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流水线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415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力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流水线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就地安装于一次设备附近,取消了液晶界面,对外采用标准的连接器,其试验方式与常规保护不同,现场试验工作开展困难,大量试验工作需要在工厂进行。目前,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需要解决。

(1)就地化保护还未形成成熟的标准化检测体系

就地化二次设备与传统继电保护设备相比存在诸多差异性。一是就地化保护装置取消液晶面板设计,需要结合装置的mms、goose信息及保护管理单元信息等开展测试工作,其检测工作相较于现场更适宜在实验室或厂内开展;二是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口形式发生变化,传统继电保护测试模式及试验仪器不再适用;三是目前就地化保护装置的检测内容、检测流程及检测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标准化的检测体系。这些都是就地化保护检测工作面临的难题。

(2)缺少变电站实际运行数据开展就地化保护实景验证

目前,继电保护测试手段仍主要是通过相对独立的试验装置,模拟采样及一次设备信号,开展装置单体性能及简单的开入、开出验证,尚不具备同时模拟全站运行数据的试验测试能力,不具备装置功能级半实物仿真,无法开展设备间的系统级测试,难以实现设备现场即插即用。设备发往现场后仍需开展大量系统性验证工作,一方面工作量大。另一方面也带来安全风险。此外,就地化保护工作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主体检测工作提前至实验室或厂内开展,而实验室或工厂内缺少变电站实际运行数据,无法开展就地化保护实景验证,无法实现二次设备装置级仿真和动模级仿真。

(3)继电保护常规检测方法无法满足工厂化大规模检测需求

目前,继电保护常规检测仍停留在人为完成试验配置、装置接线等操作后,通过施加激励并观察响应,开展试验检测工作的阶段。此种模式对专业人员及试验设备的依赖程度高,且工作量大,在实验室或工厂化内完成保护装置大规模检测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校验手段的受限、校验内容的不全面以及校验结果的主观性判断导致了试验的评判标准、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性,也为继电保护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埋下隐患。如何利用就地化保护接口、尺寸、信息交互标准化等优势,形成新型流水线检测模式,以满足大规模检测需求,是就地化保护工作开展工作中的一项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检测方法不成熟、效率低、不满足现场免维护要求等问题,提供一种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流水线检测体系,大大提高继电保护检测的效率、准确性及标准化程度,实现继电保护的“工厂流水线检测、现场更换式检修”,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运维检修效率和安全性。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用于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流水线检测系统,所述流水线检测系统包括一体化检测控制台、以太网交换机、扫描模块、多个继电保护测试仪、多个标准接口模块、直流电源模块以及流水线平台,所述流水线平台包括被测保护设备,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为所述流水线检测系统的各个模块提供电源,所述多个标准接口模块与所述多个继电保护测试仪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标准接口模块还分别连接到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和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所述多个继电保护测试仪、所述多个标准接口模块、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与所述扫描模块均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还连接到所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

所述流水线检测系统利用与所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通过以太网相连的所述扫描模块,通过射频阅读器扫描被测保护设备的射频标签或通过摄像头扫描被测保护设备的二维码标签,获取被测保护设备的信息入口,并将此信息入口传输给所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所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通过此信息入口来获取被测保护设备的类型、具体型号、装置名称、配置文件、定值单、结构、尺寸大小及物理接口信息。

所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负责检测项目、检测流程、检测结果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工作,具体包括被测装置信息管理库、scd文件库、检测报告库、ied配置工具、检测模块、继电保护测试仪通用控制接口、扫描模块控制模块、流水线平台控制模块及mms客户端模块。

所述被测装置信息管理库包含所有被测装置的类型、具体型号、版本、出厂编号、所属变电站、ied编号、具体调度命名、尺寸、结构、物理接口、定值单、检测情况信息;所述scd文件库包含所有被测装置所属变电站的scd系统配置文件;所述检测报告库包含所有被测装置检测完成后的检测报告存档;所述ied配置工具用于从scd文件中导出被测装置的配置,并下载到被测装置;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控制检测项目的开展、检测结果分析及检测报告自动生成;所述继电保护测试仪通用控制接口用于控制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数据并接收测试反馈数据;所述扫描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扫描模块进行被测装置的标签扫描并接收扫描反馈数据;所述流水线平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流水线平台进行被测装置的传输、定位及对接;mms客户端用于与被测装置站控层交互信息,获取被测装置的保护事件、保护遥测、保护遥信、告警信息,并控制保护软压板、召唤和修改定值、调取故障录波。

进一步的,所述扫描模块将装置信息传送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后,流水线平台控制器从一体化检测控制台获取被测装置的尺寸大小、结构和物理接口信息,实现将被测装置自动定位,使被测装置的物理接口与检测系统的标准接口模块的接口对准,然后完成自动可靠对接。

进一步的,标准接口模块为多个圆形标准连接器的组合,每个组合的圆形连接器数量、组合形式由被测装置的物理接口形式决定,与每一类被测装置物理接口相对应,即标准接口模块中的电连接器、光纤连接器、连接器中的芯数与被测装置物理接口相同,标准接口模块中的连接器一端与被测装置物理接口的公/母相匹配,与被测装置可靠连接,另一端与继电保护测试仪、直流电源模块、网络交换机相连,将继电保护测试仪的输出/输入转换为标准接口传输给被测装置,为被测装置提供电源,将被测装置站控层接入检测系统;标准接口模块的每个组合对应一个检测工位。

进一步的,当继电保护装置经流水线输送台被自动输送至指定工位并完成标准化接口对接后,一体化检测控制台将控制继电保护测试仪与被测装置开展信息交互,进行scd信息、测试模板信息与装置信息匹配工作,经验证成功后,自动装载配置及定值信息至被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流水线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用于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流水线检测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流水线检测系统包括一体化检测控制台、以太网交换机、扫描模块、多个继电保护测试仪、多个标准接口模块、直流电源模块以及流水线平台,所述流水线平台包括被测保护设备,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为所述流水线检测系统的各个模块提供电源,所述多个标准接口模块与所述多个继电保护测试仪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标准接口模块还分别连接到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和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所述多个继电保护测试仪、所述多个标准接口模块、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与所述扫描模块均连接到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还连接到所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

所述流水线检测系统利用与所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通过以太网相连的所述扫描模块,通过射频阅读器扫描被测保护设备的射频标签或通过摄像头扫描被测保护设备的二维码标签,获取被测保护设备的信息入口,并将此信息入口传输给所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所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通过此信息入口来获取被测保护设备的类型、具体型号、装置名称、配置文件、定值单、结构、尺寸大小及物理接口信息。

所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负责检测项目、检测流程、检测结果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工作,具体包括被测装置信息管理库、scd文件库、检测报告库、ied配置工具、检测模块、继电保护测试仪通用控制接口、扫描模块控制模块、流水线平台控制模块及mms客户端模块。

所述被测装置信息管理库包含所有被测装置的类型、具体型号、版本、出厂编号、所属变电站、ied编号、具体调度命名、尺寸、结构、物理接口、定值单、检测情况信息;所述scd文件库包含所有被测装置所属变电站的scd系统配置文件;所述检测报告库包含所有被测装置检测完成后的检测报告存档;所述ied配置工具用于从scd文件中导出被测装置的配置,并下载到被测装置;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控制检测项目的开展、检测结果分析及检测报告自动生成;所述继电保护测试仪通用控制接口用于控制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数据并接收测试反馈数据;所述扫描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扫描模块进行被测装置的标签扫描并接收扫描反馈数据;所述流水线平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流水线平台进行被测装置的传输、定位及对接;mms客户端用于与被测装置站控层交互信息,获取被测装置的保护事件、保护遥测、保护遥信、告警信息,并控制保护软压板、召唤和修改定值、调取故障录波。

所述扫描模块将装置信息传送到一体化检测控制台后,流水线平台控制器从一体化检测控制台获取被测装置的尺寸大小、结构和物理接口信息,实现将被测装置自动定位,使被测装置的物理接口与检测系统的标准接口模块的接口对准,然后完成自动可靠对接。

标准接口模块为多个圆形标准连接器的组合,每个组合的圆形连接器数量、组合形式由被测装置的物理接口形式决定,与每一类被测装置物理接口相对应,即标准接口模块中的电连接器、光纤连接器、连接器中的芯数与被测装置物理接口相同,标准接口模块中的连接器一端与被测装置物理接口的公/母相匹配,与被测装置可靠连接,另一端与继电保护测试仪、直流电源模块、网络交换机相连,将继电保护测试仪的输出/输入转换为标准接口传输给被测装置,为被测装置提供电源,将被测装置站控层接入检测系统;标准接口模块的每个组合对应一个检测工位。

当继电保护装置经流水线输送台被自动输送至指定工位并完成标准化接口对接后,一体化检测控制台将控制继电保护测试仪与被测装置开展信息交互,进行scd信息、测试模板信息与装置信息匹配工作,经验证成功后,自动装载配置及定值信息至被测装置。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结合上述实施例仅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