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无线流速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403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路无线流速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无线流速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智能流速仪等新型测试仪器,以逐步应用与水利监测,但是一些智能流速仪的设计,系统组成复杂,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架设大量的测桥和连接线缆,测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测量精度差,已不能适应现代水工、河工的大型化趋势流速测量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线缆,测量精度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路无线流速采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多路无线流速采集系统,包括水流测速装置,所述水流测速装置为不少于三个,不少于三个水流测速装置均匀安装在待测速流体中,所述水流测速装置的输出端与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计数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计数器的输出端与流速采集接口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流速采集接口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通讯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通讯模块的输出端与远程终端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所述水流测速装置包括灯珠、光敏三极管和安装框,所述光敏三极管与计数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框上安装有可旋转的旋浆,所述旋浆的转轴上粘接有一对反射片,所述安装框的外壁插接有光导纤维管,所述光导纤维管的一端开设有与反射片位置相对应的探测口,所述光导纤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Y型纤维管,所述Y型纤维管远离光导纤维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灯珠、光敏三极管对齐。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为低功耗MSP430单片机,并且单片机上还电性连接有用于打印水流流速信息的打印机。

优选的,所述通讯模块为RS232通讯模块,所述远程终端为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优选的,所述计数器为光电式计数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路无线流速采集系统,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水流测速装置和单片机,水流测速装置将测试到水流信息经流速采集接口输送至单片机,单片机将水流信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远程终端,人们通过远程终端便可了解到水流的具体信息,无需人工现场测量,只需预先安装好设备即可,而且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传输信号,省去的铺设电缆的工序,极大的降低了测速的难度,降低了工作量,同时设置有灯珠、光敏三极管和光导纤维管,灯珠发射出的光线最终照射在光敏三极管上并通过前置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电子计数器开始计数并通过单片机计算出水流流速,使得该无线流速采集系统具有更高测试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路无线流速采集系统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路无线流速采集系统的水流测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流测速装置、2前置放大电路、3流速采集接口、4计数器、5单片机、6通讯模块、7远程终端、8打印机、9灯珠、10光敏三极管、11光导纤维管、12安装框、13反射片、14旋浆、15探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多路无线流速采集系统,包括水流测速装置1,水流测速装置1为不少于三个,不少于三个水流测速装置1均匀安装在待测速流体中,水流测速装置1的输出端与前置放大电路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前置放大电路2的输出端与计数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计数器3的输出端与流速采集接口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流速采集接口4的输出端与单片机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单片机5的输出端与通讯模块6的输入端电性,通讯模块6的输出端与远程终端7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水流测速装置1包括灯珠9、光敏三极管10和安装框12,光敏三极管10与计数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安装框12上安装有可旋转的旋浆14,旋浆14的转轴上粘接有一对反射片13,安装框12 的外壁插接有光导纤维管11,光导纤维管11的一端开设有与反射片13位置对应的探测口15,光导纤维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Y型纤维管,Y型纤维管远离光导纤维管11的两端开口分别与灯珠9、光敏三极管10对齐。

单片机5为低功耗MSP430单片机,并且单片机5上还电性连接有用于打印水流流速信息的打印机8,通讯模块6为RS232通讯模块,远程终端7为计算机或平板电脑,计数器3为光电式计数器。

工作原理:该多路无线流速采集系统在工作时,先将水流测速装置1安装在待检测水中,旋浆14在水流的作用下旋转,灯珠9发射出光线,光线经光导纤维管11折射至反射片13,反射片13将光线反射并通过光导纤维管11传输至光敏三极管10,计数器4记录光敏三极管10接收光照的次数并传输至单片机5,单片机5分析计算出水流流速并通过通讯模块6传输至远程终端7,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终端7便可以了解水流流速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