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005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设备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比全球已发生的三次严重事故可以发现,将堆芯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保证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完整性,可以极大地缓解严重事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在对现有先进反应堆熔融物堆内滞留策略的消化吸收基础上,中核集团提出了设置堆腔注水冷却系统,通过能动和非能动两种方式冷却压力容器下封头,将堆芯熔融物包容在压力容器下腔室内,维持压力容器完整性。因此,严重事故条件下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流动传热特性以及临界热流密度是熔融物堆内滞留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为了掌握下封头外表面流动传热特性以及获得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临界热流密度限值,迫切需要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不能作为实验室或工业应用的非能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无法模拟非能动方式底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或模拟非能动方式顶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包括补水系统、储水系统、水位维持系统、发热实验装置和背压水系统,所述补水系统通过补水管道与储水系统连接为其补水;所述储水系统通过送水管道与水位维持系统连接以维持其水位不变,并在送水管道上设置调节阀和流量计,所述水位维持系统通过连通管道与发热实验装置连接稳定供水,并在所述连通管道上设置连通截止阀;所述发热实验装置包括打压实验容器,所述打压实验容器内设置有发热部件,打压实验容器的入口位置设置压力变送器,以实时监测发热部件所处的压力值,在打压实验容器的出口位置安装排出管道,所述排出管道末端设置有排出截止阀;所述排出管道尾部还通过三通连接有背压水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补水系统通包括补水截止阀、补水泵和补水管道,所述储水箱顶部通过补水管道相连接,补水管道上设置补水泵和补水截止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储水系统包括有储水箱,所述的储水箱侧面安装有储水箱液位计,在储水箱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有储水箱溢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维持系统包括有水位维持箱,所述的水位维持箱侧面安装水位维持箱液位计,在水位维持箱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水位维持箱溢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背压水系统包括背压水箱、背压水箱液位计、背压水箱溢流阀、背压水箱连接管和背压截止阀,所述背压水箱通过背压水箱连接管连接在三通上,在背压水箱连接管上设置背压截止阀,所述背压水箱侧面安装背压水箱液位计,在背压水箱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背压水箱溢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储水箱、水位维持箱、背压水箱和连通管道底部均设置有排污阀,所述的排污阀用于清洗时排污;所述的连通管道靠近打压实验容器入口的位置设置的排污阀,该处设置的排污阀用于排水。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出管道的尾端设置成向上倾斜的管道,与竖直方向倾斜夹角的角度范围:20~60°,向上倾斜管道的长度小于等于5m。

本发明通过下述另一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1:设发热部件的最大发热功率为nekw,所述发热部件所处压力环境为pmpa,发热部件处压力可由压力变送器测量获得,根据发热部件处压力p,查询物性表可以得到流体汽化潜热为hfgkj/kg,蒸汽密度为ρgkg/m3,单相水密度为ρlkg/m3;

设打压实验容器入口的标高为0m,打压实验容器非能动注水淹没高差需要的范围是dl注水1~dl注水2,设dl注水1<dl注水2,则水位维持箱底面的标高lmb水位维持箱,以及背压水箱底面的标高lmb背压水箱,由下式计算:

lmb水位维持箱=lmb背压水箱=dl注水1-0.5

连通管道(12)的直径d连通由下式确定:

背压水箱连接管的直径d背压连接和排出管道的直径d排出由下式确定:

d背压连接=d排出=d连通

保持储水箱底面标高为lmb储水箱由下式计算:

lmb储水箱=dl注水2+4

送水管道的直径d送水=d连通;

补水管道的直径d补水=d连通;

步骤2:确定的水位维持箱、背压水箱、储水箱结构尺寸;水位维持箱的高度为h水位维持箱,由下式计算:

h水位维持箱=dl注水2-lmb水位维持箱+1

水位维持箱(7)的横截面积s水位维持箱可由下式确定,其中s连通管道表示连通管道(12)的横截面积:

5×s连通管道≤s水位维持箱≤50×s连通管道

步骤3:打开连通截止阀、背压截止阀、调节阀、水位维持箱溢流阀、储水箱溢流阀、背压水箱溢流阀和补水截止阀,启动补水泵,通过补水管道给储水箱补水;通过储水箱液位计,监控储水箱水位,通过水位维持箱液位计,监控水位维持箱水位,通过背压水箱液位计,监控背压水箱水位;当水位维持箱溢流阀开始溢流时,关闭调节阀,此时连通管道、发热部件均被淹没在水位线以下,当储水箱水位达到储水箱高度80%时,关闭补水泵,关闭补水截止阀,停止补水;

关闭连通截止阀,关闭背压截止阀,打开排出截止阀,打开最靠近打压实验容器入口的排污阀,将连通管道、打压实验容器及排出管道内的水排出;

步骤4:

(1)非能动方式底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的模拟;

完成步骤3装置连通、注水后,关闭最靠近打压实验容器入口的排污阀,打开连通截止阀,即可模拟非能动方式,针对发热部件进行底部注水淹没;

(2)非能动方式顶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的模拟;

完成步骤3装置连通、注水后,关闭最靠近打压实验容器入口的排污阀,关闭排出截止阀,打开背压截止阀,即可模拟非能动方式,针对发热部件进行顶部注水淹没。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步骤3对实验系统进行注水前,对所述储水箱、水位维持箱和背压水箱进行清洗,通过对应的排污阀排污,清洗完成后关闭对应的排污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连通器原理,结合水位检测、压力检测以及流量检测,通过一系列阀门的联合调节,可以模拟非能动方式底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或模拟非能动方式顶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实验研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储水箱溢流阀;2.储水箱;3.储水箱液位计;4.调节阀;5.流量计;6.送水管道;7.水位维持箱;8.水位维持箱液位计;9.排污阀;10.水位维持箱溢流阀;11.连通截止阀;12.连通管道;13.压力变送器;14.发热部件;15.排出管道;16.排出截止阀;17.补水截止阀;18.补水泵;19.补水管道;20.背压水箱;21.背压水箱液位计;22.背压水箱溢流阀;23.背压水箱连接管;24.备压截止阀;25.打压实验容器;26.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包括储水箱2、水位维持箱7、背压水箱20和打压实验容器25,储水箱2侧面安装有储水箱液位计3,在储水箱2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有储水箱溢流阀1;所述的水位维持箱7侧面安装水位维持箱液位计8,在水位维持箱7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水位维持箱溢流阀10;背压水箱20侧面安装背压水箱液位计21,在背压水箱20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背压水箱溢流阀22;打压实验容器25内设置有发热部件14;储水箱2的底部与水位维持箱7的顶部通过送水管道6连接,在送水管道6上安装调节阀4和流量计5;水位维持箱7的底部与打压实验容器25入口通过连通管道12连接,在连通管道12上安装连通截止阀11;打压实验容器25的入口位置设置压力变送器13,以实时监测发热部件14所处的压力值,在打压实验容器25的出口位置安装排出管道15,排出管道15分为竖直放置部分和尾端部分,将打压实验容器25的出口与排出管道15竖直部分连接,在排出管道15的尾端部分安装有排出截止阀16;排出管道15竖直部分与尾端连接处设置三通26,背压水箱20通过背压水箱连接管23连接在三通26上,在背压水箱连接管23上设置备压截止阀24;所述储水箱2顶部通过补水管道19相连接,补水管道19上设置补水泵18和补水截止阀17。

储水箱2、水位维持箱7和背压水箱20底部设置有排污阀9,连通管道12靠近打压实验容器25入口的位置也安装有排污阀9,排污阀9用于清洗时排污。排出管道15的尾端设置成向上倾斜的管道,与竖直方向倾斜夹角的角度范围:20~60°,向上倾斜管道的长度小于等于5m。

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可以在池式蒸发条件下平稳保持发热部件14的水位,并精细维持发热部件14所处的压力环境。还可以模拟非能动方式底部注水或顶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14。

本发明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的工作条件:水介质或蒸汽介质,常压~10mpa,常温~300℃。

安装条件: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可安装于实验回路,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压力维持稳定,维持压力环境无需泵,经济性较好。

应用对象:一种在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系统可作为实验室用的池式蒸发条件下水位保持装置,可以模拟非能动方式底部注水或顶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14。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一种精细压力环境维持条件模拟非能动方式底部或顶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的实验方法模拟非能动方式底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或模拟非能动方式顶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

采用实施例1的系统装置安装、连接和固定;

首先根据需要安装和固定打压实验容器25,在打压实验容器25的入口位置设置压力变送器13,以实时监测发热部件14所处的压力值。在发热部件14的出口位置安装排出管道15,排出管道15分为竖直放置部分和尾端部分,将发热部件14的出口与排出管道15竖直部分连接。排出管道15竖直部分与尾端连接处设置三通,并通过背压水箱连接管23与背压水箱20相连,在背压水箱连接管23上设置备压截止阀24,将备压截止阀24设置为全关状态。在排出管道15与背压水箱连接管24交接处的下游管道上安装排出截止阀16,将排出截止阀16设置为全关状态。

假设发热部件14的最大发热功率为nekw,发热部件14所处压力环境为pmpa,发热部件14处压力可由压力变送器13测量获得。根据发热部件14处压力p,查询物性表可以得到流体汽化潜热为hfgkj/kg,蒸汽密度为ρgkg/m3,单相水密度为ρlkg/m3。

设发热部件14入口的标高为0m。假设发热部件14非能动注水淹没高差需要的范围是dl注水1~dl注水2,假设dl注水1<dl注水2,则水位维持箱7底面的标高lmb水位维持箱以及背压水箱20底面的标高lmb背压水箱可由下式计算:

lmb水位维持箱=lmb背压水箱=dl注水1-0.5m

安装和固定水位维持箱7,保持水位维持箱7底面的标高为lmb水位维持箱。然后在水位维持箱7侧面安装水位维持箱液位计8,在水位维持箱7底部安装排污阀9,在水位维持箱7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水位维持箱溢流阀10。水位维持箱液位计8用于实时监测水位维持箱7内的液位,排污阀9用于水位维持箱7清洗时排污,水位维持箱溢流阀10用于在水位过高时排水保护设备。水位维持箱7安装完成后,需进行清洗,清洗时打开排污阀9排污,清洗完成后关闭排污阀9,关闭水位维持箱溢流阀10。

安装和固定背压水箱20,保持背压水箱20底面的标高为lmb背压水箱。然后在背压水箱20侧面安装背压水箱液位计21,在背压水箱底20部安装排污阀9,在背压水箱20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背压水箱溢流阀22。背压水箱液位计21用于实时监测背压水箱20内的液位,排污阀9用于背压水箱20清洗时排污,背压水箱溢流阀22用于在水位过高时排水保护设备。背压水箱20安装完成后,需进行清洗,清洗时打开排污阀9排污,清洗完成后关闭排污阀9,关闭背压水箱溢流阀22。

水位维持箱7的底部与打压实验容器25入口通过连通管道12连接,在连通管道12上安装连通截止阀11,将连通截止阀11设置为全关状态。在连通管道12靠近打压实验容器25入口的位置,安装排污阀9。管道清洗时打开排污阀9排污,清洗完成后关闭排污阀9。连通管道12的长度应尽量缩短,连通管道12的直径d连通可由下式确定:

背压水箱20的底部与打压实验容器25出口通过背压水箱连接管23、排出管道15连接。背压水箱连接管23的直径d备压连接、排出管道15的直径d排出可由下式确定:

d背压连接=d排出=d连通m

安装和固定储水箱2,保持储水箱2底面标高为lmb储水箱可由下式计算:

lmb储水箱=dl注水2+4m

然后在储水箱2侧面安装储水箱液位计3,在储水箱2底部安装排污阀9,在储水箱2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储水箱溢流阀1。储水箱液位计3用于实时监测储水箱2内的液位,排污阀9用于储水箱2清洗时排污,储水箱溢流阀3用于在水位过高时排水保护设备。储水箱2安装完成后,需进行清洗,清洗时打开排污阀9排污,清洗完成后关闭排污阀9,关闭储水箱溢流阀1。

储水箱1的底部与水位维持箱7的顶部通过送水管道6连接,在送水管道6上安装调节阀4和流量计5,将调节阀4设置为全关状态。送水管道6的长度应尽量缩短,送水管道6的直径d送水=d连通。

在装置合适位置设置补水泵18。补水泵18入口与水源通过补水管道19相连接,补水泵18出口与储水箱2顶部通过补水管道19相连接,补水管道19上设置补水截止阀17,将补水截止阀17设置为全关状态。补水管道19的直径d补水=d连通。

确定的水位维持箱7、背压水箱20、储水箱2结构尺寸

水位维持箱7的高度为h水位维持箱,可由下式计算:

h水位维持箱=dl注水2-lmb水位维持箱+1m

水位维持箱7的横截面积s水位维持箱可由下式确定,其中s连通管道表示连通管道12的横截面积:

5×s连通管道≤s水位维持箱≤50×s连通管道m2

在本应用中,背压水箱20的截面积和高度与水位维持箱7相同。

储水箱2的截面积和高度没有单独要求,只是储水箱2的容积应设置为水位维持箱7容积的2~3倍。

装置连通、注水

打开连通截止阀11,打开备压截止阀24,打开调节阀4,关闭三处排污阀9,打开水位维持箱溢流阀10,打开储水箱溢流阀1,打开背压水箱溢流阀22,打开补水截止阀17,启动补水泵18,通过补水管道19给储水箱2补水。通过储水箱液位计3,监控储水箱2水位。通过水位维持箱液位计8,监控水位维持箱7水位。通过背压水箱液位计21,监控背压水箱20水位。当水位维持箱7水位达到最大水位时,或水位维持箱溢流阀10开始溢流时,关闭调节阀4,此时连通管道12、发热部件14等均被淹没在水位线以下。当储水箱2水位达到储水箱2高度约80%时,关闭补水泵18,关闭补水截止阀17,停止补水。

关闭连通截止阀11,关闭备压截止阀24,打开排出截止阀16,打开最靠近打压实验容器25入口的排污阀9,将连通管道12、发热部件14及排出管道15内的水排出。

非能动方式底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的模拟

完成步骤3装置连通、注水后,关闭最靠近打压实验容器25入口的排污阀9。打开连通截止阀11,即可模拟非能动方式,针对发热部件14进行底部注水淹没。

非能动方式顶部注水淹没发热部件的模拟

完成步骤3装置连通、注水后,关闭最靠近打压实验容器25入口的排污阀9。关闭排出截止阀16,打开备压截止阀24,即可模拟非能动方式,针对发热部件14进行顶部注水淹没。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