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方便的电能表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411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方便的电能表接插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快速连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装方便的电能表接插件。



背景技术:

电能表的插拔端子是安装于表托上的供电能表插接的电连接件。

目前,市场上的公开号为CN2055811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装方便的电能表接插件,包括接插端和接线端,所述接插端包括若干导电片,导电片之间设有间隔槽,所述接插端内设有与导电片内壁抵触的弹性卡接件;所述弹性卡接件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一端与弹性卡接件连接,另一端设有向外凸出的拱起结构。

上述方案中,弹性卡接件在安装时,需要先穿过接线端再插入接插端内部,由于弹性卡接件的最终安装位置处于接插端内,因此在组装时,需要将弹性卡接件推入接插端后,再转动弹性卡接件,使得翻边分别插入滑槽和定位槽内,主要由定位槽实现弹性卡接件的定位安装,避免弹性卡接件从接插端中脱离。但弹性卡接件在组装时难以校准定位槽的位置,进而组装相对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电能表接插件,其优点是在接插端内部进一步组装相适配的弹性结构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组装方便的电能表接插件,包括接线端和接插端,接插端包括若干片状且围绕成圈的导电片,相邻导电片之间设有间隔槽,接插端内设有与导电片弹性抵触的弹性笼体;所述弹性笼体包括上下两段连接边,两段连接边之间设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拱起片;连接边上设有两个中心对称的弹性半环,弹性半环的一端为固定端且与连接边固定,另一端为活动端且与连接边分离,接插端的底端内壁设有内卡环,两个弹性半环的活动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内卡环的内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电片其本身具收拢后向外弹性扩张的趋势,而弹性笼体增加了导电片的弹性恢复能力,其结构由两段连接边以及多个拱起片组成,拱起片帮助导电片向外扩张,使得导电片被挤压后具有更好的弹性恢复能力,进一步的在接插端连接电能表时的配合紧密度更高;组装时,取弹性笼体穿入接线端,弹性笼体上的弹性半环由于挤压保持收拢的状态,当弹性半环抵触至内卡环时,弹性半环进一步收拢,弹性半环经过内卡环后,弹性半环向外扩张,弹性半环与内卡环形成卡接,此时弹性笼体相对接插端形成挂接固定,弹性笼体进一步向接插端内部推送时,弹性笼体另一端的弹性半环同样抵触在内卡环内侧,从而形成弹性笼体的安装定位,无需旋转调整,组装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卡环的下沿设有倒斜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卡环的下沿倒斜角配合使得弹性笼体的推移过程更加顺畅,便于弹性卡环的收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半环的活动端上设有弧形凸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半环上弧形凸起向外弯曲,从而弹性半环的便于向中间收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插端靠近接线端的一侧设有外环槽,接插端与外环槽之间设有45°的倒斜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槽在接插端的底部减少了直径,相对应的各个导电片底部的厚度减少,导电片的弹性力更强,提高了各个导电片与电能表配合时的紧密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端与接插端之间设有镀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接线端和接插端一方面通过镀银层增加电连接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镀银层增加接线端和接插端的连接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边的两端分别设有燕尾槽以及嵌入燕尾槽的燕尾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笼体通过翻卷形成,因此连接边翻卷后,连接边上的燕尾块与燕尾槽配合形成固定,燕尾块和燕尾槽配合后牢固度较高,连接边相对牢固不易散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接线端内设有第一插槽,接插端内设有续接第一插槽的第二插槽以及续接第二插槽的缩口槽,且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供弹性笼体依次插入,缩口槽的口径小于弹性笼体的横截面宽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槽、第二插槽供弹性笼体依次穿入,弹性笼体抵触至缩口槽下侧,因此弹性笼体实际嵌合在第二插槽内部,该位置的内侧实现弹性笼体的初步定位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插槽靠近缩口槽的一侧设有定位环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笼体沿着第二插槽插入时,弹性半环依然保持相对收拢的状态,弹性半环靠近定位环槽后,弹性半环卡入定位环槽内实现进一步的位置定位;因此,弹性笼体的上端连接边与定位环槽保持嵌合状态,下端连接边卡在内卡环的上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端上设有与第一插槽的贯通的封堵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封堵孔中可铆接铆钉,由此铆钉实现弹性笼体的进一步位置限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接线端与接插端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倒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能表与接插端配合实现电连接,在电能表插拔时,需要将电能表左右摇摆,进一步才能拔出电能表,接线端与接插端之间通过倒圆角减少了应力集中的情况,接插端的耐用性提高,使用寿命更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弹性笼体通过推送即可插入接插端实现相对稳定的固定状态,弹性笼体不易脱离该安装位置,组装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安装弹性笼体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未安装弹性笼体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弹性笼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接线端;101、第一插槽;102、封堵孔;103、螺纹孔;2、接插端;201、导电片;202、内卡环;203、外环槽;204、第二插槽;205、缩口槽;206、定位环槽;3、弹性笼体;301、连接边;302、拱起片;303、弹性半环;304、弧形凸起;305、燕尾块;306、燕尾槽;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组装方便的电能表接插件,包括接线端1和接插端2,接插端2采用H-65铜,接插端2供电能表插接配合,接线端1安装于表托上并供导线连接,接线端1与接插端2之间的连接位置设有镀银层且倒圆角。接插端2由若干导电片201组成,导电片201之间设有间隔槽,导电片201可通过间隔槽进行收缩和扩张,而接插端2与接线端1的连接位置设有外环槽203,外环槽203减少了导电片201的底部连接体积,相对应的导电片201具有更好的弹性。

继续参考图2至图4,接线端1上设有螺纹孔103和封堵孔102,螺纹孔103中插装有螺钉4。接插端2内设有第一插槽101,接线端1内设有第二插槽204和缩口槽205,第一插槽101、第二插槽204和缩口槽205形成贯通结构,且截面宽度递减,接插端2内插装有弹性笼体3,弹性笼体3包括两段连接边301,两段连接边301之间设有若干拱起片302,拱起片302向外凸出呈弧形结构。连接边301上设有弹性半环303,弹性半环303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弹性半环303的活动端上设有弧形凸起304;接插端2的底部内壁设有内卡环202,内卡环202向内凸出呈环状结构,内卡环202的下沿设有倒斜角;当弹性笼体3插入第二插槽204时,弹性半环303沿着内卡环202的下沿向中间逐步收拢,当弹性半环303越过内卡环202后,弹性半环303向外扩张卡在内卡环202的上沿,实现相对固定。进一步的,弹性笼体3继续移送,在第二插槽204的内壁设有定位环槽206,弹性笼体3上的弹性半环303卡入定位环槽206,实现上端位置的定位,防止弹性笼体3继续移动。 另外,封堵孔102中可铆接铆钉,铆钉插入封堵孔102后可对第二插槽204的底端进行拦截,防止弹性笼体3向下移动。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弹性笼体3的连接边301上设有燕尾槽306和燕尾块305,弹性笼体3翻卷成型时,燕尾块305和燕尾槽306相互插接配合,防止弹性笼体3展开。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