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管道漏磁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676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集输管道漏磁检测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集输管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输管道漏磁检测器。



背景技术:

油田输油和输气管道(统称石油管道)在敷设完成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均需进行检测。目前多使用管道漏磁检测器和伞盘投放到被检管道内,在管道内输送高压气体或液体,通过气体或液体压差作用用伞盘来驱动管道漏磁检测器在管道内行走,从而完成管线的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输送到管道的驱动气体或液体需要的设备投入大,现场施工难度大;二是气体或液体压差作用推动漏磁检测器在管道内移动,压力差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导致当发现管道漏磁时,无法对漏磁检测器进行固定,不能够对管道的漏磁部位进行精确的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输管道漏磁检测器,该装置实现了在漏磁检测器上设置推送机构,设备投入小,施工简便,可以精确地控制漏磁检测器的移动和固定,能够对管道的漏磁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克服了现有漏磁检测器作业设备投入大,现场施工难度大,无法对管道的漏磁部位进行精确定位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输管道漏磁检测器,包括漏磁检测器和伞盘,漏磁检测器一端连接伞盘;漏磁检测器另一端连接有推送机构,推送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有电源、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分别与漏磁检测器、无线通信装置、继电器、电源和电机相连接,继电器与电磁铁相连接;壳体靠近漏磁检测器的一端下部设有两个第一滚轮,壳体另一端下部设有两个第二滚轮,两个第一滚轮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连接杆上套装有第一锥齿轮;壳体一端侧壁上的通孔内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上套装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端外侧套装有齿轮,齿轮上下端分别设有锁定杆,两个锁定杆上均滑动连接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两个齿条能够分别沿壳体两侧伸出,两个齿条外端均设计有锁定块;壳体内设置支撑座,支撑座上的通孔内设置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上套设第二套管,第二套管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的输出轴联动,第二套管内设置传动杆,传动杆能够沿第二套管滑动且随第二套管转动,传动杆上套装有与第一锥齿轮配合工作的第二锥齿轮,传动杆一端套装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上套装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第一支撑杆与金属块相连接,金属块两端分别通过弹簧与壳体内壁相连接,与金属块相对应位置设置电磁铁,传动杆另一端能够伸入第一套管内并带动第一套管旋转。

锁定块采用柔性橡胶制成,锁定块外端设计成弧形壁面。

锁定块的弧形壁面上设有摩擦片或卡牙。

锁定块与齿条之间能够拆卸。

金属块左右两侧的壳体内壁上分别设置支撑块,支撑块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与金属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漏磁检测器上设置推送机构,设备投入小,施工简便,可以精确地控制漏磁检测器的移动和固定,能够对管道的漏磁部位进行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定杆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集输管道漏磁检测器,包括漏磁检测器1和伞盘2,漏磁检测器1一端连接伞盘2;漏磁检测器1另一端连接有推送机构,推送机构包括壳体3,壳体3内部设有电源10、控制装置13、无线通信装置14和电机17,控制装置13分别与漏磁检测器1、无线通信装置14、继电器16、电源10和电机17相连接,控制装置13控制漏磁检测器1、无线通信装置14、继电器16和电机17,继电器16与电磁铁15相连接,控制装置13通过无线通信装置14与管道外的监控中心/控制终端信号连接,监控中心/控制终端通过无线通信装置14获取检测结果。

壳体3靠近漏磁检测器1的一端下部设有两个第一滚轮11,壳体3另一端下部设有两个第二滚轮12,两个第一滚轮11之间通过连接杆6相连接,连接杆6上套装有第一锥齿轮22;壳体3一端侧壁上的通孔内安装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4上套装有第一套管18,第一套管18内端外侧套装有齿轮19,齿轮19上下端分别设有锁定杆5,两个锁定杆5上均滑动连接有与齿轮19相配合的齿条20,两个齿条20能够分别沿壳体3两侧伸出,两个齿条20外端均设计有锁定块21,锁定块21优选柔性橡胶或耐磨的高分子材料,耐磨性好,锁定块21外端设计成弧形壁面,弧形壁面能够与管壁更好地贴合,增加锁定块21与管壁的摩擦力,增加锁紧的稳定性;该弧形壁面上设有摩擦片或卡牙,进一步增大锁定块21与管壁间的摩擦力。锁定块21与齿条20之间能够拆卸,方便更换锁定块21。

壳体3内设置支撑座7,支撑座7上的通孔内设置第二轴承28,第二轴承28上套设第二套管29,第二套管29通过传动装置30与电机17的输出轴联动,传动装置30可以是链条,第二套管29内设置传动杆8,传动杆8能够沿第二套管29滑动且随第二套管29转动,传动杆8上套装有与第一锥齿轮22配合工作的第二锥齿轮23,传动杆8一端套装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上套装有连接板24,连接板24通过第一支撑杆25与金属块9相连接,金属块9两端分别通过弹簧31与壳体3内壁相连接,与金属块9相对应位置设置电磁铁15,金属块9左右两侧的壳体3内壁上分别设置支撑块26,支撑块26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7,第二支撑杆27另一端与金属块9相连接。传动杆8另一端能够伸入第一套管18内并带动第一套管18旋转。

使用时,电磁铁15通电,金属块9与电磁铁15吸合,电机17带动传动杆8旋转,传动杆8带动第二锥齿轮23旋转,第二锥齿轮23带动第一锥齿轮22旋转进而使第一滚轮11滚动,从而实现推送机构推动漏磁检测器1行走,当漏磁检测器1检测到漏磁情况时控制装置13关闭电机17并控制继电器16断电,此时传动杆8在弹簧31的作用下向远离电磁铁15的方向移动,第一锥齿轮22与第二锥齿轮23分离,传动杆8滑入第一套管18内后,再次启动电机17,电机17通过传动杆8带动齿轮19逆时针转动,当齿轮19逆时针转动时,齿条20向壳体3外滑动,锁定块21与管壁接触产生摩擦力,即使管道倾斜壳体3也无法移动,将壳体3固定在管道内,漏磁检测器1所在位置即为管道漏磁部位,对管道的漏磁部位进行精确的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