卸,在第一摆杆12与第一拉绳3、第二摆杆13与第二拉绳设置有第一U形工装4和第二U形工装14,拆卸时只需拆卸第一U形工装4和第二U形工装14即可完成对第一拉绳3和第二拉绳的拆卸,拆卸方便,维护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作动器1通过第三铰链与所述第一支柱8连接,所述第二摆杆13通过第四铰链与所述第二支柱10连接。通过第三铰链将第二作动器1与第一支柱8连接,通过第四铰链第二摆杆13与第二支柱10连接,在拆卸及安装时,拆卸第三铰链和第四铰链即可对第二作动器1和第二摆杆13的拆卸,拆卸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滑移门内开关耐久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作动器6通过第一铰链7与所述第一支柱8连接,所述第一摆杆12通过第二铰链11与所述第二支柱10连接。通过第一铰链7将第一作动器6与第一支柱8连接,通过第二铰链11第一摆杆12与第二支柱10连接,在拆卸及安装时,拆卸第一铰链7和第二铰链11即可对第一作动器6和第一摆杆12的拆卸,拆卸安装方便。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支柱8和第二支柱10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螺纹孔,所述第一铰链7、第二铰链11、第三铰链和第四铰链通过螺栓与螺纹孔可拆卸连接。这样,因为第一铰链7、第二铰链11、第三铰链和第四铰链通过螺栓与螺纹孔连接,在安装及拆卸过程中,拆卸螺栓即可对第一作动器6、第二作动器1、第一摆杆12和第二摆杆13进行拆卸,拆卸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螺纹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柱8和第二支柱10上,根据不同的测试车型,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铰链7、第二铰链11、第三铰链和第四铰链的安装位置,来进行对第一作动器6、第二作动器1、第一摆杆12和第二摆杆13的位置调节,以适应不同车型,使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