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的特性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012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马达的特性自动检测装置,属于马达的特性自动检测装置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有小型马达的生产方式中,马达的耐压、绝缘电阻、逆起电压、回转方向、回转次数等几个特性的检测需要几道独立工序来完成,每个特性检测工序需要1个工人进行操作,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当前社会需求,提供一种新型马达的特性自动检测装置,该自动检测装置可一次性自动完成马达的耐压、 绝缘电阻、 逆起电压、 回转方向、 回转次数等特性的检测,从而解决现有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马达的特性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有机架、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机械手、第一马达定位治具、第二马达定位治具、第三马达定位治具、第四马达定位治具、第一检测台、第二检测台、第二机械手、第三机械手、第四机械手、第五机械手、主机、自动检测装置、不良品传送带、电阻测试仪、耐压测试仪,其中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安装在机架上,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安装在第一滑轨上,第三机械手、第四机械手和第五机械手安装在第二滑轨上,第一检测台、第二检测台固定在第一滑轨前下方,第一马达定位治具及第二马达定位治具安装在第一检测台的一侧,第三马达定位治具、第四马达定位治具安装在第二检测台的一侧,第一检测台、第二检测台、电阻测试仪及耐压测试仪与自动检测装置连接,自动检测装置与主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马达的特性自动检测装置,可一次性自动完成马达的耐压、 绝缘电阻、 逆起电压、 回转方向、 回转次数等特性的检测,从而解决现有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的马达特性自动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马达的特性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有机架1、第一滑轨2、第二滑轨3、第一机械手4、第一马达定位治具5、第二马达定位治具6、第三马达定位治具14、第四马达定位治具21、第一检测台7、第二检测台8、第二机械手12、第三机械手15、第四机械手16、第五机械手17、主机9、自动检测装置11、不良品传送带13、电阻测试仪18、耐压测试仪20,其中第一滑轨2和第二滑轨3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机械手4和第二机械手12安装在第一滑轨2上,第三机械手15、第四机械手16和第五机械手17安装在第二滑轨3上,第一检测台7、第二检测台8固定在第一滑轨2前下方,第一马达定位治具5及第二马达定位治具6安装在第一检测台7的一侧,第三马达定位治具14、第四马达定位治具21安装在第二检测台8的一侧,第一检测台7、第二检测台8、电阻测试仪18及耐压测试仪20与自动检测装置11连接,自动检测装置11与主机9连接。通过第一检测台7、第二检测台8上的探针完成对马达特性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上述主机9还连接有控制器19及显示器10。

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器19固定放在机架1的右上方,显示器10固定在机架1的左上方。

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器19是触摸屏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马达定位治具5、第二马达定位治具6能够利用气缸旋转交换位置。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滑轨2、第二滑轨3为滚轮式滑轨。

本实施例中,于上述第一滑轨2、第二滑轨3安装在机架1的中部,第一检测台7及第二检测台8固定在第一滑轨2的前下方,第一马达定位治具5及第二马达定位治具6安装在第一检测台7的左侧,第三马达定位治具14及第四马达定位治具21安装在第二检测台8的右侧。

本实施例中,上述耐压测试仪20、电阻测试仪18放置在机架1的上部;上述自动检测装置11放置在机架1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上述主机9放置在机架1的底部,不良品传送带13固定在第二滑轨3的下部。

本实施例中,上述不良品传送带13固定在第一滑轨2的下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启动点检设备, 通过控制器19选择相应的模式和参数。

2. 需检测的马达放置于第一马达定位治具5处,通过气缸旋转,第一马达定位治具5与第二马达定位治具6交换位置。

3. 第一机械手4将马达移送到第一检测台7,第一检测台7、电阻测试仪18、耐压测试仪20等对马达完成耐压、绝缘电阻、逆起电压、回转方向、回转次数等几个特性的检测,并把检测数据通过自动检测装置11送到主机9;

4.主机9将测试数据和判定结果显示在显示器10上;

5. 第二机械手12将被判定为不良品的马达移送到不良品传送带13排出;同时,良品被第三机械手15、第四机械手16、第五机械手17移放到第三马达定位治具14及第四马达定位治具21上,送到下一工序;

6.在第一检测台7上,一台马达在被检测的同时,另一台马达被第一机械手4从第二马达定位治具6上移送到第二检测台8上进行检测。 如此重复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