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设备带电自动报警式极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809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量设备带电自动报警式极性检测装置,属于电力计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互感器新装或故障更换后需要对互感器进行极性检测以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电力计量用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的一次侧由1.5v的干电池提供检测电源并通过开关进行通断操作,在pt和ct的二次侧通过指针式万用表(打到直流电流档)进行极性判断。互感器极性检测的电气原理如下:(1)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检定原理:电流互感器极性鉴定法的测量,电力计量工作中的电流互感器通常采用减极性接法。根据该原理即可完成计量现场中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检定工作。(2)电压互感器的极性鉴定原理:用直流法检查电压互感器时,直流电源的正极端应与电压互感器的高压侧相连,直流电源的负极端与电压互感器的低压侧相连,在tv的一次侧中通入直流电流,在tv的二次侧并联电压表。当一次回路的开关s闭合的瞬间,观察电压表指针由零指向正方向,则电压互感器的极性标示正确;反之,则极性标示错误。

但是,上述常规互感器极性检测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1.5v的干电池上正极和负极上分别连接导线,这2条导线容易发生连接直接连接或通过其他导体间接连接造成电池短路放电,电池寿命缩短;(2)常规计量柜中互感器普遍安装在较深、高的位置,且部分位于地下室的计量柜照明条件差,作业人员通常需要借助登高工具进行操作,有时需要在高压进线带电的情况下进行互感器极性检测工作,如果出现进线开关异常导致计量柜带电,正在进行互感器极性检测的作业人员有触电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计量设备带电自动报警式极性检测装置,一旦进线开关异常导致计量柜带电,设备带电检测头将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示设备带电。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计量设备带电自动报警式极性检测装置,包括正极测试头和负极测试头,还包括调节旋转接头、伸缩式操作杆、震动环和操作手柄,正极测试头和负极测试头均活动设置于调节旋转接头上,调节旋转接头固定安装于伸缩式操作杆的末端,正极测试头和负极测试头通过调节旋转接头相对于伸缩式操作杆作360度旋转;伸缩式操作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手柄,震动环位于伸缩式操作杆和操作手柄之间;震动环上设置有测距雷达和报警指示灯;正极测试头和负极测试头分别内置带电检测模块,一旦检测到母排带电,报警指示灯将发出报警灯光,同时震动环置将发出震动提醒信息。

本发明在不断电、不改线的情况下检测母排带电的检测装置,从而有效的防止进线开关异常导致计量柜带电,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则进行报警,有效的保障了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使用简便、易于携带、安全系数高,是用电稽查人员不可多得的检测工具。

优选地,所述操作手柄上设置有照明探头控制开关、操作开关、复位控制器和电池。手持的操作手柄上,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照明探头控制开关、操作开关、电池和复位控制器,其中照明探头控制开关、操作开关并排设置于操作手柄最下面,复位控制器位于操作手柄靠近震动环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震动环上设置有两枚测距雷达,测距雷达位于震动环朝向伸缩式操作杆一侧。震动环内设置有电动振动器,在需要的时候发出震动提醒消息。

优选地,所述伸缩式操作杆分四段,每段交界处通过杆体卡键相连接,将四段伸缩式操作杆全部拉出后,杆体卡键呈自锁状态,复位弹簧呈拉伸状态。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伸缩式操作杆的长度,通过杆体卡键保持不同长度的杆体。当按下复位控制器后,杆体卡键失效,杆体通过复位弹簧的恢复力收缩至原状,等待下次使用。

优选地,所述调节旋转接头以及正极测试头和负极测试头的开度,调节到合适状态之后,将正极测试头和负极测试头分别与待测母排接触。调节旋转接头内置有轴承,可以实现正极测试头和负极测试头的360度转动。

优选地,所述正极测试头和负极测试头的末端为多股裸露铜线,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其中电池正极与正极测试头之间连接着操作开关,当正极测试头和负极测试头分别与待测母排接触良好之后,通过控制操作开关完成互感器极性测试工作。

优选地,所述正极测试头和负极测试头的外侧各设置有一照明探头,照明探头上设置有照明灯,照明探头连接操作手柄的探头控制开关。

优选地,如果计量柜内部光线暗,打开照明探头控制开关,照明探头上的照明灯将点亮,提高计量柜内部的光线强度,以保证互感器极性测试工作的顺利完成。

优选地,所述电池采用大容量锂电池,其位于螺纹连接的两部分操作手柄之间,通过旋转取下末端部分实现电池的更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计量设备带电自动报警式极性检测装置,在不断电、不改线的情况下检测母排带电的检测装置,从而有效的防止进线开关异常导致计量柜带电,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则进行报警,有效的保障了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使用简便、易于携带、安全系数高,是用电稽查人员不可多得的检测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手柄;2、照明探头控制开关;3、操作开关;4、复位控制器;5、震动环;6、正极测试头;7、负极测试头;8、调节旋转接头;9、照明探头;10、报警指示灯;11、杆体卡键;12、复位弹簧;13、伸缩式操作杆;14、测距雷达;15、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在不断电、不改线的情况下检测母排带电的检测装置,从而有效的防止进线开关异常导致计量柜带电,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则进行报警,有效的保障了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使用简便、易于携带、安全系数高,是用电稽查人员不可多得的检测工具。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计量设备带电自动报警式极性检测装置,主要包括正极测试头6、负极测试头7、调节旋转接头8、伸缩式操作杆13、震动环5和操作手柄1几个部分。

其中,所述操作手柄1上设置有照明探头控制开关2、操作开关3、复位控制器4和电池15。手持的操作手柄1上,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照明探头控制开关2、操作开关3、电池15和复位控制器4,其中照明探头控制开关2、操作开关3并排设置于操作手柄1最下面,复位控制器4位于操作手柄1靠近震动环5的下方。

所述震动环5位于伸缩式操作杆13和操作手柄1之间;震动环5上设置有测距雷达14和报警指示灯10,震动环5上设置有两枚测距雷达14,测距雷达14位于震动环5朝向伸缩式操作杆13一侧。震动环5内设置有电动振动器,在需要的时候发出震动提醒消息。测距雷达14的目的是测量从雷达到目标的距离,从而判断是否过于接近母排,给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

所述伸缩式操作杆13分四段,每段交界处通过杆体卡键11相连接,将四段伸缩式操作杆13全部拉出后,杆体卡键11呈自锁状态,复位弹簧12呈拉伸状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伸缩式操作杆13的长度,通过杆体卡键11保持不同长度的杆体。当按下复位控制器4后,杆体卡键11失效,杆体通过复位弹簧12的恢复力收缩至原状,等待下次使用。伸缩式操作杆1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手柄1。

所述调节旋转接头8以及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的开度,调节到合适状态之后,将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分别与待测母排接触。调节旋转接头8内置有轴承,可以实现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的360度转动。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均活动设置于调节旋转接头8上,调节旋转接头8固定安装于伸缩式操作杆13的末端,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通过调节旋转接头8相对于伸缩式操作杆13作360度旋转。

所述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分别内置带电检测模块,一旦检测到母排带电,报警指示灯10将发出报警灯光,同时震动环5置将发出震动提醒信息。所述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的末端为多股裸露铜线,分别与电池15的正负极相连接,其中电池15正极与正极测试头6之间连接着操作开关3,当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分别与待测母排接触良好之后,通过控制操作开关3完成互感器极性测试工作。

所述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的外侧各设置有一照明探头9,照明探头9上设置有照明灯,照明探头9连接操作手柄1的探头控制开关。如果计量柜内部光线暗,打开照明探头控制开关2,照明探头9上的照明灯将点亮,提高计量柜内部的光线强度,以保证互感器极性测试工作的顺利完成。

所述电池15采用大容量锂电池15,其位于螺纹连接的两部分操作手柄1之间,通过旋转取下末端部分实现电池15的更换。

实施例二:

本发明所述计量设备带电自动报警式极性检测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所示:伸缩式操作杆13分四段,每段交界处通过杆体卡键11相连接,将四段伸缩式操作杆13全部拉出后,杆体卡键11呈自锁状态,复位弹簧12呈拉伸状态。调节旋转接头8以及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的开度,调节到合适状态之后,将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分别与待测母排接触,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的末端为多股裸露铜线,分别与电池15的正负极相连接,其中电池15正极与正极测试头6之间连接着操作开关3,当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分别与待测母排接触良好之后,通过控制操作开关3完成互感器极性测试工作。如果计量柜内部光线暗,此时可打开照明探头控制开关2,此时照明探头9上的照明灯将点亮,提高计量柜内部的光线强度,以保证互感器极性测试工作的顺利完成。

本发明在进行极性测试时,可提供以下保护功能:正极测试头6和负极测试头7分别内置带电检测模块,一旦检测到母排带电,报警指示灯10将发出报警灯光,同时震动环5置将发出震动提醒信息。

本发明可广泛运用于应用于电力计量行业互感器新装及更换作业场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