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绳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56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缆绳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检测电梯或施工用起重机等中使用的缆绳的破损或单线的断线部位(以下称为缆绳损伤部。)的缆绳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被称为绳索测试仪的缆绳探伤装置,存在如下装置:针对以恒定速度运行的缆绳,利用永久磁铁对缆绳的轴向的设定区间(规定区间)进行磁化,通过该设定区间内配设的磁传感器(线圈部)检测从缆绳损伤部泄漏的磁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缆绳探伤装置由引导路、永久磁铁、磁传感器(线圈部)和安装部构成。引导路的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状,缆绳能够通过其中。并且,永久磁铁被配设成,将钢制的缆绳拉到引导路,并且能够在缆绳的轴向形成磁循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20497号(段落0040、图9等)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增加缆绳损伤部的检测灵敏度并抑制与缆绳损伤部的位置相伴的检测灵敏度的偏差,优选的是,通过具有能够将缆绳磁化到接近磁饱和状态的能力的永久磁铁或电磁铁尽可能地增加从损伤部附近泄漏的磁通量,同时,尽可能均匀地对缆绳进行磁化。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与引导路和缆绳对置的位置配设构成缆绳探伤装置的永久磁铁,因此,位于永久磁铁附近的缆绳部位被较大地磁化。其结果是,位于永久磁铁的相反侧的缆绳部位被较小地磁化。因此,存在如下课题:不均匀地对缆绳进行磁化,检测灵敏度和s/n根据缆绳损伤部存在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该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缆绳探伤装置:均匀地对缆绳的设定区间进行磁化,使缆绳损伤部的检测灵敏度和s/n均匀,扩大了缆绳损伤部的检测范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缆绳探伤装置具有:磁化器,其以包含缆绳的轴向上的设定区间的方式形成主磁通路;以及磁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设定区间内,在由所述磁化器对所述缆绳进行磁化时,检测从所述缆绳的损伤部产生的泄漏磁通,其中,所述磁化器夹着所述设定区间包含第1极靴和第2极靴,该第1极靴和第2极靴的截面分别具有u字形状,使得不与所述缆绳接触地在圆周方向上包围所述缆绳的大致2/3周,所述第1极靴和第2极靴各自在所述缆绳的轴向上的长度彼此相同,并且,是具有在所述缆绳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4周以上的绳股的所述缆绳的轴向上的长度,所述第1极靴和第2极靴间的距离为所述第1极靴和第2极靴各自在所述缆绳的轴向上的长度的奇数倍。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缆绳探伤装置中,构成为第1极靴和第2极靴各自在缆绳的轴向上的长度彼此相同,并且,是具有在缆绳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4周以上的绳股的缆绳的轴向上的长度,第1极靴和第2极靴间的距离为第1极靴和第2极靴各自在缆绳的轴向上的长度的奇数倍,因此,能够利用较小极靴的磁化器抑制制作成本,并且,能够均匀地对缆绳的设定区间进行磁化。由此,即使在缆绳内的不确定位置产生缆绳损伤部,也能够得到均匀的泄漏磁通、均匀的检测灵敏度,能够实现缆绳损伤部的检测范围的扩大。

附图说明

图1a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b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图1a和图1b所示的缆绳探伤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缆绳探伤装置中不具有缆绳损伤部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图。

图4是说明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缆绳探伤装置中具有缆绳损伤部的情况下的检测原理的图。

图5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中以恒定速度通过的缆绳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5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中以恒定速度通过的缆绳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与缆绳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7a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中均匀地对缆绳的轴向的设定区间进行磁化的原理的主视图。

图7b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中均匀地对缆绳的轴向的设定区间进行磁化的原理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中进一步缩短缆绳的轴向的极靴(polepiece)的长度的情况下的缆绳探伤装置的结构部件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9a是说明以图8的配置关系均匀地对缆绳的轴向的缆绳的设定区间进行磁化的原理的主视图。

图9b是说明以图8的配置关系均匀地对缆绳的轴向的缆绳的设定区间进行磁化的原理的侧视图。

图10a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中缆绳的轴向的极靴的长度最短的情况下不均匀地对缆绳的轴向的设定区间进行磁化的原理的主视图。

图10b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中缆绳的轴向的极靴的长度最短的情况下不均匀地对缆绳的轴向的设定区间进行磁化的原理的侧视图。

图1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缆绳探伤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图1a、图1b和图2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由传感器单元1和磁化器4构成。磁化器4由背轭5、配设在其两端的一对磁铁6a、6b、以及与该磁铁6a、6b相邻地分别配设的极靴7a、7b构成,对缆绳8的轴向的设定区间l进行磁化。另外,如图1b所示,磁铁6a、6b和极靴7a、7b有时分别统称为磁铁6和极靴7。

如图1a和图1b所示,上述设定区间l是缆绳8内的如下区间,该区间是缆绳8的轴向上的在配设于磁化器4的背轭5的两端部的磁铁6a、6b的n-s极对、即极靴7a-7b之间夹持的区间。

作为极靴7,研究精度、耐久性和成本,能够从金属材料(例如s45c等钢铁,非磁性品除外。)中选择最适当的材料。如图1b和图2所示,极靴7的截面形成为u字形状,以使得包围缆绳8的大致半周(1/2周)。

作为磁铁6,可以选择永久磁铁或电磁铁,进而,能够设为加工成本方面优良的方形形状。因此,如日本特许第5026440号(段落0012、图2等)那样,磁铁可以不用形成为u字形状。并且,该磁铁6与极靴7相邻而进行组合,由此,发挥对缆绳8(参照图3。)的设定区间l进行磁化的作用。

如图1a和图1b所示,传感器单元1由磁传感器2和保持磁传感器2的保持架3构成。作为磁传感器2,研究精度、耐久性和成本等,能够从检测线圈、霍尔元件、磁电阻效应元件(mr、gmr)、磁阻抗元件(mi)等各种元件中选择最适当的元件。这里,采用由检测线圈构成的磁传感器2。如图2所示,为了尽可能扩大缆绳损伤部的捕捉范围,磁传感器2也与极靴7同样,截面形成为u字形状,以使得包围缆绳8的大致半周。

接着,对磁传感器2的检测范围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在使用检测线圈的磁传感器2中,从缆绳探伤装置侧观察,将缆绳8的截面的大致240度的区域设为其检测区域。如果缆绳8将其轴作为旋转轴在无旋转的状态下通过磁传感器2,则认为无法检测如下的缆绳损伤部9,该缆绳损伤部9存在于从磁传感器2侧观察时位于缆绳8的相反侧的缆绳8的截面的大约120度的区域中(参照图4。)。

但是,已知实际上在缆绳8通过磁传感器2时,缆绳8一边将其轴作为旋转轴进行自转一边通过磁传感器2,因此,通过多次实施缆绳探伤检查,能够检测缆绳8的截面的全部区域中存在的缆绳损伤部9。

根据这样的理由,截面具有u字形状的磁传感器2不会中缆绳8在产生无法检测的区域,能够使缆绳8的截面的全部区域成为其检测范围。

接着,参照图3和图4对本发明的缆绳探伤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从磁化器4的一个磁铁6a产生的主磁通10形成如下的磁路,该磁路经由极靴7a而在缆绳8中通过,并经由磁化器4的另一个极靴7b和磁铁6b、背轭5返回磁铁6a。设定磁化器4的磁动势,以使得缆绳8中的磁通密度大致达到磁饱和且均匀。

这里,如图4所示,当在缆绳8中存在缆绳损伤部9时,在其附近产生泄漏磁通11。在该泄漏磁通11通过磁传感器2附近时,在磁传感器2的两端产生感应电压。由此,能够检测到存在缆绳损伤部9。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缆绳探伤装置与作为探伤对象的缆绳8之间的配置关系、以及均匀地对与磁传感器2对置的缆绳8的部位(与磁极间即极靴间的轴向距离相当的部分)进行磁化的情况。

在图5a、图5b和图6中,根据构成缆绳8的绳股12的轴向的周期长度t,将极靴7的轴向长度(宽度)p和磁极间(极靴7a-7b间)的轴向距离m设定为所设定的长度,由此配置极靴7和磁铁6,在磁化器4的一对极靴7a、7b的中央附近配置包含磁传感器2的传感器单元1。

如图5a所示,在缆绳8的上部,对与绳股12的山腹部相当的位置标注分别表示绳股12的标号a~h,为了明示所述山腹部的位置,对与缆绳8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标注虚线。

图5b中示出利用与缆绳8的轴向垂直的平面进行切断的截面。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如下的缆绳8,该缆绳8是捻合8根绳股12a~12h、并且卷绕在一般由纤维材料、钢材等构成的芯材13上而成的。另外,一般而言,一根一根的绳股通过单层或多层组合数根~数10根单线而构成。

根据图5a和图5b所示的上述缆绳8,在图6中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缆绳探伤装置的部件的配置关系的一例。

在该例子中,将构成磁化器4的一对极靴7a、7b各自的轴向的长度p设为绳股12的轴向的周期长度t的一半,以使得一端(一个)的极靴7a覆盖绳股12a~12e。如图5a和图6所示,该周期长度t例如是指从表示绳股12a的山腹部的虚线位置到表示最接近所述绳股12a的下一个绳股12a的山腹部的虚线位置的距离。

此时,设定一对极靴7a、7b,使得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成为上述周期长度t的一半。即,配置成极靴7的轴向长度p和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相等。由此,另一端(另一个)的极靴7b覆盖绳股12a~12e。

图7a和图7b示出在缆绳8内流动的磁通的状态,详细说明缆绳8内流动的磁通的分布在由一对极靴7a、7b夹持的缆绳8的磁极间部分(在图6中是与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相当的部分,是与图1a的设定区间l相当的部分)均匀的原理。

如图7a所示,从磁化为n极的一端的极靴7a(或一端的磁铁6a)流出的主磁通10能够如图7b的截面a-a中箭头所示,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绳股12a、12b、12c、12g、12h。并且,主磁通10能够如图7b的截面b-b所示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绳股12c、12d、12e、12f、12g。即,主磁通10能够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全部8根绳股12a~12h。

同样,如图7b所示,从一端的极靴7a(或一端的磁铁6a)流出的主磁通10在一对极靴7a-7b间(与图6的距离m相当的部位)的绳股12a~12h中通过而进入磁化为s极的另一端的极靴7b(或另一端的磁铁6b)。

此时,如图7b的截面c-c所示,能够从绳股12a、12b、12c、12g、12h均等地进入另一端的极靴7b,并且,如图7b的截面d-d所示,能够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绳股12c、12d、12e、12f、12g。即,主磁通10能够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全部8根绳股12a~12h。

这样,使用了如下原理:极靴7a、7b的u字内表面和缆绳8的表面在缆绳探伤装置侧的半圆部分处接近,由此,主磁通10能够从极靴7a、7b的u字内表面朝向构成缆绳8的绳股12的表面均等地进入,然后,主磁通10能够从构成缆绳8的绳股12的表面朝向极靴7b的u字内表面均等地进入。

因此,在一对极靴7a-7b间(与图6的距离m相当的部位),流过绳股12a~12h的主磁通10在绳股12a~12h中的任意一方中都是均匀的。由此,在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的情况下,成为缆绳8的磁通分布均匀的状态。

根据上述理由,以构成缆绳8的绳股12的所述周期长度t为基准,以使得极靴7的轴向长度p和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相等的方式来决定构成缆绳探伤装置的部件的配置,从而能够均匀地对缆绳8的所述设定区间l(与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相当的部分)进行磁化。

并且,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可以设为极靴7的轴向长度p的奇数倍。换言之,设n为自然数,可以设为m=(2n-1)p。即,在图7a中,即使n变化,磁化为s极的另一端的极靴7b的轴向位置也成为绳股12a~12e的位置。因此,磁化为s极的另一端的极靴7b的截面成为截面c-c和截面d-d。由此,如上所述,在一对极靴7a-7b间,流过绳股12的主磁通10在绳股12a~12h中的任意一方中都是均匀的。

接着,根据缆绳8,在图8中举出构成本发明的缆绳探伤装置的部件的配置关系中的、极靴7在缆绳8的轴向上的长度缩短的例子,说明配置有磁传感器2的缆绳8的部位(与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相当的部分)被均匀地磁化的情况。

如图5a和图8所示,将磁化器4的一对极靴7a、7b的轴向长度p设为如下的长度,以使得一端的极靴7a覆盖绳股12c、12d、12e,其中,该长度是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4周的绳股12的沿着缆绳8的轴向的长度。此时,以使极靴7a的轴向长度p和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相等的方式配置一对极靴7a、7b,由此,配置成另一端的极靴7b覆盖绳股12g、12h、12a。

图9a和图9b示出在缆绳8内流动的磁通的状态,详细说明缆绳8内流动的磁通的分布在由磁化器4的一对极靴7a、7b夹持的缆绳8的磁极间部分(在图8中是与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相当的部分。是与图1a的设定区间l相当的部分)均匀的原理。

如图9a所示,从磁化为n极的一端的极靴7a(或一端的磁铁6a)流出的主磁通10能够如图9b的截面a-a中箭头所示,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绳股12a、12b、12c、12g、12h。并且,主磁通10能够如图9b的截面b-b中箭头所示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绳股12a、12e、12f、12g、12h。即,主磁通10能够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除了“绳股12d”以外的全部7根绳股12a~12c、12e~12h。

这里,绳股12d的表面与极靴7的u字内表面存在距离,磁阻较大,因此,进入绳股12d的主磁通10例如比进入绳股12a等的主磁通10小。但是,在图9a和图9b的截面a-a和截面b-b中,主磁通10从极靴7的u字内表面分别以大约一半的磁通级别进入绳股12d。

由此,结合图9a的截面a-a和截面b-b双方,能够确保一根绳股的磁通级别。因此,在实用方面,进入绳股12d的主磁通10成为与进入其他绳股12a~12c、12e~12h的主磁通10的大小没有较大差异的状态。

同样,如图9a和图9b所示,从一端的极靴7a(或一端的磁铁6a)流出的主磁通10在一对极靴7a-7b间(与图8的距离m相当的部位)的绳股12a~12h中通过而进入磁化为s极的另一端的极靴7b(或另一端的磁铁6b)。

并且,如图9b的截面d-d所示,主磁通10能够从构成缆绳8的绳股12a、12b、12c、12d、12e均等地进入另一端的极靴7b。即,主磁通10能够从构成缆绳8的除了“绳股12h”以外的全部7根绳股12a~12g均等地进入另一端的极靴7b。

这里,绳股12h的表面与极靴7的u字内表面存在距离,磁阻较大,因此,从绳股12h进入极靴7的u字内表面的主磁通10例如比从绳股12a进入极靴7的u字内表面的主磁通10小。但是,在图9a和图9b的截面c-c和截面d-d中,主磁通10从绳股12h以大约一半的磁通级别进入极靴7b的u字内表面。由此,在实用方面,从绳股12h进入极靴7b的u字内表面的主磁通10成为与从其他绳股12a~12g进入极靴7的u字内表面的主磁通10的大小没有较大差异的状态。这是因为,与上述图9a和图9b的截面a-a和截面b-b的情况同样,能够在截面c-c和截面d-d中确保大约一根绳股的磁通级别。

因此,在一对极靴7a-7b间(与图6的距离m相当的部位),流过绳股12的主磁通10在绳股12a~12h中的任意一方中实质上都是均匀的。由此,在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的情况下,成为缆绳8的磁通分布均匀的状态。

根据上述理由,以构成缆绳8的绳股12的所述周期长度t为基准,以使得极靴7的轴向长度p和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相等的方式来决定构成缆绳探伤装置的部件的配置,从而能够均匀地对缆绳8的所述设定区间l(与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相当的部分)进行磁化。

并且,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可以设为极靴7的轴向长度p的奇数倍,即,设n为自然数,可以设为m=(2n-1)p。因此,如图9a所示,关于磁化为s极的另一端的极靴7b的轴向位置,在n=1的情况下成为绳股12g~12a的位置,在n=2的情况下成为比n=1的情况更靠轴向左侧的绳股12c~12e的位置,在n=3的情况下成为比n=2的情况更靠轴向左侧的绳股12g~12a的位置。

因此,在图9b中,关于磁化为s极的另一端的极靴7b的截面,在n=2的情况下与磁极为s极且主磁通的朝向相反的截面a-a和截面b-b相同,在n=3的情况下与截面c-c和截面d-d相同。因此,如上所述,在一对极靴7a-7b间,流过绳股12的主磁通10在绳股12a~12h中的任意一方中都是均匀的。

接着,举出构成本发明的缆绳探伤装置的部件的配置关系中的、缆绳8的轴向长度最短的例子,使用图10a和图10b说明流过所述设定区间l的绳股12的主磁通10成为不均匀的状态的情况。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将磁化器4的一对极靴7a、7b的轴向长度p设为如下的长度,以使得极靴7a覆盖绳股12d、12e,即如图5a、图10a和图10b所示,该长度是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8周的绳股12的沿着缆绳8的轴向的长度。

此时,以使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成为上述周期长度t的1/8、即极靴7a的轴向长度p和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相等的方式配置一对极靴7a、7b,由此,配置成另一端的极靴7b覆盖绳股12b、12c。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从磁化为n极的一端的极靴7a(或一端的磁铁6a)流出的主磁通10能够如图10b的截面a-a中箭头所示,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绳股12a、12b、12c、12g、12h。并且,主磁通10能够如图7b的截面b-b所示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绳股12a、12b、12f、12g、12h。即,主磁通10能够均等地进入构成缆绳8的除了“绳股12d、12e”以外的全部6根绳股12a~12c、12f~12h。

但是,在图10b的截面a-a中,与绳股12d的表面相比,绳股12e的表面与极靴7a的u字内表面存在距离,磁阻更大,因此期待图10b的截面b-b中的针对绳股12e的主磁通10的填补,但是,即使结合截面a-a和截面b-b双方,也只能确保大约一半的磁通级别。因此,主磁通10无法以与一根绳股相当的磁通级别进入绳股12e,因此,进入绳股12e的主磁通10减小。

并且,在图10b的截面b-b中,与绳股12e的表面相比,绳股12d的表面与极靴7的u字内表面存在距离,磁阻更大,因此期待截面a-a中的针对绳股12d的主磁通10的填补,但是,在截面a-a和截面b-b中,主磁通10无法以与一根绳股相当的磁通级别进入绳股12d,因此,进入绳股12d的主磁通10减小。

同样,在图10b的截面c-c中,与从绳股12b进入极靴7b的u字内表面的主磁通10相比,从绳股12c进入极靴7b的u字内表面的主磁通10更小,并且,在图10b的截面d-d中,与从绳股12c进入极靴7b的u字内表面的主磁通10相比,从绳股12b进入极靴7的u字内表面的主磁通10更小。即,如图10b的截面c-c和截面d-d所示,主磁通10无法互补地从绳股12b、12c进入极靴7b的u字内表面。

因此,在将极靴7的轴向长度p设为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8周的绳股12的沿着缆绳8的轴向的长度的情况下,在与缆绳8的设定区间l相当的部位流过的磁通根据绳股12a~12h的配置而产生大小差异,成为不均匀的状态。

根据上述理由,通过使构成本发明的缆绳探伤装置的部件的配置关系中的磁化器4的一对极靴7a、7b的轴向长度p成为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4周的绳股12的沿着缆绳8的轴向的长度(图6、图7a和图7b的情况),能够使流过缆绳8的设定区间l的磁通均匀,能够成为缆绳8的轴向长度最小的配置关系,而不会损害缆绳8内产生的缆绳损伤部9的检测灵敏度。

这样,在本发明的缆绳探伤装置中,极靴7相对于缆绳8的轴向长度p是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4周以上的绳股12的沿着缆绳8的方向的长度,设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为极靴7的轴向长度p的奇数倍、即m=(2n-1)p即可。

或者,可以设为相同程度的大小,即,设n为自然数,设为m=(2n-1)p±(相邻绳股的绳股中心间的沿着缆绳的长度)/2。该“相邻绳股的绳股中心间的沿着缆绳的长度”例如表示图7a中的d-e间距离、即图7b中的绳股12d的中心-绳股12e的中心间距离。

这样,通过配置极靴7和磁铁6,能够均匀地使缆绳8的所述设定区间l磁化。

由此,在缆绳8的所述设定区间l中,能够与缆绳损伤部9在缆绳8内的位置无关地以相同程度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缆绳损伤部9。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与缆绳8接近地配设由极靴7、磁铁6和背轭5构成的磁化器4,极靴7相对于缆绳8的轴向长度为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4周以上的绳股12的沿着缆绳8的方向的长度,磁极间的轴向距离m为极靴7的轴向长度p的奇数倍即可。

或者,m可以设为与p的奇数倍相同程度的大小,即,设n为自然数,设为m=(2n-1)p±(相邻绳股的绳股中心间的沿着缆绳的长度)/2。

这样,通过配置极靴7和磁铁6,能够均匀地对缆绳8的所述设定区间l进行磁化,能够实现缆绳损伤部9的检测范围的扩大。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极靴7的在缆绳8的轴向上的长度成为如下长度、即绳股12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4周时的与缆绳8的轴向有关的长度时,极靴7和磁铁的材料使用量最小,从制作成本的观点来看是最优的。

并且,当极靴7的在缆绳8的轴向上的长度成为如下长度、即绳股12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2周时的与缆绳8的轴向有关的长度时,构成缆绳8的全部绳股12能够与2个极靴分别同样地相接,因此,从n极进入缆绳的磁通能够不在绳股间转移地朝向s极流出,因此,磁阻减小,从在缆绳中高效地通过磁通这样的观点来看是最优的。

另一方面,当极靴7在缆绳8的轴向上的长度大于如下长度、即绳股12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2周时的与缆绳8的轴向有关的长度时,由于构成缆绳8的绳股12的周期性,在装置的结构上变得冗长。

如上所述,关于极靴7在缆绳8的轴向上的长度,只要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卷绕1/4周以上即可,但是优选的是,设定为绳股12卷绕1/2周以下的沿着缆绳8的方向的长度,这在实际的缆绳探伤装置的结构中是最优的。

实施方式2.

在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分别具有2组上述实施方式1的缆绳探伤装置的各结构要素,配设成关于缆绳8以180°对置的朝向、即依次相互成为相反朝向。

这样,通过将2组磁化器4配设成关于缆绳8以180°对置的朝向,由此,缆绳8中的磁通分布的均匀性增加。

并且,通过将2组传感器单元1配设成关于缆绳8以180°对置的朝向,由此,能够使缆绳损伤部通过各个传感器单元1所具有的低灵敏度区域即u字截面的开口部附近时的检测灵敏度相互补充。

进而,在按照每一根缆绳8配设q个磁化器4时,磁化器4配设成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以360/q度的间隔依次对置。

这样,能够均匀地增大缆绳8中的磁化强度,无论在缆绳8的圆周方向上的哪个部分产生缆绳损伤部9,都能够得到均匀的泄漏磁通11。

进而,上述配置还能减少缆绳8的检查次数,不仅减小检查者的负荷,还抑制检查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