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925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装置是一种监测环境状况的设备,它通过传感器技术收集环境信息。现有的环境监测装置存在着体积大、不便于携带和功能单一的问题,不能全面的反应所监测地区的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它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功能多样且能够监测环境的多方面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包括壳体、监测主机、支撑板、风向瓶、风向杆、轴承、两个安装环、两个螺纹杆、八个插板、四个安装板及多个传感器;所述监测主机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支撑板竖直设置,支撑板下表面与壳体的卡槽卡接,支撑板前侧面中部沿竖向开设有长条豁口,支撑板的长条豁口左右两侧壁均开设一列凹槽,所述两列凹槽中的每个凹槽均沿支撑板板厚方向设置,所述两个安装环均设有内螺纹,两个安装环外侧面均各与四个水平设置的插板一体连接,与同一个安装环连接的四个插板两两对称设置并与两列凹槽中的四个凹槽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螺纹杆与两个安装环一一对应且螺纹连接,所述四个安装板一端均设有圆形通孔,每两个安装板均通过各自的圆形通孔套装在同一个螺纹杆上,所述两个螺纹杆均与对应的安装板通过顶丝固定连接,所述四个安装板上均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多个传感器安装在多个安装槽内,多个传感器均与监测主机电连接,所述支撑板顶端与轴承的外圈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风向杆水平设置,风向杆下表面中部与轴承内圈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后贯通的风向瓶水平设置,风向瓶下表面与风向杆上表面中部可拆卸连接,风向瓶与风向杆相互垂直设置,风向瓶两端均设有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便于拆装,支撑杆能够从壳体上拆卸下来,四个安装板能够旋转到与支撑杆平行的位置,便于携带。

2.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安装多个传感器,能够用于同时监测多方面环境问题且风向瓶能够同时收集所监测区域的空气,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安装环主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安装板主视图;

其中:1-壳体;2-监测主机;3-支撑板;3-1-长条豁口;3-2-凹槽;4-安装环;5-螺纹杆;6-插板;7-安装板;7-1-圆形通孔;8-传感器;9-密封盖;10-风向瓶;11-风向杆;12-轴承;13-提手;14-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监测主机2、支撑板3、风向瓶10、风向杆11、轴承12、两个安装环4、两个螺纹杆5、八个插板6、四个安装板7及多个传感器8;所述监测主机2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壳体1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支撑板3竖直设置,支撑板3下表面与壳体1的卡槽卡接,支撑板3前侧面中部沿竖向开设有长条豁口3-1,支撑板3的长条豁口3-1左右两侧壁均开设一列凹槽3-2,所述两列凹槽3-2中的每个凹槽3-2均沿支撑板3板厚方向设置,所述两个安装环4均设有内螺纹,两个安装环4外侧面均各与四个水平设置的插板6一体连接,与同一个安装环4连接的四个插板6两两对称设置并与两列凹槽3-2中的四个凹槽3-2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螺纹杆5与两个安装环4一一对应且螺纹连接,所述四个安装板7一端均设有圆形通孔7-1,每两个安装板7均通过各自的圆形通孔7-1套装在同一个螺纹杆5上,所述两个螺纹杆5均与对应的安装板7通过顶丝14固定连接,所述四个安装板7上均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多个传感器8安装在多个安装槽内,多个传感器8均与监测主机2电连接,所述支撑板3顶端与轴承12的外圈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风向杆11水平设置,风向杆11下表面中部与轴承12内圈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后贯通的风向瓶10水平设置,风向瓶10下表面与风向杆11上表面中部可拆卸连接,风向瓶10与风向杆11相互垂直设置,风向瓶10两端均设有密封盖9。

所述多个传感器8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灰尘粉尘传感器。

所述壳体1外侧面安装有提手13。

使用方法:安装环4与支撑板3的两列凹槽3-2滑动连接,从而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要,选择安装环4安装在支撑板3上的不同位置,也可用于同时监测不同高度处的环境问题,此外,与同一个安装环4对应的两个安装板7能够调整角度,以适应不同的监测环境,且当地面凹凸不平时,位于下侧的两个安装板7均可倾斜设置与地面接触,用于支撑支撑板3;风向瓶10能够收集监测处的空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