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不用拆卸发动机缸体可直接用于检测发动机润滑油道性能的便捷式检测仪。
背景技术: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性能对发动机至关重要,润滑系统故障会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足,部件磨损加快甚至过热拉缸。其外部管道检测比较简单,而缸体内部管道检测一般是通过测量润滑油管道压力和润滑油流量来进行评价,对检测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对缸体内部管道的检测主要是将发动机缸体拆下后装到油道试验台上进行,通过加注稳压空气、测量油道的空气流量,将结果与标准或正常的发动机的流量测量值作对比,来间接评价内部油道的加工质量、孔径变化和曲轴轴瓦泄出量等技术指标。试验台由空气压缩机、储气罐、管道、阀门、测试台、传感器、处理器、显示器等组成。检测时,需要将缸体拆出来,不需要启动发动机;该方法精确度高,但是试验台体积庞大、操作复杂、价格昂贵,基本上只在发动机整机厂使用。目前市场上尚没有能够在不用分解发动机的情况下直接检测且可方便携带的油道检测仪器,在汽车维修企业中,基本上没有用来检测发动机内部油道的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式发动机润滑油道检测仪,它可以解决现有发动机润滑系统检测过程中需要将发动机进行解体、不便于安装检测,且使用检测设备体积大、价格昂贵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种便捷式发动机润滑油道检测仪包括设有出油通道和回油通道的连通器,所述出油通道通过高压油管与流量传感器的进油管道连通;所述流量传感器的出油管道通过回油管与所述连通器的回油通道相连通;所述流量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显示器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是:所述连通器包括具有前端盖的壳体总成、与所述壳体总成连接形成所述出油通道和所述回油通道的后端盖;所述壳体总成外侧开设有工具卡槽,内部设置有出油连接管;所述后端盖包括有接口开设有螺纹的回油连接管和设有让所述出油连接管伸出的通孔的盖板体;所述出油连接管上端开设有外螺纹,下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机油管的内螺纹;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进油孔和密封垫槽;在所述出油通道和所述回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套装在所述出油连接管上。
进一步:所述壳体总成和所述后端盖的材料为45钢;所述进油孔有8个,均布于所述密封垫槽与所述出油连接管之间。
进一步:所述流量传感器是耐高温高压抗腐蚀的镍合金涡轮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高轻度铝合金油管做成一体。
进一步:所述显示器集成在一个塑料材质的手持盒体上,所述手持盒体正面上设置有电源开关、确认键、返回键、上下滚动键和左右滚动键,底端设置有充电接口和USB接口。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的检测仪器相比,本实用新型轻巧便携、价格低、不需要拆卸发动机就可检测,检测时拆下机油滤清器,换上检测仪就可以在车上检测发动机润滑系统是否存在沙眼、堵塞、泄漏、曲轴轴瓦严重磨损等内部油道故障并将结果通过显示器反馈给检测者;可用于发动机及缸体生产企业对发动机的抽样检查和维修企业对发动机的油道检查,解决了当前发动机润滑系统检测过程中存在的设备体积大、价格昂贵、需要将发动机进行解体、不便于安装检测等诸多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对发动机润滑系统检测时安装方便,使用简单,一般维修人员也可以操作;可检测发动机各个转速下润滑油的流量,通过与发动机的标准流量值进行比较,来确定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技术状况,系统自动进行技术指标判定,有助于直观对发动机油道进行评价且标定时候充分考虑了机油液面高度、转速、温度等影响因素,可以在一定范围保证测量的精度。
3、本实用新型检测便捷,检测完装回机油滤清器即可将车开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通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通器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滤芯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B-B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滤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连通器的后端盖主视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沿C-C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器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为:1、连通器;1-1、壳体总成;1-1-1、工具卡槽;1-1-2、前端盖;1-1-3、出油连接管;1-1-4、进油孔;1-1-5、内螺纹;1-1-6、密封垫槽;1-2、后端盖;1-2-1、回油连接管;1-2-2、盖板体;1-3、滤芯; 2、回油管;3、高压油管;4、管接头;5、流量传感器;6、显示器;6-1、电源开关;6-2、确认键;6-3、返回键;6-4、上下滚动键;6-5、左右滚动键;6-6、充电接口;6-7、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的便捷式发动机润滑油道检测仪,包括设有出油通道和回油通道的连通器1,出油通道通过高压油管3和管接头4与流量传感器5的进油管道连通;流量传感器5的出油管道通过回油管2与连通器1的回油通道相连通,流量传感器5是耐高温高压抗腐蚀的镍合金涡轮流量传感器,与采用高轻度铝合金的进、出油管做成一体;流量传感器5通过数据线与显示器6相连接。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连通器1包括具有前端盖1-1-2的壳体总成1-1、与壳体总成1-1连接围成出油通道和回油通道的后端盖1-2;壳体总成1-1外侧开设有工具卡槽1-1-1,内部设置有出油连接管1-1-3;如图8和图9所示,后端盖1-2包括有接口开设有螺纹的回油连接管1-2-1和设有让出油连接管1-1-3伸出的通孔的盖板体1-2-2;出油连接管1-1-3伸出端开设有用于与管接头连接的外螺纹,下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机油管的内螺纹1-1-5;前端盖1-1-2的尺寸和发动机上的滤清器接近,使用时可以将前端盖1-1-2直接连接到滤清器螺栓上,出油连接管1-1-3的内螺纹1-1-5连接发动机机油管,前端盖1-1-2上开设有8个进油孔1-1-4和可装矩形密封圈的密封垫槽1-1-6,8个进油孔1-1-4均布于密封垫槽1-1-6与出油连接管1-1-3之间;壳体总成1-1和后端盖1-2的材料为45钢;在出油通道和回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滤芯1-3,滤芯1-3套装在出油连接管1-1-3上,滤芯1-3的结构如图5、图6和图7所示。
显示器6集成在一个塑料材质的手持盒体上,如图10所示,手持盒体正面上设置有电源开关6-1、确认键6-2、返回键6-3、上下滚动键6-4和左右滚动键6-5,底端设置有充电接口6-6和USB6-7接口。整个检测仪器的整体长度不超过200毫米,高度不超过140毫米,质量为0.7千克
检测过程或原理是:先将原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拆下来,装上连通器;然后用管接头将传感器的油管与连通器的出、回油管紧密连接;检测机油液面高度,将机油加注至上止线位置;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工作时,机油通过连通器的进油管流经镍合金涡轮流量传感器后从连通器回油管流入发动机润滑油道。打开检测仪电源、进入检测界面、选择相应型号的发动机,按确认键即可进行检测。传感器显示油道流量的测量值,同时对比标定实验数据库中该型号发动机各个转速、温度的流量数据,可以对发动机内部油路管道系统做出技术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